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十大励志青年”--游外平 '",5Bu#C
作者:gaoan 点击次数:270 添加日期:2010-5-13 '",5Bu#C
游外平同志事迹简介 '",5Bu#C
'",5Bu#C
'",5Bu#C
游外平,男,1969年6月13日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安市黄沙岗镇枧溪村人。游外平同志自2002年创办顺外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含3个采石厂、1个加油站)。2003年兼任黄沙食品站站长。2007年成立高安顺外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企业党支部兼任董事长支部书记,拥有多家经济实体,先后为国家贡献税收2000余万元,还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因其事迹突出,2006年元月当选为高安市人大代表。2007年4月又被组织推上了枧溪村党委支部书记的位置。游外平同志自创办公司至今,每年都被黄沙岗镇党委政府和灰埠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家”、“纳税大户”、“纳税功臣”、“纳税状元”。2008年7月荣获团市委“十佳青年”创业奖和市委“带头创业、带领创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Bu#C
'",5Bu#C
'",5Bu#C
一个“老板支书”的情怀 '",5Bu#C
'",5Bu#C
----游外平同志事迹材料 '",5Bu#C
'",5Bu#C
'",5Bu#C
2007年以前,枧溪行政村经济落后,治安难搞,偷盗屡见不鲜,村庄规划十分凌乱,村民经常有人上访,2006年为建校一事竟有300多人到市政府上访。村风不好,民风不洁,枧溪村成为黄沙镇政府的一块“心病”。 '",5Bu#C
'",5Bu#C
要想把村整治好,就得选一个能力强,能服众的人当村支书。镇党委想到了游外平,他既有敏锐的目光,又有求真务实、精心谋事的能力,一举推荐他出任行政村担任村支书。 '",5Bu#C
'",5Bu#C
组织推荐他出任村支书前,他有多家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已向国家纳税2000余万元,2006年元月因事迹突出,当选为高安市人大代表。游外平回村担任村支书这一消息被他家人得知后,一致反对。但他觉得自己能走上致富路是党的政策好,是政府支持力度大。作为枧溪人,应当致富思源,知恩图报。他说服了家人,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上任开始,他承诺: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应当致富思源,知恩图报,宁愿自已少挣钱,也要为村民多做点好事实事。用2至3年的时间,让枧溪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5Bu#C
'",5Bu#C
“君子出言驷马难追”。上任后,他果真不顾家业忙村业,天天围着村务转,日日忙着村里看。理思路,谋发展,办实事…… '",5Bu#C
'",5Bu#C
多年来,学生一直在危房上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甩出了第一板斧——建校。选择新校址是村民争论不休的问题。游外平书记发扬民主——开村民大会,找村民商议,邀上级领导选址……新校址终于选定在村中心位置。新校址选定了,资金从何来,在他的努力下,省里支持了20万元,村民集资了50万元,他自已垫出了20万元。资金有了,该破土动工,2007年8月动工,2009年9月新校竣工,300多名学生喜迁新校。 '",5Bu#C
'",5Bu#C
为了鼓励教师热心从教,学生勤奋学习,自担任村支书以来他用自已每年的工资在学校设立教学奖。他的这一义举大大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枧溪小学教学质量已由低谷走出,进入全镇前列。 '",5Bu#C
'",5Bu#C
“有女不嫁枧溪郎,有车不到枧溪忙,枧溪尽是黄土岗,出门就像泥工匠。”路,制约着枧溪村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游外平深知这个理,枧溪要发展,就必须甩出第二板斧——修路。 '",5Bu#C
'",5Bu#C
要想修路,摆在眼前的最大难题又是资金。为了解决难题,他上省城,跑高安,到镇里,下村组,争取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在此同时,他带头捐款1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到三个月,一条投资100多万元的水泥路便呈现在村民面前。 '",5Bu#C
'",5Bu#C
以前,枧溪很多自然村乱搭乱盖,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乱飞,人畜混居,臭气熏天……几乎无处“下脚”。面对这种情况,他又甩出了第三板斧——建设新农村,首先把新塘村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改变村容村貌,他身先士卒,捐资50多万元带领村民忙规划、拆旧房……为了拆迁,他亲自上门谈心,有时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新塘村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年以来,全村9000多平方的破旧房屋已全部拆除,规划新房70多幢,修通了环村公路3公里,投资80万元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1000多平方的休闲广场也相继竣工。 '",5Bu#C
'",5Bu#C
如今新塘村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心村变成了美容村)。从前人畜混居,破旧矮房不见了,一幢幢别具风格的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从前高低不平、垃圾遍地的狭窄巷道被宽阔的水泥通道所取代;从前污水横流、臭味熏天的巷沟换成了笔直平坦的水泥排水沟。现在黄沙人民对枧溪的变化投来的是羡慕的目光。 '",5Bu#C
'",5Bu#C
村民住上了新房,走上了平坦路,但游外平书记看到村民每天晨曦挑着水桶到村庄水井排队挑水的情景,又使他产生了让村民喝上洁净水的念头。于是,他又甩出第四板斧 '",5Bu#C
'",5Bu#C
——独自捐资30万,在村后山岭上钻井掘水。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喝上了洁净的水。 '",5Bu#C
'",5Bu#C
'",5B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