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许、耿、公孙、仲孙”姓氏郡望——【高阳郡】 K*{RGE
K*{RGE
东汉桓帝置,治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保定市、清苑、高阳、博野、安新、肃宁、蠡县等地。 K*{RGE
K*{RGE
K*{RGE
K*{RGE
62.“申、符、胥、云、诸、王、蔚、诸葛”姓氏郡望——【瑯琊郡】 K*{RGE
K*{RGE
秦置,治琅邪(今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 K*{RGE
K*{RGE
K*{RGE
K*{RGE
63.“张、崔、傅、隋、房、贝、汲”姓氏郡望——【清河郡】 K*{RGE
K*{RGE
汉高帝置,治清阳(今清河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K*{RGE
K*{RGE
K*{RGE
K*{RGE
64.“乔、张”姓氏郡望——【梁郡】 K*{RGE
K*{RGE
汉高帝五年(前202)改秦之砀郡置梁国,治睢阳(今商丘南)。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南朝宋改为梁郡,移治下邑(今砀山),北魏又复还故治。 K*{RGE
K*{RGE
K*{RGE
K*{RGE
65.“崔、邵、濮阳”姓氏郡望——【博陵郡】 K*{RGE
K*{RGE
东汉本初元年(146)置,治博陵(今蠡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县地。 K*{RGE
K*{RGE
K*{RGE
K*{RGE
66.“金、钱、刘、巢、宗政”姓氏郡望——【彭城郡】 K*{RGE
K*{RGE
汉地节元年(前69)改楚国置,后又复为楚国,改彭城国,南朝宋复置为郡,治彭城(今徐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及安徽濉溪县东部。 K*{RGE
K*{RGE
K*{RGE
K*{RGE
67.“田、文、辛、童、薄、幸、农、鱼、衡”姓氏郡望——【雁门郡】 K*{RGE
K*{RGE
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后治所不断更换。 K*{RGE
K*{RGE
K*{RGE
K*{RGE
68.“陈、钟、赖、干、乌、姚、虞、田、陆、孙、胡、袁”姓氏郡望——【颍川郡】 K*{RGE
K*{RGE
战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置,治阳翟(今河南禹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 K*{RGE
K*{RGE
K*{RGE
K*{RGE
69.“孔、曾、颜、濮、公冶”姓氏郡望——【鲁郡】 K*{RGE
K*{RGE
三国魏以鲁国改置,治鲁县(今曲阜市东古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市县地。 K*{RGE
K*{RGE
[薛郡] 秦置,治鲁县(今曲阜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地区。 K*{RGE
K*{RGE
K*{RGE
K*{RGE
70.“洪、慕、容、张、慕容”姓氏郡望——【敦煌郡】 K*{RGE
K*{RGE
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治敦煌(今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 K*{RGE
K*{RGE
K*{RGE
K*{RGE
71.“高、季、裴、甘、欧阳、冀、封、裘、暨、居、訾、须、赫连”姓氏郡望——【渤海郡】 K*{RGE
K*{RGE
汉高帝五年置,治浮阳(今沧州市东南),东汉移治南皮(今南皮县东北),东魏移治东光(今东光县东),隋开皇初废;隋置棣州,改沧州,又改为渤海郡,故治在今山东阳信县南七里,唐复置棣州,天宝元年复为渤海郡,乾元元年又改为棣州。 K*{RGE
K*{RGE
[渔阳郡] 战国燕置,秦汉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蓟运河以西、天津市海河以北、北京市怀柔、通县以东地区。 K*{RGE
K*{RGE
K*{RGE
K*{RGE
72.“古”姓氏郡望——【新安郡】 K*{RGE
K*{RGE
晋太康元年改新都郡置,治始新(今淳安西)。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 O5-;I,)H
O5-;I,)H
O5-;I,)H
O5-;I,)H
73.“曹、戴、敖、嵇、奚、娄、逄、敖、桓、夏侯”姓氏郡望——【谯郡】 O5-;I,)H
O5-;I,)H
东汉建安末分沛郡置,治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三国魏辖境相当今安徽、河南两省灵璧、蒙城、萧县、五和、鹿邑、永城间地,其后缩小。 O5-;I,)H
O5-;I,)H
O5-;I,)H
O5-;I,)H
74.“郁、都、桑”姓氏郡望——【黎阳郡】 O5-;I,)H
O5-;I,)H
三国吴置,南朝宋废,故治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东晋永和中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太元中废,北魏孝昌中复置,隋开皇初废。 O5-;I,)H
O5-;I,)H
O5-;I,)H
O5-;I,)H
75.“罗、涂、揭、辜、湛、洪、璩”姓氏郡望——【豫章郡】(南昌郡) O5-;I,)H
O5-;I,)H
汉高帝六年(前201)分九江郡置,治南昌(今南昌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地,三国魏以后辖境逐渐缩小。 O5-;I,)H
O5-;I,)H
[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治鄱阳(今波阳)。辖境相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进贤以东及信江、东安江流域(婺源县除外)。 O5-;I,)H
