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410
-
- 注册时间2009-11-14
- 最后登录2023-01-14
- 在线时间2719小时
-
- 发帖1097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钱159239
- 贡献值3562
- 交易币2
- 好评度456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972
- 金钱
- 159239
- 贡献值
- 3562
- 交易币
- 2
- 好评度
- 4567
- 家乡
- 福建省福州市
- 性别
|
2016-07-01 诗刊子曰 BYS lKTh BYS lKTh 众所周知,步别人韵的诗词是很难写的,因为韵脚受到限制,宋人唱和别人的诗词,必须和别人的原韵一样,所以难免出现削足适履、因形式损害内容的现象。苏轼诗词里有大量的步别人韵的作品,却几乎都能做到天然妥帖,甚至屡屡超越别人的原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列出的“十大”,只是着眼于原作者本身也是名家的基础上。 BYS lKTh BYS lKTh BYS lKTh BYS lKTh 10.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BYS lKTh 三年枕上吴中路, BYS lKTh 遣黄耳、随君去。 BYS lKTh 若到松江呼小渡, BYS lKTh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BYS lKTh BYS lKTh 辋川图上看春暮, BYS lKTh 常记高人右丞句。 BYS lKTh 作个归期天定许, BYS lKTh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BYS lKTh BYS lKTh 苏轼的这首《青玉案》是唱和宋词大家贺铸的。贺铸的原词是: BYS lKTh BYS lKTh 凌波不过横塘路。 BYS lKTh 但目送、芳尘去。 BYS lKTh 锦瑟华年谁与度。 BYS lKTh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BYS lKTh BYS lKTh 飞云冉冉蘅皋暮。 (r.{v@h,dV 彩笔新题断肠句。 (r.{v@h,dV 若问闲情都几许。 (r.{v@h,dV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r.{v@h,dV (r.{v@h,dV 这是贺铸代表作,甚至他因此而获得“贺梅子”的雅号。苏轼的和作有没有胜过贺铸的原作,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苏轼的作品确实让贺作无法专美于前。清末朱祖谋选编《宋词三百首》,把苏轼的这首词收进去了,是罕见的本身是和作而入选的词。贺铸词里最精彩的部分是结尾处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苏轼的“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则为清代词坛大家况周颐抚掌喝彩:“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自己的代表作被人追成这样,贺铸定当为之叹服。 (r.{v@h,dV 9《次荆公韵》 (r.{v@h,dV (r.{v@h,dV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r.{v@h,dV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r.{v@h,dV (r.{v@h,dV 这是苏轼唱和王安石的诗。王诗为: (r.{v@h,dV (r.{v@h,dV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r.{v@h,dV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r.{v@h,dV (r.{v@h,dV 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的寂寞与闲适,本身就是宋诗佳作。宋代《优古堂诗话》说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脱胎于王维的“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但“辞意益工”。而苏轼的和作,却更加为人熟知,因为它是苏王二人和解的的见证! (r.{v@h,dV (r.{v@h,dV 苏轼和王安石的恩怨是宋史中颇为人所关注的内容,但两人的人格都无可怀疑,对彼此的才学更是倾慕有加。苏轼读王安石的作品,不止一次叹息:“此老真野狐精也!”王安石读苏轼的作品,也向别人叹息:“不知几百年方出此等人物。”元丰七年,王安石闲居金陵,苏轼从黄州流放归来去看望他。王安石野服骑驴到江边迎接,并叫苏轼不要拘礼,“礼岂为我辈所设”,两人一笑泯恩仇。 (r.{v@h,dV (r.{v@h,dV 苏王的会晤和相聚,一直是宋人笔记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惟有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最后的结果。“劝我试求三亩宅”,可见王安石已经把苏轼看作是余生可相依伴的密友;“从公已觉十年迟”,说明苏轼倾慕于王安石的人品才学,愿意跟从相随。 (r.{v@h,dV (r.{v@h,dV 王安石的原作是写景,苏轼的和作是写事,所以苏诗并不是在艺术上胜过王诗的。但仔细推敲,苏诗还是更自然流畅,几乎就是信笔写来,虽然是和韵,却没有任何滞碍。而王诗毕竟可以看出是经过认真雕琢的。 (r.{v@h,dV (r.{v@h,dV (r.{v@h,dV 8《和孔密州东栏梨花》 (r.{v@h,dV (r.{v@h,dV (r.{v@h,dV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r.