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29阅读
  • 6回复

[原创]《吉林日报》旗下《城市晚报》推出游宇明文史随笔专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宇明
 

发帖
26
金钱
1661
贡献值
77
交易币
100
好评度
172
家乡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07
好久没来这里了,游宇明向各位宗亲问好!祝大家新年万事如意! L{rd',  
L{rd',  
吉林日报》旗下《城市晚报》推出游宇明文史随笔专版 L{rd',  
L{rd',  
游宇明
L{rd',  
L{rd',  
  /编者按:应读者要求,读史版不定期推出优秀作者作品专版,他们均为历史写作名家,在某些历史问题研究上具有特长,文字好玩耐读。今日推出的是作家游宇明的系列作品。/   L{rd',  
L{rd',  
  男,1963年生,大学副教授,在《散文》等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篇,作品被《读者》、《杂文选刊》等报刊大量转载,入选《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1949—2009)、《名家名篇精短散文》、《读者人文读本》、央视“子午书简”、中学、大学、全国普通话教材。其作品已连续11年进入全国性权威文学年选。著有作品集7部(其中4部为合集)。近年来发表了大量有关晚清和民国的文史随笔。其人其文被《杂文选刊》、《天津日报》等30多家省级以上媒体评介。 L{rd',  
L{rd',  
  崇祯帝的权力错觉 L{rd',  
L{rd',  
  甲申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他的军队从西安出发,经宣府、大同,直逼北京。为了保卫京师,必须筹备足够的粮饷,可当时明政府国库的存储居然只有四十万两白银,比一位富翁的私家积蓄还少,崇祯多次要求户部解决这一问题,但迫于当时的形势,户部无计可施。 L{rd',  
L{rd',  
  一些有忧患意识的大臣坐不住了,他们多次向崇祯帝上疏,希望他拿出内帑(私房钱)以充军饷,崇祯帝老大不高兴,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不管这些,直谏道: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干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崇祯帝挂着一张脸说:今日内帑难以告先生。还是不愿拿钱,崇祯自己不肯出钱,却要求下级官员“献爱心”。 L{rd',  
L{rd',  
  命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募得的钱还不够崇祯与老婆吃一顿早饭。不得已,皇帝只好强迫自己的老丈人周奎捐款,想让他为下级官员作个表率。没有想到这个周奎同样是个铁公鸡。某次,募捐的司礼监太监徐本正到周奎府上劝捐,徐痛哭流涕劝了大半天,周奎依然是那个老主意:想哭你就哭,要钱一个子儿没有。徐本正愤怒地说: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 L{rd',  
L{rd',  
  周奎一毛不拔的消息传到崇祯耳中,他立即通过地下联系管道密令周奎捐出十万两银子。周奎哭穷,声称顶多能捐出一万两,崇祯觉得一万两太少,起码也得两万两。崇祯虽然是自己的女婿,但他毕竟是当今皇上,周奎不敢再讨价还价,暗地去宫里向女儿求援,周皇后背着老公给了周奎五千两银子,然而,就是这五千两白银,周奎后来也只捐了三千,自己赚了两千。周奎尚且如此,崇祯的这轮募捐自然不了了之。不久,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从崇祯宫内搜出白银三千七百多万两,崇祯坐守的财富全部落到别人手里。 L{rd',  
L{rd',  
  崇祯帝这人很狡猾,国家处于危亡之秋,自己拥有巨款财富却不愿出一个子儿,只想运用手中权力强迫他人捐钱,让别人去承担救国的责任。结果,他的权力在他人的抵制下化为灰烬。 L{rd',  
L{rd',  
  在封建时代,皇帝们常常本能地迷信自己手中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都只知以权压人,总是相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陈腐伦理,他们不知道权力所具备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说来,统治者的权力在国家强盛时比在危难时更有威慑作用。国家强盛,手握重权者掌握的社会资源很多,谁听话,谁就能分到最多的那块蛋糕,因而跪倒在权力脚下的人也多;国家危难,手握重权者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即使听了你的话,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别人也就不一定唯你马首是瞻。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充当救苦救难的第一主力,付出在前,享受在后,以人格的力量唤醒大家同舟共济的意识。 L{rd',  
L{rd',  
  这个简单的道理,崇祯帝没有弄懂。 L{rd',  
L{rd',  
    慈禧封不住的嘴 L{rd',  
L{rd',  
  皇权时代,老百姓没有丝毫的言论自由,你对社会再有看法,也缺乏表达的渠道。清朝有人写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统治者说是讽刺清政权没有文法制度,就将该书生斩首。慈禧当政,政治更加黑暗,进言的路子也更加堵塞,戊戌变法被镇压,便是一个极有说服力的例子。 L{rd',  
L{rd',  
  肮脏的东西终究是捂不住的。1901年10月6日,慈禧太后率流亡西安的朝廷归京,驻华的澳大利亚记者乔治·欧内斯特·莫里森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慈禧太后回銮记》,登在英国《泰晤士报》上。该报道介绍:慈禧回京最初坐的是马车。她的专用道被整得平平坦坦,所有石块都清除得一干二净,路面铺了细土。队伍行进时,前面还有一班人马用羽毛扫帚清扫路面,每隔十英里,就盖一座设备齐全的休息用房,提供各色精美食品和糕点。专用道的泥土是从别处运来的,造价高达每英里1000英镑。 L{rd',  
L{rd',  
