游荔生的个人主页

http://www.chineseyou.com/u.php?uid=13376  [收藏] [复制]

游荔生

  • 20

    关注

  • 89

    粉丝

  • 435

    访客

  • 等级:元老会员
  • 身份:版主
  • 总积分:20853
  • 保密,2014-08-31

最后登录:2024-05-03

更多资料

日志

阿妹哥,2011年

2020-11-24 10:58

阿妹哥,2011年

  【1】故事人物

  笏石旧街,无限精彩,有丰富多彩的小城故事。

  三门井位于笏石街的中心,故事最多,流传较广。“笏石灯”的故事,简单,经典,版本之一发生在明朝正德年间。

  故事主要人物有五个,何如、书生、阿妹哥、费熙,还有肖大妈。

  肖大妈年近五十,有一双大眼睛,脸上总是带着亲切和气的表情。肖大妈家养马,也做后郑豆腐的买卖,家住在三门井的附近。

  肖大妈没有读过书,为人却很善良朴实,思想开明,处事大方,只是性缓,有点“二妈龟”。她喜做月老。

  肖大妈家一马,健壮有力,常拉货物于十八店与顶社河之间。正月闹元宵,观音亭、凤山寺、顶社宫和月溪宫出游,马队为一景,为宫庙添色不少。笏石街初一早,南埔头去骑马。所以,小胖子的压岁钱也被肖大妈家赚去许多。

  肖大妈有豆腐、马二项收入,家道小康。但肖大妈爱劳动,依然坚持每天一早做生意。

  肖大妈豆腐生意好,街上有不少老顾客,其中之一是布店老板何如。

  何如中年岁数,事业有成,日行一善,老成持重,很受左邻右舍的尊敬。何如神采威严大度,说话从容不迫,走起路来缓慢庄重。

  何如读一些史书、圣贤书,诸如《诗》、《易》、《资治通鉴》。每天都早睡早起,招待顾客亲切诚恳,又打得好算盘。对何如来说,经营布匹生意,既是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上天恩赐给他的惠赠和乐趣。何如心底里认为,老天爷与自己够哥们。他在街上开布店,勤奋,笨拙,住在三门井。

  何如信佛,有事无事总念“阿弥陀佛”。何如的人生哲学:好好的活着,好好的干,佛不负人,人也不应辜负佛的美意。吃苦耐劳,即是佛经。

  何如有一个女儿,名何英,人称阿妹哥。小家碧玉,人面桃花,十分美。女儿美,但让何如操心。

  莆田沿海人,喜男孩。若生一女儿,小名多唤做“哥”、“弟”。阿妹哥,原为阿默哥。妈祖名林默,其父母爱男孩心切,唤之阿默哥。久而久之,阿妹哥即成为沿海善良人家的爱女的小名。阿妹哥,为妈祖文化特别恩赐的欢欢喜喜的爱称,有灵验。

  笏石街上人,都很安分。平常日子,都勤奋、俭约,弟子小财,阿弥陀佛。肖大妈,何如,等,大家彼此彼此。人人一本难念的经,人人又开心。

  【2】暮春三月

  “笏石灯”故事的时间,大约是暮春三月。

  笏石街景色很美。天空晴朗无云,尽是柔和的蔚蓝色,显示着湄洲湾的静美。街边周围的菜园的每片叶子都银光闪闪,鲜嫩可爱,像是在水中清洗过一样。在更远一些的地方,葱郁的地瓜田轻轻波动着,有小块的云影映在上面,游移着深重的色彩。黄昏了,照样的和谐、温柔、美丽、平静。

  走出三门井,越田顶街,穿南埔头,过秀山村,有一红埔。去湄洲岛朝圣,要经过红埔。

  红埔的红土,一眼望不到边际,几只小鸟飞腾在那里,唱着动听的歌。

  在笏石街与红埔之间,有一个小村庄,后郑村。村里人会做好豆腐。肖大妈、何如、阿妹哥,都爱吃。肖大妈天天清晨去后郑挑豆腐。

  后郑豆腐油炸了,更好吃,十分有营养,乃待客上品,也是沿海人家婚宴上的首选名菜。

  笏石、三门井,任何时节实在是一个令人神往倾心的美丽地方。地方美,人美,小城故事也美。

  红埔附近,有一大户人家,族中子弟,多皆富厚本分,后逐渐败落。族中有一书生,心性不羁,狂放自负。生得一表人才,怀揣得满腹文章,心中只想早晚必登高第。

  人间正道是沧桑,天高地厚,世道艰难。这些个人生哲理,当然不是可以后生辈从读书中就可以领会。后生之辈,必受一番苦难历练,须有阅历,百炼成钢,方可有望成才。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书生自幼无父母,无些拘束,终日吟风弄月,放浪江湖,把家业多弄掉了,连妻子也不曾娶得。族中人渐渐不理他,书生也不放在心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一年,科举大考,书生想入京应试,需要一些路费。书生少年孟浪,不肯用心,心里头想道,自家在笏石街上有九家亲戚,只要肯开口,财物广有。实在是天真浪漫。事实上,书生开口了,可连一分钱也没有借到。九家亲戚,一顿中饭都不曾吃到,只留下一个笑话。入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3】九家亲戚