{v@h,dV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r.{v@h,dV (r.{v@h,dV 孔宗翰接任苏轼为密州知州,苏轼曾作《和孔密州五绝》,这是其中之一。 (r.{v@h,dV (r.{v@h,dV 这首诗通篇弥漫着淡淡的伤感,用词、音韵和婉凄美。有人不喜欢宋诗,就是因为宋诗重理趣,字面上不像唐诗那样美丽动人。然而苏轼的这首诗,却完全可以和唐诗比蕴藉空灵等唐诗本身的特点,而其浑然天成,句法严密,把浓重的人生悲哀用淡然的笔法写出,却又胜过唐诗。 (r.{v@h,dV (r.{v@h,dV 宋代诗坛名家张耒经常吟咏这首诗,“击节赏叹不能已”,感叹自己不能企及。 (r.{v@h,dV (r.{v@h,dV (r.{v@h,dV 7《子由渑池怀旧》 (r.{v@h,dV (r.{v@h,dV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r.{v@h,dV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r.{v@h,dV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r.{v@h,dV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r.{v@h,dV (r.{v@h,dV 苏轼兄弟从四川赴京时,曾经过渑池,住在当地的僧舍里,并在壁上题诗。五年后,苏轼去凤翔做官,苏辙留在了京师,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 (r.{v@h,dV (r.{v@h,dV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r.{v@h,dV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r.{v@h,dV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r.{v@h,dV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r.{v@h,dV (r.{v@h,dV 苏辙的诗主要是写兄弟深情,苏轼的和作则是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的诗“长于譬喻”,则站在了人生的高度,准确细微地写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奈。“雪泥鸿爪”一词,从此脍炙人口。 (r.{v@h,dV (r.{v@h,dV (r.{v@h,dV 6《和秦太虚梅花》 (r.{v@h,dV (r.{v@h,dV (r.{v@h,dV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r.{v@h,dV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r.{v@h,dV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r.{v@h,dV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r.{v@h,dV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r.{v@h,dV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r.{v@h,dV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r.{v@h,dV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r.{v@h,dV (r.{v@h,dV 秦太虚即秦观,宋词婉约大家,诗也写得很好。他的《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咏梅花有独到之处: (r.{v@h,dV (r.{v@h,dV 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悉绝倒。 (r.{v@h,dV 为怜一树傍寒溪, 花水多情自相恼。 (r.{v@h,dV 清泪班班知有恨, 恨春相逢苦不早。 (r.{v@h,dV 甘心结子待君来,洗雨梳风为谁好。 (r.{v@h,dV 谁云广平心似铁, 不惜珠玑与挥扫。 (r.{v@h,dV 月没参横画角哀, 暗香销尽令人老。 (r.{v@h,dV 天分四时不相贷,孤芳转盼同衰草。 (r.{v@h,dV 要须健步远移归,乱插繁华向晴昊。 (r.{v@h,dV (r.{v@h,dV 一时间很多诗人都与之唱和,而苏轼的和作一出,则立刻超越了秦观的原作。 (r.{v@h,dV (r.{v@h,dV 苏轼一直很喜欢秦观,他在诗中赞许秦观的作品压倒了诗人林逋著名的《山园小梅》,这显然是溢美之词。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的绝唱,秦观诗虽好,恐怕还不能与之相比。 (r.{v@h,dV (r.{v@h,dV 但是,苏轼和作中的“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也同样是咏梅名句。清人王士桢、纪晓岚都认为高于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底谁更好,大家各有看法。不过苏诗有一点确实要强于林诗:还是自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刻意推敲出来的句子,“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完全是一挥而就的即兴之作。 (r.{v@h,dV (r.{v@h,dV 苏州网师园有“竹外一枝轩”,即从苏轼诗意中来。 (r.{v@h,dV (r.{v@h,dV 苏轼还用同样的诗韵写了《再和潜师》: (r.{v@h,dV (r.{v@h,dV 化工未议苏群槁,先向寒梅一倾倒。 (r.