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古代后宫系列七 .清朝篇 1~12 Post By:2010/6/14 5:01:00
453
}S 453
}S 1.天仙子《天命汗努尔哈赤的大妃、叶赫老女之谜》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黑水白山神话孕。朱果素禽仙女幸。中原逐鹿换乾坤,戎马骋。挥鞭领。流淌几多花满径。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顾盼自怜伤鸾镜。魂断黯愁悲月冷。大妃留谜雾重重,追梦境。寻踪影。空对落红珠泪迸。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上:[原创六州歌头 (清帝系列一: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53
}S 453
}S 拾松採蘑,寒苦砺精英。亲逐鹿,中原主,奠前清,女真平。东北域疆统,八旗建,联姻制,满文创,天汗号,后金兴。铁骑风云,踏滚城池破,巧用疑兵。再抚蒙同坐,举废共和盟。决策迁京,沈阳更。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以功绩论,孰能比?图伦地,报仇成。十二役,皆胜战,四合赢。大妃迎,叶赫佳人易,长子弑,为何情?亲征讨,辽河渡,向孤城,一介书生崇焕,义当守、火炮齐鸣。令努尔哈赤,兵败叹无凭。双目难瞑。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注:(故事简介)
453
}S 453
}S 大清皇族的始祖就诞生在长白山东北的布库哩山下、布勒里湖边,较早的史书《满洲实录》就记载有这个非常美丽传说的始末: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库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库伦爱不释手,遂衔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生一男,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实令汝以定乱国。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一一详说。乃与一舟:顺水去,即其地也。言后不见了。其子登岸折柳条为坐具独踞其上,彼时长白山东南内有三姓终日互相杀伤。适一人来取水见其子举止奇异相貌非常,就回家唤人往观,他说:我乃天女佛库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哩雍顺,天降我定汝等之乱。三姓人拥他为主,以百里女妻之。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
453
}S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享年68岁。是大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天命汗(清太祖),幼年失母,继母妒甚虐之,与其父几次欲置他于死地,都幸免于难。少时采松蘑为生。命运坎坷使这位苦难青年有了他与众不同的意志和人生。他一生打过十二次大胜战,留下十大历史功绩。他成功的秘密就是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使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在明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率六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大军亲征。渡辽河向孤城猛扑而来。守城者袁崇焕时年42岁,进士出身,被晚明朝廷委以重任,指挥作战。努尔哈赤兵败如山倒,郁郁而终。努尔哈赤至少留下十二桩历史疑案:先世之谜、姓氏之谜、身世之谜、幽弟之谜、杀子之谜、族名之谜、八旗之谜、建元之谜、大妃之谜、叶赫老女之谜、炮伤之谜和遗诏之谜。因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已被他下令杀害,所以清室大统由皇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承继。
453
}S 453
}S 努尔哈赤为金国汗时,有众多的福晋(妻妾)。其中后宫之主称大妃、为汗所最宠爱且有管理后宫事务大权的正妻。据《盛京皇宫》、《清宫斗争内幕》两本书叙述清太祖的大福晋先后共有四个,最早的大妃(元妃)佟佳氏生下东果公主、长子褚英、次子代善。这两位儿子都先后被立为汗位的继承人,可见佟佳氏当时地位的高贵,但是她却是努尔哈赤未成帝业时的大妃。第二个大妃为富察氏衮代,她是元妃死后才立为大妃的,因此史籍称之为“继妃”,她是努尔哈赤族兄威准之妻,生有一子一女。后来威准死了或是因其美貌而按“兄死弟娶其嫂”的习俗易于努尔哈赤。她替努尔哈赤生下二子。她为衮代皇后的记载看至少与努尔哈赤生活了八年,年龄与他不相上下吧。在这之前努尔哈赤因势力壮大又娶了阿敏姐姐和叶赫孟古姐姐这两位福晋,但都未能取代“衮代皇后”的地位。衮代后来获罪赐死,获罪的时间和内容不详。有的说是莽古尔泰“潜弑生母”,有的说死于丈夫之手。叶赫孟古14岁嫁给努尔哈赤,生下一子就是皇太极,又因为她貌美贤淑、深得宠爱立为大妃。取代了富察氏成为第三个大妃,可惜好景不长,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疾笃”而崩,皇太极时年12岁对其母的死因当有所了解。万历二十九年(1601)迎娶的阿巴亥,继孟古后成为努尔哈赤第四位大妃,也是最后的一位。据记载阿巴亥在天命五年(1620)获罪致死,时年32岁。死因据说先是因为和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很恼火预置她死。代善时年38岁,两人年龄相仿虽名义上为母子,但当时女真人原有“父死子妻庶母”的遗俗,加上努尔哈赤说过百年后将大福晋母子交大贝勒赡养的话,他们的关系显然会密切些。阿巴亥生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还领养了舒尔哈齐的孙女和硕公主。据《满文老档.太祖》中记载大妃“盗藏金帛”于她的长子阿济格家和娘家等处,论罪不至死,尚有幼子需要照看。努尔哈赤后来将其罚休离,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又重归于好了。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大权在握,因早年皇太极目睹阿巴亥与其母争宠令孟古郁郁而终,因此就以其父遗言为由令阿巴亥从殉,同时还有两个小妾也一起从殉。努尔哈赤是否有遗言不得而知,尚无确凿证据。这是个未解之谜。所以有的人说阿巴亥实际是死于皇太极之手。
