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656
-
- 注册时间2009-07-13
- 最后登录2025-05-10
- 在线时间18297小时
-
- 发帖169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钱33567
- 贡献值2609
- 交易币3
- 好评度354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698
- 金钱
- 33567
- 贡献值
- 2609
- 交易币
- 3
- 好评度
- 354
- 家乡
- 湖北省通城县
- 性别
- 男
|
濟陽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後漢設濟陰國,晉改濟陽郡,在山東定陶縣地。 7K
/qu J 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漢時的郡名,今綏遠鄂爾多斯地方,即山西離石縣。 7K
/qu J 河南堂:於、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陸、褚、廉、種。今河南陽縣。 7K
/qu J 東魯堂:孔。孔子生於魯,地因人而名,故叫東魯。 7K
/qu J 雁門堂:文、田、童、農。戰國時為趙地,漢為郡,地當山西舊代州,寧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帶。 7K
/qu J 隴西堂:牛、辛、李、時、彭、董。秦郡名,地當甘肅舊蘭州、鞏昌、秦州諸府。 7K
/qu J 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莊、趙、嚴、上官。漢時郡名,在甘肅渭縣境,即今伏羌地。 7K
/qu J 平陽堂:仇、汪、巫、來、常、鳳、管、衛、歐、饒。三國魏郡名,在山西臨汾縣境。 7K
/qu J 吳興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國吳郡名,今浙江省吳興地。 7K
/qu J 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7K
/qu J 高平堂:巴、范。漢時國名,今安徽省盱貽縣境。 7K
/qu J 南陽堂:白、束、呼、姬、許、隆、葉、翟、韓、樂、鄧。秦時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陽及湖北襄陽一帶。 7K
/qu J 京兆堂:申、史、宋、別、冷、杜、車、宗、段、計、韋、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漢三輔之一,地轄長安以東至華縣一帶。 7K
/qu J 渤海堂:甘、封、高、歐陽。漢郡名,地領河北省河間、滄縣、安次各地,南至山東吳棣境。 7K
/qu J 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藍。漢郡名,地轄河南舊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穎州府。 7K
/qu J 武陵堂:冉、華、龍、龔、顧。漢時郡名,今湖南省常德縣地。 7K
/qu J 上黨堂:包、尚、連、鮑、樊。秦時郡名,在山西東南部,今長子縣境。 7K
/qu J 陳留堂:伊、阮、虞、謝。漢時郡名,晉為國,今河南陳留縣,後移至開封。 7K
/qu J 上谷堂:成、侯、冠、榮。秦郡名,地轄保定、易州、宣化、順天諸府,均在河北省。 7K
/qu J 沛國堂:朱。漢時設郡,後漢改國,在安徽宿縣境。 7K
/qu J 晉陽堂:匡、唐、景。秦漢時縣名,今山西太原地。 7K
/qu J 新安堂:古。三國吳郡名,在浙江省淳安縣。 7K
/qu J 武威堂:石、安、賈。漢武帝時郡名,即甘肅省武威縣地。 7K
/qu J 樂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東廣饒縣。 7K
/qu J 馮翊堂:吉、雷。漢時郡名,為左馮翊轄地,即陝西大荔縣地。 7K
/qu J 中山堂:仲、湯、藺。春秋時國名,屬北狄鮮虞國地,今河北省正定縣境。 7K
/qu J 西平堂:池。東漢郡,今甘肅西寧縣。 7K
/qu J 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漢時郡名,在甘肅舊平涼、固原、涇州境。 7K
/qu J 東海堂:有、茅、徐。漢時置郡,地當山東兗州東南,江蘇邳縣以東。 7K
/qu J 河東堂:旅、薛、裴、儲、聶。秦時郡名,即山西西夏縣地。 7K
/qu J 下邳堂:闕。後漢時國名,即江蘇邳縣地。 7K
/qu J 延陵堂:吳。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將蘇武進縣地。 7K
/qu J 廬江堂:河。漢時郡名,在安徽廬江縣境。 7K
/qu J 北海堂:邢、郎。漢郡名,東漢改國,地領山東益都以東至掖縣一帶。 7K
/qu J 平陵堂:孟。春秋時齊邑,今山東歷城縣境。 7K
