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宽的个人主页

http://www.chineseyou.com/u.php?uid=6163  [收藏] [复制]

游正宽

  • 68

    关注

  • 86

    粉丝

  • 652

    访客

  • 等级:八星会员
  • 身份:版主
  • 总积分:8762
  • 男,1966-10-19

最后登录:2023-12-01

更多资料

日志

彭州人祖籍寻根(转载)

2013-03-02 15:24
彭州人祖籍寻根
庄巨川

    姓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人都有,司空见惯,看来极为寻常;但要说它的由来却很久,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漫长和复杂的历史。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4000多种。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延续下来的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以往贵族才有姓,平民仅有名,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姓氏制度的演化,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中国科学院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姓氏,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

    据初步调查,彭州现有姓氏共300余个,(我国流传很广的《百家姓》也才438姓,单姓408,复姓30)。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调查,我国目前使用的汉字姓氏有3000余个,彭州姓氏约占它的十分之一。
    彭州姓氏中,张、王陈、杨、刘、廖、罗、周、黄十姓人口最多。习木、车、正、母、匡、全、羊、齐迟、刚、先、利、但、奉、青、练、於、哈、俞、昝、铁、酒宛、眭干、霞、蹇三十姓人口很少,也较稀有(含解放后,因工作和建设事业的需要,从外地来彭的干部、教师、职工及其家属姓氏)。
    彭州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全市近80万人中,有300多个姓氏,除一部分是解放后由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从外地迁入的外,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来自湖北、湖南、陕西、贵州和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尤以两湖为最多,民间因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湖广填四川

    大量的彭州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外省迁来的,大多是从“湖广填四川”时来的。明末清初,四川响应了以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清军入川镇压义军,采取暴力行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相互屠杀的数量一定不小”。又经过吴三桂的叛变,部将王屏藩攻入四川,全川不少地方均处于大规模战争状态,时间长达三十年。再加上连年的水灾、旱灾、蝗灾和瘟疫,四川人口从万历时的300多万,下降到康熙初年的9万多人,弄得田地荒芜、十室九虚,州县荒废、虎豹横行,成了“蜀省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有耕田行路,被老虎白昼吞食者,有乡居散处,被老虎寅夜入食者”的局面。彭州南门外普照寺一带也出现过老虎。当时彭县只有人口83户,什邡仅存4973110人,温江存32户,成都只有约1000人。
    由于成都一片废墟,清朝派到四川的军政大员如巡抚衙门不得不设在阆中(保宁府)。阆中作为清初临时省会,长达十七、八年。
明末清初,四川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又经过吴三桂的叛变,灾荒连年,瘟疫遍地,使四川人口锐减,十室九空、田园荒芜、生产残破。清政府为以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优势,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赋税收入。从康熙起,即不断移民入川,几次下诏动员“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插占落业,并“将地亩给为永业”,开垦后六至十年“起科”征税,还准其子弟入籍考试。于是,各省民众相继来川,形成了四川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清政府为利用四川千里沃野的自然条件,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增加赋税收入,实行移民政策:准许“插占”土地,自由立石划界,即为“管业”。如敖平罗家林先辈插占达数十顷。鼓励垦荒——凡开垦后六至十年才起科征税。准其入参加科举考试。
    “湖广”指哪里不同时代,其管辖范围不尽相同。元朝的湖广省,包括今湖南全境以及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地域;明朝设置湖广布政使司时,辖区只今湖北、湖南;清初仍设湖广省,到雍正时分为湖北、湖南两省,人们仍称“湖广”。根据大量史料记载,湖北移民主要是麻城,湖南主要武冈,不少彭州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麻城孝感乡。这有以下原因:
    一、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入川,曾经过麻城,被当着牛马使唤的“奴隶”们,受到极大鼓舞,举行起义,献忠升麻城县为州,把参加义军的四万群众编为“新营”,对冲破了封建礼教束缚的农村妇女专门编为娘子军。这支人马随大军入川。起义失败后,便定居四川,蕃衍子孙。
    二、麻城县域辽阔,明初有4500平方公里,分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四乡;其中孝感乡位于境中南部平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据《麻城县志》载,孝感乡人善经商,有不少人入川经营盐业,因而落籍西蜀。
三、当初各省移民入川后,乡土观念浓,往往发生争讼,人多势强,为了寻求庇护和支持,有的竟冒称麻城籍,再加以年湮代远,有的根本不知祖籍所在,亦无从考证,只好牵强附会,人云亦云,以麻城自居。
移民主要有两种来源:
    一、从破坏较轻、人口流亡较少的省内州县,就近移民。
    二、诏令外省移民——湖广、陕西、贵州、福建、广东、江西、河南等省,以湖广为最多,特别又以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为最多,其原因是:
    1、川鄂两省接壤,经济联系密切,交通有长江之便。
    2、张献忠部两次攻克麻城,有四万人参加义军入川,失败后于四川落业。
    3、孝感乡人善于经商;有的人川经营盐业,因而落四川。
4、当时移民带一定的强制性,不少从孝感集中出发
    5、当初各省移民入川时,地方观念浓,往往发生争讼,人多势就强,有的就冒称人口最多的湖广省或麻城县籍。
    元朝设置湖广中书省包括两广在内,自明朝分为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后,湖广就专指两湖之地,所以“湖广填四川”是指湖南、湖北。
彭州人的“根”