453
}S 453
}S 叶赫老女是叶赫贝勒布扬古的妹妹,可能长得比较漂亮吧。为了联络建州,她13岁就许给努尔哈赤,但是叶赫部落一直没有把她嫁过来,而是随后又许给哈达、辉发两个贝勒,还许给乌拉的布占泰,结果这三个部落都被努尔哈赤灭了。蒙古的介赛也要娶她,叶赫老女誓死不从,介赛就要报复。布扬古害怕了,又把她许给喀尔喀部贝勒的儿子莽古尔岱。建州得到消息非常气愤,认为这个
女人许给努尔哈赤已经二十年了,现在这样许来许去太不像话,要发兵把她夺回来。努尔哈赤说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可以打他,但是为了一个女人打他不好,我都不生气你们生什么气?结果33岁的叶赫老女就嫁给了蒙古的莽古尔岱。这件事也反映了努尔哈赤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453
}S 453
}S 2.踏莎行《崇德帝皇太极的后妃博尔济吉特氏姑侄同侍》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弄月吟风,蕴香飞絮。摇飞芳草天涯去。轻分罗带落纷纷,袖襟湿透珠犹吐。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此恨绵绵,相思无数。寸心揉碎君何苦。芙蓉照水叶清新,寄愁消怨于谁处?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上:[原创](清帝系列二:崇德帝皇太极)高阳台
453
}S 453
}S 关爱无人,淡然面对,武功文治多谋。清室赢家,三星流陨兵收。高棋四步招招下,满汉和、弊除新求。大清称、南坐为君,装备精优。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先将四面全开拓,计谋亲手足,妃后蒙俦。三次交锋,明朝摇坠将休。反间计取袁崇焕,迫崇祯、自毁圈投。猝死之、储嗣谁承?此憾遗留。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注:(故事简介)
453
}S 453
}S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因在贝勒中排四,又称四贝勒。十二岁丧母,二十岁带兵打战,三十五岁登极,在位十七年,五十二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当时有四颗耀眼的星:清太宗皇太极、明崇祯帝朱由检、农民领袖李自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最后都归了皇太极和他的子孙。高棋四步是:革除弊政,调剂满汉;族名满洲,建号大清;南面独坐,完善体制;造红衣炮,创建重军。一后四妃,全是来自蒙古。四向开拓:向东出征,两征朝鲜;向北用兵,征抚索伦;向西用兵,三征蒙古;向南用兵,五入中原。三大战役:萨尔浒之战;沈辽之战;松锦之战。计杀袁崇焕,崇祯帝自毁长城。说明他心机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一代英杰本应创立更大的功业,却在52岁盛年邃然辞世。他的失算就是《清史稿》道出的“储嗣未定”和“大勋未集”两大遗憾。
453
}S 453
}S 皇太极,这是一个非常使人感兴趣的名字,大概努尔哈赤当时出于宠爱孟古、爱屋及乌的缘故为他取的这个名。汉人把未来的国君称为“皇太子”,蒙古人把王位继承人叫做“黄台吉”,后来皇太极果然和皇帝画了等号登上宝座。这是出于偶然还是一个巧合?皇太极宣布自己的国号叫“大清”、年号是“崇德”,他是清朝的第一个皇帝。他的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是从笼络蒙古的政治考虑的。皇后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成婚时皇太极23岁、皇后15岁。皇太极宠爱的还有四位皇妃:东宫宸妃和次西宫庄妃是亲姐妹,都是皇后的侄女。庄妃13岁那年,即明天启五年(1625)嫁给皇太极,当年皇太极34岁。她的姐姐在天聪八年(1634)和皇太极结婚,这时她已26岁,皇太极43岁。西宫贵妃娜木钟是蒙古阿霸垓郡王的女儿,原来是蒙古林丹汗的福晋,嫁皇太极后她生下一对子女。次东宫淑妃巴特玛是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她抚养的蒙古一女,皇太极为了联络蒙古命睿亲王多尔衮娶之。又把次女下嫁林丹汗儿子,命济尔哈朗娶林丹汗遗孀苏泰太后为福晋,二兄代善七兄阿巴泰及长子豪格都分别和蒙古联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姻盟。皇后的这门亲事是努尔哈赤定下的,皇后和皇太极夫妻生活和谐。他常年出征很少空闲。即位后皇太极设宴欢迎岳母,让她常来常往并赐予许多的财物。追封岳父为和硕福亲王、封岳母为和硕福妃。派人在岳父墓前立碑。孝端皇后是个守妇道的人,她不嫉妒也不过分注意皇太极和其他嫔妃的关系,所以日子过得也算平安。顺治六年(1649)四月十七日她病死在北京皇宫内的慈宁宫,年51岁。她死后留下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满族大臣和蒙古王公。先前皇后嫁给皇太极11年里都没有生育,她为了科尔沁蒙古在清廷中的利益和地位,也为自己生活不寂寞,主张让侄女进宫伺奉皇太极。皇太极风她侄女为永福宫庄妃,姑侄同侍没有发生争吵,而且皇后于次年生个女孩,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孩。庄妃也一连生了几个女孩,在(1638)年正月才生下一子——福临。在这之前,皇后和庄妃无儿这件事对科尔沁来说关系重大,也就是说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要由别的嫔妃生的男孩继承。所以科尔沁又把庄妃的姐姐敏慧送进宫来封为东宫宸妃。这个宸妃极受宠爱,入宫一年多就生下一男孩系皇八子。皇太极大喜,设宴庆贺还大赦天下。可是这个孩子夭折了,这对宸妃打击太大了竟至一病不起。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在征途中得到她病重的消息急忙返回,还没到沈阳宸妃就已去世了。皇太极到京后抚尸大哭,昏死过去。从此后他精神恍惚,也懒于处理政务。后来他散步到十王亭,睹物思人想起了父亲清醒了很多。他想父亲死去自己也没像这样失控,难道为了一个宸妃就不能自拔了吗?于是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453