  书生的九家亲戚,都是小本生意人,自家生计尚艰难,当然对书生很小气。

  笏石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书生要到京城赶考的那几年,景况都不大好。有的好一些,但也只是能维持。一部分逐渐地败落下来了。先是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空,只出不进,最后就出让了“生财”,关门歇业。

  不过,卖车丸的费熙,生意越做越兴旺。

  “笏石灯”故事中,卖车丸的费熙,点击率比较高。

  费熙的车丸招牌,在岁月的风雨中,越擦越亮,车丸越做越多,越做越好吃。每天中午和傍晚,买卖高潮的时候,司马桥上,会拥着好些人。当然,费熙与那一些小本生意人一样,赚的也都是辛苦血汗钱。

  笏石街的西边,是几排错错落落的低矮的瓦屋。这里住的是做小生意的。他们大都不是本地人,是从惠安仙游一带过来的,也有灵川忠门等地的沿海人。卖豆腐的,卖海鲜的,卖京果的,打铁的,杂杂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吃罢早饭,各自背着、扛着、挎着、举着自己的货色,用不同的乡音、不同的腔调,吟唱吆唤着上街了。

  太阳落山,那一些小本生意人,又都像鸟似的回到自己的窝里。金窝银窝,不如狗窝。于是,低矮的屋檐下,飘出带点甜味而又呛人的炊烟。柴草,大半是有点潮湿,不大好烧。

  那一些小本生意人,做的是体力生意,赚钱不大。因为赚的是血汗钱,所以对人很小气,对人也很和气,凡事忍让,所以这一带平常总是安安静静的,和谐,简单,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发生。弟子小财,亦妈祖文化。

  书生的九家亲戚,都是做这样小本生意的。小气,世态炎凉,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书生到九家亲戚吃不到中饭,借不到进京赶考的路费,也是平常不过的事情。毕竟,钱财来之不易,书生“考得上考不上”还只是一个问号,一枝草,一滴露,亲戚只是亲戚。若是真能考上,那苍天自会开眼,自会助其资财,自会安排“贵人”,这些道理,书生后来是全懂了。

  “笏石灯”故事,起点是司马桥。司马桥,看似古朴,其实有内涵。

  “笏石灯”故事中的车丸摊子,就在司马桥上。桥的西边,通十八店,再通三社头、西天尾,南边是田顶街、南埔头,北边是中街、观音亭街,东边是后菜园。

  桥的下边绿水长流,上边蓝天白云,景色相当不错。

  费熙乐天知命,十分满意那个司马桥的桥头。司马桥让他学会看人,懂得知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那是一个社会的雏形。

  在卖车丸中,费熙学习人情世故,也明白了各种行业,认识了各样人物,凸了个大肚子胡须满腮的屠户,站在案桌边,扬起大斧擦的一砍,把肉剁下后随便一称,就猛向人菜篮中掼去,那神气真够神气。平时以为这人一定极其凶横蛮霸,谁知他每天来费熙处吃车丸时,竟是一团和气的生意人。其余如剃头的、缝衣的,费熙同他们认识以后,看他们工作,听他们眉飞色舞地说些故事新闻,也无一不是很有意思。

  费熙卖车丸,信奉“天道酬勤”的妈祖信条,言语行为皆粗中有细,且带点儿认真,可算是个聪明人。

  【4】吃一碗车丸

  这一日,细雨绵绵,书生转到了司马桥,饿极,在费熙处吃一碗车丸。

  那个车丸,味道好极了!

  吃毕,费熙讨钱,书生身无分文,露出一双无可奈何的泪眼。

  书生心中想道:自己是好人家子弟,胸藏学问,视功名如拾草芥。一时未际,浪迹江湖。今受此穷途之苦,谁人晓得我是未来的公卿?此时,若有人肯雪中送炭,真乃胜似锦上添花。无奈世态炎凉,又有谁肯帮我?

  书生百感交集,不觉放声大哭。其状甚悲,让卖豆腐的肖大妈和卖油条的小胖子看了心酸,也惊动了布店里的何如老板。

  何如心太软,走近司马桥,问卖车丸的费熙道:“谁人啼哭?”

  费熙满脸堆笑,答道:“何老板,是一位书生。”

  何如说:“与人方便,与已方便。破财处,即积德处。不看僧面看佛面,既是个书生,那钱就算在我的帐上吧。”

  何如对书生说:“年轻人,好好的,哭什么哭。前头有一段锦绣前程,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故轻掉男儿泪!”