{v@h,dV 江南无雪春瘴生,为散冰花除热恼。 (r.{v@h,dV 风清月落无人见,洗妆自趁霜钟早。 (r.{v@h,dV 惟有飞来双白鹭,玉羽琼林斗清好, (r.{v@h,dV 吴山道人心似水,眼净尘空无可扫。 (r.{v@h,dV 故将妙语寄多情,横机欲试东坡老。 (r.{v@h,dV 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 (r.{v@h,dV 且撼长条餐落英,忍饥未拟穷呼昊。 (r.{v@h,dV (r.{v@h,dV 这是和参寥唱和的梅花诗,依然精彩动人。任何诗韵在苏轼手里都能运用自如,甚至反复使用也毫无难色。 (r.{v@h,dV (r.{v@h,dV (r.{v@h,dV 5《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r.{v@h,dV (r.{v@h,dV (r.{v@h,dV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r.{v@h,dV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r.{v@h,dV (r.{v@h,dV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r.{v@h,dV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r.{v@h,dV (r.{v@h,dV 这首词作于何地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黄州,有人认为是杭州,还有人认为是儋州。孔凡礼先生认为苏轼在杭州时心态没有如此失落,在黄州时苏辙又在筠州,位于黄州以南,与词意不符。加上苏轼在海南写的诗有句云:“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与词中描写的情境相似,因此这首《西江月》应该是在儋州写的。 (r.{v@h,dV (r.{v@h,dV 苏轼《寒食雨》诗中的句子:“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被前人评为“极荒凉之境”。而苏轼的这首词则可以称得上是“极悲凉之境”。刚到儋州时,他“杜门默坐,喧寂一致”“静极生愁”,默想此生,恍然一梦而已。谁共明月,只能把盏北望“天涯老兄弟”。 (r.{v@h,dV (r.{v@h,dV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近古罕见”尤其是针对宋代的状况来说的。宋代兄弟同朝为官的名人很多,如曾巩与曾布,蔡京与蔡卞等,都因为利益关系最后互不相容,而苏轼兄弟从小到老,无论富贵贫贱,兄弟挚爱,终生如一。所以苏轼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辙说:“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晚年两人均流落南荒,有一次风雨阻隔了海道,收不到苏辙的信,苏轼非常着急:“停云在空,黯其将雨。嗟我怀人,道修且阻。”苏辙也说:“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把盏凄然互望,是他们此时共同的慰藉。 (r.{v@h,dV (r.{v@h,dV 苏轼的这首《西江月》虽然极度悲凉凄冷,却依然广为流传,甚至今天还有一部电视剧叫《人生几度秋凉》。而苏辙的原词却没有流传下来。 (r.{v@h,dV (r.{v@h,dV (r.{v@h,dV 4《观棋(并引)》 (r.{v@h,dV (r.{v@h,dV (r.{v@h,dV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r.{v@h,dV (r.{v@h,dV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r.{v@h,dV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r.{v@h,dV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r.{v@h,dV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r.{v@h,dV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r.{v@h,dV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r.{v@h,dV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r.{v@h,dV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r.{v@h,dV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r.{v@h,dV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r.{v@h,dV (r.{v@h,dV 苏轼曾承认自己下棋不如人,但历代棋诗中,苏轼的这首却是上上之作。苏轼在儋州时,儋守张中对苏轼父子很照顾,让他们住在官衙,派军士给他们修房,后来张中竟因此被罢职他调。苏轼送别张中的诗里写到:“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张中经常和苏轼父子下棋喝酒。苏轼有一次在旁边观看苏过和张中下棋,写下了这首四言佳作。 (r.{v@h,dV (r.{v@h,dV 苏轼晚年因心境变化,于是遍和陶渊明的诗。清人王文诰认为苏轼的这首诗“驾陶而上之”,超过了陶诗,因为“陶无此脱净之文”。苏诗宁静淡远,清谧幽美,超脱于得失之外的理趣是陶诗所不具备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更是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话语。 (r.{v@h,dV (r.{v@h,dV 晚清的林纾说: (r.