}S 453
}S 崇德八年(1643)八月十九日夜里,皇太极在故宫凤凰楼去世。因为他白天还在处理政务,所以有人说他“无疾而终”,实际上他是得了心脏病不治身亡;《盛京皇宫》一书认为很可能是脑血栓引起的脑溢血;还有人认为他思念宸妃过度、一直朝思暮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而死的;更有人认为皇太极一生有几个重大的恩怨,以致于夜里遭刺杀遇害而死。从他死前的情况来看不见有病的记载,死得也并无不适,只能以“无疾而终”解释了。皇太极死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在他的十一个皇子中豪格最大,年已34岁。长子承继是最有希望的,他是继妃乌纳喇氏所生。其他的皇子年龄小又无战功,因此没有地位可言。还有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正在盛年,可以“兄终弟及”即位。面对这一情况孝庄经过冷静分析,一方面拉拢代善,一方面讨好多尔衮,终于平衡了各派力量,使代善和多尔衮拥立刚刚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福临排行第九),孝庄文皇后经过精心策划,取得了成功。孝庄文皇后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是清朝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她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病死在宁寿宫。
453
}S 453
}S 3.鹊桥仙《清顺治帝福临的爱妃董鄂氏》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弦弛润逼,凄迷潇紧,心事百般暗许。却撇下、离情别苦。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伊人何在?音容皆逝,直教痴痴无助。随花飞到水云间,再把那、来生修取。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上:[原创](清帝系列三:顺治帝福临)水龙吟
453
}S 453
}S 453
}S 顾名福降君临,少年天子登皇位。号之顺治,旨为一统,叔王辅帝。迁鼎燕京,执掌朝政,八年后与。把叔尊为父,孝庄亲许,是非事,留争议。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钦示将叔尸毁。报家仇、以之为耻。难全忠孝,崇洋佛教,失之心智。废后宠妃,钟情董鄂,古今之谜。论功绩过失,参差各半,应区分矣。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注:
453
}S 453
}S 清世祖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六岁登极,是清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他的命运同名字一样,福从天上降临。一.大清皇位从天而降。皇太极猝死没有遗诏,于是皇位争夺很激烈。举足轻重的有四个亲王:礼亲王岱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因互不相让,岱善先以年老告退,豪格认为实力雄厚,假意谦让失之机遇。英郡王以不立多尔衮也退出,在这紧要关头,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觉得可以一石三鸟,首肯了。于是六岁的福临意外的登上宝座。幸运的成为这场权力斗争中的对角线。二.迁鼎燕京,从天而降。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李自成、崇祯以失败告终。取得山海关,以吴三桂为先导率领八旗军向北京进发。完成了祖父辈28年未能实现的梦。他戏剧性的登上了政治舞台,活动了十八年。先做了八年的傀儡,后十年才逐步实现乾纲独断,当上了主角。过失: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六大弊政);功绩:定鼎北京,保护皇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六大功绩)与母后关系不大好,主要是婚姻和皇叔为父引起的。与叔父关系恶化,达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废后宠董鄂妃,以死相随。崇洋信佛,总有出家的念头。顺治继董鄂后染天花而终的。并非出家。人生短促,却短暂而不平淡。他的亲情、爱情、甚至死,都让人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453
}S 453
}S 顺治的登临既有幸又不幸。小小年纪侥幸即位主要有多尔衮支持是有幸,靠母后与皇叔扶持只能做个傀儡皇帝是为不幸。《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个悲剧。顺治的元妃是多尔衮做主定聘,亲政时册为皇后。顺治在结婚那天就不喜欢她,一直受到冷遇。不是皇后不漂亮而是因为顺治对多尔衮积怨已久,以此表示反抗。先是找借口把皇后(他母亲的侄女、他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废了,降为侧妃。再续娶孝惠章皇后,新皇后也是蒙古人,也姓博尔济吉特氏,顺治还是不喜欢。幸好皇后能委曲求全,又有太后的呵护才没有被废。顺治的红粉知己是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晋升之速和典礼之隆在清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为了董鄂妃他力改恶习、和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专宠一人。三年后,22岁多病的董鄂妃因为皇子的夭折,就早早告别了深爱他的少年天子。顺治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人们要日夜看守他,以免他自杀。后来顺治追她为孝献皇后、建道场大办丧事、还把太监和宫女赐死30人,让他们在阴间服侍爱妃。令全国服丧、亲制董鄂妃《行状》达到数千言,极致哀悼。四个多月后顺治也离世追随爱妃而去。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另:
453
}S 453
}S 怕引起混淆,再加以补充说明: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一.因为顺治的儿子康熙,早期的情形和他相似。顺治朝早期是多尔衮掌权,有他母亲孝庄皇后照料他;康熙那时是鳌拜执掌大权,由祖母孝庄皇太后照料他。(多尔衮摄政王做了七年,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死于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顺治亲政。二月就宣布多尔衮的十大罪状、、、、、、)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二.董鄂氏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封为“贤妃”。有传说她是董小宛,从资料记载看是不大可能的。(董是在崇德八年1643年入冒辟疆家为妾的。顺治八年1651年董病死。有其夫的笔记,还有当时不少文人学士的悼念诗词证明。比顺治大十四岁。又一说她是顺治的弟媳:襄亲王的妻子,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这位神秘的女子,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个待解之谜。)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三.顺治出生在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属虎。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享年24岁。有八子六女。
453
}S 453
}S 4.巫山一段云《清康熙帝玄烨的后宫及景陵的双妃之谜》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并蒂开多处,双妃在一畴。纷纭莫是谜犹留。谁把墓陵修?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成鼎轩皇至,懿恭奉养酬。超群世上寿星悠。极尽为孙谋。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上:[原创](清帝系列四:康熙大帝玄烨)六丑 习作
453
}S 453
}S 453
}S 号康熙鼎盛,为守创、千江风雨。笑谈至今,诛奸鳌拜取。御敌何惧?一统三藩镇,驻台府设,善治征蒙古。兴修水利园林树。重教知书,诗辞典著。莘莘学之无数。尚西方习俗,科技初步。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勤持朝务。爱仁民减负。待子孙严厉,亲与哺。文韬武略兼顾。古今中外读,技能为主。身先率、酌情于助。经历炼、委以军机政事,任之能辅。千秋继、未必能驭。国力强、大帝乾纲熠,英明有度。
453
}S 453
}S 453
}S 453
}S 附注:(故事简介)
453
}S 453
}S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属马。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处在承上启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当时,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和顺治一样,他也是儿皇帝,太皇太后孝庄有了上次的经验,决定不由皇族长辈摄政,在异姓功臣中选拔辅政大臣有四人:外有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内有祖母孝庄皇太后辅之。鳌拜把苏克萨哈先开刀了,专横跋扈,目无君主法度,康熙极为不满。在玄烨十四岁时,康熙六年(1667年)把鳌拜智擒宽大处理。终身监禁。十四岁的康熙初显身手。沉着机智、当机立断、胸怀谋略,具有政治家风范。
453
}S 453
}S 对历史:八大贡献。1.削平三藩,巩固统一2.统一台湾,开府设县3.抵御外侵,缔结和约4.亲征朔漠,善治蒙古5.重农治河,兴修水利6.移天缩地,兴建园林7.兴文重教,编撰典籍8.吸纳西学,学习科技。对自己好学不倦,对朝政勤慎理政,对臣民:仁爱宽刑,对西学:虚心吸纳,对子孙:督教以严。是一位政治型、学者型、艺术型、生活型的皇帝,是“二十五史”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
453
}S Q6W雨霖铃 习作
Q6W兰陵王
Q6W青玉案
Q6W风入松 习作 Post By:2010/1/13 20:39:00 Post IP:119.27.160.146
Q6W御街行 习作 Post By:2010/1/15 11:40:00 Post IP:119.27.160.18
Q6W![571; 清廷内外烽烟起。错把这、乾纲继。联军侵犯至京师,灾祸当前无计。钦差于弟,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地。
Q6W![571; Q6W![571; 无能御敌山庄避。一把火、园林毁。珍藏瑰宝皆何去,割地赔银谁使?贪图声色,江山社稷,都付东流水。
Q6W![571; Q6W![571; 附注(故事简介)