/qu J 彭城堂:金、劉、錢。漢郡名,今江蘇銅山縣地。 7K
/qu J 清河堂:房、傅、張。漢時郡名,地當河北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及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7K
/qu J 東平堂:花。漢國名,即山東省東平縣。 7K
/qu J 博陵堂:邵。晉國名,後改郡,今河北省安平縣境。 7K
/qu J 山陽堂:岳。漢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縣,曹丕篡漢,廢獻帝為山陽公。 7K
/qu J 滎陽堂:昌、潘、鄭。戰國時韓地,今河南省滎陽、成皋一帶。 7K
/qu J 臨海堂:屈。三國吳,分會稽東部置臨海,在浙江省,舊稱台州。 7K
/qu J 范陽堂:鄒、簡、燕。范陽是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縣地。 7K
/qu J 齊郡堂:查、晏、覃、富、譚。漢時郡名,後改為國,今山東臨淄地。 7K
/qu J 高陽堂:紀、耿。漢時縣名,今河北省高陽縣地。 7K
/qu J 敦煌堂:洪。漢時郡名,今甘肅西部敦煌縣。 7K
/qu J 魏郡堂:柏。春秋時國名,在山西芮城縣境。 7K
/qu J 扶風堂:馬、班、祿、萬、魯。隋時置郡名,今陝西省扶風、鳳翔一帶。 7K
/qu J 千乘堂:倪。漢時郡名,在山東地城、益都一帶。 7K
/qu J 會稽堂:夏。秦郡名,地當江蘇東部、浙江西部,即今紹興。 7K
/qu J 河內堂:荀、司馬。漢郡名,地當河南省黃河與太行山之間,今武陵、沁陽一帶。 7K
/qu J 廣陵堂:貢、盛。漢國名,後改郡,今江蘇都縣地。 7K
/qu J 薛郡堂:海。秦時郡名,地轄山東西南部、江蘇東北部。 7K
/qu J 河間堂:凌章詹。漢國名,後魏改郡,在河北獻縣及河間一帶。 7K
/qu J 南昌堂:塗。漢縣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塗氏為豫章望族。 7K
/qu J 豫章堂:羅。漢郡名,在江西南昌縣地。 7K
/qu J 潁川堂:陳、鄔、賴、鍾。秦郡名,地轄河南舊許州、陳州、汝寶、汝州諸府,蓋指穎水流域。 7K
/qu J 護國堂:逢、邊、戴、稽。春秋時陳焦邑,今安徽省毫縣地。 7K
/qu J 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復為杭州,今浙江杭縣。 7K
/qu J 汾陽堂:郭。漢地名,唐併入陽曲,在山西省,唐將郭子儀受封於此,因而名傳。 7K
/qu J 琅瑜堂:符、雲、諸葛。秦郡名,地轄舊山東兗、音、沂、萊四府,後漢為國,在臨沂縣境。 7K
/qu J 廣平堂:游、賀、談。漢郡名,後改為國,今河北雞澤縣地。 7K
/qu J 江夏堂:費、黃。漢郡名,在湖北雲夢境。 7K
/qu J 遼西堂:項。秦郡名,地轄永平、承德、朝陽、錦州、新民一帶,在遼寧與河北間。 7K
/qu J 平原堂:東方。漢郡名,在山東舊武定、濟南二府之西,及樂陵、長清一帶,即平原縣地。 7K
/qu J 頓邱堂:葛、司空。春秋衛邑,在河南省濬縣。 akw,P$i 弘農堂:楊。漢時郡名,在濟南省靈寶縣境。 akw,P$i 百濟堂:福。春秋時國名,在今朝鮮半島。 akw,P$i 內黃堂:駱。漢時縣名,今河南省內黃縣地。 akw,P$i 江陵堂:熊。春秋時楚郢都,漢置縣,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akw,P$i 鉅鹿堂:魏。秦郡名,晉為國,今河北鉅鹿、寧晉一帶。 akw,P$i 蘭陵堂:蕭。晉時郡名,在山東嶧縣,南朝宋移昌盧,在滕縣境。 akw,P$i 解梁堂:關。春秋時晉邑,地領山西解縣、臨晉、虞鄉諸地,後漢關羽,即解人也。 akw,P$i 燕山堂:竇。遼時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領河北省北部及東北部。 akw,P$i 武功堂:蘇。漢郡名,在陝西郿縣境,今設武功縣。 akw,P$i 始平堂:翁、馮、龐。晉郡名,三國魏改始平,在咸陽附近。 akw,P$i 梁國堂:墨、橋。漢時梁國,後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縣境。 akw,P$i 濟南堂:伏、寧。漢初置郡名,即今山東歷城縣境。 akw,P$i 平昌堂:紅、孟、管、離。三國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東安丘縣地。 akw,P$i 濮陽堂:爰。漢縣名,後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陽縣及山東濮縣一帶。 akw,P$i 著存堂:呂。福建省詔安縣秀篆鎮。 