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整个社会当时正经历着中国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一场专业人才、各色人等通过各种方式谋求进入仕途的狂潮。而这一狂潮的形成,传奉官在其中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这种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作为传统道德维护者的文官们也纷纷放弃自身的原则,通过宦官、外戚乃至传奉官的路子,尝试着为皇室提供特殊服务。万安和康永韶的表现颇具代表性。 V?P,&c?84
V?P,&c?84
万安于成化五年入阁、十三年为首辅、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后被迫致仕,在内阁的连续时间长达十八年之久,创下了三杨去世之后的纪录。《明史》本传描绘了他在仕途中的关键性几步:同科进士李泰为太监李永昌的养子,“安兄事之,得其欢”,所以每次升迁包括成化五年议推阁臣,李泰也推让万安,于是万安入阁预机务。万贵妃虽然得宠,但出身寒微,万安便不失时机地向其献媚,自称子侄辈,并与贵妃的弟弟传奉官万通拉上了关系;而万通妻妹王氏恰恰是万安的小妾,万安和万贵妃一家遂成了真亲戚。有了这层关系,万安于是扶遥直上,成为首辅。此时传奉官江西术士李孜省得势,“缙绅之进退,多出其口”,万安又通过李孜省的老乡、江西籍翰林院官彭华与其交结,于是官运不衰。不仅如此,弘治帝即位后,在宫中发现一个署名为“臣安进”的小箧,箧中所藏,皆论房中术者。而据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妖僧”继晓之进,也是经万安的推荐,目的仍是“固宠”。 尽管如此,万安却见容于整个成化时期,并与“名相”彭时、商辂共事多年,相安无事。 V?P,&c?84
V?P,&c?84
万安身居首辅,与当权宦官及外戚交往自然便利。官员中没有这种便利条件的,便另辟蹊径。陆容《菽园杂记》卷5披露:“京师巨刹大兴隆、大隆福二寺,为朝廷香火院。余有赐额者,皆中官所建。寺必有僧官主之。中官公出,必于其寺休憩。巧宦者率预结僧官,俟其出则往见之,有所请托结纳,皆僧官为之关节。近时大臣多与僧官交欢者以此。”不仅结交宦官,连和宦官有交往的僧官也是结交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