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网络电视专题片,双峰曾国藩被选中。县纪委书记又点将要我执笔创作,经过一星期在曾国藩故居采访素材,从昨天中午开始动笔至现在,期间仅睡了三个小时,终于封笔。特辑于此,让各位宗亲先睹为快。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曾国藩篇解说词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国藩家规家训家风
130年前,《曾国藩家书》问世,国人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
上世纪80年代,《曾国藩全集》出版,“曾国藩热”迅速风靡全国。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是曾氏家规。
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凝炼成“八本”家训思想体系: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出片名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国藩家规家训家风 】
曾国藩,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乳名宽一,字伯涵,号涤生。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他是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重要人物,清朝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
毛泽东青年时代细读过《曾国藩家书》,并由衷赞叹: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陈列馆至今还珍藏其所阅的《曾国藩家书》木刻本,每本扉页都有当年的签名——“润芝珍藏”。八诀家规
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高嵋山下的白玉堂,是曾国藩的诞生地。大厅门联: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弟同科。正堂神龛对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历历在目,彰显曾氏农家耕读孝友本色。
曾氏的家规,起源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星冈公年轻时,染上纨绔之习,飙马成瘾,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致使学业荒芜,玩物丧志。长辈们讥讽他是浮薄浪儿,将成为“败家子”。一语刺醒浪子心,曾星冈从此“立起自责”,悔过自新,“终身未明而起”,开山垦荒,凿石决壤,连通成片十数畛,成为立家基业。并且,他还总结出“八字三不信”治家方法,成为曾氏家族耕读孝友的传家宝。
【出现场——《曾国藩研究》主编 文史专家 胡卫平:
曾氏家规“八字”,是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扫就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扫地,为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床,考是祭祖孝顺,宝是亲邻睦友。曾国藩将这“八字”比喻为持家“八宝饭”,遵循家规要像吃饭一样每日必做必行,并强调“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三不信”,就是不信药医、不信地仙、不信僧巫。曾氏家规的八字三不信,用当今的话来讲,就是刻苦学习、自食其力、尊长敬老、诚信待人、远离邪恶。】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星冈公一声咳嗽,他会应声而至;一句呵斥,他都躬身聆听。并且,拟联“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令曾国藩写之悬挂于堂中,以示共勉传承。曾麟书是曾氏几百年来的第一个秀才,考了十七次,四十三岁的时候才考中了秀才。为了教书育人,他在白玉堂旁边创办私塾——利见斋,曾国藩在这里读书读到十多岁。
在祖父耕读治家之道和父亲孝顺苦学精神的熏陶下,28岁的曾国藩终于金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