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39阅读
  • 9回复

[讨论]游酢入祀配享孔庙之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文
 

发帖
1291
金钱
5479
贡献值
321
交易币
118
好评度
887
家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4
— 本帖被 游成锋 从 游氏人文 移动到本区(2010-12-04) —
配享从祀孔庙 Q@7d:v  
Q@7d:v  
由于孔子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文庙作为奉祀孔子和传播儒学思想的场所,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就随着孔子的思想四处传播而在各地逐渐出现。唐宋时期,要求各州、县均设立州学、县学,建孔庙。从明代后期开始,文庙(孔庙)在亚洲地区就多达2000余座。到清末,我国各地有大小孔庙1500多座。至今,除中国外,在朝鲜、日本、韩国、越南、德国、美国等地仍有众多孔庙存在,使孔庙成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世界性庙宇。各地的孔庙在建设中,均以山东曲阜孔庙为蓝本。 Q@7d:v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其本身原是学术派别,但随着先贤们对儒家思想的不断发扬光大,特别是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然被推崇到了极致。文庙也就成了儒学后人供奉祭祀其祖师的专门场所。 Q@7d:v  
Q@7d:v  
“四配”是文庙受奉祀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雕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在“四配”后面另有雕像十二尊,称为“十二哲”,这些雕像中,除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外,都是孔子的著名弟子。 Q@7d:v  
孔子 Q@7d:v  
孔子又名孔丘,山东曲阜人。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诞生。仙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享年73岁。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巨人,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政治、教育、哲学、文学、史学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传承者,晚年倾其全部精力收集古籍,著书立说,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鸿篇巨著的编纂。除《乐》一书失传外,其他书都成为千百年来特别是科举时代中国文人学子们的经典教科书。孔子又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他主张把教育从上流社会扩大到平民阶层。同时,孔子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提出了一套行为规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孔子的儒学思想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Q@7d:v  
Q@7d:v  
四配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皇帝诏令以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称为“四配”。但南宋当时仅有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四配在衢州附祀。元朝统一全国后,方在各处配祭。四人的封号是:兖国复圣公颜回;伋国宗圣公曾参;沂国述圣公孔伋;邹中亚圣公孟轲。景东文庙雕像左为颜回、孔伋,右为曾参、孟轲。 Q@7d:v  
颜回 Q@7d:v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终身未仕,一生追随孔子至死。孔子称赞他“闻一而知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仁”德的修养,颜回为最高。《论语.雍也》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颜回正是严格依照“仁”与“礼”的要求而身体力行的。颜回对孔子视之若父,称言:“子在,回如何敢死。”孔子对颜回亦引以为是唯一的同道,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颜回死时,孔子失声恸哭,大喊“天丧予”。颜回性格恬静,长于深思,安贫乐道。 Q@7d:v  
由于颜回仁德突出,屡受老师称赞,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故自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年)祭孔时,首以他为配享,并开配享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封为“亚圣兖国公”,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封为“兖国公”,元运载顺元年(1330年),改封“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Q@7d:v  
曾参 Q@7d:v  
曾参(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2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字子舆,孔子弟子。青壮年时期参加农事劳作,家庭经济生活不太宽裕,为养活父母,到莒国去谋了一个“得粟三秉”的小官。受业孔子后,学有成就,便开始讲学。父母死后南游楚国,“得尊官焉”。后齐国欲以为相,楚国欲以为令尹,晋国欲以为上卿,都被他一一谢绝,专事研习孔学并授徒,最终成为儒家名师。他性格沉静,为人谨慎,态度谦逊,鄙薄“胁肩谄笑”。他特重孝行,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参作《孝经》,又有《大学》10篇。唐总章元年(668年),曾参被封赠“太子少保”。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为“成伯”。宋政和元年(1111年),封为“武城侯”。咸淳三年(1267年),赠“成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为“成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宗圣”。 Q@7d:v  
孔伋 Q@7d:v  
孔伋(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字子思,孔子孙子,在不到四岁时,孔子就去世了。相传孔伋受业于曾参,曾为鲁缪公师。一度迁居卫国,晚年才返回鲁国。他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并使之系统化,成为自己学说的核心。他宣传儒家“诚”的道德,并视之为世界的本原。孔伋深得孔子思想真传,一生除授徒外,便致力于著述,儒家经典《中庸》,即他所作。 Q@7d:v  
孔伋是儒家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前承孔子,后传孟子。孔伋的思想经他的门人传给孟子,孟子继承并发展,后人称为“思孟学派”。宋微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为“沂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被封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述圣”。 Q@7d:v  
