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5阅读
  • 4回复

[历史地理]“清廉第一”清端园——瞻仰天下第一清官陈瑸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学京
 

发帖
10684
金钱
54456
贡献值
2570
交易币
9
好评度
1831
家乡
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山口村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30
— 本帖被 游学京 从 岁月游家 移动到本区(2010-06-17) —
陈瑸(1655-1718年)  陈瑸是雷州南田村东湖人,康熙年间进士。幼时,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全靠母亲一人维持生计。但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始终不坠青云之志。他发奋读书,经多年的磨硕,终于在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考中举人,第二年,他又连捷进士。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而这时,他已是39岁的人了,足见他是何等刻苦攻读,报效国家之心是何等坚定。历任古田知县、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台湾厦门道以及偏沅福建巡抚。一生俭朴,为人慷慨,在职数十年,施政严明,廉洁爱民,政绩显著。
        陈殡初到台湾任知县时,经过明察暗访,了解到当时拘押在监狱里的数百名犯人,全是无辜受冤的老百姓。时值年关到来,他便毫不犹豫地开监放犯,让这些人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不料此事触犯了当地知府的利益,便到朝廷诬告陈殡勾结奸民作乱。朝廷立即派钦差前来查案。而那些被放的犯人闻知此事,深怕连累了好官陈浪瑸,便奔走相告,连夜返回监狱,听候核查。结果,钦差点犯时,犯人不但不少,反而多出两个。此事真相大白后,朝廷真正了解到陈瑸为官清廉正直,德化于民,便调他到刑部任主事,加以重用。而当地人民感念陈瑸的爱民如子之心,在陈殡瑸逝世后,立祠纪念他。一时传为佳话;陈殡在湖南偏沉住巡抚时,深入体察民情,秉公办事,享有良好的声誉。当地百姓都称颂他为“第二包公”。 -LtK8wl^  
        陈瑸一生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从当知县到当巡抚,居官数十年,从不追求个人享受,从不贪占国家一分一毫,平时他生活极其俭朴。他在外当官数十年,从不带妻室,也从未回家探望一次,但他心系乡梓,总想着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早在康熙三十四年(1694年),他中进士抵家不久,但倡议为民修筑东洋海堤,上书知府,亲赴琼州拜会道台,禀求派捐,但终因经费不足而未果。而到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福建任巡抚时,他又上疏奏请朝廷,要求拨款修筑东洋海堤。朝廷拨银5300余两,而陈瑸也把自己多年积攒的5000两俸银捐献出来,几乎与朝廷拨款一样多,用于修筑东洋海堤,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件福荫子孙万代的大好事。
不但赢得平民百姓的拥戴,而且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康熙皇帝在召见他时称赞他为“苦行老僧”,“诚清廉中之卓绝者”,“真国家之祥瑞”。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一代清官陈瑸逝世于福建巡抚任内。死前,他立下遗嘱,将他在任内应得的俸银14000余两,全部上交国库。陈瑸逝后,康熙皇帝感其生前功德,追授他为礼部尚书,并赐溢号“清端”,由福建归葬雷州。并在雷州府城建立“陈清端公祠”,陈清端公祠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今已有257年的历史了。自宣统辛亥年(1911年)那次重修到现在,也近90年。 1985年,海康县政府拨款在三元塔公园内新建“二公祠”。将他与陈昌齐的事迹陈列室内,以供后人参观学习。
  -LtK8wl^  
1条评分
游宣虎 金钱 +5 谢谢报料 2010-04-28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理清粤西游氏源流而努力;
欢迎各地宗亲加入游氏廣平堂柒群(粵西)
群号105680760
离线游家陶

发帖
10923
金钱
16339
贡献值
1170
交易币
307
好评度
1380
家乡
湖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30
现在这样的清廉官太少了!
湖南常德游氏<九言堂>
离线游宣虎

发帖
4620
金钱
62360
贡献值
1718
交易币
106
好评度
2470
家乡
江西 九江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4-28
引用第1楼游家陶于2010-03-30 22:03发表的  : -LtK8wl^  
现在这样的清廉官太少了! -LtK8wl^  
-LtK8wl^  
离线游月生
发帖
453
金钱
4060
贡献值
45
交易币
0
好评度
65
家乡
广东省惠州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4-28
少之又少!
居安思危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03
金钱
121377
贡献值
238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58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1-07
现在当官的都得学学他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