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县游氏族谱解读之闽人入川
                              ——福建南靖县和溪镇及其周边氏族清初上川历史
                                                              四川彭县  游正宽
前   言
 ZosP(Tdq          寻根源于好奇。儿时最大的疑惑是周边每个姓氏家族内部称谓都不一样,而游氏的称谓更为怪异,仅此一家,遂问族中老辈,知道了祖籍福建,知道了“湖广填四川”,但进一步的情况则语焉不详。直到网络遍及生活,偶然知道了成都彭县的游氏来自福建龙溪县(新编《彭县志》),又查到了龙溪县游程活三子迁彭县的线索(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后来走到了中华游氏网,看到了成都游进上传的族谱,并在此停留了很久,对沃佐公的研究最终无果,但让我接触到漳州向前宗亲提供的《闽游富治系大族谱》。
 ZosP(Tdq         事情的转折是找到了四川省图书馆的《龙溪游氏族谱》。坐在川图特藏部资料查阅室,当我打开这部32开泛黄虫蛀线状小册子时,满是忐忑和敬畏,富治系!彭县!我家的!随着查阅进程,一一得到验证。接下来就是将其电子化,这是件苦差事,原文无句读古体字有虫蛀,好在还是完成了。
 ZosP(Tdq         再下来就是研究和印证,惜乎彭县之地乡土家谱寥寥,族中长辈日渐星零,实证消失,口传记忆也快没了,加之生存奔波,现子弟大多无清源之志。所以又开始涉猎原乡其他姓氏迁川的情况,主要是当地大族大姓,特别重点关注与游氏姻亲关系密切的姓氏,如林姓、徐姓、黄姓等,以期能找到迁川同乡同路人。
 ZosP(Tdq         研究越深难度越大,只能将我所知道的付诸于文字,期望四川同族纠谬补遗,使族史断片得以珠联,迁川情景得以再现。
第一章  和溪迎富三房游氏入川
 ZosP(Tdq  一、始祖及祖地概况 ZosP(Tdq         始祖游富治公,大明洪武年间由永定洪源迁福建迎富开基,其父十三郎、祖李郎,其大兄富国,福建龙岩坪尾开基,二兄富农福建永福郎车开基。生四子文魁、国耸、岑埠、国瑞,分仁、义、礼、智四房。
 ZosP(Tdq         福建迎富祖地,是南靖县和溪镇的一个行政村,和溪镇位居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结合部山区,自明代始设和溪巡检司以来,迄今巳有600余年。全镇现有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辖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4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现富治二房国耸公系后裔居于此。四川广汉、中江、成都南门石羊场游氏出于此。
 ZosP(Tdq         和溪镇上下坂,也是一个行政村,距迎富村直线5公里,路程10公里。这里是迎富三房岑埠公系后裔聚居地。“坂之地枕山帶河,通街繞其間,蓋一小都會也。”开基五世朝仁公曰:“此可子孫萬世計,宏遠矣!”。(大清康熙四年己巳二房二曾孫游天爵族谱序),现成都彭州、新都的新繁方向游氏出于此。
 ZosP(Tdq         和溪镇主要姓氏人口依次为:1、林 姓  1174户,5133人;2、郑 姓  685户,3122人;3、游 姓  677户,2898人;4、刘 姓  691户,2327人;5、陈 姓   266户,1034人;6、黄 姓  203户,892人;7、徐 姓176户,753人;8、李 姓  178户,737人;9、吕 姓142户,589人10、王 姓  126户,562人;11、张 姓   69户,273人;12、童 姓40户,187人。(根据南靖台办1990年统计数据整理)
