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第一教室 2020.04.16 w\SfzJN
以下文章来源于饭爷的江湖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w\SfzJN
w\SfzJN
最近有个消息还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这个《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 w\SfzJN
w\SfzJN
这里面强调了两条: w\SfzJN
w\SfzJN
一是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w\SfzJN
w\SfzJN
二是试点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委托给部分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试点的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期限为一年。 w\SfzJN
w\SfzJN
这两条啥意思呢?用大白话说就是: w\SfzJN
w\SfzJN
一是将非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完全下放。 w\SfzJN
w\SfzJN
二是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在几个城市试点下放。 w\SfzJN
w\SfzJN
w\SfzJN
央视新闻里把这件事叫新土改 ,可见意义有多重大。 w\SfzJN
w\SfzJN
w\SfzJN
为啥土改这件事这么重要呢? w\SfzJN
w\SfzJN
初中但凡学过点政治经济学的都知道,金融其实说白了就是把资产搞成证券化 w\SfzJN
w\SfzJN
搞这个证券化或者资本化,需要足够数量的底层资产。证券化规模越大,意味着需要的底层资产越多。 w\SfzJN
w\SfzJN
农地可以转建设用地和转让抵押就意味着底层资产大大增加了。 w\SfzJN
w\SfzJN
以前我们印钞的锚是外汇储备和房地产。 w\SfzJN
w\SfzJN
过去十几年不管是外汇储备还是房地产规模都在快速增长,所以你看到我们的印钞总量也在高速增长。 w\SfzJN
w\SfzJN
现在这么大一块抵押物拿出来了,等于社会上底层资产的总抵押物增多了好大一块。 w\SfzJN
w\SfzJN
这意味着信用发动机又要点火了。 w\SfzJN
w\SfzJN
等于面(债)多了现在给你加几倍水,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又可以大印钞了。 w\SfzJN
w\SfzJN
对国家来说,经济这张饼要做大债务要被稀释,一个共同的条件就是货币担保品充足。 w\SfzJN
w\SfzJN
基础货币增加再来个几倍货币乘数债务就会被大幅稀释,等于存量呆坏账和债务一把被抹平,全国一下子都被盘活了。 w\SfzJN
w\SfzJN
后面造富游戏又要开始了,因为印钞机只有担保品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全速开动。 w\SfzJN
w\SfzJN
前几年承担给信用点火任务的是城投公司,现在城投公司已经带不动了。 w\SfzJN
w\SfzJN
说起城投公司,昨天网上看到个段子讲城投给信用点火还挺贴切的, w\SfzJN
w\SfzJN
说央行印钞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转手就把钱给了城投公司。城投公司拿钱搞建设买材料发工资,这钱就到了菜市场。 w\SfzJN
w\SfzJN
菜市场去农村进货,农村一看供不应求赶紧涨价,小黄鱼两块一斤涨到十块,城投公司的信用点火就这么完成了。 w\SfzJN
w\SfzJN
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借未来的钱超越时空到现在来搞建设,借了债自然是要还的。 w\SfzJN
w\SfzJN
谁来还呢?没有持有抗通胀资产的人还。 w\SfzJN
w\SfzJN
这些以前买小黄鱼两块现在买需要十块钱的人其实就是在帮忙还债。 w\SfzJN
w\SfzJN
城投模式说起来也是个特殊阶段的产物,二十年前的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没办法留存太多收入,埋下了土地财政的伏笔。 w\SfzJN
w\SfzJN
土地财政的前因后果我们这里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话以后讲。 w\SfzJN
w\SfzJN
因为要花的钱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钱都交上去了,这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借债和卖地。 w\SfzJN
w\SfzJN
城投借债现在限制越来越多,现在能增加地方钱袋子收入的只剩卖地一条。 w\SfzJN
w\SfzJN
以前地方政府虽然可以卖地创收,但是审批权都在国务院。 w\SfzJN
w\SfzJN
之前大家都看到了那个35万亿基建计划,很多省份收入不高,还欠了一屁股债,但却喊出了几万亿的基建计划。 w\SfzJN
w\SfzJN
