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5576
-
- 注册时间2011-04-13
- 最后登录2025-01-25
- 在线时间1912小时
-
- 发帖620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钱66792
- 贡献值1063
- 交易币0
- 好评度96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6202
- 金钱
- 66792
- 贡献值
- 1063
- 交易币
- 0
- 好评度
- 960
- 家乡
- 福建福州
- 性别
- 男
|
游氏书院 (r.{v@h,dV (r.{v@h,dV 水云寮 (r.{v@h,dV (r.{v@h,dV 水云寮遗址 (r.{v@h,dV 水云寮,游酢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8),位于武夷山云窝,是一所讲学著述的场所。游酢在讲学武夷时于此筑精舍,取“水云缭绕”的谐音、双关之意,是理学南传的第一站。游酢住在水云寮时,读书著文,或与学友互相切磋理学,生活闲适而又恬淡,同时致力于教授生徒。游酢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水云寮改为山祠,后来历代均有重修。朱熹对他推崇备至,称他“清德重望,皎如日星……其流风余韵足以师世范俗……道足以觉斯人,余润足以泽天下!”(转引自民国《崇安县新志》卷二十二《儒林》),甚至在游酢逝世130多年之后,宋理宗赵昀还下诏赐赞,褒扬他为发展理学所做的贡献,盛誉他的德业如“泰山之峻,海河之渊”,而且相信能影响天下的道德风范,因而不禁感慨道:“朕有赖焉!”遗憾的是,祠堂不久即毁于兵燹。南宋末年,他的后裔游九言在武夷游学时,特在“水云寮”高耸的岩壁上题写了“水云寮”三个大字,请名匠摩崖刻石,作为对祖辈在武夷山创建理学源流——闽学的纪念。水云寮是理学南传的第一站,至今遗址上还留有题名“水云寮”三字。20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风景区管理部门重建长方形竹亭一处。水月亭后还遗留一处游酢当时舂米用的岩臼,亭东的岩石上古代曾分别镌刻“寒暑一天”、“寄傲”石刻各一方。 建阳廌山书院 (r.{v@h,dV (r.{v@h,dV 建阳廌山书院 (r.{v@h,dV 建阳廌山书院又作豸山书院,廌山(廌与豸,音同,作野猫山狸说,有“天然”意),是对北宋学者游酢的尊称。宋代遗址,坐落于建阳市麻沙镇长坪村游酢故里。廌山书院即游酢文肃先生祠,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知县肃之敏建,时以默斋游九言、受斋游九功、定庵操、子蒙开配。嘉熙二年(1238年)知州军王野奉诏建书院,御书:“廌山书院”赐之,元时遭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裔孙勉道倡建,三十二年(1389年)邑侯陈敏重建中堂,祀列文肃公等神位于书院内。万历十三年(1585年)巡按御史杨公四知,题复廌山书院“立道名儒”宗祠匾,二十六年(1598年)节御史金公学曾建“定夫先生故里坊”于富垅渡口(坊址在今长坪通往富垅的新建水泥桥边)。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侯登高詹公建“名儒阙里坊”于书院前面,现因年代久远,书院倒塌,坊制文物散失殆尽,所有经历湮没无闻,为供后人更好发掘中国古文化,有利理学学术的研讨,麻沙镇政府特将书院遗址立碑保护。 (r.{v@h,dV 廌山书院基础面积约360平方米,现存遗迹有门面残墙一堵,其上草木葱茏,掩蔽着青砖上的浮雕图案。1993年,富垅游氏族人为敬仰先祖游酢,重修书院的后堂部分,以供游裔敬奉、瞻仰凭吊。南平游定夫书院 (r.{v@h,dV 游定夫书院 (r.{v@h,dV 南平游定夫书院占地面积2195平方米,建筑面积1093平方米,由前厅、中堂、大殿组成,修复耗资40多万元。古老的书院勃勃生机,十分雄伟壮观。它与游定夫纪念馆、程门立雪亭、游定夫学校、明代理学家游居敬御葬墓等互为比邻,构成一个著名的理学历史文化景点。 (r.{v@h,dV 南平游定夫书院坐落于福建省南平市东郊的南山镇凤池村。宋理宗皇帝为表彰游酢为官清廉,理政有方,政绩卓著,学术建树奇伟,曾于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敕其故里建“豸山书院”。游酢五世孙游严于宋乾道七年自建阳长坪迁居南平凤池。九世孙游以仁于元延佑四年,仿长坪豸山书院在凤池村建游定夫书院(亦称“豸山书院”)。书院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建筑工艺精湛,结构完整。是远近乡村读书、习武、讲学、育人的好场所。此后,凤池村涌现出多位文臣武将。凤池村因之而被誉为“理学名邦之乡”、“文臣武将之乡”。 (r.{v@h,dV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字定夫)与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尊师重教之佳话,而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仅存的全国唯一建于元代的游定夫祠,却鲜为人知。如今,在这个不大的村落里居住着506户2270人的游酢后裔,成为闽北最大的游氏后裔聚居地。 (r.{v@h,dV 如今,修葺一新的游定夫书院以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绚丽风采。 永泰立雪书院 (r.{v@h,dV (r.{v@h,dV 立雪书院 (r.{v@h,dV 福州永泰县城东南风景胜地龙峰山上,有一座取名为“立雪书院”的人文景观。这座书院是“程门立雪”中游酢的第二十七代后裔游嘉瑞先生携家人筹资兴建的。在筹备期间,政府鼎力支持,数次研究择址,最后定为永泰龙峰园。游嘉瑞先生自己设计仿古代书院格局,青石为墙、卵石铺道、琉璃瓦顶、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耗时一年余方才落成。建此书院旨在旌表北宋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的“程门立雪”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r.{v@h,dV 立雪书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依山而筑,仿古格局,极具文化内涵,收藏品数万件,跨越历史数千年,设置尺一楼、百砚斋、千石印室、笋香斋、永阳馆、东巫草堂、立雪堂、状元宫、青瓷馆和立雪碑林、耕读亭、方圆图、笔山砚海等景观,陈列有“个、十、百、千、万”。个:一方巨砚“八闽第一砚”,一部巨著《榴花梦》比《红楼梦》还长三倍;十:有多位中央领导题词;百:有几百方砚台,有几百幅字画,有几百件瓷器;千:有千件寿山石微雕《案头摩崖石刻》;万:有万卷古籍装书。游客反应“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福建少有,全国不多有”。 (r.{v@h,dV 历史上,曾有岳麓书院、白鹿书院、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其绵延千载,培养了许许多多出类拔萃的爱国学子。而现在立雪书院已被永泰县列为德育基地,并对外开放为旅游景点。立雪馆必将成为福建省研究、培训书画艺术、艺术收藏及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场所。 漳州南靖恩来茗苑 (r.{v@h,dV (r.{v@h,dV 恩来茗苑 (r.{v@h,dV 漳州南靖恩来茗苑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配套齐全,设施完善,是由福建七方集团、立人教育集团董事长游惠松亲自在家乡自行投资、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建成的。它集旅游度假、人才培训、商务洽谈、会议接待、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博得众人的青睐,值得一游。 (r.{v@h,dV 恩来名苑坐落在闽南、闽西交界的南靖县和溪镇迎新村,海拔600多米,坐北朝南,背靠翠绿的千亩茶山,面临良田、竹林、村舍,仿汉园林式布局。苑门为牌坊古建筑,平面呈“百”字形,呈三进,各进7米,一、二层进为三层结构,内设有食堂、会议室、商务活动室、客房数十间,三进为中层结构,左边车道,弯曲绕行,通往茶园;右边九曲连廊,壁有诗词、书法碑刻,自艮迭水七重,瀑流归于苑内明池,曲径跨跃明池用如意桥相连,桥置四瓶,象征平安如意。苑门前以九龙壁玉显鹰、狮侍卫。苑门立六石旗杆成五进,与主体百字形建筑成同一中轴线,内侧右旗杆刻一楹联:“一事一成立己而无己,百能百济达人且正人”。苑门内立天然五彩九龙壁为照壁,面外显上山回头虎护卫,面内呈玉树牡丹花、孔雀开屏、龙凤相仪,呼应着内庭壁雕上立人翁和大定阁供奉的游酢、周公神像的生前生肖。前庭下壁雕以“日月同辉”为题,上壁雕以松树森为背景,中华金鸡版图上凸显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传人头像,两旁配以“八一”南昌起义和万隆会议图,左右两侧为立人周恩来和世界中华农耕图。后庭下壁雕以礼贤下士、程门立雪、载道南归和朱子理学为题,上壁雕以游酢草书二首配以方位、时间成方圆为题,衬托出大定阁神灵的庄严、伟大和璀璨,永照普世灵光。 (r.{v@h,dV (r.{v@h,dV
(r.{v@h,dV 大定阁内的周公游公神像 (r.{v@h,dV 南靖奎洋辛郎书屋 (r.{v@h,dV 位于南靖县奎洋镇仙岭村的“辛郎书屋”,是1998年11月由台湾实业家游岳勋、游万昌两宗亲与仙岭村共同出资46万元合建,以游酢第十世孙辛郎命名的,别具闽南特色的别墅建筑物,建筑面积486平方米,三层15间房。内有图书阅览室、读书室、科技室、会议室、台胞还乡宿舍、厨房、膳厅、卫生间等。这是一座集图书阅览、会议接待、活动娱乐、学习研讨、祭祀先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建筑物,它是南靖县首座设备完善的村级图书馆。柘荣中华游氏文化公园 (r.{v@h,dV
(r.{v@h,dV (r.{v@h,dV “中华游氏文化公园”位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黄柏乡,占地总面积1500多亩。由海峡两岸游氏宗亲及社会各界人士总捐建3000万元。2009年9月开始动工,分为游氏仙姑宫、游氏宗祠(游朴纪念馆)、游朴德政坊、“片石堂”(游朴读书洞)遗址、古廊桥、“双翠亭”遗址、明代摩崖石刻群和种植成片生态公益林及众多古树木。文化园大门楼由大理石建造,高7.6米,宽9米,图案和文字均采用浮雕形式。中华游氏文化园很好地将中华游氏历代先贤的文化、理学思想、文化积淀、当代游氏名人的文化等聚集在这片土地,让人们领略游朴公的“理学、法学、文学”思想及其刻苦勤奋的作风,感受游氏仙姑的福祉。中华游氏文化公园赋 □杨国辉 (r.{v@h,dV 先贤故里,龙鹤潜形。地衔闽浙,名显朝廷。溪山竞秀,松竹争青。水绕村舍,峰围画屏。鸟歌田野,花簇门庭。风调雨顺,人智业兴。 (r.{v@h,dV 仙乡才俊神灵,御笔亲旌。片石堂前,游朴胸怀鸿鹄,以月为灯,书声惊晓鹰。三事法曹无冤案,一生廉洁史炳名;游仙宫里,仙姑心存道义,以善为铭,奇术保安宁。广布仁慈修正果,万家香火祷神明。 (r.{v@h,dV 游朴之气,乃圣贤之正气;游仙之德,亦中华之美德。游氏仙贤逸志,县乡宗族扬名。传承美德,人神同愿;弘扬文化,上下齐声! (r.{v@h,dV 时逢盛世,岁近庚寅。人、神、梦共圆,溪、山、石成金。一园既辟,四海倾情。驾飞虹,罗翠亭,觅仙迹,解溪声。幽径随流转,野花带露明。白云深处,一钵奇石藏禅意;水帘洞前,万里梅船传节名。书洞风生,如闻先哲心语;松溪月渡,犹忆奇仙善行。若非仙境仙留足,敢竞苏园石逸情。 (r.{v@h,dV 美哉文化园,聚山川之灵气,得日月之华精;承仙贤之美德,扬华夏之文明。天上应难觅,人间何处逢?云归生眷梦,雁过息征翎。王侯游罢厌朱阁,玉女闻风下露亭。太白左思何处去,劳书不朽岂无凭?自有溪山留客足,何须翰墨颂闻名!峰色长斟君莫酔,可知松舞为谁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