O5-;I,)H
[庐陵郡] 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郡置,治石阳(今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泰和西北)。辖境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晋仍移治石阳,南部辖境缩小。 O5-;I,)H
O5-;I,)H
[临川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分豫章郡置,治南城(今南城东南)。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流域、西至乐安县境。 O5-;I,)H
O5-;I,)H
[浔阳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江州置,治浔阳(今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都昌、德安二县以北地区。 O5-;I,)H
O5-;I,)H
O5-;I,)H
O5-;I,)H
76.“柏、暴”姓氏郡望——【魏郡】 O5-;I,)H
O5-;I,)H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置,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磁县、涉县、武安、临漳、肥乡、魏县、丘县、成安、广平、馆陶、河南滑县、浚县、内黄及山东冠县等市县地。 O5-;I,)H
O5-;I,)H
[北平郡] 晋改右北平郡置,治徐无(今河北遵化东)。辖境相当今河北兴隆、天津市蓟运河下游以东、河北遵化、丰润、唐山市以西地区。 O5-;I,)H
O5-;I,)H
O5-;I,)H
O5-;I,)H
77.“唐、管、也”姓氏郡望——【晋昌郡】 O5-;I,)H
O5-;I,)H
晋元康五年(295)分敦煌郡置,治冥安(今安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至玉门市以西的疏勒河中游和踏实河流域一带。 O5-;I,)H
O5-;I,)H
O5-;I,)H
O5-;I,)H
78.“贲”姓氏郡望——【宣城郡】 O5-;I,)H
O5-;I,)H
晋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治宛陵(今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东的宣州、广德、宁国、太平、石台等市县地。 O5-;I,)H
O5-;I,)H
O5-;I,)H
O5-;I,)H
79.“杭、隗”姓氏郡望——【余杭郡】 O5-;I,)H
O5-;I,)H
隋大业三年(607)改杭州置,治钱塘(今杭州市)。后废置无常。 O5-;I,)H
O5-;I,)H
O5-;I,)H
O5-;I,)H
80.“翁”姓氏郡望——【钱塘郡】 O5-;I,)H
O5-;I,)H
O5-;I,)H
O5-;I,)H
81.“松、从”姓氏郡望——【东莞郡】 O5-;I,)H
O5-;I,)H
东汉建安初分琅邪、齐郡置,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阴、沂源等县地。 O5-;I,)H
O5-;I,)H
O5-;I,)H
O5-;I,)H
82.“宓、红”姓氏郡望——【平昌郡】 O5-;I,)H
O5-;I,)H
三国魏置,治安丘(今山东安丘县西南),后废,晋复置,北魏移治昌安,治所即今安丘县治,北齐废;南朝宋置,治所即今安徽滁县治;北魏置,治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北周废,旋复置,隋开皇初废。 O5-;I,)H
O5-;I,)H
O5-;I,)H
O5-;I,)H
83.“蓬”姓氏郡望——【长乐郡】 O5-;I,)H
O5-;I,)H
北魏改长乐国置,治信都(今河北冀县),隋开皇初废。 O5-;I,)H
O5-;I,)H
O5-;I,)H
O5-;I,)H
84.“邰”姓氏郡望——【平卢郡】 O5-;I,)H
O5-;I,)H
O5-;I,)H
O5-;I,)H
85.“鄂”姓氏郡望——【武昌郡】 O5-;I,)H
O5-;I,)H
三国初孙权置,治武昌(今湖北鄂城)。辖境相当今湖北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江西九江、瑞昌等市县地。 O5-;I,)H
O5-;I,)H
O5-;I,)H
O5-;I,)H
86.“阴”姓氏郡望——【始兴郡】 O5-;I,)H
O5-;I,)H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分桂阳郡置,治曲江(今韶关市东南莲花岭)。辖境相当今广东连江、滃江流域以北地区。 O5-;I,)H
O5-;I,)H
[桂阳郡] 汉高帝置,治郴县(今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耒阳以南的耒水、舂陵水流域、北至洣水入湘处附近、南包广东英德以北的北江流域。 O5-;I,)H
O5-;I,)H
[零陵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分桂阳郡置,治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邵阳以南的资水上游、衡阳道县之间的湘江潇水流域、和广西桂林市、永福以东阳朔以北地。 O5-;I,)H
O5-;I,)H
O5-;I,)H
O5-;I,)H
87.“劳、龙”姓氏郡望——【武阳郡】 O5-;I,)H
O5-;I,)H
O5-;I,)H
O5-;I,)H
88.“郦、王”姓氏郡望——【新蔡郡】 O5-;I,)H
O5-;I,)H
晋惠帝时分汝阴郡置,治新蔡(今新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安徽临泉等县地。 O5-;I,)H
O5-;I,)H
O5-;I,)H
O5-;I,)H
89.“郤”姓氏郡望——【济阴郡】 O5-;I,)H
O5-;I,)H
O5-;I,)H
O5-;I,)H
90.“瞿、丰”姓氏郡望——【松阳郡】 O5-;I,)H
O5-;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