Q6W![571; 咸丰帝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位立储皇帝。他面临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显然是个历史的误会。阎崇年会长说陆游的《钗头凤》里连续三个错,用在他身上,竟有几分贴切。他当了十一年的皇帝,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三个错!1.错坐了皇帝宝座2.英法联军入侵时错逃离皇都北京3.临终之前错定了顾命八大臣。咸丰和奕訢两兄弟相差一岁,因咸丰的生母去世,都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咸丰受益于恩师杜受田,为他倾注心血。奕訢更聪明,身体好、能文能武。一说道光帝追思亡后而施恩其子。二说欲立奕?又改立咸丰。传说道光帝病衰,召兄弟俩入对,他们都按师傅教的回答,结果道光认为咸丰贤孝,储位遂定。(《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当时帝只重德,本应是德才兼备。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帝遇事缺乏远略,胆识,就是德也是有欠缺的。而奕?才是最优秀的。
Q6W![571; 咸丰错坐了皇位,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悲剧,更严重的是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英法联军入侵京都,太平军攻占南京。清军溃败,咸丰把国事托于弟,任他为钦差大臣。逃到热河避暑山庄。命便宜行事,办理言和。割地赔银,签订不合理条约。贪图享乐,纵情声色、美酒鸦片,自我麻醉。以至在热河行宫病危,临终顾命八大臣,立皇长子载淳。授予皇后御赏印章,授予皇子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
Q6W![571;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属兔。卒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享年31岁。16岁结婚,二子一女。最得意运用巧计登上皇位,最不幸签订《北京条约》,最擅长听戏,最失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最痛心圆明园焚掠。)
Q6W![571; Q6W![571; 惠征是满洲镶蓝旗人,做过清朝的安徽道员。他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就是慈禧,咸丰二年(1852)宫中选秀女她应选入宫。小女儿嫁给咸丰的弟弟醇亲王。据说慈禧进宫一年多咸丰帝并不认识她,为了能遇上皇帝她打听到皇上会到颐和园赏春游园,于是她就到颐和园,坐在花丛中看着蓝天白云、再眼望湖中的双鹅交颈,若有所思的轻轻歌唱。咸丰帝正在流连忘返时一阵婉转清脆的歌声传了过来,歌声里透着无限的深情,似乎还带着一种的幽怨。他听得很入神就朝花丛走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标致女子,他被吸引住了。这时那女子也起身向他走来,给他请个安。他问她叫什么名字?唱的是什么歌?她回答他说叫兰儿,唱的是家乡小曲。咸丰帝叫她再唱一遍,她更用心唱,很动听。皇帝彻底的被感动了,此后宠爱日深,那拉氏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很快的从贵人升到嫔妃,后来在(1856年)生下了皇子就是后来的同治,她母以子贵升为皇贵妃。这故事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按史实记载慈禧并不是咸丰帝的宠妃。咸丰帝最初的皇后是孝得显皇后萨克达氏,她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在咸丰还是皇子时由宣宗道光帝册立她为皇子的嫡福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病死。咸丰即位后追封她为孝德皇后。继她之后是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她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的女儿,咸丰即位前她就已侍奉咸丰,于咸丰二年被封为贞嫔以后又封贵妃,最后被册为皇后。她生了一个女儿,称为“大公主”。咸丰帝还有个丽妃他他拉氏,初封贵人后晋为贵妃。这都是咸丰很中意的人。除此之外,咸丰至少还有十个嫔妃、圆明园中还有被咸丰称为四春的四个美人。咸丰对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都很钟情。慈禧生同治时咸丰未满三十岁,对这个男孩的降生虽然高兴,但不是像晚年得子的那样格外欢欣。当时他很宠爱丽妃希望丽妃也生个男孩。咸丰住在咸福宫后面的同道堂离丽妃的住处很近,经常可近水楼台。而懿贵妃那拉氏住在居东侧的储秀宫,距离很远。宫中举行大宴,慈禧的座位是和丽妃位置相对,地位相同的。所以咸丰去世的第一个除夕慈禧就下令撤掉丽妃的干果盘。咸丰十年咸丰帝对他的孩子和后妃都有赏赐,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些赏赐里都没有慈禧的份。据说咸丰帝死前亲封慈安为皇太后,而慈禧作为生母却是在第二天向儿子要来的封号。当时肃顺对慈安以礼相待,对慈禧则有意贬诋,后来因之被慈禧处死。慈安生病时慈禧去探望她,慈安把先帝的遗诏给慈禧过目后就一把火烧了,因此给慈禧提供了除去她的方便。过些日子慈禧送有毒的甜饼给慈安,她吃后腹痛而死。究竟有否此事也无据可查。按当时光绪帝的师傅翁同和在日记里的记载,情况有异。当时是慈禧得了重病,为此几天没有听政了,慈安是三月初十得了感冒,非常想喝点什么、但在晚上就传出消息说她病死了。报丧的凶信一传出大臣都以为西太后死了,没想到是东太后慈安归天。十一日翁同和进宫看到医生开的五个处方还在,据御医说慈安牙关紧闭实际不能喝了,小便失禁,当晚九到十点之间脉搏已摸不到,随后就死了。桌上还有一张初九开的药方却没有抓药,这是为什么?倒是值得深思的。慈安就这样死了,慈禧成了最高统治者,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当年美丽的兰儿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独裁人物,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
Q6W![571; Q6W![571; 十.喜迁莺《清同治帝和他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Q6W![571; Q6W![571; Q6W![571; Q6W![571; 风雨住,水天空。星月亦朦胧。爱莲难问恨无穷,恩怨总相同。
Q6W![571; Q6W![571; Q6W![571; Q6W![571; 春光好,欢情了。泪落絮飞多少?有谁怜取独孤苗。何以梦飘遥?