    一、清代前后入蜀辗转迁徙来彭者。
    隆丰场等处杨家,本山西洪洞县人,汉武帝时有杨瑞者入蜀,唐以后,世居天全州,为生计,清康熙40年(公元1701)迁居彭县。    
    升平乡(现升平镇)有支陈姓,原籍江西泰和。三世祖陈翔,为前蜀王建掌书,遂为阆中人;七世祖陈尧咨,北宁咸平3年(公元1000)状元及第;后裔散居各地,清初从雅安徙彭。
    九尺铺(即如今九尺镇)牟家,祖辈世居江西南昌北外30里蔡家沟,明隆庆年间,徙湖广麻城,继迁四川汉州白鱼乡石头堰,清代一支定居彭县。
    参加四川保路运动,任四川军政府法制局长的覃际安,举人出身,祖籍安徽凤阳,先辈于明万历中宦游西蜀,定居新繁斑竹园清初来彭插占,世居九尺铺。
万年乡(现葛仙山镇)官仓周姓,明洪武中,周时雨奉旨由麻城迁蜀,居彭之野鸭河(今鸭子河)。
    白鹿场(现白鹿镇)朱姓,系明蜀王朱椿幼子悦廉的后裔。初居广汉三水关磨子桥朱家林(今金堂赵流乡家林村),清代有叔侄二人逃荒至彭,在白鹿定居,发展成为大族。
    中共彭县地下党创建人杨石琴之父,前清进士杨宗典,清初由麻城孝感乡和尚桥徙彭,今称胡家林;致和乡郑姓,清顺治8年(公元1651),从麻城板凳街人蜀,先迁射洪,再到彭县;新兴镇易家、竹瓦乡的宁家都是由麻城来彭插占
    市区弓家,陕西渭南县蓝田坝人,明中叶迁居四川平武,清康熙时徙隆丰场弓家林。晏姓,由江西泰和迁麻城,明成化年间,先辈宦蜀,家于内江,明末避居洪雅溪场,清初迁彭。
二、从湖南武冈州迁彭者。
    近代名医、前清进士、主张中西汇通誉满医林的唐宗海一族,先世于清初自武冈入蜀,居广汉,再迁彭之三邑乡。
    诛杀赵尔丰的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远祖尹天才,于清康熙25年(公元1686)由武冈迁四川洪雅,再迁邛崃,又徙双流永丰里,其子国琪始定居彭县。著名作家艾芜,原名汤道耕,先祖汤万景,世居武冈,传至第八代汤永烈,于康熙37年(公元1698)启程人川经商,辗转徙居彭县(现彭州)务农,到艾芜高祖汤德润,始搬居紧邻老家竹瓦之新繁清流乡境。
    分布彭州市区、致和乡等地自称是刘备之孙北地王刘谌后裔的刘姓,先世从福建徙江西泰和,北宋元丰8年(公元1085)迁武冈州,康熙时川落业。
    市境曾、毛、向、卿等姓祖先也来自武冈。此外军屯、竹瓦的周家、市区等地的复姓欧阳和遍布全市人口众多、同一字辈的刘姓,则是邵阳迁来;利安乡清朝翰林贺维翰,先辈贺禄于清雍正8年(公元1730)由湖南常宁迁居彭县。
三、从江西、福建、广东远道入川者.
   濛阳、致和一带的徐家,敖平罗家林的罗姓,老祖宗来自江西吉水;九尺郭姓,来自江西新淦;革命烈士何秉彝一族和姓章的,祖籍也是江西。从江西来川的还有新兴曹家山的曹家、竹瓦李季伟一族、九尺一带的牟家。
    市境分布的庄姓和升平简家,祖籍是福建南靖县;市区的林、游二姓,是福建龙溪;姓雷的是上杭陈姓,先辈来自长汀。唐末有庄森者,本河南固始县人,黄巢起义时,随舅父王审知(五代时闽王)渡江南下卜居泉州,后裔迁南靖,清初族人相继来川。还有雷、陈姓等也是从福建入川。