  书生忙施了礼,轻声地说:“与先生素不相识,真是多谢!”

  何如说:“我在此开布店,家住三门井,闻得你的悲怨之声,不象是久居人下之人,故来寻问。大丈夫泪如黄金,焉肯轻掉。何某祖上也曾读书,常念斯文一脉,怎教秀才忍饥?”

  书生喜出望外,说:“小生失路之人,与先生不曾相识,承先生如此周全,何以克当呢?”

  何如说:“秀才一表非俗,目下偶困,决不是落后之人。何某是此间地主,理应前来管顾的。秀才放心,但住此一日,何某支持一日。老夫活了四十多年,阅尽人情世故。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年轻人,好好努力吧。读书人,一要勤奋,二要谦虚,三要乐观。秀才但请把心放宽,苍天不负苦心人,立志用功,持之以恒,自有时来运转之日。”

  书生说:“多谢,多谢。”

  天无绝人之路。笏石街,三门井附近,悬有“笏石灯”的地方,民风淳朴,所以有许多佳话,又培养出许多人才。

  【5】雨后放晴

  雨停了。书生特意去观音亭行香三柱。

  雨后放晴的天气,太阳照得人有力量。三门井前,一小菜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许多有野性的生气。柳树上,新蝉声音已渐渐宏大。

  过了一日,三门井的天,依然是晴朗的天。肖大妈依然沿街叫卖豆腐,小胖子依然在司马桥上卖油条,费熙也依旧做老本行,卖车丸。

  书生思量无路,又去观音亭行香三柱。

  书生凝神静思。

  身边又无路费,进退两难。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书生心想,既受了何老板之恩,当去拜谢,况且也想去布店老板处找一点机会。

  人心不足,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书生见何老板豪爽仁义,也就有个希冀借些钱财之意,就请费熙在前引路。不慌不忙地来到了三门井的何如的家里。

  路上,肖大妈还在卖豆腐,小胖子还在卖油条。何如的家门口,常年都悬着一盏“妈祖神灯”,大红灯笼,上书有颜体“何”字。

  何如接着二人,满面春风。

  书生见了何老板,谢道:“穷途周济,殊出望外。倘有用着之处,情愿效力。”

  何如说:“何某也非贵人,家里也非有余,只因看见秀才如此困厄,量济一二,以尽地主之意。原无他事,如何说个效力来?”

  书生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小生是个应举秀才,他日若有寸进,不敢忘报。”

  何如道:“不要客气,老夫担当不起。”

  书生放胆说道:“小生投亲不遇,笏石镇上九家亲戚吃不到中饭,囊空如洗。我希望可以找一个地方住下,过一段时日,再作打算。”

  正好,何如家空出一间房来,适合书生居住。

  于是,书生就住到了三门井何如的家里。从此,笏石街上,又增加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6】巧意安排

  何老板本性就好客,况且又看书生仪容俊雅,风度超群,所以一意周全他。也是书生有缘,得遇此人。

  上天的美意,原是希望读书人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处处巧意安排。

  何如有一室女,名叫何英,街上人俗称阿妹哥,美丽不凡,聪慧无比。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美丽的爱情花朵,到了时候,自然绽放。

  书生兴许命中注定与阿妹哥有缘。阿妹哥心灵手巧,最善于用笏石秀山村的后郑豆腐油炸。书生常吃“油炸豆腐”,从中身心俱受营养滋润,也从中感知阿妹哥的爱的力量。所以,“戏饭”的民俗,源自三门井,“油炸豆腐”是一道压轴菜。

  “焖豆腐”,通常为“戏饭”的第一道菜,据说也与书生发迹后的大力宣传有关。

  后郑豆腐,衍生出好多个笏石街的小城故事。

  阿妹哥,与普通人一样,人生道路也有艰难曲折。

  阿妹哥心气本来就高,何老板又不肯轻许人家,要在笏石镇上寻个衣冠子弟,读书君子,赘在家里,照看暮年。因何家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婚的。

  一家有女百家求。虽然肖大妈来说媒有十来次了,但也讲个门当户对。街上虽有些生意人子弟,托了肖大妈来求婚,何老板又不肯。高不成,低不就,所以阿妹哥过了二八年华未婚。

  少女情怀总是诗,阿妹哥依然对未来有梦想。那阿妹哥年已长大,风情之事,尽知相慕。只为家里来往的人,庸流之辈颇多,没有看得上眼的。听得父亲在司马桥引得一个书生来到,阿妹哥心中大喜,在里头东张西望。那书生仪容举止,尽看得过,阿妹哥有一二分动心了。

  那日书生来家中拜访,让阿妹哥兴奋,夜里温习着眼前所见的一切,心中很快乐。她想到莆仙戏《天仙配》。

  何老板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疏财仗义,要做好人,借些钱财,打发书生走路,也就可以了。况且室无老妻,家有闺女,那书生非亲非戚,为何留在家里,只为何老板心中自有一段主张。

  这样,无巧不成书,书生和阿妹哥,才有一段美满姻缘,才有后来的名动莆田沿海三十六乡的“笏石灯”。

  【7】笏石灯

  那一天,何如对书生说:“秀才,你家中可曾有妻否?”