 ZosP(Tdq         游氏为和溪镇第三大姓,全部为富治系后裔。
 ZosP(Tdq  二、迎富三房迁彭县、新都县情况 ZosP(Tdq         根据四川省图书馆《龙溪游氏族谱》记载: 
 ZosP(Tdq   1、福建祖地世系 ZosP(Tdq         1)原乡世系 ZosP(Tdq         一世游富治公(文魁、国耸、岑埠、国瑞)→2世岑埠(秉志)→3世秉志(孟顺、义宗、?)→4世义宗(朝爱、朝仁、朝偕)→5世朝仁(惟盛、惟谟、惟经、惟谦)→6世惟盛(孔端、孔期)→7世孔期(望化、望标)→8世望化(琴台、星台、龙台)→9世龙台(正祥、正瑞、正祖、正锦)→10世正瑞(立禄、立楚、立溉)→11世立禄(程霭、程沃、程活)→12世程活(门柳、门关、门备)
 ZosP(Tdq         解读:第一世至第七世与原乡《闽游富治系大族谱》完全一样,原乡谱从第7世以后就无记载。彭县谱为原乡谱补充了以下在闽先祖:8世望化、望标;9世琴台、星台、龙台;10世正祥、正瑞、正祖、正锦;11世立禄、立楚、立溉;12世程霭、程沃、程活;13世门柳、门关、门备。六代共18人。
 ZosP(Tdq         2)原乡字辈朝惟孔望尚  正立程門宗  廣修潛秘省  平步達青雲
 ZosP(Tdq          解读:字辈在入川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分歧,现多做一些探究。
 ZosP(Tdq         ①在族谱序中涉及字辈的有两处: ZosP(Tdq         一是清康熙三年甲辰秋七月長房四孫游望訓,在当年编撰族谱时的序“我先祖深以途人慮,制立族譜編為:‘朝惟孔望尚,正立程門宗’十字分別位次,以示來茲。”(序一),这里的长房估计是5世长兄朝爱房。
 ZosP(Tdq         二是清乾隆十九歲次甲戌十一世孫游立葉,在当年编撰族谱时的序“我祖富治公以至於朝之位前次,一一奉先祖之遺筆,而總修之自朝歷予程之昭穆,各凴而房私修之,分之則為各之私譜,合之則為一本之公譜。至繼立而程而門而宗,又編廣修潛秘省、平步達青雲十字,生生不息,姑留之於後”(序五)。
 ZosP(Tdq         后十个字出现在乾隆十九年族谱序,是什么时候立的原谱未明,乾隆十七年来川的门柳三兄弟,是否知道后十字,无法定论,这就是彭县字辈疑云的源头。
 ZosP(Tdq         ②“朝惟孔望尚  正立程門宗”这十字其实是有意义的。 ZosP(Tdq         族谱关于第4世义宗公小传的介绍
;“壯年失家未有續娶,適鳳林鄭公卒,媽李氏寡守懇招之養其鄭子長朝貴、次朝憲,後與李媽亦自生三子長朝愛、次朝仁、三朝階。” ZosP(Tdq         康熙四年序二:“我義宗公獨遷於和,而亦贅於鄭,鄭媽李氏原生二子,長朝貴、次朝憲,與我公復生三子,長朝愛、次朝仁、三朝階,三子姓不從鄭,而名從鄭,示母意也。然而三子皆人傑也,鄭氏多愛之敬而次尤著,故雖生於鄭長於鄭而心不屑於鄭也,乃相與卜居於坂頭。”
 ZosP(Tdq         康熙二十三年序三:“我祖義宗公則適和溪鳳林,鄭家有媽李氏寡守,其子長朝貴、次朝憲,招我公鞠養,公隨處於鄭家與李媽同拮据。幸皇天垂佑,乃生三子繼鄭子朝字為序,長朝愛、次朝仁、三朝階為同胞,伯仲為五人焉。迨我公朝仁之壯志氣恢弘,雅量高志,遂與兄朝愛弟朝階謀居坂上,長分下厝、次分中英、三分石龜壩。今中英祖房正二公朝仁自造,公生四子分為四房,乃於此定居焉。”
 ZosP(Tdq         可以看出,在郑家,父亲游义宗因入赘而没有地位,因为母亲李妈的原因,三子朝愛、朝仁、朝階才姓不從鄭而名從鄭,但这与同母异父的两个哥哥郑朝貴、朝憲有着本质的区别,游朝愛三兄弟在郑家没有继承权。
 ZosP(Tdq         三子皆人杰,尤其行二朝仁公“壯志氣恢弘,雅量高志”、“武勇過人,鄉稱為虎頭四公”,虽生於鄭長於鄭而心不屑於鄭,他们向往的是“游姓”,于是“謀居坂上”、“乃相與卜居於坂頭”,自立门户,脱离了郑氏家族。