akw,P$i 另外一個照姓列的表 akw,P$i 陳 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德星、德聚、繩武 akw,P$i 林 西河、南安、問禮、忠孝、永澤、林本、善慶、崇本 akw,P$i 黃 江夏、爍陽、安定、房陵、漢東、上谷、譙郡、紫雲、種德、燕山 akw,P$i 張 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鍵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百忍、 金鑑 akw,P$i 李 隴西、燕樓 akw,P$i 王 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三槐 akw,P$i 吳 延凌、勃侮、僕陽、讓德、種德 akw,P$i 劉 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黎照、德馨 akw,P$i 蔡 濟陽 akw,P$i 楊 弘農、天水、四知、栖霞 akw,P$i 許 高陽、汝南、長興 akw,P$i 鄭 滎陽 akw,P$i 謝 陳留、會稽、東山、寶樹 akw,P$i 郭 太原、華陰、馮翊、汾陽 akw,P$i 洪 燉煌、豫章、宣城、六桂 akw,P$i 丘 河南。吳興、扶風、敦睦 akw,P$i 曾 魯國、廬陵、武城、三省 akw,P$i 廖 汝南、鉅鹿、武威、清武、崇遠、垂裕、承祐 akw,P$i 賴 穎川、松陽、西川、南康、河南 akw,P$i 徐 東海、高平、東莞、瑯琊。滌陽 akw,P$i 周 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篤祐、愛蓮 akw,P$i 葉 南陽、下邳 akw,P$i 蘇 武功、扶風、藍田、洛陽 akw,P$i 莊 天水、會稽、東海、錦繡 akw,P$i 江 濟陽、淮陽、六桂 akw,P$i 呂 河東、東平、東萊、著存 akw,P$i 何 廬江、東海、陳郡 akw,P$i 羅 豫章、長沙 akw,P$i 高 京兆、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 akw,P$i 蕭 蘭陵、廣陵、芳遠 akw,P$i 潘 榮陽、廣宗、河.河南 akw,P$i 朱 沛國、吳郡、河南、鳳陽 akw,P$i 簡 范陽、涿郡、追來、溯源、孝思 akw,P$i 鍾 穎川 akw,P$i 彭 淮陽、隴西、宜春 akw,P$i 游 馮翊(福建龙岩游姓子孙,有一次到祖居洪源谒祖,因祭祀的事与祖居族亲起冲突,大家不欢而散,竟然就改姓尤。另有游姓族人不满祖产分配不公,将一子从母姓沉,一子改姓尤,但堂号仍为〔广平)、廣平、立雪、盛蘭、東興 akw,P$i 簷 河間、渤海、繼述 akw,P$i 胡 安定、新蔡 akw,P$i 施 吳興、臨濮、錢江、潯海 akw,P$i 沈 吳興 akw,P$i 余 下邳、吳興、高陽、風采、武溪 akw,P$i 趙 天水、南陽、金城、下邳、穎川 akw,P$i 盧 范陽 akw,P$i 梁 安定、天水、河一、河南、梅鏡 akw,P$i 顏 魯國、琅琊 akw,P$i 柯 濟陽、錢塘、齊郡、瑞鵲 akw,P$i 孫 樂安、東莞約、吳郡、太原 akw,P$i 魏 鉅鹿、任城 akw,P$i 翁 鹽官、錢塘 akw,P$i 戴 礁國、廣陵、濟會、清河、註禮 akw,P$i 范 高平 akw,P$i 宋 京兆、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 akw,P$i 方 河南、六桂 akw,P$i 鄧 南陽、安定、高密 akw,P$i 杜 京兆、漢陽、南陽 akw,P$i 傅 清河、北地、雙鳳 akw,P$i 侯 上谷 akw,P$i 曹 礁國、彭城、高平、鉅野 akw,P$i 溫 太原、汲郡、清河 akw,P$i 薛 河東、新蔡、沛國、高平 akw,P$i 丁 濟陽 akw,P$i 馬 扶風 akw,P$i 蔣 樂安 akw,P$i 唐 晉陽、北海、魯國 akw,P$i 卓 西河、南陽 akw,P$i 藍 汝南、中山、東莞 akw,P$i 馮 始平、杜陵、長樂、穎川、上黨、京兆、弘農、河間 akw,P$i 姚 吳興、南安 akw,P$i 石 武威、渤海、三典 akw,P$i 董 隴西、濟陰 akw,P$i 紀 平陽、高陽、天水 akw,P$i 歐 平陽 akw,P$i 程 安平、廣平 akw,P$i 連 上黨、武功 akw,P$i 古 新安、國寶 akw,P$i 汪 平陽、六桂 akw,P$i 湯 中山、范陽 akw,P$i 姜 天水、龍泰 akw,P$i 田 北平、雁明、紫荊 akw,P$i 康 京兆、東平、會稽 akw,P$i 鄒 范陽 akw,P$i 白 南陽、香山 akw,P$i 涂 豫章、南昌、五桂 akw,P$i 尤 吳興 akw,P$i 巫 平陽、忠孝 akw,P$i 韓 穎川、南陽 akw,P$i 龔 武陵、六桂 akw,P$i 嚴 天水、馮翊、華陰 akw,P$i 袁 汝南、陳留、彭城 akw,P$i 黎 京兆、九真、載酒、宋城 akw,P$i 金 彭城、京兆 akw,P$i 阮 陳留、常興 akw,P$i 陸 河南、平原、河內、吳郡 akw,P$i 倪 千乘 akw,P$i 夏 會稽 akw,P$i 童 雁門、渤海 akw,P$i 邵 博陵 akw,P$i 柳 河東、仰峰 akw,P$i 錢 彭城、下邳、吳興 akw,P$i akw,P$i [ 此帖被游巍在2013-02-01 23:04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