  到了保定,慈禧换乘专列,朝廷高级官员乘坐的一等车厢挂在皇帝和皇太后的车厢之间,大臣们觉得太挤,跟铁路官员商量,又挂了一节一等车厢。慈禧很快注意到这一变化,她让大臣解释,大臣的解释没让她满意,她下令立即将这节车厢脱钩。慈禧听从占卜者和占星家的意见,把朝廷回迁北京的时间定在1月7日下午两点,铁路总工程师指出,为了做到这一点,保定府的出发时间应该定在早晨7点,慈禧根本不考虑工程师的进言,早上6点钟,她就出现在车站。由于天还没亮,士兵只好冒着冷冽的寒风,提着灯笼,打着火把,给轿夫引路…… L{rd',  
L{rd',  
  在莫里森笔下,慈禧这个女人奢侈、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一点也不可爱。依慈禧的性格,如果当时的中国出现这样的报道,她一定会把记者大卸八块,还会带着一班辫子兵,烧掉其祖坟。然而,一个人的权势再显赫,她(他)的手能够伸到的地方也是很有限的,即使是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又从来只喜欢别人歌功颂德的慈禧,面对外国记者写的“负面报道”,一样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L{rd',  
L{rd',  
  漠视人类普适价值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莫里森与慈禧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如果慈禧是一个为民族和公众着想的政治家,在国内受人敬重,莫里森大概不会写这样的报道刺激她。莫里森这样做,不外乎两种心态:一是痛恨专制者的胡作非为,二是担心专制的“墨水效应”危及自身利益。人类的幸福莫过于充分享受社会的关爱和尊重,而专制最喜欢与这两样东西为敌,这是接受过“自由、平等、博爱”教育的莫里森不能容忍的。同时,专制是一种能使统治者获取最大利益的政治制度,手握权力的人最乐意效法。作为一个充满良知的记者,莫里森谴责专制者,就是为了防止专制的“墨水”肆意扩散,给向往民主自由的人们设置舆论的保险阀。 L{rd',  
L{rd',  
  同治帝不懂的道理 L{rd',  
L{rd',  
  自古至今,做官都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当了官可以锦衣玉食,可以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办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光宗耀祖,然而,有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做官其实有着巨大的风险,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L{rd',  
L{rd',  
  雷颐先生《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一书中有个细节很好地诠释了做官的风险。1868年9月,深受慈禧宠爱的大太监安德海知道慈禧一直想修复圆明园,于是指使御史德泰奏请修复圆明园,安德海同时又指使内务府库守贵祥拟出筹款章程,“请于京外各地方,按户、按亩、按村鳞次收捐”。此议一出,头脑比较清醒的恭亲王奕等人坚决反对,认为“侈端将启”,加饷派饷会使“民怨沸腾”,“动摇邦本”,“丧心病狂,莫此为甚”。在奕的坚持下,德泰、贵祥受到革职和发落黑龙江披甲为奴的严厉处分。过了一段时间,内务府人员又重提修园之议。内务府人员之所以对重修圆明园情有独钟,一是为了讨好慈禧,二是为了从巨大的工程中渔利。这次,他们吸收了德泰、贵祥的教训,采取了长期游说、引诱喜欢游乐的同治帝的办法。1873年秋,同治帝以颐养太后为名,发布重修圆明园上旨,并要求“王公以下京外大小官员量力报效捐修”。反对者依然不少,帝师李鸿藻苦谏无果,御史游百川上疏恳请缓修反被革职,同治帝还警告群臣,有奏请缓修者一定严惩。这场重修圆明园的闹剧一直到发生李光昭特大腐败案才告终结。 L{rd',  
L{rd',  
  在清廷有关重修圆明园的争议中,先后有三位朝廷命官被革职。御史德泰、内务府库守贵祥被撤职还是有道理的,起码它反映了一部分有良知的官员的意志,客观上也符合下层民众利益。但处罚游百川毫无道理。作为皇家打工仔的游百川上疏皇帝,完全是从防止老百姓生存状态恶化、维护清廷“长治久安”这个角度出发的,他个人未必得到什么好处。这样的处罚只会让人觉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L{rd',  
L{rd',  
  做官的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来自社会公众,一种是来自上级。在做官风险来自社会公众的环境中,官员把分内的事做好了,得到多数公众的认可,什么事也没有;只有以权谋私、胡作非为,被多数民众排斥,才有可能遭受罢免、撤职之类的处分。在做官风险主要来自上级的社会,官员是否出了真正的政绩,能否得到多数老百姓的拥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揣摩领导的心思,以领导脸上的阴阳决定自己做事的态度,头儿认为对的,你应该坐火箭去做;头儿认为错的,你必须“捡田螺都隔三丘田”。这种做官风险往往与一个人的正义、良知无关。 L{rd',  
L{rd',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少年时读辛亥革命史,有个地方总是不解,1911年武昌起义时起义军人数并不多,只有两三千人,而在武昌的清军人数多达五千,清王朝在周围省份都布有重兵,为何就让革命党人生生地夺了江山?现在终于明白,以个人独断为基础的皇权不仅无耻地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也让某些操守良好的官员承担了不必要的做官风险,因此,民间具备一种巨大的反皇权力量。而从皇权制度中得到利益的又往往是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之徒,这种人可以共享乐,不可以共患难,一旦情势有变,翻脸比谁都快。如此形势下,清廷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L{rd',  
L{rd',  
  好人该得好报,好官必须善待,这个简单的道理,同治帝不懂,慈禧太后也不懂。
L{rd',  
引用网址: 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1-03/18/content_708217.htm L{rd',  
L{rd',  
3条评分
游家陶 好评度 +5 原创内容 2011-04-13
游春波 好评度 +5 优秀文章 2011-04-08
游远 好评度 +1 - 2011-04-0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远