  书生说:“我家中诗礼相传,湖海飘流,实未曾有妻。”

  何如说:“你若不嫌弃,我请肖大妈作媒,你索性赘入我家,做了女婿,养我终身,也是两全其美。”

  于是,央请肖大妈保媒,拣个日子,在三门井摆开婚宴,书生与阿妹哥拜了天地。

  婚后,夫妇二人相敬如宾,时常去观音亭行香。书生与阿妹哥,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天从人愿,喜出望外。

  从此,书生心如古井,性定如山,读书愈加专心,脚步安稳,言语迟钝,功课日见进益。书生因常吃了后郑豆腐,又加阿妹哥“油炸豆腐”花样翻新,所以,身心俱进益,于是催开聪明花。

  来年,时值京城科举大试。书生即对何老板说,要去应举。何老板收拾了盘费,欢送他去。

  书生临行,又去观音亭行香三柱,别了丈人妻子,离开三门井,竟到京城。天门放榜,朱衣点头,一举登第,春风得意。

  笏石街上,泥金报喜,喜气洋洋。何如和阿妹哥,接官府喜报,喜极而泣。夜里,在大红灯笼中,燃上高烛,热烈庆祝。

  何老板在笏石街上广有人缘,父老乡亲,各位哥们,极力捧场,家家户户点起“笏石灯”,整座小城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笏石灯”,由此成为莆田沿海三十六乡的民俗的代表性作品。

  书生回笏石街那一天,春风得意。当天,三门井喜气洋洋。何老板整备迎接,鼓乐喧天,大红灯笼,照亮了笏石镇的每一个角落。热闹的场景,让小胖子好高兴,肖大妈也十分开心。

  【8】皆大欢喜

  大红灯笼,喜气洋洋。

  笏石街,书生回来了。

  书生面色安稳,移步如山,见了老丈人,便是纳头三叩首。拜罢,长跪不起。

  书生口里称谢道:“小婿得有今日,皆赖丈人提携。若使当日困穷司马桥,没人救济,哪有今日。”叩头不止。

  何如扶起贤婿,说:“此皆贤婿高才,致身青云之上,老夫何功之有?当日困穷失意,乃贤士之常。今日衣锦还乡,有光老夫多矣。”

  何老板当日大喜,宴请街上父老乡亲,并出资演戏,“戏饭”民俗由此而起。

  书生又请阿妹哥出来,当众交拜行礼,各各相谢。次日,夫妇去观音亭虔诚行香。

  “笏石灯”,吃“油炸豆腐”,小城故事,皆大欢喜。

  “笏石灯”,“吃油炸豆腐”,演绎劳动人民浪漫主义的生活欢乐,体现莆田沿海老百姓的审美情趣,至2018年新时代的第一个春天,600年了,经久不衰,生生不息。

  一盏盏笏石灯,就像一幅幅风俗画一样,风情万种,百媚千红,把笏石街映照得透亮鲜红,那么真实,那么生动,是那么的激动人心,又含蓄地寄托了美好的生活梦想,莆田沿海老百姓是多么喜欢啊。

  在谈笑风生之中,许多人聚在一起,“吃油炸豆腐”,细说小城故事,感念正德君的风趣平易,又是那么温馨,那么美好。

  在“笏石灯”的映照下,吹奏出来的十音八乐,恍然如听见田园牧歌,渔舟晚唱。三三五五,或于平原旷野,或在丽日和风之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让人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此外,“笏石灯”中,还有美丽童谣,又分桃,又分饼,又开心,又和谐,一唱三叹,荡气回肠,再现劳动人民对“生活就是大事业”这一个妈祖文化的永恒主题的探索,也很有审美价值。

  笏石街上,三门井边,似永远有一美丽的阿妹哥,作为小城故事的主人公,完美地诠释着“生活就是大事业”这一个妈祖文化的永恒主题。

  “笏石灯”,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
分类:默认分类|回复:0|浏览:122|全站可见|转载
 

下一篇: 游巧云,2014年

上一篇: 阿妹哥,1994年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ertificate Copyright Time now is:05-17 18:19
©2003-2011 游氏网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 赣ICP备2023006111号-1 赣公安备案号36102102000073 Total 0.1406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