孟子 Q@7d:v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生活在诸侯兼并、战争异常酷烈之时,为“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他聚授徒,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授徒、著述。传所授徒数百人。 Q@7d:v  
在哲学上,他提出“性善论”,即人人生来皆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良知”、和“本能”,但又强调后天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形成了一个对后儒、特别是对宋儒影响巨大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 Q@7d:v  
在政治上,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群起推翻暴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薄赋税、省刑法,使民安居乐业,接受儒家文化,反对诸侯间的武力兼并。在理论上,提出存心养性说,即求之不得,反求诸己的自我修养方法,以扩展本来就善的人性,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养成天地之间一股“浩然之正气”。 Q@7d:v  
由于孟子的思想学说,以孔子为旗帜,又相当深刻全面地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和儒家学者,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孔子思想也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被糅合为一体,号称孔孟之道,成为儒家思想学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亚圣”。 Q@7d:v  
四配是最受儒家门徒推崇的孔子思想的四大传人。 Q@7d:v  
Q@7d:v  
十二哲唐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祭祀孔子,以孔门“四科”中的十人为“十哲”配享,即德行科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语科宰予、端木赐;政事科冉求、仲由;文学科言偃、卜商、有若。宋元以后,颜回成为“四配”之首,遂以颛师孙递补为“十哲”。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朱熹而成“十一哲”。乾隆三年(1738年)增有若而成“十二哲”。 Q@7d:v  
景东文庙十二哲雕像左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右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师孙、朱熹。 Q@7d:v  
闵损 Q@7d:v  
闵损(公元前536年—?),鲁国人。字子骞,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和颜渊并称。闵损为人特重孝行,他兄弟二人曾受后母虐待,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妻,闵损却为其说情:“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父始留其母,后母被感悟后,待闵损兄弟如亲生之二子。故孔子称赞他:“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兄弟之言。”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哲”之一,配祀于孔庙。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Q@7d:v  
冉雍 Q@7d:v  
冉雍(公元前522年—?),鲁国人。字仲弓,出身微贱,却品学兼优,器识开阔,以好学著称,多次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又说:“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言其父虽身贱而行恶,却不能掩遮其子德,自当见于世。冉雍为季氏宰,问政孔子,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仲弓即欲知贤才而举之。荀子于《非十二子》、《儒效》等篇,言及仲尼、仲弓为“大儒”,为“圣人”。唐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哲”之一。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Q@7d:v  
端木赐 Q@7d:v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卫国人。字子贡,家境富有,青年时即以经商著称。后拜孔子为师,但经常离开孔子去从事政治活动和经营商业。后死于齐国。端木赐性敏达,利口巧辞,博闻强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辩人也,丘弗如也”,为孔子四科中的言语科的佼佼者。对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子贡极力追求。他说:“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自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事亦欲无加诸人”,追求“博识于民而能济众”之仁德。子贡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必“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又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对外交谈判特别感兴趣,以“使于两国之间”为志向,《左传》中记载了他在鲁哀公时期,多次代表孔子或鲁国“之楚”、“之吴”、“之齐”从事外交活动取得成功的事例。在经商活动中也大获成功,以致于“家累千金”、“富比朱陶”。他积极宣传孔子及其学说,在传播孔子思想的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和孔子的师生之谊超过了一般门人,孔子死后,弟子均守墓三年而去,他则在孔子墓旁建草庐,复守墓三年。清乾隆年间被定为十二哲之一。子贡还被看作是历史上第一个儒商。 T`f9 jD  
仲由 T`f9 jD  
仲由(公元前542年—480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字子路,出身微贱,家境贫寒,性格粗野,尚勇力,善政事。曾以勇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后即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孔子说他:“千乘之国,可使其赋也,不知其仁也。”又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特别肯定了子路明决果断之才。仲由性格果敢直爽,敢于当面提出对老师孔子的意见,可称得上是豁达鲁莽,为人勇武。仲由随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任蒲邑大夫,其政绩“孔子三称其善”。他信守诺言,忠于职守,见义勇为,闻过则喜,特别是具有亲亲尽孝,扶弱济贫的思想行为,深得孔子的肯定。仲由政治思想坚定明确,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后来他参与卫国废立之乱,战击断缨,自言:“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唐朝被追封为“卫侯”,宋朝改封为“河内侯”,后又追封为“卫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卜商 T`f9 jD  
