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九年(1434年),建阳游酢(字定夫)的后裔游居敬之子游应老、游继老(永安小磉、古竹《游姓族谱》作游牛四之子)迁居浮流村(今永安城)。游应老居大街(原大同路印刷厂),游继老居北门。据《南平县志》载:游居敬,字行简,号可斋,南平人,明嘉靖壬辰(1532年)中进士,又入翰林院常馆学习,为庶吉士,累官都察院副都御使和两京刑 部右侍郎(正二品)。他为官严正执法,毫不容私,政绩颇多,历官四十年,清介廉洁,死后两袖清风,“诸子中有不能举火者”。生前著有《五经旁注》、《可斋文集》、《奏议丹园集》等。游居敬墓在福建南平市大凤乡南山村石马坪,离市区32公里。游应老、游继老兄弟定居永安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捐建城池。县令韩隆以“称号在城坊一图一甲游珊瑚户名奖之。”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永安小磉、古竹《游姓族谱》载:“牛四公三子继老,字珊瑚,号寿官,大宾,生未详。于明朝景泰八年顶仙童来永邑为军,因城工竣,邑人未敢首立图甲,公逞身首立,县主韩隆欣喜,称号在城坊一图一甲游珊瑚户名奖之……”游继老生有游广、游宁、游密三子和孙7个,曾孙18个,玄孙23个,所以永安游氏大都是游继老的后裔。永安大湖冲一村游氏是游继老的孙子游繁后人;永安洪田镇内的游氏为游继老孙游充(游玑的第四子)的后人。这两支游氏都是游继老次子游宁的后裔。 %S<( z5
%S<( z5
稍后,又有游氏族人迁居永安,其后裔多居于城内(江滨路一带)经商。 %S<( z5
%S<( z5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游玑的第四子(游继老的孙子)游充迁居洪田镇小磉村。游充有5个儿五子:游中台、游中翰、游中贵、游中富、游中相。其中长子游中台居洪田镇小磉村;他的后裔迁居永安的水东村、古竹、上早(今曹远)。第四子游中富迁居永安的坟山。 %S<( z5
%S<( z5
三、迁移 %S<( z5
%S<( z5
明末,永安游氏第五世孙游大绶迁居建阳;后裔迁清流、厦门、浙江杭州等地。 %S<( z5
%S<( z5
第二节 分布 %S<( z5
%S<( z5
%S<( z5
%S<( z5
三明市有游姓人口5972人,在全市姓氏人口中列第76位,占全市总人口的0.22%;其主要集中永安市。其中,永安市有游姓人口1433人,占全市游姓总人口的24%;其他依次为:永安市1433人,沙县 人,建宁县 人,将乐县302人,泰宁县 人,尤溪县1104人,宁化县 人,大田县 人,明溪县76人,三明市区 人,清流县 人。 %S<( z5
%S<( z5
一、三明市区 %S<( z5
%S<( z5
三明市区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市区总人口的 .%.其中,三元区有游姓 人口 人,分布于城东乡 人,中村乡 人,莘口镇 人,岩前镇 人,城关街道 人,富兴堡街道 人,白沙街道 人,荆西街道 人。梅列区有游姓人口250人,分布于列东街道132人,列西街道73人,徐碧街道31人,陈大镇12人,洋溪乡2人。 %S<( z5
%S<( z5
二、明溪县 %S<( z5
%S<( z5
明溪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城关 人,沙溪乡 人,夏阳乡 人,枫溪乡 人,夏坊乡 人,雪峰镇 人,盖洋镇 人,瀚仙镇 人,胡坊镇 人。 %S<( z5
%S<( z5
三、永安市 %S<( z5
%S<( z5
永安游姓裔孙现有人口14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5%。其主要分布在城区,青水畲族乡的三溪、龙头村,洪田镇的小磉、古竹村,大湖镇的冲一村,槐南乡的溪南、梧桐洋村。 %S<( z5
%S<( z5
四、清流县 %S<( z5
%S<( z5
清流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东华乡 人,林畲乡 人,沙芜乡 人,赖坊乡 人,余从乡 人,邓家乡 人,李家乡 人,里田乡 人,田源乡 人,温郊乡 人,龙津镇 人,嵩溪镇 人,灵地镇 人,长校镇 人,嵩口镇 人。 %S<( z5
%S<( z5
五、宁化县 %S<( z5
%S<( z5
宁化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城区乡 人,城南乡 人,济村乡 人,湖村乡 人,淮土乡 人,方田乡 人,安乐乡 人, 曹坊乡 人,治平乡 人,中沙乡 人,河龙乡 人,水茜乡人, 安远乡 人,泉上镇 人,石壁镇 人,翠江镇 人,泉上镇 人。 %S<( z5
%S<( z5
六、大田县 %S<( z5