Q6W![571; Q6W![571; Q6W![571; Q6W![571; Q6W![571; Q6W![571; 附上【原创]清帝系列拾:同治帝载淳)水龙吟
Q6W瑞鹤仙 习作 Post By:2010/1/19 12:35:00 Post IP:119.27.160.132
,1YnWy* 继咸丰入嗣。承大统、谕旨宣之位获。皇儿束高阁。梦中思亲恸,天伦何乐?难耐寂寞。诏父陪、年幼好学。见雄心抱负,亲政理朝,崭露头角。
,1YnWy* 举步维新变法,兴师主战,外强中弱。能撑几度?清兵败,迫签约。六君子遇害,珍妃身殉,哀其家国失落。叹英明绝境,慈禧遂崩闭幕。
,1YnWy* ,1YnWy* 附注(故事简介)
,1YnWy* 光绪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因同治帝无后,慈禧一言定大统,让醇亲王奕環之次子四岁的载湉,系咸丰帝弟醇亲王娶慈禧的妹为福晋所生之子(既是侄,又是甥)。以此慈禧改变皇位父死子继、继承程序的祖制。改变幼帝由大臣辅政的祖制。奕訢与慈禧有联合又有冲突,被解除了军机大臣职务。目的是:垂帘听政、独掌朝纲。光绪元年(1875年)两宫太后为他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典。光绪从四岁到十七岁这十二年为少帝时期。他的父亲见谕诏宣旨后就昏过去了,他在儿子做了皇帝后:1.上《豫杜妄论》的密奏2.《请求免去一切职务》3.日日敬慎、夜夜乾翼。说明他有见识,警惕自己“满招损”、告诫子孙“骄招祸”,只求太平。因帝幼小,六岁要按祖制上学,慈禧让亲王帮助照看。(他少小好学,慈禧夸他坐立卧皆颂诗书。他想当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十五岁时写首《围炉诗》曰:西北明积雪,万户凌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可见忧国忧民的胸怀。)光绪从十七岁到二十八岁为亲政期。(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始亲理朝政。在他少帝生涯里发生了1.中法战争2.台湾建立行省3.慈安皇太后故去(传说慈安系慈禧害死的,因为她把咸丰临终手谕给慈禧看,内容大致说慈禧若跋扈以此谕诛之)光绪亲政1.在甲午战争中主战2.在戊戌变法中求变维新。因国力衰败,军备落后,清军在平壤、黄海之战均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银。慈禧表面上告退,实还把持国务,限制监视光绪。亲政十年也是与慈禧政治权力斗争的十年。1898年变法失败,六君子遇害,光绪被囚禁中南海。他从28岁起就失去自由,成为囚帝。百日维新、戊戌政变错失良机,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皇室自相残杀、逃难。安得海之后李莲英是慈禧贴身大太监,他的聪明乖巧“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是平生秘诀。他不但能讨好慈禧,也照料光绪。光绪回忆西逃时说没有李蓮英活不到今天。李莲英在办完光绪和慈禧的丧事后原品休致(带薪退休)死于宣统三年(1911年)终年64岁。光绪家庭生活非常不幸,四虚岁即位失去母爱,到大婚时由慈禧做主娶她的侄女为皇后,此女不但体弱貌丑,且驼背。是特派的,帝与之反目。珍妃热情活泼博得帝宠爱。隆裕皇后嫉恨她,到慈禧那老告她的状,使慈禧厌恶,在逃难时被弃遇害。给光绪造成极大的伤害。再则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郁病死西苑。死因也众说纷纭,据现代医学考证,属于正常死亡,因他患多种疾病精神也崩溃。(光绪一生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慈禧、隆裕皇后和珍妃,恩怨交加。他属羊,享年38岁,18岁结婚,无子女,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最不幸被囚禁,最擅长忍辱。最痛心签订《马关条约》)
,1YnWy* ,1YnWy* 光绪帝一后两妃,没有子女。这在清朝皇帝中是独特的。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日,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后妃都是慈禧做主选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长得不漂亮、驼背,而且很平庸。光绪不满意也无奈。他们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为太后垂帘听政作铺垫的。这小夫妻情不投意不合,不是美满的婚事。光绪去世后宣统即位上光绪皇后徽号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正月十七日,死于太极殿。珍妃和瑾妃是亲姐妹,姓他他拉氏,瑾妃为姐相貌一般,脸大体胖个儿不高,据说光绪调笑她为“月饼”。