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穷人翻身有多难?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了
游冠文发表于 2020-11-20 07:21
文/晶美同学 · YouCore主策划
01
两个子代的逆袭VS两个父辈的牺牲
2009年,时任央视主持人的崔永元在日本电影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好莱坞巨作《阿凡达》正在全球热映,国内IMAX版一票难求,但是他在日本东京所看的那一场,观影人数却寥寥无几。
小崔留心数了数,加上他,播放厅里一共有3个人。
是《阿凡达》在日本水土不服?
也不是,《阿凡达》当年在日本的总票房是156亿日币,占据当前海外片票房的top1。
那是为什么?
原来是日本观众还来不及看,他们正在隔壁看另外一部由中国人担任主角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故事缘起于1989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怀揣着跑遍所有亲戚朋友的家,凑够的5万多块钱(相当于他们家当时15年的收入),来到了日本。
他来日本只有一个目标,通过留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他原本的打算是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但是刚下飞机,命运就给了他重重的一击。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里,当地条件和学校政策都不允许他利用学习外的时间打工赚钱。
但是如果不能挣钱,该怎样还清欠债?家里妻子怎么办?家里孩子怎么办?
丁尚彪想到了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女儿学习成绩优异,他不想女儿和自己一样,吃教育上的亏。对,要给女儿创造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
有了新的目标后,丁尚彪开启了自己在日本的“黑工生活”, 一天之中他起码要去三个地方打工,大楼清扫、建筑工地、餐厅厨师等等职业他都做过,苦累不算什么,只要能够挣钱。

1997年秋天,女儿丁晽成功地考取了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这时距离丁尚彪来到日本,已经过去了8年。
同样在这8年里付出的,还有丁尚彪的妻子陈忻星,丈夫寄回来的钱,除了还债外,她分文不动地存起来。
丁晽这样回忆母亲的生活: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用酱油拌面条凑合;生病了也不去看医生;不舍得买新衣服,不舍得给自己花钱......
纪录片最终停留在了2004年,这是与妻女离散15年的丁尚彪踏上回乡的飞机之时,也是丁晽博士毕业,顺利成为一名医生之时。
谈及自己今天的成就,丁晽把它归因为父母那种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
无独有偶,2020年8月23日,一则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李双、李可心姐弟俩双双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
为了供姐弟俩读书,患病的父母常年拖着病体干活,孩子的学费、全家的生活费一直靠养牛、卖牛的收入来支撑。
“一到孩子开学的时候,急需了,就卖了。有时候能赶到在开学前就卖了,有时候赶不上就找亲戚借,借完了,卖了牛再还给人家。”
对着镜头,父亲李永才眼里闪着泪花。
这背后有多少辛酸,可能只有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才懂。
有爱心人士听说了这家人的故事,表示愿意资助姐弟二人读大学,并激励姐弟俩,“坚持供你们读书,你们父亲非常伟大”。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
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自奉俭约,积铢累寸,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然后获得别人耕地的抵押权,由此而逐步上升为地主。
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时间。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下一页 (1/3)
回帖(2):
2楼:正能量
1楼:支持原创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