%S<( z5
大田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华兴乡 人,屏山乡 人,济阳乡 人,武陵乡 人,谢洋乡 人,吴山乡 人,文江乡 人,梅山乡 人,湖美乡 人,前坪乡 人,均溪镇 人,上京镇 人,广平镇 人,桃源镇 人,太华镇 人,建设镇 人,石碑镇 人,奇韬镇 人。 %S<( z5
%S<( z5
七、尤溪县 %S<( z5
%S<( z5
尤溪县有游姓人口110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26%。其主要集中在西城、梅仙、溪尾三地,共有918人,占全县游姓总人口的83.15%;具体分布为西城镇有497人,梅仙镇有307人,溪尾乡有114人,城关镇有81人,西滨镇(含尤溪口)有75人,其他乡镇均不足10人。 %S<( z5
%S<( z5
八、沙县 %S<( z5
%S<( z5
沙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南霞乡 人,南阳乡 人,郑湖乡 人,湖源乡 人,青州镇 人,夏茂镇 人,高砂镇 人,高桥镇 人,富口镇 人,大洛镇 人,虬江街道 人,凤岗街道 人。 %S<( z5
%S<( z5
九、将乐县 %S<( z5
%S<( z5
将乐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光明乡人,漠源乡人,南口乡人,万全乡人,安仁乡人,大源乡人,余坊乡人,古墉镇人,万安镇人,高唐镇人,白莲镇人,黄潭镇人,水南镇人。 %S<( z5
z?PF9QL1
十、泰宁县 z?PF9QL1
z?PF9QL1
泰宁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下渠乡 人,开善乡 人,上青乡 人,新桥乡 人,梅口乡 人,大布乡 人,大田乡 人,杉口镇 人,朱口镇 人。 z?PF9QL1
z?PF9QL1
十一、建宁县 z?PF9QL1
z?PF9QL1
建宁县有游姓人口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其分布在金溪乡 人,伊家乡 人,黄坊乡 人,溪源乡 人,客坊乡 人,黄埠乡 人,濉城镇 人,里心镇 人,溪口镇 人,均口镇 人。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第三节 谱牒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一、宋及宋以前 z?PF9QL1
z?PF9QL1
二、明清及民国 z?PF9QL1
z?PF9QL1
永安《应老房游氏族谱》 z?PF9QL1
z?PF9QL1
永安《应老房游氏族谱》始修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游梦麟主编并作序。民国期间,由游敬轩由主持续修;1993年,由游增炎、游增文兄弟俩倡议再次续修。 z?PF9QL1
z?PF9QL1
永安《继老房游氏族谱》 z?PF9QL1
z?PF9QL1
永安《继老房游氏族谱》始修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游豫主编,连江县教谕、宁德县训导冯熙作序。始成木刻字本,共5卷,20余套。1997年,该谱曾续修。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第四节 文物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一、祠庙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应老祖祠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应老祖祠位于永安市城内大街(原市印刷厂边)。该祠始建于明代,占地约300多平方米。抗战时期,国民党省会迁永安,该祠被占用作其办事场所,2001年因旧城改造拆毁。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继老祖祠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继老祖祠位于永安市北门竹林尾。该祠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清康熙五年(1666年)和道光十三年(1833年)先后两次重修,1951年被征用拆毁。 z?PF9QL1
z?PF9QL1
永安洪田镇小磉村游氏宗祠 z?PF9QL1