她性格柔和脆弱,后因其妹忤逆慈禧皇太后被降为贵人。宣统时尊为瑾贵妃,于民国十三年(1924)去世。珍妃初为珍嫔晋珍妃。她比姐姐漂亮,聪慧多情,富有个性。但远非影视作品所描绘得那么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是绝色且略胖。但她以自己的热情活泼博得光绪的宠爱。隆裕不得宠光绪还厌烦她,宫闱中渐起情波。隆裕对光绪无可奈何,可就妒恨珍妃了。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姑侄的身份向慈禧告珍妃的状。珍妃激起了光绪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两后所不愿意看到的。皇后经过长期的细心观察终于抓到珍妃的把柄,见《西太后遗事》记载:裕宽谋求福州将军一职,先请托李莲英太监,因李莲英索银多,又以与珍妃娘家亲近关系“乃辇金献之珍妃,俾伺便言之上前。”这事被李莲英得知报于太后引起风波。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二十八日清晨,在向慈禧请安时光绪被罚跪了一个多钟头,珍妃姐妹被罚杖责,珍妃犹是严惩。这对皇妃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对珍妃最大的羞辱。(这事正史没有记载,宫廷御医档案留下一些资料,据医案看珍妃确实受了重杖。)严惩的原因有五:1.慈禧把甲午兵败的责任推到光绪身上,杀鸡教猴告诫光绪要是不听话就给颜色看。2.光绪辜负了皇后,结婚五年也不亲爱,一心只喜欢珍妃,太使自己伤心。借此机会给自己、给侄女出口气。3.因自己年轻守寡,心理接受不了别人的甜蜜爱情。4.内宫串通外朝受罚名正言顺。5.借此消愁,舒解积愤,可达到一石五鸟。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相传她命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正史不见记载,参看《清列朝后妃传稿》二卷、《清末民初云烟录》、《十叶野闻》众说不一。这位芳龄二十五岁的皇妃究竟因何而死?史家基本上是认可下井添石之说。无论怎样珍妃确实是那时死的,因为从那以后清宫档案就再也没有出现关于珍妃的记载。后来有个太监回忆录提到珍妃被慈禧害死的情况。珍妃之死给光绪造成极大的精神刺激,形成极大的悲苦。光绪过着“囚帝”的生活,心情抑郁,病情益重,死于西苑。光绪帝可以说是清朝最苦命的一个皇帝了。
,1YnWy* ,1YnWy* 十二.木兰花《清宣统末代皇帝溥仪的后宫轶事》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星光璀璨残阳落。一抹余辉犹灼灼。痴情难付玉成冰,旧梦重温何处索?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应知晨露秋霜薄。蹄踏关东倭寇恶。浮沉半生度沧桑,托起流金歌岁月。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附上:原创](清帝系列十二:宣统帝溥仪 )苏幕遮 习作 Post By:2010/1/21 15:27:00
,1YnWy* ,1YnWy* ,1YnWy* 雪霜侵,风雨洗。沧海桑田,辛亥烽烟起。天命人心君主废。民国中兴,又是新天地。 逆施行,求帝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制。梦醒离宫,复辟同儿戏。伪满洲皇如傀儡。绝处逢生,半世浮沉泪。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附注(故事简介)
,1YnWy* ,1YnWy* 宣统帝是清朝最后一位、登极时年龄最小、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因戊戌变法,囚禁了光绪,慈禧认为他四岁入宫,抚养他成人很费心却不听她的话,很伤心,想废了他。反复考虑后,先议立大阿哥(瑞郡王载漪之子)《清史稿.绵忻传》记载载漪福晋是太后的侄女亲上加亲。这个有异议,待考证。因义和团事起,载漪认为义和团是义民不是乱民。在西逃后,慈禧以载漪为这次事变的祸首,夺去他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爵位,戍新疆。其子废除大阿哥称号,归宗后生活落魄,死得很惨。据《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临终前一天,慈禧懿旨由溥仪继承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溥仪承继同治帝为嗣,兼承光绪帝为嗣。溥仪祖母就是慈禧胞妹,溥仪是光绪的侄儿。但是他亲祖母是二侧福晋。他母亲是慈禧的养女。溥仪从出生到三岁离开王府,都由他亲祖母抚育,老福晋听了懿旨后也昏过去了。(和当年光绪父亲一样)《我的前半生》有记载。虽然醇王府出了两个皇帝,但两代醇亲王还是谨谨慎慎,乾乾翼翼。只求平安。溥仪短暂的皇帝生涯,经历了登极——退位——复辟的曲折复杂过程,是清帝前所未有的。