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安歌 b$Ch2Qz0q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b$Ch2Qz0q
b$Ch2Qz0q
人的一生到底是怎样被决定的? b$Ch2Qz0q
b$Ch2Qz0q
BBC曾拍过一部意义非凡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来追寻决定人生的答案。 b$Ch2Qz0q
b$Ch2Qz0q
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最后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纪录片的开篇语: b$Ch2Qz0q
b$Ch2Qz0q
“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b$Ch2Qz0q
b$Ch2Qz0q
古语云:“三岁看七岁,七岁定终生”,同样的道理。 b$Ch2Qz0q
b$Ch2Qz0q
孩子将来发展如何,关键在于早年教育培养出的性格。 b$Ch2Qz0q
b$Ch2Qz0q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说: b$Ch2Qz0q
b$Ch2Qz0q
一定要正确塑造孩子的性格和最早期的习惯雏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正因为小,潜意识里形成的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 b$Ch2Qz0q
b$Ch2Qz0q
只有早期孩子具备良好的习惯性格,以后的发展才会后劲足。 b$Ch2Qz0q
b$Ch2Qz0q
否则,即便天分过人,人生的下半场也可能平平淡淡。 b$Ch2Qz0q
b$Ch2Qz0q
以下这4种习惯征兆,会阻碍孩子的长远发展,父母们一定要尽早重视。 b$Ch2Qz0q
b$Ch2Qz0q
不能坚持,是成功的最大阻碍 b$Ch2Qz0q
b$Ch2Qz0q
央视《开讲啦》舞台上,武汉大学校长周叶中说:“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区别是智商,最大的区别在坚持。” b$Ch2Qz0q
b$Ch2Qz0q
深以为然。 b$Ch2Qz0q
b$Ch2Qz0q
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源自两点:坚持和不坚持。 b$Ch2Qz0q
b$Ch2Qz0q
前者背负压力,铆足了劲儿,最终走向通往梦想的路;后者轻言放弃,一时轻松,可却错失了本可以拥有的精彩。 b$Ch2Qz0q
b$Ch2Qz0q
近日,央视新闻为一个篮球少年做了专访。 b$Ch2Qz0q
b$Ch2Qz0q
还记得那个独臂篮球少年张家诚吗? b$Ch2Qz0q
b$Ch2Qz0q
他在一场与专业运动员单挑的球赛中,胯下运球行云流水,单手投球自然精准。 b$Ch2Qz0q
b$Ch2Qz0q
3个回合投入9球获全胜,全场沸腾。 b$Ch2Qz0q
b$Ch2Qz0q
之后,他的视频迅速火遍全网,一朝爆红。 b$Ch2Qz0q
b$Ch2Qz0q
NBA球星库里为他拍视频加油;易建联、朱芳雨为他点赞;成为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替CBA复赛开球... b$Ch2Qz0q
b$Ch2Qz0q
可接踵而来的橄榄枝的背后,只有他自己明白,荣耀不过是浸着汗水而来。 b$Ch2Qz0q
b$Ch2Qz0q
张家诚5岁时,失去了右臂。 b$Ch2Qz0q
b$Ch2Qz0q
两年前,结缘篮球。从最初拍球困难,到如今技术精湛,答案只有一个:坚持练! b$Ch2Qz0q
b$Ch2Qz0q
600多个日夜里,张家诚坚持单手训练,拍坏了3个篮球,踩坏了7双球鞋,五个手指头伤痕累累…… b$Ch2Qz0q
b$Ch2Qz0q
用张妈妈的话来说:“他不是在家,就是在球场,其他地方从来不去。” b$Ch2Qz0q
b$Ch2Qz0q
所谓看似光鲜的成功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坚持啊。 b$Ch2Qz0q
b$Ch2Qz0q
日本富士电视台曾经推出一部福原爱的纪录片。 b$Ch2Qz0q
b$Ch2Qz0q
纪录片从4岁跟拍到28岁,记录了这位天才乒乓少女的成长轨迹。 b$Ch2Qz0q
b$Ch2Qz0q