{v@h,dV (r.{v@h,dV “东坡之居惠、居儋耳,皆万无不死之地,而东坡仍有山水之乐。读东坡之《居儋录》,诗皆冲淡,拟陶虽不似陶,鄙见以陶潜之颓放疏懒,与东坡易地以居,则东坡不死,而陶潜必死。盖陶潜虽有夷旷之思,而诗中多恋生恶死之意。东坡气壮,能忍贫而吃苦,所以罝之烟瘴之地,而犹雍容。”(《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九) (r.{v@h,dV (r.{v@h,dV 林纾认为,把陶渊明和苏轼换一下,让陶渊明流放到当时蛮烟瘴雨的南荒,陶渊明必死无疑,因为他没有苏轼的超然气度。 (r.{v@h,dV (r.{v@h,dV 苏轼的这首诗影响深远。赵朴初《围棋赠陈(毅)将军》,调寄《清平乐》,上阕写到:“纹秤相对,谁解棋中味?胜固欣然败可喜,落子古松流水。”完全从苏诗中化来。 (r.{v@h,dV (r.{v@h,dV (r.{v@h,dV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r.{v@h,dV (r.{v@h,dV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r.{v@h,dV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r.{v@h,dV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r.{v@h,dV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r.{v@h,dV (r.{v@h,dV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r.{v@h,dV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r.{v@h,dV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r.{v@h,dV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r.{v@h,dV (r.{v@h,dV 这个没什么说的,完全是和韵作品的奇迹! (r.{v@h,dV (r.{v@h,dV 宋代张炎《词源》:“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今古。” (r.{v@h,dV (r.{v@h,dV 明代杨慎《草堂诗余》:“质夫词,工手;坡老词,仙手。” (r.{v@h,dV (r.{v@h,dV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苏轼的这首词步章质夫的原韵,难度很大,却偏偏比原唱更自然,押韵更妥帖。才华这种东西,真是不可强求。 (r.{v@h,dV (r.{v@h,dV 王国维还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宋代以咏物著称的著名词人史达祖毕生的代表作《双双燕·咏燕》,竟也只能屈居苏轼的这首和作之下。 (r.{v@h,dV (r.{v@h,dV 记得叶嘉莹先生给我们作讲座的时候,曾开玩笑说章质夫词里的“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我看是章质夫没有才思。”其实这首词是章质夫的得意之作,里面有的句子,状写杨花神态,极其逼真生动,完全称得上是咏物名篇,只是很不幸,遇到的对手是苏轼。 (r.{v@h,dV (r.{v@h,dV (r.{v@h,dV 2《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r.{v@h,dV (r.{v@h,dV (r.{v@h,dV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r.{v@h,dV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r.{v@h,dV (r.{v@h,dV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J~kiy.nfW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3J~kiy.nfW 3J~kiy.nfW 这里的西湖不是杭州西湖,而是颍州西湖。欧阳修曾知颍州,写过一首《木兰花令》: 3J~kiy.nfW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3J~kiy.nfW 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3J~kiy.nfW 3J~kiy.nfW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 3J~kiy.nfW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3J~kiy.nfW 3J~kiy.nfW 欧阳修的这首词是婉约佳作,流传颇广,在很多词选中都录入了。四十三年后,苏轼又知颍州,在西湖畔听人唱歌,感怀恩师,于是写了和作。 3J~kiy.nfW 3J~kiy.nfW 苏轼和韵,经常让人觉得他写的才是原唱,而别人的却是和作。原因无他,才太高了。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很少有人故意将其与欧词比较,因为毕竟欧阳修是苏轼之前的文坛盟主,强行比较高下似有不妥。 3J~kiy.nfW 3J~kiy.nfW 但苏词确实胜过了欧词,确实比欧词更有原唱的神韵。 3J~kiy.nfW 3J~kiy.nfW 一是难处见巧思。欧词第三四句“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歌女的神态,没有什么深意,也没有高明之处,但这个“抹”字太难押了,让后来和韵的人几乎无从下笔。结果苏轼来一个:“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叹为观止!不仅押韵天然妥帖,而且形容时光飞逝如电,形象生动之极,含有无尽的怅惘,意境远胜欧词。 