 ZosP(Tdq         三公在当时的环境中,心灵的抑郁多于物质的窘困,脱离郑家后,一切豁然开朗,如此决断无异于开宗立基。
 ZosP(Tdq         既然开宗,就一定要立规矩,最重要的规矩就是立字辈,正因为“
朝”字辈有如此坎坷的家世,三兄弟一合议认为:我们“
朝”字辈三兄弟,后世“
惟”有“
孔”(尊儒崇文),“
望”(声望)”,才会“
尚(得到尊崇)”,为什么必须这样呢?因为我们游氏先祖 “
正立(已经屹立在)”“
程门”下,成为一代理学“
宗”师了,后代须继承门风。
 ZosP(Tdq         这十个字的辈份就这样诞生了(这里有擅揣祖意之嫌,但绝无不敬)
 ZosP(Tdq         ③后十个字:“廣修潛秘省  平步達青雲”也可以按这一思路继续解读。 ZosP(Tdq         游酢号广平(可用“广”代指),程门立雪过后,他回建阳为父守孝,过两年,在家乡建草堂,讲学著述。“廣修潛秘省”用的可能就是这一典故。“
广”(先祖)、“
修”(修身,著述)、“
潜”(悄悄、因私回家)、“
秘省”(疑为代替“闽省”)。
 ZosP(Tdq         平步达青云,既有对游酢后来的声誉的惊叹,又有对后世的期冀之意。
 ZosP(Tdq         ④和溪郑氏略考 ZosP(Tdq         和溪郑氏为当地第二大姓,其中“凤林祠”郑氏即是我游氏第五世朝爱三兄弟生长的郑家。查其族谱,早期世系如下:
 ZosP(Tdq         “一世开基:郑三养公,生于明永乐元年1408年,妣黄二娘,生子宏庆(为避难改为文昌)
 ZosP(Tdq         二世文昌讳凤林,生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妣李节裕,生二子朝贵、朝宪
 ZosP(Tdq         三世朝贵,讳佛聪,生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生四子,尊寿、德、秀、亮。”
 ZosP(Tdq         这与我谱记载完全一致。
 ZosP(Tdq  2、成都市彭县新都县开基祖情况 ZosP(Tdq         四川省图书馆藏《龙溪游氏族谱》记载:
 ZosP(Tdq         十二世程活公,號智水,妣徐氏、謚貞順。公乃立祿公之三子也,生三子長門柳、次門關、三門備,生死日時俱無譜記。至乾隆壬申年,遷骸骨由閩省負川寄葬四川西道成都府彭縣東鄉巽恭里湯巴橋上手討桑姓地上。
 ZosP(Tdq         十三世門備公,妣江氏,公乃程活公之三子也,生於康熙甲午年六月初九日巳時,原係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五都榜頭營生長人氏,公生平度量寬宏,能尊賢容眾,家業雖有,但未深宏。至乾隆壬申年同兄來川落業彭縣,生五子長文奉、次文秧(過繼與門柳公)、三文合外出無蹤跡、四文明、五文友。
 ZosP(Tdq         十三世大伯祖門柳公,妣王氏,公乃程活公之長子也,乾隆壬申絜家來川住居天彭,妣王氏無生,撫門備公之次子文秧為嗣。
 ZosP(Tdq         十三世二伯祖門關公,號惟漢,謚純厚,妣王氏、謚淑慎,公乃程活公之次子也,生於康熙五十年九月初七日巳時,同兄來川,寄居新都天彭等處佃耕地田,計謀成家,生三子長文忠、次文義、三文琳,卒於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十一日酉時,卜葬於彭縣東鄉巽恭里唐巴橋下手用鐔,坐乾向坤兼亥字三分。  妣王氏生於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正月十一日酉時,卒於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初七日酉時,與門關合葬,同山共向。
 ZosP(Tdq         解读:
 ZosP(Tdq         1)启程上川前住地:
 ZosP(Tdq  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榜头营(现南靖县和溪镇上下坂附近),说明12世程活公一房一直在5世朝仁祖开基老宅坂头合族聚居。
 ZosP(Tdq         2)启程时间:
 ZosP(Tdq  乾隆壬申年,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预计月份是正月至3月(原因后文述),预计历时3个月,目的地就是彭县的话,到达时间是当年四月左右。
 ZosP(Tdq         3)启程人员
 ZosP(Tdq         程活公及徐氏其骸骨由其三个儿子负川寄葬。
 ZosP(Tdq         ①长子门柳(?-?),妣王氏,无后,过继三弟之第二子文秧為嗣。生卒年均不详,以其弟的年龄推算,预计公启程时年龄45岁左右。此房迁居人口至少3人。
 ZosP(Tdq         ②次子门关(康熙五十年1711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寿51岁),妣王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寿45岁),生三子,長文忠、次文義、三文琳,启程时公41岁,妣35岁,预计其长子在15岁左右。此房迁居人口预计5人。
 ZosP(Tdq         ③三子门备(康熙甲午年1714年—?),妣江氏,生五子長文奉、次文秧(過繼與門柳公)、三文合外出無蹤跡、四文明、五文友。启程时公39岁,预计其长子也在15岁左右,此房迁居人口预计6人。
 ZosP(Tdq         以上人口估算合计14人,未包括14世的女性。
 ZosP(Tdq         4)具体落籍地及生存方式略考
 ZosP(Tdq         “門柳絜家來川住居天彭;門關同兄來川,寄居新都天彭等處佃耕地田,計謀成家;門備家業雖有,但未深宏,來川落業彭縣。”
 ZosP(Tdq         游门柳“住居”、门关“寄居”、门备“落业”,彭县始祖三房人族谱简单又不同的表述,其来川时经济情况情况一目了然。
 ZosP(Tdq         游门柳,无后,过继三弟之二子文秧为嗣,住居天彭(代指彭县)。文秧是门柳的唯一继承者,因此长房和三房实为一房。
 ZosP(Tdq         游门备,应该是有家业的,如果福建家业变现带到四川的银两,除开路途花销(有研究称每5人户路途大约需要200两现银)还有余钱的话,是有实力买地造屋耕种的,当时四川地价相对福建来说十分便宜。“落业”表示他确实在彭县置了业,在农村,“业”大部分应该是耕地,只是当时买的地并不十分多,还未“深宏”。
 ZosP(Tdq         行二游门关,相对情况最困难,寄居表示没有住地,也就只能“佃耕地田”,但“计谋成家”却难理解,(计谋:用某种方法算计人或事物,使其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的计谋策略。)猜测是不是以佃耕地田为手段,达到成家立业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谋略?但其夫妇俩均早逝(寿分别为51和45岁),10的辛劳和迁川路途劳顿应是主要诱因。
 ZosP(Tdq         就落籍地而言,程活公夫妇的骨骸“寄葬四川西道成都府彭縣東鄉巽恭里湯巴橋上手討桑姓地上”。这是到达目的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安葬父母骨骸,但刚到无地,只能寄葬在姓桑的地上。估计后来他们买下了这块地,并在这附近落了籍,因为十年后门关夫妇去世后“卜葬於彭縣東鄉巽恭里湯巴橋下手用鐔”。一个汤巴桥上手,一个下手,同一地方,这个汤巴桥就在现彭州市升平镇场口,与原清平乡星光村毗邻,同属巽恭里。
 ZosP(Tdq         四川西道成都府彭縣東鄉巽恭里:清代将全县分成东、南、西、北4 乡,并以龙兴寺塔层数,划分全境为17 里。东乡:在县城东北,管辖4 里,石河里、巽恭里、新香里、风楼里。巽恭里管辖地为今清平乡全境和升平乡大部分、九尺铺和新街、老街、戊寅桥、麻柳村等地。(新编《彭县志》)