福原爱曾问拍摄的导演,当初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选择拍她? b$Ch2Qz0q
b$Ch2Qz0q
导演的回答耐人寻味。 b$Ch2Qz0q
b$Ch2Qz0q
第一次见到福原爱时,她正在练习回球,反复打都不能顺手。 b$Ch2Qz0q
b$Ch2Qz0q
5岁的福原爱一边抽泣,一边练习。直到所有选手都离开,拍摄也结束,她依旧没有放弃。 b$Ch2Qz0q
b$Ch2Qz0q
导演的选择,看似偶然,其实早有预兆。 b$Ch2Qz0q
b$Ch2Qz0q
因为导演坚信,能够坚持的孩子,未来必将成就非凡。 b$Ch2Qz0q
b$Ch2Qz0q
对于孩子来说,坚持和放弃只是一瞬,但是坚持的种子再埋下的那一刻,就注定着结果终会影响一生。 b$Ch2Qz0q
b$Ch2Qz0q
负不起责任的孩子 b$Ch2Qz0q
就有担不起的人生 b$Ch2Qz0q
b$Ch2Qz0q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b$Ch2Qz0q
b$Ch2Qz0q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责任和担当,他就缺乏自我负责的力量,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成才。 b$Ch2Qz0q
b$Ch2Qz0q
看过一期访谈节目。 b$Ch2Qz0q
b$Ch2Qz0q
30岁的小邹不出去工作,靠着父母生活,老两口处于被儿子拖垮的边缘。 b$Ch2Qz0q
b$Ch2Qz0q
父母鼓励也好,狠话刺激也罢,小邹不为所动,说多了反倒气急败坏。 b$Ch2Qz0q
b$Ch2Qz0q
小邹的颓废和女友有关。 Lju)q6
Lju)q6
他初次恋爱,对女友有求必应,为了满足攀比心,透支信用卡,甚至挪用公款。 Lju)q6
Lju)q6
可事发后,女友却离开了。小邹遭遇打击,搬回父母家里,也不再愿意出门。 Lju)q6
Lju)q6
令人咋舌的是,小邹对自己的处境完全呈甩锅状态: Lju)q6
Lju)q6
他痛恨女友无情无义,寻思着再次碰到要让她好看; Lju)q6
Lju)q6
他责怪父母安排太多,以致于现在没能力做选择; Lju)q6
Lju)q6
他抱怨家人说话刻薄,所以干脆自己什么都不做。 Lju)q6
Lju)q6
三十岁的男人,依然犹如孩子一般推卸责任,遇到困难只会撒泼耍赖。 Lju)q6
Lju)q6
节目观察员一针见血:你因为自己不开心,把所有人拖进你的战场,让他们对你负责。 Lju)q6
Lju)q6
人的天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同样如此,出现问题,本能反应就是躲在父母的羽翼下。 Lju)q6
Lju)q6
但是,过度的保护,会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Lju)q6
Lju)q6
父母教会孩子负责,他们才会直面遇到的困难,认真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 Lju)q6
Lju)q6
父母舍得孩子负责,他们才能体会尽责任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Lju)q6
Lju)q6
那些小时候不愿意负责任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担不起人生。 Lju)q6
Lju)q6
小时候怕吃苦 Lju)q6
长大后要吃大苦 Lju)q6
Lju)q6
屠格涅夫说: Lju)q6
Lju)q6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Lju)q6
Lju)q6
孩子年少时沉溺于甜,还是和吃苦相伴,会造就截然不同的命运。 Lju)q6
Lju)q6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述了一对亲生兄弟的故事。 Lju)q6
Lju)q6
哥哥伊万家境富裕,住着联排别墅,政坛之路也走的稳扎稳打。 Lju)q6
Lju)q6
弟弟大卫生活窘迫、一事无成,赖以栖身的是一辆破旧的房车。 Lju)q6
Lju)q6
两个人的性格也天差地别,哥哥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财富意识,即使身家千万,依然对自己要求严苛。 Lju)q6
Lju)q6
弟弟个性散漫,不愿意吃苦,很少有工作能坚持做下去,宁愿空想抱怨,也不想踏实地谋生。 Lju)q6
Lju)q6