    清代刘九龄、刘伯元父子举人,祖籍是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太清乡(现致和镇)蓝姓,祖上于清乾隆38年(公元1773)自嘉应州兴宁县移居彭邑;市境几支钟姓的祖上都来自广东,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山客家钟姓同出一脉。
四、从陕西入川者
    川陕接壤,先后移民四川的陕籍姓氏主要来自关中,如李—氓,先世于清中叶从陕西泾阳经商川,先到新繁,再迁彭县(现彭州)。杜、安等姓根在渭南,强姓在三原。只有军屯一支陈姓,康熙初年从陕南宁羌州来彭聚族而居,至今留下“宁羌营”这个古老地名。市区陕籍许姓,现虽不多,但在清代来彭经商却极一时之盛,曾誉称“许半城”,今尚存许家巷地名。
    此外,回族中的喇、马、虎、李等姓,祖根也在陕西。
五、从贵州入川者
    主要是与川南毗连的遵义地区的樊、吴、舒、蔡等姓,现散居敖平、楠杨等地。
六、从湖北川者
    如九尺黄家、濛阳罗家红岩边家。
七、从河南入川者
       隆丰镇、丽春镇一支王姓、原河南汜水县人,始祖于康熙十八年随勇略将军赵良栋讨伐吴三桂叛乱来川,插业于彭县。
彭县的土著

    所谓“土著”并不就是少数民族,只是在清代以前就迁到四川居住了。如:
      竹瓦乡的幸家、三邑乡的霞家、磁丰乡的贾家。
    思文乡的孟家、白鹿乡的朱家。

后记:
      在此首先谢谢管遗瑞先生的鼓励,要我整理家父的遗著,以陆续公之于世。
     再次整理家父的遗稿,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受。但愿家父在天之灵能为我今天的行动感到有一丝丝慰藉。父亲一生凡事爱问个由来,随时身上都有一个准备记录的本子,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和备受鞭策。虽经修改,但是此文也恐有失准之处,请各位读者见谅。并请将文中不确之处加以指正。.
                    庄永红


分类:湖广填四川|回复:0|浏览:1709|全站可见|转载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ertificate Copyright Time now is:04-29 03:17
©2003-2011 游氏网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 赣ICP备2023006111号-1 赣公安备案号36102102000073 Total 0.078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