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F9QL1
说说文化 z?PF9QL1
z?PF9QL1
“新妈祖”是有实力的,有自己的风格。《新湄洲》24篇也是独树一帜。湄洲千年秀,文含一气和。《新湄洲》以眼光观察现在,以灵魂感受过去,以思绪触摸未来。和谐的朗诵语句化为箭镞,射穿古典与当代。优美质朴的文字中,透出“新文化”之“化”。 z?PF9QL1
“新文化”之“化”,要有所向。这个“向”,靠“文”去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也靠“文”去凝聚人心、汇聚意志、增聚精神。深知造化由君力,试为东风借与春。这种靠,不是靠灌、靠填、靠压,而是靠“新妈祖”内“新文化”之“化”。 z?PF9QL1
“新文化”之“化”,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文化”之“化”,似春风,“著物物不知”,“不知细叶谁裁出”。“化”,是靠“文”潜移默化,用“文”转移人心,依“文”改变风俗,让人形成中庸、冷静、努力、宽厚的思维习惯。 z?PF9QL1
“新文化”之“化”,需环境。这个环境要“和”,和为贵。中庸理学讲得精辟、透彻:“和,故百物皆化。”百物皆化之“化”,“犹生也”,是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使百卉含英、百草滋荣、百花斗芳、百化勃兴。 z?PF9QL1
闲花落日滋湄洲,细雨和烟著柳枝。使“百物皆化”之“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绝对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和光同尘,生机勃勃。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这种“百物皆化”之“化”,是“新文化”的“化”,是“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z?PF9QL1
“新文化”之“化”,要有文。这个“文”,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传统,离不开文化,更离不开新时代伟大的现实。古人说过“文须有益于天下”,下笔须谨慎,要“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要“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z?PF9QL1
“新文化”之“化”,不能仅仅看作是一己情绪的表露、一己心灵的披露,孤芳自赏。妈祖庙前多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要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深刻地洞察它,积极地反映它,使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务使有补于世。 z?PF9QL1
《新湄洲》韵味古老,积淀很深,诠释出“莆田人”的文化底气,把湄洲岛的理想和憧憬,通过独具个性的文字,表述了美丽风光蕴涵的人文情怀。《新湄洲》也演绎我个人对于中庸文化的执着和欣赏,以及“朗诵散文”一以贯之的宁静、坦诚、真切与淳朴。 z?PF9QL1
z?PF9QL1
z?PF9Q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