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甚至同样的教育背景,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生。 Lju)q6
Lju)q6
成年后的结果,都能在童年时代追根溯源。兄弟俩的差别,就藏在父母差异化的对待中。 Lju)q6
Lju)q6
作为哥哥,他起早贪黑,忙着打零工时,弟弟可以悠然地睡懒觉,享受准备好的早餐。 Lju)q6
Lju)q6
哥哥离家创业,积累第一桶金时,弟弟每天游手好闲,百无聊赖地恶作剧。 Lju)q6
Lju)q6
哥哥伊万的童年并不轻松,可以说是忙碌而沉重的。但是,他所有吃过的苦,都铺垫成了未来的路。 Lju)q6
Lju)q6
吃苦是一种能力,吃得了苦的孩子,不会有走不出去的困境。 Lju)q6
Lju)q6
吃苦中磨练出来的品质,会内化成身上的隐形财富。 Lju)q6
Lju)q6
梁启超在给大女儿的信中写道:“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Lju)q6
Lju)q6
父母舍得让孩子吃现在的苦,孩子未来才能收获真正的甜。 Lju)q6
Lju)q6
不懂感恩 Lju)q6
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Lju)q6
Lju)q6
作为父母,自然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Lju)q6
Lju)q6
也许磨炼孩子的心志,也许开拓孩子的见识。 Lju)q6
Lju)q6
但其实,培养孩子懂得爱、知感恩,才是最珍贵的品质。 Lju)q6
Lju)q6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知道给予,只懂得索取,他们会把别人的付出看作常态。 Lju)q6
Lju)q6
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就容易抱怨、偏执乃至冷血。 Lju)q6
Lju)q6
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眼里也只会看到自己,心里记挂的全是利益,成为一个自私凉薄的人。 Lju)q6
Lju)q6
前辈讲过一个故事。 Lju)q6
Lju)q6
两年前,他手下来了个男孩,聪明乖巧,踏实肯干,前辈心里赞赏,手把手带的颇为用心。 Lju)q6
Lju)q6
有时候,男孩项目出点状况,前辈也多多提点,大有提携他的意思。 Lju)q6
Lju)q6
果然,公司年终考核的时候,男孩各项排名靠前,晋升希望很大。 Lju)q6
Lju)q6
可出乎意料的是,晋升名单出来,男孩却不在其中。 Lju)q6
Lju)q6
此后,男孩对前辈的态度明显转变,他对项目不再积极,出现问题,抱怨和推卸倒是越来越多。 Lju)q6
Lju)q6
前辈失望之余,又暗自庆幸,索性对他敬而远之,不再亲近。 Lju)q6
Lju)q6
其实,男孩不在名单上,是因为公司要开拓新的市场,可还没来得及和他谈,他就自己断绝了前程。 Lju)q6
Lju)q6
不懂感恩的人,永远把触角向外伸,他们不懂得珍惜,浑身充满戾气和抱怨,别人也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Lju)q6
Lju)q6
感恩的背后是宽容和良善,作为回馈,孩子也将收获更多的温暖和善意。 Lju)q6
Lju)q6
正如作家刘迎轩所说: Lju)q6
Lju)q6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和感恩,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 Lju)q6
Lju)q6
教会孩子感恩,才会拥有越走越宽的人生。 Lju)q6
Lju)q6
俞敏洪说: Lju)q6
Lju)q6
“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 Lju)q6
Lju)q6
许多长大后难以改变的顽疾,都是小时候养育根基时的错位。 Lju)q6
Lju)q6
不学会坚持,就看不到时间的力量;不理解责任,就担不起自己的人生; Lju)q6
Lju)q6
不能够吃苦,就会错过生活的锤炼;不懂得感恩,就体验不到人间的温暖。 Lju)q6
Lju)q6
身为父母,与其费心矫正孩子的枝叶,不如从小用心培养孩子最根本的品质。 Lju)q6
Lju)q6
只有成长的根基深扎于地下,孩子未来才会拥有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