3J~kiy.nfW 3J~kiy.nfW 二是易处见不凡。欧词最后两句:“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写离别情怀,韵脚“月”字太好押了,但也正因为容易,所以很难写出精彩来。苏轼化简易为神奇,写出“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如此深情的句子,道尽了人事已非的的凄清,知己不再的孤单,和绵绵不尽的怀念。欧阳修地下有知,亦当为之欣慰叹服。 3J~kiy.nfW 3J~kiy.nfW 当年欧阳修读苏轼试卷时,曾惊叹:“吾当避此人一头地。”历史证明,他没有看错人。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这一事实,谁也无法撼动。 3J~kiy.nfW 3J~kiy.nfW 3J~kiy.nfW 1《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3J~kiy.nfW 3J~kiy.nfW 3J~kiy.nfW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3J~kiy.nfW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3J~kiy.nfW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3J~kiy.nfW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3J~kiy.nfW 3J~kiy.nfW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3J~kiy.nfW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3J~kiy.nfW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3J~kiy.nfW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3J~kiy.nfW 3J~kiy.nfW 这是苏轼自己步自己的韵写的诗,他在此前曾写过《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3J~kiy.nfW 3J~kiy.nfW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3J~kiy.nfW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3J~kiy.nfW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3J~kiy.nfW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3J~kiy.nfW 3J~kiy.nfW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3J~kiy.nfW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3J~kiy.nfW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3J~kiy.nfW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3J~kiy.nfW 3J~kiy.nfW 这些诗都是写雪的,是宋诗咏雪的代表作。方回称赞为“冠绝古今”。 3J~kiy.nfW 3J~kiy.nfW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马耳是山名,意思是在北台望马耳山,只剩下又高又尖的双峰没有被白雪埋没。 3J~kiy.nfW 3J~kiy.nfW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表现的意思是楼台被雪装点成琼阁玉宇一般,到处白茫茫的雪堆如同银海波涛。唯独王安石读到这两句诗,才懂得苏轼的用意。原来道家把双肩称为玉楼,把眼睛称为银海,因此这两句诗又可理解为风雪把人懂得双肩起寒粟,白雪也让人两眼眩花。该诗实有多层含义。苏轼用典之妙,不仅在于非常贴切,而且经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看不出他在用典。只有王安石这样才高学博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妙处。 3J~kiy.nfW 3J~kiy.nfW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尖”和“叉”都是险韵,很少有人能押好,人们写诗时都不敢用到它们。“刘叉”是唐代诗人,写过《冰柱》《雪车》。苏轼把这些险韵押得非常巧妙。 3J~kiy.nfW 3J~kiy.nfW 苏轼的《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和韵者数不胜数,但佳作很少。王安石就至少写过六首和作,比起苏轼来都差距不小。如王安石为了押“叉”字,用了“诸天夜叉”“交戟须叉”等别扭的字眼,非常的勉强。 3J~kiy.nfW 3J~kiy.nfW 如此多的人争相唱和,使得苏轼又写了《谢人见和前篇二首》,自和其诗,押韵写意依旧天然奇妙,“忍冻孤吟笔退尖”“冰下寒鱼渐可叉”,毫无做作吃力的感觉。所以方回赞叹:“偶然用韵甚险,再和尤佳。” 3J~kiy.nfW 3J~kiy.nfW 这是苏轼自己和自己的诗,之所以把它们列为这个话题的第一名,是因为它们很典型地说明了一个问题: 3J~kiy.nfW 3J~kiy.nfW 苏轼唱和别人的作品,经常胜过原作,出现和韵而似原唱的奇迹。 3J~kiy.nfW 3J~kiy.nfW
其他人唱和苏轼的作品,从来没出现过超越苏轼原唱的事件。 3J~kiy.nfW 3J~kiy.nfW 3J~kiy.nfW 3J~kiy.nf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