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若子 `Qk
R
一县令贪财枉法却又喜欢沽名钓誉,某年春节时在门口贴联曰: `Qk
R
`Qk
R
爱民若子 `Qk
R
执法如山 `Qk
R
`Qk
R
没过几天,有人在每句下各添八字,遂成: `Qk
R
`Qk
R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Qk
R
执法如山:钱山货山其为山乎 `Qk
R
`Qk
R
------------- `Qk
R
清代有个习惯:世人对供职翰林院的学士均要称“老”。道光年间,一姓乌者任浙江巡抚,某翰林与之相逢,乌戏翰林曰: `Qk
R
`Qk
R
鼠无大小皆称老 `Qk
R
`Qk
R
翰林反唇相击: `Qk
R
`Qk
R
龟有雌雄总姓乌 `Qk
R
`Qk
R
------------ `Qk
R
四色四方 `Qk
R
传说,某财主好联对。一天,乌云压顶,家里一团漆黑,随口念了上联: `Qk
R
`Qk
R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Qk
R
`Qk
R
住在隔壁的一个穷秀才恰好推门进来,顺口答了下联: `Qk
R
`Qk
R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Qk
R
`Qk
R
财主说:“借点东西不难,只要你对出下联。”秀才说:“我不是已对厂吗?”财主才恍然大悟。 `Qk
R
`Qk
R
------------- `Qk
R
对不住中国人民 `Qk
R
窃国大盗袁世凯做了八十几天洪宪皇帝后,在众叛亲离、一片讨伐的浪潮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他曾与日本帝国主义订了“二十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疯狂镇压革命人民,对于他的死,人们莫不拍手称快。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特地到北京为袁世凯送了一副挽联: `Qk
R
`Qk
R
袁世凯千古 `Qk
R
中国人民万年 `Qk
R
`Qk
R
有些人看了疑惑不解,就说:”千古’对得上‘万年’,‘袁世凯’二字,怎么能对得起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那文人听了笑山声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大家听了才恍然大悟。五个字和六个字,根本不能成对,但内容是完整的。作者正是要用上下联字数的差异来表达思想的,因而显得匠心独运,构思奇特,可算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