所以这个计划我心底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钱从哪来,现在问题完全解决了。 w\SfzJN
w\SfzJN
改革以后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意味着在土地这个关键生产要素上权力被松绑,卖地自由度大大提高了。 w\SfzJN
w\SfzJN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权试点下放的试点城市。 w\SfzJN
w\SfzJN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这些城市土地开发都已经被迫进入到存量时代,供需矛盾非常尖锐。 w\SfzJN
w\SfzJN
因为之前限制太严,这些城市建设用地已经没了只能开发存量,但是由于就业机会多,人口还在不断涌入这些城市。 w\SfzJN
w\SfzJN
目前土地供应主要靠旧改,导致了城市容积率被迫大幅提升,比如深圳动辄就是50-60层。 w\SfzJN
w\SfzJN
未来人口向大城市群集中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放松大城市发展的限制。 w\SfzJN
w\SfzJN
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地方政府可以更灵活的改变土地属性,把市郊农地资源盘活变成建设用地。 w\SfzJN
w\SfzJN
比如说深圳目前还有37平方公里的耕地,比一个澳门面积都大。这些土地完全可以拿来盖房子,至少能解决一两百万人的住房需求。 w\SfzJN
w\SfzJN
这样各大城市的建设用地都可以增加,土地供应充足了,土地竞拍价格就会降下来。 w\SfzJN
w\SfzJN
大城市房子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设土地价格越来越贵,开发商拿地贵自然卖的贵。 w\SfzJN
w\SfzJN
连串反应就是开发商建设成本低了,房价就稳定了,这也是配合房住不炒嘛。 w\SfzJN
w\SfzJN
有意思的是,最近不少人在这里纠结基本农田动了粮食安全咋办。 w\SfzJN
w\SfzJN
这里还纠结十八亿亩土地红线的真有点傻乎乎的,现在中西部撂荒的地已经大把。 w\SfzJN
w\SfzJN
而且我也不明白北上广深那些大城市基本农田有啥保留的必要,完全可以和其他地区搞占补平衡。 w\SfzJN
w\SfzJN
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粮食,目前主粮其实是过剩的,提高土地单产和质量,出产高品质饲料和主粮才是主要任务。 w\SfzJN
w\SfzJN
未来土地变性以后一方面财政可以货币化安置然后买地换钱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释放农村购买力促进消费。 w\SfzJN
w\SfzJN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必将崛起一大批人口超2000万的中心城市,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都会突破3000万。 w\SfzJN
w\SfzJN
这个其实以前就规划过,目标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群带动几个大的经济带。 w\SfzJN
w\SfzJN
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啥的未来都会非常繁荣。 w\SfzJN
w\SfzJN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88年开始财政部连续三年需要向地方借钱。到了1991年当时的财政部长都在感叹,他切实感受到小说里面说的那句国库空虚。 w\SfzJN
w\SfzJN
这才有了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重新划分税收的央地关系,把更多地方税收提到中央来,这也埋下了土地财政的伏笔。 w\SfzJN
w\SfzJN
这一次土地改革其实道理一样,近两年前所未有的房地产调控使得地方土地流拍影响了土地财政收入,打击影子银行又使得40万亿地方债压力倍增。 w\SfzJN
w\SfzJN
房地产调控还要持续下去,地方上也需要各种开支,这才有了这次土地改革。 w\SfzJN
w\SfzJN
在这个基础上未来你会看到盛况空前的大印钞大放水和大建设。 w\SfzJN
w\SfzJN
每一次重大调整都是悄无声息的,而且每次调整的意义都非常深远,里面也有很多机会。 w\SfzJN
w\SfzJN
未来土地改革如果真的推进顺利,之前大家担心的地方债务后面会被稀释的无影无踪,赌市怕是也要上万点了。 w\SfzJN
w\SfzJN
最后想说,大家未来在选择居住和生活城市的时候尽量要往这些中心城市靠,它们才是发展机会和未来。 w\SfzJN
w\SfzJN
文章来自网络,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人立场。 w\SfzJN
@X@?jj&
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X@?jj&
@X@?jj&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