卜商(公元前507年—?),卫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字子夏,家境贫寒,从孔子学后,曾为莒父(今山东高密东南)宰。他熟悉古代文献,为孔子四科文学科高足。卜商学以博学著称,他长于《诗》,深于《书》,明于《易》,著于《礼》。曾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学以致其道”。孔子说他:“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见小得则大事不成。”孔子死后,曾去卫国,为卫灵公做事,后又到魏国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讲学,影响很大。相传有三百多人出自他的门下。魏文侯亲自向他问政,待以师礼。他为人勇武,性格爽朗,不但有武士之勇,而且有宰相之才。极好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结交,并擅长于主持礼节仪式。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宁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一作“河东公”),后又改谥为“魏公”。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有若 T`f9 jD  
有若(公元前518年—?)字子有,鲁国人,他对孔子的思想学说理解较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这道,斯为美”、“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等主张。《论语》中,所有记事记言,只有孔子弟子曾参和有若被尊为“子”。可见,有若曾受到特别的尊重。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从祀于孔庙。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冉耕 T`f9 jD  
冉耕(公元前553年—?),字伯牛,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回、闵子骞、仲弓并列。唐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哲”之一,从祀于孔庙。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宰予 T`f9 jD  
宰予(公元前522年—?),字子我,又名宰我。春秋后期鲁国人,以善长言语而著称。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他常被孔子派遣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菑公”,后又改封“齐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冉求 T`f9 jD  
冉求(公元前年522年—?),字子有,又称冉有。春秋后期鲁国人,多才多艺,以政事著名。孔子曰:“政事:冉有、季路”。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之一。他还善于理财,孔子曾称赞他:“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追封为“凃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又改为“凃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言偃 T`f9 jD  
言偃(公元前506年—?),字子游。春秋末期吴人(一说鲁人)。言偃以文学著称,与卜商同列文学科。孔门习礼者,以子游为最。唐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哲”之一。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颛师孙 T`f9 jD  
颛师孙(公元前503年—?),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境内)人。他出身微贱,曾犯有罪行,学于孔子门下后,成为闻名天下之士,并收徒授经,定居于陈国。他性格偏激,交友广泛,不拘小节,勇武过人。他尊崇孔子,敏学好问,力求博古通今,闻达于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陈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为“宛丘侯”,尊为“陈公”。清乾隆年间定为“十二哲”之一。 T`f9 jD  
朱熹 T`f9 jD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是儒学的重建者,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对儒家学说融会贯通,会众说而折其中。主张用天命之主宰气质之性,存天理,灭人欲。注重“持敬”的涵养功夫,居敬穷理,以“仁”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影响了其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死后,谥号“文公”。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从祀于孔庙。清升为“十二哲”之一。在“十二哲”中,只有朱熹一人不是孔子弟子,可谓殊荣之至。 T`f9 jD  
T`f9 jD  
东西二庑为从祀孔子的先贤、先儒的纪念性建筑。先贤为文庙中从祀的第三个等级。文庙中的先贤,大多数为孔子的弟子。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刘庄到曲阜祭祀并祭七十二弟子,当时,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当时并不作为从祀。唐开元八年(720年),定“十哲”配祀,其余为从祀。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颁定《文庙正殿两庑位次图式》,乾隆十八年(1753年),东西庑从祀的先贤为七十七人,先儒为四十六人。其位次是清朝颁定,故成为文庙礼制,为后世继承,这在各地清代地方县志中均有记载。 T`f9 jD  
T`f9 jD  
清乾隆年间,东西庑从祀的先贤达到七十七人(东庑三十九人、西庑三十八人),东西庑从祀的先儒为四十六人(东庑二十三人、西庑二十三人)。 T`f9 jD  
T`f9 jD  
由于东西庑先贤、先儒是从祀地位,祭祀时,其规格又低于“四配十二哲”。其祭品是每四人一坛,其中包括:酒樽、黍、粟、盐、菁醢、芹菹、鹿脯、免醢、豕肉、帛、爵、香、鼎、馔盘、大烛、小烛等。可以看出,文庙祭祀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祭孔子。二、祭四配。三、祭十二哲。四、祭先贤、先儒。第一个层次随着等级的不同,所享受的礼遇也随之发生变化。 T`f9 jD  
T`f9 jD  
东西庑先贤儒的位次和等级由于是由清朝廷颁布,十分严肃。乾隆以后,仍不断有罢黜和增加。这主要表现出当时统治者对于从祀者明确的政治判别。到民国八年(1919年),曲阜孔庙从祀东西庑的先贤达到了七十九人(其中东庑四十人,西庑三十九人,先儒达到了七十七人(东庑三十九人,西庑三十八人)总计156人。《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T`f9 jD  
T`f9 jD  
文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堂。但奉祀的又不限于孔子一人,还有从祀的“四配”、“十二哲人”、“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崇圣祠还奉祀孔子上五代先祖先妣等,共计180余人。可以说,奉祀的是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历朝累代儒家思想继承和传播中的最优秀人物。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T`f9 jD  
T`f9 jD  
