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诗人书法家游作忠》传记
立雪游作忠发表于 2007-11-12 18:08
 
 
 

引子

 “作事唯求心可以,忠情且看我如何”,这是闽清县塔庄乡白石山瑞香寺的一幅对联,一看便知,这是一幅嵌入“作忠”名字的藏头联。白石者,冰清玉洁;瑞香者,钟灵毓秀。这幅对联似乎是以事说人,或是以人评事,实则两者相通,因为只有对事业怀着一腔热诚,才有可能比别人收获得更多,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真草隶篆书精彩,笔墨纸砚写人生!让我们穿过被年轮阻隔的时空,去追寻书法家游作忠先生成长、奋斗历程的一步步脚印。
 
 
1. 顽童阿忠自命郭酢

 

  游作忠从小崇拜的老祖宗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朱熹的老师,史有“程门立雪”之典故)。佩服的现代文学家的郭沫若。他曾“自命不凡”地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郭酢”,以示对这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阿忠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下五都梅寮街。他是长子,从小父亲对他管教极严,可是当母亲有第二个弟弟后,因一人忙不过来,只好把阿忠交给做饼的祖母带。不曾生育过的祖母刘香莲把母爱给了螟蛉子(养子)的同时,也给了年幼的孙儿。祖母乐观、幽默、勤劳、热情的性格,从小就深深地影响了阿忠。她也经常带孙儿去饼作坊,接触许多劳苦大众,使阿忠从小就乐于与人交往。
 
 
 
 
祖母喜欢看闽剧,常常怀里揣一块甜饼,带阿忠去看福州方言演出的古老剧种,闽剧故事侠义千秋、肝胆照人、忠奸分明、助人为乐等正直的禀性给了阿忠以艺术启蒙和人格熏陶,这为阿忠日后豪爽潇洒、善良正直的性格形成奠定了厚实的人文根基。

  后来祖母去世了。时至今日,游作忠常深情地说:“我常做梦,梦见的总是我的祖母。”每年中秋,闽清人有祭扫祖坟的习俗。一束鲜花一柱香,阿忠常跪在祖母坟前热泪长流。可以说,没有老祖母的益智启蒙就没有阿忠今天的艺术根基。  

  祖母为阿忠讲述的“程门立雪”故事,使阿忠从小养成尊师好学的习惯。他立志要成为多才多艺郭沫若式的人物。上初中一年级时,他就改名为上文中提及的郭酢。
 
 
 
 在福州市文化宫旁边住有阿忠姑公———黄省吾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家中挂满名人书画。阿忠去玩时就会问这是什么,那是谁画的、谁写的。老先生讲起书画来眉飞色舞,也使阿忠受到极大的艺术熏陶。  

  阿忠还有个叔叔叫游贤荣,初中毕业就写一手好钢笔字,并善隶书,他常教阿忠练习钢笔字与毛笔字,算是阿忠的书法启蒙老师。  

  叔叔家里有许多藏书,这对当时就渴望求知的阿忠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他借来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中国文学史》《水浒》《唐诗三百首》《隋唐演义》《千家诗》、《三国》等书。阅读名著的熏陶,让阿忠深受影响,特别是李白饮酒作诗、高度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在阿忠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过分沉缅于文学就会荒废其他学科。尽管阿忠在当时学校初中组钢笔字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但其他学科竟在期末考试中有三项不及格。阿忠只好留级再读一年。有趣的是阿忠后来却成为这个小学附设初中班的“五好学生”。这应该感谢那位摸透了阿忠性格的语文教师黄煌声。  

  黄教师知道,阿忠刻苦奋进、自尊心强,对阿忠应从正面教育入手。黄老师在同学面前处处夸阿忠的好,让他不甘人后。  

  阿忠后来回忆起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回帖(73):
73楼:文人墨客,侠骨柔情。即传承了立雪精神,又体现了正直不阿的秉 ..
72楼:您是我游家的中国名人----我为游姓有您而自豪。
71楼:游先生以执着和勤奋来展显自己心爱的书法艺术,终于获得满堂彩 ..

全部回帖(7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