溥仪进宫第二天光绪帝就驾崩,三岁的小儿要到灵前磕头哭祭;还要到慈禧病榻前叩头祈福。第三天慈禧也死了,要面对两具尸体,两丧并祭,受尽折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初九在太和殿举行登极大典。《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他又哭又闹,吵着回家,其父哄他别哭,快完了。王公大臣认为不祥之兆。他在宫内外有三父七母:亲父、同治、光绪;生母、庶母、同治帝的三个遗孀,光绪帝的一后一妃。实际他离开生母后名义上由光绪皇后隆裕抚养实际由乳母王焦氏喂养照料。母亲众多,却没有母爱。体弱多病。从即位到退位只三年,还是幼儿。六岁读书,九岁写日记。朝廷政务由隆裕和摄政王执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辛亥革命。宣统三年黎元洪为都督,废除宣统年号,南京会议推选孙中山为大总统,改用公历纪元。本年为辛亥年,辛亥革命结束了268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1912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此间因袁世凯与孙中山秘密协商,许他继任大总统。1912年2月2日以清廷名义颁布宣统退位,同日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对皇宫、财产、皇陵、尊号、、、都保留,一切开支由中华民国拨用。照会各国政府。他退出皇位后上演了张勋兵变,宣统复辟的闹剧。历史教科书及论著文章称作张勋复辟,实际是张勋兵变,溥仪复辟。悬挂龙旗历时十二天闹剧就结束了,溥仪14岁.他师傅和父亲替他拟好张勋辞职的谕旨和退位诏书,溥仪放声大哭。后果是认为溥仪太不安分了,民国政府国务会议通过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回到他的醇亲王府,应了那句要回家的话了。1925年移居天津,1931年到东北,1932年任伪满洲帝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被苏军俘虏进收容所,1950年8月移交中国政府,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15年的监狱生活。1959年得到特赦,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因患肾癌病故,他在位时没有建陵,先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994年由香港人张世义出资在光绪陵西北辟建“华龙陵园”骨灰迁葬。他前后共有五位妻子。皇后婉容、淑妃文绣、祥贵人谭玉岭、福贵人李玉琴、夫人李淑贤。有两个巧合:1.清太祖兴起和末代皇帝关押都在抚顺2.清兴起的皇后和覆亡的太后都是叶赫那拉氏。溥仪对清朝的历史因年幼没有独立政治责任,功过也不作评论,只是作为清末帝的历史符号,而存在于历史典册。出宫后的历史,不属于“清十二帝”的叙述范围,就不多说了。(溥仪1906年生,卒于1967年,享年62岁。属马,十八岁结婚,无子女。最失意离开紫禁城,最得意在皇宫里骑自行车,最擅长照相,最不幸坐监狱15年,最痛心无子女。)
,1YnWy* ,1YnWy* 大清王朝经过268年结束了。1644年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在八旗劲旅的簇拥下登上北京皇宫的宝座君临天下,1912年六岁的小皇帝溥仪在北京皇宫不得不宣布“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以结束,其中之谜谁能说清楚呢?溥仪先后共有五位妻子:1.“皇后”郭布罗氏名婉容,达斡尔族。民国十一年(1922)和溥仪结婚,当时溥仪18岁,虽然已退位但根据《优待条件》其尊号仍不变,故其结婚仍称为大婚,婉容还称“皇后”,实际已经都不是了。据溥仪《我的前半生》回忆录里的记载和照片来看,婉容姿色甚佳、才貌犹可。婚前她住在北京东城鼓楼南帽儿胡同今35、37号院。婚后不久因性格和溥仪不合失宠,她较重视虚荣,不肯舍弃“皇后”的桂冠,给自己带来了不幸。据说后来病死在当时的八路军办事处。2.“淑妃”额尔德特.文绣,与婉容同日和溥仪结婚。她姿容不及婉容,但比婉容明智勇敢,后来她在天津提出和溥仪离婚。3.“祥贵人”他他拉氏,后改姓谭,名玉龄,与溥仪在长春结婚,据溥仪说她聪明伶俐,甚解上意,因而得宠。于1942年去世。(据说是被日军毒害而死)4.“福贵人”李玉琴,1943年与溥仪在长春结婚,1957年离异。李于2001年病逝。5.夫人李淑贤,1924年生,于1962年“五一”同溥仪结婚,属于平民婚姻。李于1997年病逝。溥仪是中国历朝末代皇帝中结局最佳者,和世界各国的末代皇帝相比,他的结局也是最幸运的了。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1YnWy* [ 此帖被游小影在2010-07-02 00: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