先儒是指在历史上对儒学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最早推出这一举措的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太宗下诏,每年太学祭祀时,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等二十二位为《春秋》、《诗》、《书》、《礼》、《易》等作过出色的注释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以表彰其传注之功。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又将荀况、扬雄、韩愈等三位在儒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列入从祀的名单。此后,从祀先儒的名单不断增加,最后达七十七人,供奉于两庑的南端。与四配、十二哲不同的是,从祀的先贤、先儒,都只有牌位,没有塑像。 T`f9 jD  
孔庙中的受祭者,包括了历代学术精英,奉祭者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学术史;此外还包括像诸葛亮、韩琦、李纲、文天祥、陆秀夫、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有名节、卓行者,站在这群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面前,不能不在多方面受到激励和教育。这是它的正面意义之所在。 T`f9 jD  
T`f9 jD  
先贤泛指古代贤人,是孔庙 祭的第三等。主要有孔子弟子、孔子推崇的同代贤人,颛孙师弟子、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家,共79人。先贤从祀在文庙大成殿两庑北部。东庑供奉40人:东周公孙侨(1857年从祀)、林放(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原宪(739年从祀,下凡不书从祀时间均为是年从祀)、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 单、罕父黑、荣 、左人郢、郑国、原亢、廉 、叔仲会、公西舆如、 巽、陈亢、步叔乘、琴牢、秦非、颜哙、颜何(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县(1724年从祀)、牧皮(同上)、乐正克(同上)、万章(同上),宋代周敦颐(1241年、1313年两次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程颢(同上)、邵雍(126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西庑供奉39人:东周蘧瑗(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 、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 、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 、乐 、狄黑、孔忠、公西 、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64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秦冉(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公明仪(1853年从祀)、公都子(1724年从祀)、公孙丑(同上),宋代张载(1241年、1313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先贤)、程颐(同上)。先贤中,公孙侨是春秋时期政治家,蘧瑗是春秋时卫国大夫,都是孔子推崇的人物。公明仪是颛孙师的门人,乐正克、万章、公都子、公孙丑是孟子的门人。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是宋朝理学大师,其他均为孔子弟子。 T`f9 jD  
T`f9 jD  
孔门弟子 祭始于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至鲁祭祀孔子,并祭七十二弟子。光和元年(178年)始画七十二弟子像于京师鸿都门学,唐开元八年(720年)命将十哲以外弟子画于国学墙上,但不予享祀。开元二十七年,十哲以外弟子始全部 祭。 祭的弟子,《新唐书》、《唐会要》为67人,杜佑《通典》为73人。明、清时又增加孔子同时贤人,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大师,到清咸丰七年(1857年)增至79人。先贤早期为画像,金明昌二年(1191年)曲阜孔子庙改为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撤像改为木主。曲阜孔庙多是两人一龛,东庑后六人每三人一龛,西庑首三人一龛,东西庑各有19座木制神龛。木主均书“先贤某子某神位”,与十二哲木主相同,但十二哲 祭于大成殿内,且以十二哲为共名,高于两庑先贤。二者虽均称先贤,但 祭地位不同。 T`f9 jD  
T`f9 jD  
先儒 T`f9 jD  
泛指古代儒者,封建社会又专指因阐发儒学而被许从祀孔庙的著名人物。先儒为孔庙 祭第四等,始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命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从祀孔庙,后经历代增添、改换,到1919年增至77人。先儒在大成殿两庑南部从祀,位于先贤之后。东庑供奉39人: T`f9 jD  
东周公羊高(647年从祀),汉代伏胜(同上)、毛亨(1863年从祀)、孔安国(647年从祀)、毛苌(同上)、杜子春(同上)、郑康成(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于乡贤祠,1724年复祀),蜀汉诸葛亮(1724年从祀),隋代王通(1530年从祀),唐代韩愈(1084年从祀),宋代胡瑗(1530年从祀)、韩琦(1852年从祀)、杨时(1495年从祀)、谢良佐(1849年从祀)、尹 (1724年从祀)、胡安国(1437年从祀)、李侗(1619年从祀)、吕祖谦(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袁燮(1868年从祀)、黄 (1724年从祀)、辅广(1877年从祀)、何基(1724年从祀)、文天祥(1843年从祀)、王柏(1724年从祀),元代刘因(1910年从祀)、陈 (1724年从祀),明代方孝孺(1863年从祀)、薛 (1571年从祀)、胡居仁(1584年从祀)、罗钦顺(1724年从祀)、吕 (1863年从祀)、刘宗周(1822年从祀)、孙奇峰(1827年从祀),清代黄宗羲(1908年从祀)、张履祥(1871年从祀)、陆陇其(1724年从祀)、张伯行(1878年从祀)、汤斌(1823年从祀)、颜元(1919年从祀)。西庑供奉38人:东周 梁赤(647年从祀),汉代高堂生(同上)、董仲舒(1330年从祀)、刘德(1877年从祀)、后苍(1530年从祀)、许慎(1875年从祀)、赵歧(1910年从祀),晋代范宁(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乡贤祠,1724年复祀),唐代陆贽(1826年从祀),宋代范仲淹(1715年从祀)、欧阳修(1530年从祀)、司马光(1267年从祀,1313年从祀)、游酢(1892年从祀)、吕大临(1895年从祀)、罗从彦(1619年从祀)、李纲(1851年从祀)、张 (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陆九渊(1530年从祀)、陈淳(1724年从祀)、真德秀(1437年从祀)、蔡沈(同上)、魏了翁(1724年从祀)、陆秀夫(1859年从祀),元代赵复(同上)、金履祥(同上)、许衡(1313年从祀)、吴澄(1435年从祀,1530年罢祀,1737年复祀)、许谦(1724年从祀),明代曹端(1860年从祀)、陈献章(1584年从祀)、蔡清(1724年从祀)、王守仁(1584年从祀)、吕坤(1826年从祀)、黄道周(1825年从祀),清代王夫之(1908年从祀)、陆世仪(1875年从祀)、顾炎武(1908年从祀)、李 (1919年从祀)。 T`f9 jD  
T`f9 jD  
先儒于唐代时就有画像,后改为木主,题“先儒某子某神主”。曲阜孔庙 T`f9 jD  
先儒多五人一龛,东庑首三人一龛,后七人一龛,西庑首两人一龛,魏了翁等 T`f9 jD  
三人一龛,陆秀夫等四人一龛。东西庑各9龛,共18龛。 T`f9 jD  
此文游文引之福建论坛
1条评分
游钜贤 好评度 +5 谢谢报料 2010-12-04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富治公派下第十九世。
离线游钜贤

