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19阅读
  • 3回复

“土”点“俗”点跟群众更近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德福
 

发帖
1277
金钱
4587
贡献值
215
交易币
5
好评度
1760
家乡
赣县石芫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5
— 本帖被 湖南游延年 从 情感小屋 移动到本区(2014-05-29) —
“土”点“俗”点跟群众更近点
Mp ~E $f  
Mp ~E $f  
        人民网“群众路线‘话语征集’活动”中征集到这样一条“话语”:说话“俗”一点,衣着“土”一点,这样才能和群众走的“近”一点。 Mp ~E $f  
        仔细品读这则“话语”,还真的觉得有几分道理。我们的乡镇干部每天都与农民打交道,所谓“入乡随俗”,衣着“土”一点,说话“俗”一点,还真的是跟农民交朋友的起码要素哩。如今,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像原先那样都是来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尤其是最近几年,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都是“全国一盘棋”,每年分配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等“新鲜血液”大都是来自别省他县,在语言上的确跟本地人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入乡随俗”,转变角色和当地农民融入在一起。 Mp ~E $f  
        常言说的好,文以载道,言为心声。用土话接触群众、了解情况、密切感情。把“大话”、“官话”、“套话”变成群众喜欢听的“土话”、“实话”,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把小细节说得清楚明白,用充满感情和乡土气息的话问需于民、施教于民、取信于民,才能把工作真正干到群众心里去。再就是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要尽量穿得朴素点,穿一些便于和群众接触的衣服,在田间地头、菜棚鸡舍的共同劳动中,在灯下谈心、炕头拉呱谋富经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使群众有亲近感,才能结下深厚的警民鱼水情,才能了解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Mp ~E $f  
        诚然,衣着穿戴是属于个人生活的范畴,但作为乡镇干部下基层就应从工作角度出发,平时着正装无可非议,下基层时还是要尽量穿朴素一点,切忌过分讲究,更不宜浓妆艳抹。如果眼戴墨镜、西装革履、高靴短裙、皮鞋一尘不染。如此“盛装”,怎能在乡间泥路、田间地头上行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干部说话要多讲一些群众希望听到的、听得懂的话,要多讲讲心里话,用心交谈,话语才不会空泛,群众也乐于去听、去接受。正所谓“话糙理不糙”,多讲一些土话,并不会显得没水平、素质低,而这恰恰是做好群众工作、亲民近民的好方法,群众接受才是对干部最大的肯定。否则的话,穿鞋套下地、让人家背着淌水路是会被人们唾弃的。 Mp ~E $f  
        还有,我们要牢记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来自于农村,我们的祖先就是朴实的农民。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群众,也就失去了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要忘记“我本是农民”的初心,以“土”点、“俗”点的涵养来跟群众打交道,才更能理解农民群众的坚毅与伟大。农民群众确实了不起,没有农民,谁来种地?没有农民,粮食增产增收就是空谈。农民不善表达,他们是社会前行的沉默“底盘”,是了不起的群体。我们只有扑下身子,走进他们,在他们中间扎根,才能够真正“吃百姓饭,穿百姓衣,睡百姓床,办百姓事。” Mp ~E $f  
        “土”点“俗”点才能跟群众走得更近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提高机关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俯下身子沉下去,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沟通、“面对面”交流,在工作中坚持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做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不增加农民群众的负担。切实防止弄虚作假,破除消极应付的思想,努力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Mp ~E $f  
游德福
2014,02,02。
Mp ~E $f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18
金钱
129160
贡献值
2539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69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5
(百姓)个人想法是好的、要人家会这样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离线游泽坤

发帖
2894
金钱
12153
贡献值
1023
交易币
5
好评度
1771
家乡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5
有些人把优良作风和传统丢掉了。应该继承和发扬起来。
离线游德福

发帖
1277
金钱
4587
贡献值
215
交易币
5
好评度
1760
家乡
赣县石芫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6-16
提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