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19阅读
  • 49回复

[原创]我的故乡---粤北一小山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俊文
 

发帖
1735
金钱
34761
贡献值
899
交易币
199
好评度
1248
家乡
广东清远(韶关百顺)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02
暑假,小孩放假。于是决定休年休回到了故乡。 +8~C&K:  
故乡很美,座北朝南,依山傍水,冬暧夏凉。 一条弯弯的小河往东向西从村前流过,村庄后靠高山,山上有株大枫树,屋后良田由高至低走向。远眺村庄像张撤开的渔网,所以我们村的地形又称为渔网形。开村来,游氏后人在这住了一代又一代,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8~C&K:  
故乡,并不美,与过去相比较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门前的小河仍在唱着一首过去的老歌;整个村庄仍保持客家人居住地的风格(客家围屋),夕阳下炊烟升起,年迈的老伯赶着牛群归来。
[ 此帖被游俊文在2009-08-22 16:51重新编辑 ]
5条评分
游心华 贡献值 +3 原创内容 2009-08-25
游小莉 好评度 +5 游家人的家就是美 2009-08-02
游春波 金钱 +5 优秀文章 2009-08-02
游家陶 贡献值 +3 珍贵资料 2009-08-02
游海 好评度 +1 优秀文章 2009-08-02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山高人为峰
离线游小莉

发帖
3619
金钱
19543
贡献值
147
交易币
276
好评度
773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8-02
我喜欢这样的带有乡土的家乡,让人感觉很亲切。
离线游道清

发帖
5211
金钱
3896222
贡献值
2463
交易币
102
好评度
867
家乡
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8-02
引用第1楼游小莉于2009-08-02 20:45发表的  : +8~C&K:  
我喜欢这样的带有乡土的家乡,让人感觉很亲切。 +8~C&K:  
+8~C&K:  
同感
我是 入川始祖友贵公第二十二代子孙。祝游氏宗亲天天快乐,天天开心。潇洒度过每一天。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8-02
文 哥:争了大钱得捐款好好把他重建一遍了。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香明

发帖
4152
金钱
201
贡献值
173
交易币
188
好评度
363
家乡
福建漳州,祖籍江西石城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02
山清水秀!好地方!
游氏论坛有您更精彩! 今天您签到了吗?
在线游宣虎

发帖
4628
金钱
71058
贡献值
1866
交易币
106
好评度
2477
家乡
江西 九江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8-02
山清水秀!好地方! +8~C&K:  
依山傍水。一条弯弯的小河从村前流过,四周良田和青山,游氏后人在这住了一代又一代,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我喜欢这样的带有乡土的家乡,让人感觉很亲切啊。
离线游俊文

发帖
1735
金钱
34761
贡献值
899
交易币
199
好评度
1248
家乡
广东清远(韶关百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8-02
德兴堂
我们现在的祠堂叫德兴堂,该匾乾隆已未年间建置的。 +8~C&K:  
至于为什么叫德兴堂,说法不一。从贴在神坛上现有的对联来看,我们应该是广平堂。但为什么又有德兴堂之说?有的说是当初先祖在我们村现址建村时与邻村因土地发生争执,最后官司得胜,取意为现在的德兴堂;又说是取德兴堂是希望子孙后代得于兴旺发达。
山高人为峰
离线游家陶

发帖
10923
金钱
16339
贡献值
1170
交易币
307
好评度
1380
家乡
湖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8-02
回 6楼(游俊文) 的帖子
你支祖宗是否有名叫“德兴”的?有的以有名气的先祖名为祠堂名。
湖南常德游氏<九言堂>
离线游俊文

发帖
1735
金钱
34761
贡献值
899
交易币
199
好评度
1248
家乡
广东清远(韶关百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8-02
回 7楼(游家陶) 的帖子
有待考察。
山高人为峰
离线游俊文

发帖
1735
金钱
34761
贡献值
899
交易币
199
好评度
1248
家乡
广东清远(韶关百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8-02
石围
由于故乡位于山区,与许多客家人一样为防强盗不得不团居而住。为了能更好的防御外人攻击所以又把块块方石,在没有水泥的年代下用糯米、石粉和好。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用双肩把块块方石抬起,垒建成石围。 +8~C&K:  
石围,对于一个当时才一百几十人的村庄来说,其工程难度应该并不亚于埃及人修建金字塔。
山高人为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