永安洪田镇小磉村游氏宗祠位于永安市洪田镇小磉村洋尾桃窠,该祠始建成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小磉村游氏宗祠奉祀其先祖游充。游充生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大约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居洪田镇小磉村。 z?PF9QL1
z?PF9QL1
永安古竹大厝——“统源堂” z?PF9QL1
z?PF9QL1
永安古竹大厝——“统源堂”位于永安市水西古竹渡下坂。该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游氏后裔游亨德建造,占地面积约10公顷,三堂六厢房,房间一百多个,被称为“永安西路第一大厝”。该厝又称“竹林书斋”,供当地游氏子孙读书。厝外建有养马房,后山设跑马演武场。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起至至光绪末年,该书院共培养过13名游氏文武秀才。 z?PF9QL1
z?PF9QL1
永安大湖镇冲一村游氏宗祠 z?PF9QL1
z?PF9QL1
永安大湖镇冲一村游氏宗祠位于永安大湖镇冲一村墘头田垄下。该祠始建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今保存完好。 z?PF9QL1
z?PF9QL1
永安古竹游氏“裕德堂” z?PF9QL1
z?PF9QL1
永安古竹游氏“裕德堂”位于永安市水西古竹渡,始建于清代,由游氏后裔游其书修建成。该堂为五植两堂的明朝式大瓦房,雕梁画栋、建造较精雅。 z?PF9QL1
z?PF9QL1
永安青水畲族乡游氏宗祠 z?PF9QL1
z?PF9QL1
永安青水畲族乡游氏宗祠位于永安青水畲族乡,始建成年代不详。 z?PF9QL1
z?PF9QL1
永安槐南乡游氏宗祠 z?PF9QL1
z?PF9QL1
永安槐南乡游氏宗祠位于永安槐南乡,始建成年代不详。 z?PF9QL1
z?PF9QL1
二、墓葬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开基始祖游应老墓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开基始祖游应老墓葬于建安县(今建瓯市)东风村。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开基始祖游继老墓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开基始祖游继老墓葬于永安四十都(今大田县)房村上里。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二世祖游宁墓 z?PF9QL1
z?PF9QL1
永安游氏二世祖游宁墓葬于永安市上坪乡铜盘村坑头。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三、其他 z?PF9QL1
z?PF9QL1
第五节 人物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z?PF9QL1
一、古代 z?PF9QL1
z?PF9QL1
游弦 z?PF9QL1
z?PF9QL1
游弦,字定宇,永安游氏开基始祖游继老的孙子(游玑的第三子),曾任知县。据《游氏族谱》记载,“游弦,字定宇,生于嘉靖四十五年丙寅,由岁存出身,历任知县,卒于崇祯十四年……” z?PF9QL1
z?PF9QL1
游其书 z?PF9QL1
z?PF9QL1
游其书,字高贤,号志绅,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武庠生,咸丰六年(1856年)捐千总,翌年捐补五品副府。咸丰十年为抵御流寇劫掠,他筑土堡一座。清同治四年(1865年)灾荒,米价猛涨,他义捐粮米,延平知府闻悉,赠于“急公好义”匾一块;由于他好善乐施,兵部尚书兼督察御史赠他“重诗礼”匾一块。 z?PF9QL1
z?PF9QL1
二、现代 z?PF9QL1
z?PF9QL1
游栋 z?PF9QL1
z?PF9QL1
游栋,原籍江西省兴国县。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开辟闽赣边根据地,派黄扆禹、游栋带领12名武工队员开辟泰宁、建宁、宁化根据地,与闽西北游击队会合,在大田成立闽西北挺进游击支队,游栋任队长、林大蕃任政委。7月6日,22名游击队员化装成顽固派特务便衣队袭击大田三民乡公所,缴短枪2支,处决伪乡长郑宗仁等。9月,林大蕃、游栋带领40多名队员在大田龙门歼顽军一个分队,缴获武器30多件。队伍在往永安方向转移时,于永安西洋内炉遭顽军伏击,林大蕃牺牲;游栋带领30多名队员向永安洪田撤退,经9昼夜艰苦奋战,弹尽粮绝,全部牺牲。 z?PF9QL1
z?PF9Q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