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81
-
- 注册时间2007-08-12
- 最后登录2025-06-26
- 在线时间444小时
-
- 发帖276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63562
- 贡献值1111
- 交易币186
- 好评度495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764
- 金钱
- 63562
- 贡献值
- 1111
- 交易币
- 186
- 好评度
- 495
- 家乡
-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 性别
- 男
|
游姓(1)|“游”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其本义是“有飘带的旌旗” z ,P:i$ z ,P:i$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z ,P:i$ z ,P:i$ 游姓在如今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南方姓氏,大部分游姓人聚居在南方。 z ,P:i$ z ,P:i$ 据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一书透露,当今游姓总人口有94万人多,排在全国各大姓氏人口的第166位。福建是游姓第一大省,有14万多人。其次是台湾和四川,四川大约有12万人,在四川各大姓氏人口中,排在第100位后。 z ,P:i$ z ,P:i$ z ,P:i$ z ,P:i$ 古代旗帜 z ,P:i$ z ,P:i$ 另外人口较多的省份,有江西、广东、湖南、重庆、湖北等,这5个省份的游姓总人口接近35万人。 z ,P:i$ z ,P:i$ 在讲述游姓的迁徙发展史前,我们还是按惯例,先来了解一下“游”字的含义,以此对游姓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z ,P:i$ z ,P:i$ “游”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 z ,P:i$ z ,P:i$ “游”字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只是,甲骨文中的“游”字被写作了“斿”,没有偏旁“氵”,而且读音是liú(音留),不是yóu。 z ,P:i$ z ,P:i$ 东汉文字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游”字的解释是:“旌旗之旒(liú)也。”“旒”是什么意思呢?《康熙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 z ,P:i$ z ,P:i$ z ,P:i$ z ,P:i$ 甲骨文“游”字 z ,P:i$ z ,P:i$ 喜欢看古装影视剧的人应该熟悉这两种解释,凡是君侯出巡或出征时,其旌旗上都有一些悬垂着的装饰品(飘带),那就是旒。帝王头上戴着的王冠或皇冠上,前后都有悬垂着的玉串,就像我们现在常见的珠帘一样的东西,那也叫旒。 z ,P:i$ z ,P:i$ 甲骨文的“斿”字字形,是一个会意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旗帜形状,表示旌旗,另一部分是“子”字。组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人手里拿着旌旗。 z ,P:i$ z ,P:i$ “斿”的本意,是指有流旒(飘带)的旌旗,或是多牙状的旗帜。 z ,P:i$ z ,P:i$ z ,P:i$ z ,P:i$ 小篆“游”字 z ,P:i$ z ,P:i$ 在讲究等级制度的古代,旗帜上的流旒数量是有严格规定的:“王九、公七、侯五、伯三、子一。”也就是说,王的旗帜有9条飘带,公爵有7条,侯爵有5条,伯爵有3条,子爵有1条,没有爵位的就没有飘带。谁要是违反这个规定想要多少条就多少条,那就是谋反,是要被砍脑壳的。 z ,P:i$ z ,P:i$ z ,P:i$ z ,P:i$ 金文“游”字 z ,P:i$ z ,P:i$ 1956年前,“游”和“遊”各表示不同的意思,但可以通用 P&AaD!Qn P&AaD!Qn 为表示旌旗的庄重和权威,专门在宫中和军队中设置了掌管旌旗的官职,叫做斿人,也被称为旒人。普通人是没资格出任这个职位的,大多是英武盖世的勇士或者是高大威猛的汉子。 P&AaD!Qn P&AaD!Qn 《左传·桓公二年》中有一句话:“鞶(pán)厉游缨,昭其数也。”鞶厉,是指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后来亦泛指束腰的大带。 P&AaD!Qn P&AaD!Qn “鞶厉游缨”的意思是说,斿人腰束鞶厉,手执旒旗,在礼仪场合或战场上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性,昭示的是尊卑礼数。 P&AaD!Qn P&AaD!Qn 因为旌旗上的流旒在风中会飘动,“斿”字逐渐变成“游”和“遊”字。“游”字用来表示人或动物在水里的活动,如游泳等;“遊”字,用来表示在陆地上的活动,如游走、出游等。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古代旗帜 P&AaD!Qn P&AaD!Qn “游”和“遊”可以通用。1956年公布简化字,将“遊”与“游”进行合并,“遊”淡出常用字行列,把本来意义明确的“遊”的意义全部加到了“游”上。 P&AaD!Qn P&AaD!Qn 如此一来,“游”字就同时具备了表示人或动物在水里和陆地上的活动的意思。如果只是从字形上来看,或许难以理解“游”字在表示陆地活动时的意思。 P&AaD!Q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