发帖
7066
金钱
66941
贡献值
1222
交易币
4
好评度
1075
家乡
台湾宜蘭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2-04
有憑有據.不庸至疑 T`f9 jD  
游文兄弟謝謝上傳 T`f9 jD  
好樣子的
為游氏家族而努力,發揚先祖奮鬥之精神 。
廣交宗親好友,歡喜來泡茶 。
离线游堪琼

发帖
683
金钱
46386
贡献值
601
交易币
219
好评度
985
家乡
广东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2-04
支持文哥,挖掘史料
只想安静的生活。。。。。。
离线游江

发帖
2760
金钱
60991
贡献值
1064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9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2-04
以事实为依据。


离线游学京

发帖
10684
金钱
53263
贡献值
2551
交易币
9
好评度
1831
家乡
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山口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04
有凭有据,事实说话。
为理清粤西游氏源流而努力;
欢迎各地宗亲加入游氏廣平堂柒群(粵西)
群号105680760
离线游语晨

发帖
4011
金钱
15663
贡献值
39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8
家乡
福建宁德蕉城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2-04
引用第4楼游学京于2010-12-04 19:47发表的  : T`f9 jD  
有凭有据,事实说话。 T`f9 jD  
T`f9 jD  
我们有同一个信念——游
离线游政鑫

发帖
102
金钱
1736
贡献值
1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5
家乡
台灣新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2-05
引用第4楼游学京于2010-12-04 19:47发表的  : T`f9 jD  
有凭有据,事实说话。 T`f9 jD  
T`f9 jD  
离线游智钟

发帖
1012
金钱
462
贡献值
129
交易币
2
好评度
255
家乡
福建省建阳市漳墩镇凤凰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2-05
引用第2楼游堪琼于2010-12-04 18:38发表的  : T`f9 jD  
支持文哥,挖掘史料[表情] T`f9 jD  
T`f9 jD  
欢迎大家加入《福建游氏群》
群号是:43281971
群主QQ:512488858
在线游宣虎

发帖
4616
金钱
61355
贡献值
1697
交易币
106
好评度
2463
家乡
江西 九江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3-02
游酢(1892年从祀)、有凭有据,事实说话。
离线游远

发帖
1801
金钱
31876
贡献值
595
交易币
12
好评度
439
家乡
广西桂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3-02
游酢对于发扬光大孔子开创的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等精神作出的贡献,因而得到天下志士仁人和孔子后裔的敬重,于清末的1892年得以入祀配享孔庙,可谓名至实归!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