发帖
1801
金钱
31876
贡献值
595
交易币
12
好评度
439
家乡
广西桂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07
侃侃而谈,挥洒自如;借古喩今,极具胆识。宇明宗亲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一个才情兼具的优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胆识。为当代有这样博学、正直的游氏学者和民主斗士而自豪;向宇明宗亲学习并致敬!
[ 此帖被游远在2011-04-08 00:06重新编辑 ]
离线游语晨

发帖
4011
金钱
15663
贡献值
39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8
家乡
福建宁德蕉城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4-08
拜读了
我们有同一个信念——游

发帖
8479
金钱
65582
贡献值
319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45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4-08
我还在《读者》上读到过你的文章,真好
待人以真

发帖
8479
金钱
65582
贡献值
319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45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4-08
回 3楼(湖南游建国) 的帖子
请加入《湖南游氏群》,群号:143536780,一起来聊聊咯
待人以真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4-08
引用第1楼游远于2011-04-07 23:21发表的  : L{rd',  
侃侃而谈,挥洒自如;借古喩今,极具胆识。宇明宗亲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一个才情兼具的优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胆识。为当代有这样博学、正直的游氏学者和民主斗士而自豪;向宇明宗亲学习并致敬! L{rd',  
L{rd',  
侃侃而谈,挥洒自如;借古喩今,极具胆识。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家陶

发帖
10923
金钱
16339
贡献值
1170
交易币
307
好评度
1380
家乡
湖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4-13
回 楼主(游宇明) 的帖子
希望你在风浪中把握好航向!
湖南常德游氏<九言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