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的手机接到信息:福建漳州市委的金银铜铁先生对诏安县游王氏龙潭祠十分关心与厚爱,正在做申报省级文物单位工作,请论坛上的各位宗亲特别是台湾的游胜乾宗亲给予支持并提供有关资料和图片,并广为宣传。 >n&+<06
游氏龙潭祠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可以免遭破坏,而且可向上级争取到一定的维修资金,更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和列为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果申报成功,还会增强台湾同胞认同向往大陆的凝聚力,这实在是功在千秋的善举,也是我们游氏的一大幸事和骄傲,甚至是漳州市的一件喜事。如果龙潭祠先祖的英雄故事和游王一家亲的感人事迹能演绎成文学作品或拍摄成影视作品,影响会更加广泛。我们游氏宗亲当全力支持!从有关资料看,从小段移居台湾的王游二姓约10万人,应该可以收集到很多材料和图片的。 >n&+<06
建议在申报材料中应突出龙潭祠及其历史人物中所蕴含的抗日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及种姓团结和睦精神(王游海内外一家亲堪称一种楷模或典范)。 >n&+<06
>n&+<06
有关情况请参看我的帖子:关于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乐湾村游氏情况的 .. 2009-05-25 >n&+<06
游氏源流 游远 >n&+<06
金银铜铁先生提供的申报初稿,希望提供新线索,敬请批评指正 >n&+<06
>n&+<06
名 称 龙潭家庙 年代 明(1572年) >n&+<06
座落地点 诏安县秀篆镇陈龙村 >n&+<06
管理单位 诏安县龙潭家庙管委会 >n&+<06
>n&+<06
简介 >n&+<06
龙潭家庙,又名盛衍堂,位于诏安县秀篆镇陈龙村(北纬24°0 5'32.40",东经116°57'34.97" )玉背山麓,是诏安县秀篆王游氏五世祖游瑞清(蒙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题赐“义勇奇勋”牌匾的抗倭千户)大宗祠。其派下在台裔孙就有10多万人,在台分祠有3座,是台湾同胞寻根谒祖的一个根基地和主去处。1991年8月,被诏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n&+<06
龙潭家庙,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建筑精巧,文物珍贵,景致怡人。龙潭家庙是一座客家庙,其规模是漳州市第一大,福建省第二大,仅次于上杭李氏大宗祠。其保护范围及建设开发控制区(包括后背风景山)500多亩,实际占地998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有大小屋间99间。 >n&+<06
龙潭家庙始建于隆庆6年(壬午•1572)。420多年来,历尽沧桑,曾分别于1644年(崇祯17年)、1684年(康熙23年)、1767年(道光元年)、1946年(民国35年)和1991年等五次重修或重建。现在仍然保留着明代艺术建筑风格。龙潭家庙文献、史料、传奇颇多,在海内外,特别是闽台两岸的许多族谱、方志、图书馆、研究所和媒体等都有收录、记载、传播。如《台湾文献汇刊》、《闽台族谱汇刊》、《台湾游氏大族谱》等;在大陆有国家图书馆、福建省情资料库、福建师大图书馆、闽台研究所、福建宗祠网、《漳州文化志》、漳州图书馆、市海峡族谱馆等均有收录和记载有关龙潭家庙的史料。其次,中央电视台也有过专题节目《王游一家亲》,播放过“龙潭家庙”的有关史料。 >n&+<06
龙潭家庙,座西北向东南,由门楼、天井、两廊、中厅、天井、两廊、拜庭、大厅及左右厢房组成。单檐悬山式建筑。大厅面阔7间:1厅2明4暗,进深明暗各2间,并各有楼;柱为圆形或方形石柱,均带柱础;梁架穿插木构。中厅梁架为一斗三升式,斗拱相叠,构筑精巧。其面阔7间,进深4间。门楼梁架也为一斗三升式,面阔7间,柱为圆梭形石柱,带柱础。门楼匾书“龙潭家庙”。左右各5间厢房。祠前有大埕和半月形池塘。祠的左前侧另有外门楼。其内侧顶端镶嵌清康熙61年(1722)书刻建筑规制碑,外墙间镶嵌乾隆19年重修碑刻。 >n&+<06
龙潭家庙,其祠内有祠龛,挂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题书赐予为抗倭立下殊功的千户游瑞清“义勇奇勋”匾额,以及时任台湾宜兰县县长游锡堃题书的“敦宗睦族”牌匾等,祠外有旗架、石鼓、碑刻等。祠旁栽有从台湾带回的“台湾树”,并立有“罗汉松”碑记等。 >n&+<06
龙潭家庙地处清静幽雅,景致迷人。 >n&+<06
>n&+<06
历史沿革 >n&+<06
龙潭家庙,原名“永思堂”,又名“盛衍堂”,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壬申•1572)。於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毁于兵燹。翌年(甲申•1644)重建,至顺治八年(辛卯•1651)中宫建筑恢复旧制;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续建中宫左右两旁护屋,至此整体建筑完整恢复原来规制。至道光六年(丁亥•1767),闽台族裔联手实行第三次重修,再使其规模恢复旧制。后又至民国三十五年(丙戌•1946)由大陆祖地裔孙捐资重修,此次已是第四次重修;后又再至两岸互通往来时的1991年(辛未)元月,由在台裔孙牵头,成立“龙潭家庙重建委员会”,台湾中和市体育会理事长游象传先生出任主任委员,之后着手筹措资金。承蒙在台裔孙踊跃捐资近五百万元新台币,同年六月动工重建,至翌年四月(壬申三月)历时十个月工程竣工。重建后的龙潭家庙“复规模、存旧制”,重现着气势恢弘、古朴壮观的明代建筑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