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从鑫宗长以下这段话:“8.3说恕是由分宁大桥迁筠南新塘。“分宁大桥”似是多加进去的,因为介绍伟公已从分宁大桥迁筠南,就没有必要再说他的三儿子是从分宁大桥迁筠南新塘。四儿子徒居鸣水,到裔孙才进筠西。既然伟公是第一世,生了四个儿子,老大悦迁敖阳查村,宦授朝列大夫,老二元卜居敖邑桐仁庄,老三恕居筠南新塘(开始是叫槐屋杨);老四贞,理应留在伟公身边,即筠城。不可能裔孙从鸣水迁来筠西。这以底哪一届修谱中,对稿不慎,还是向写志调查人的汇报有误,或是当时的修谱人怀着把本村变成“老祖”而有意改动。如果修一次,主持人随意改动一次,就要变成多处老祖宗,就要变成面目全非,难以辨清。那样,祖宗有灵是不安的。”
"jl1.Ah 1、 通过分析家谱后,我个人认为:迁新塘的始迁祖不是伟公,而是絮公,伟公始居分宁大桥,他的四个儿子,悦、元、恕、贞去向为,悦公迁敖阳(即现在的上高)查村,元公迁敖邑桐林庄(今上高),恕公迁筠南新塘,贞公迁鸣水,既然四个儿子都迁出去了,那么好解释,四个儿子都迁出去后,老三絮公将父亲伟公接到新塘养老,为尊重长者,所以后人修谱时把伟公记载为新塘始迁祖,这很符合情理。
"jl1.Ah 2、分析之二:老谱记载贞公生于960年,推老大悦公可能是954年生,推伟公生年,因出身官宦之家,就算他结婚较早,按18岁生悦公,24岁生贞公,伟公约生于936年,谱记载伟公宋大观二年迁新塘,此时他已171岁,没有这么高寿的人吧,不可能是他本人迁居新塘,应为他的后裔迁新塘才合理。
"jl1.Ah 3、另外,伟公跟洪石祖敬立公也不是两兄弟,应为叔侄关系,据庚塘谱记载敬立公有三兄弟,敬立、敬一、敬天,敬立于晋天福四年(939年)迁居高安大岭村,此时伟公刚生,如果庚塘谱的始祖世用公和新塘谱的始祖肇公是一个人得话,庚塘谱的始祖世用公,记载为唐中和年间(881-885)迁居的,推算世用公的长子敬立公约生于公元870年左右,新塘谱记载伟公跟洪石祖敬立公是两兄弟,这是个错误,敬立公应跟伟公的父亲行一郎,正本公是兄弟关系,这样庚塘谱和新塘谱才能对接上。
"jl1.Ah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不当之处请宗亲指正。
[ 此帖被游清波在2013-01-02 23: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