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庭小考 K*{RGE
游天庭,字行野,又名天廷,明镇海卫人(含铜山)。据清光绪《漳州府志》“选举二”载: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己酉黄士观榜为举人,二十九年庚戌唐汝楫榜为进士,“镇海卫学,顺天中式,庚戌进士”,官至山西行太仆卿。《东山县志》“仕宦•文官”载,他历官山阴知县、水东州知州,衡州知府,调辽东苑马寺卿、浙江观察使、太仆寺太卿,祀衡州、辽东名宦祠。 K*{RGE
镇海卫是明代卫所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镇海,属福建都司,辖六鳌、铜山、玄钟三千户所,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游天庭是明镇海卫人,实际上地属铜山所,应属今东山人,是东山第一位科举文科进士。 O5-;I,)H
行太仆卿即行太仆寺卿,“太仆寺”是官衙名,太仆寺的长官叫太仆卿,太仆卿所在的衙叫太仆寺。行太仆寺为明官署名,洪武三十年(1397年),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马政,由兵部总官管。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表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膌损,由兵部报皇帝处罚。太仆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后增至三人),正四品;寺丞四人(后增至十二人,又裁止存三人),正六品;主簿一人,从七品;常盈库大使一人。设在北京的太仆寺,主要负责京畿、北直隶、河南、山东地区的马政事务,所督理马匹主要供给京营之用。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以当地行太仆寺为太仆寺,诸如山西行太仆寺。北平行太仆寺升为太仆寺,余下三个行太仆寺。行太仆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从四品;寺丞,正六品;主簿,从七品。 O5-;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