 ZosP(Tdq         巽恭=?星光(川话谐音)(建国后清平乡各村命名其时代感都很强)。笔者的老家就在清平乡,我祖父的祖父游万清公,因新买了土地从同属清平乡的星光村迁到了3公里外的文化村二队曹家泉。
 ZosP(Tdq  3、族谱所载入川后门备→文明支系 ZosP(Tdq         目前能够支撑支系清源的族谱,唯有川图藏的族谱了,该谱为大清同治二年1863五月十七世孫萬發编撰,距始祖来四川的1752年晚了111年,中间相差4代人,这部谱最终是由十八世孫敏秀在清宣統二年1910年冬月抄写的,敏秀抄录的也不是万发原版,依据的是29年前即大清光緒七年1881年秋月十八世孫敏文抄录版。仅是敏秀本支系的谱,他系未有记载,其世系如下:
 ZosP(Tdq         十四世祖文明公,妣楊氏,公乃門備公之四子也,生死日時俱無譜記,生子天才。
 ZosP(Tdq         十五世祖天才公,妣張氏,公乃文明公之長子也,生於乾隆丙申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巳時,卒於丙辰年四月初五未時。  妣生於乾隆辛丑年二月二十七日亥時,卒於同治乙丑年正月二十三日酉時,生二子長先學、次先鶴。
 ZosP(Tdq         十六世大伯祖先學公,即天才公之長子也,妣胡氏,生二子長萬福、次萬朝。
 ZosP(Tdq         十六世祖先鶴公,妣周氏、劉氏,公乃天才公之次子也,生於道光甲申年(原文疑有错,为丙申?)十月二十三戌時,卒於光緒己丑年三月二十四日辰時。  妣劉氏,生於道光壬寅年二月十六日申時,卒於甲午年九月十九日午時,妣劉氏生一子萬鐘。
 ZosP(Tdq  十七世祖萬鐘公,妣王氏,生二子長敏俊、次敏秀,生於同治丁卯年三月二十一日戌時,卒於光緒癸巳九月十三日辰時。 繼妣王氏生  子長敏正、次敏直。公生同治丙寅年正月初四日戌時。妣生於同治甲戌年十月十八日巳時。
 ZosP(Tdq         解读:
 ZosP(Tdq         1)游文明为门备之四子,单传一子15世天才,意味着在15世没有旁支。天才所传二子16世先学、先鹤,其中先学生子17世万福、万朝,先鹤生一子17世万钟。那么文明这一支系,其曾孙17世仅传三人:万福、万朝、万钟。我祖万清及其兄万珍(待考)和族谱编者之一万发均不在此系。
 ZosP(Tdq         2)从门备公和其孙天才的生辰,推算文明公的生辰。门备生于1714年,其孙天才生于乾隆丙申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相隔两代,相差了62年,平均每代31年,采用这个平均数,文明生于1745年,迁川时,文明7岁。当然迁川后才出生推算也是合理的,这构成了迁川旅途人数的疑问。
 ZosP(Tdq         3)从13世门备(1714年生)到17世万钟(1866年),历时152年,经历了4代人,这一支系这四代平均38年走一代(偏大),主要是天才60岁得次子先鹤。
 ZosP(Tdq  4,字辈问题隔绝了后裔之间的联系  ZosP(Tdq         我调查得到的字辈系统:
 ZosP(Tdq         1)“广修全敏学,平步达青云”,“广”之前他们不知道。此字辈为现天彭镇先锋村四队、文化村五队使用,可能还有彭州致和乡也在用。
 ZosP(Tdq         我访问过一个全字辈邻村老者,他说他们和我不同祠堂,我们的在新都清流场(我父亲的记忆),他们的在致和乡(其实这两个地方相隔很近不到9公里),字辈也不同联不起宗,他们是“广修全敏学,平步达青云,…”,而我们的是“万世存忠孝”
 ZosP(Tdq         2)我支字辈家族记忆为“万、世、存、孝、国、恩…”
 ZosP(Tdq         2013年春节前我找到了星光村老院子留下的一个小册子,这是我的父辈长者游孝云(已故)在1974年偷偷录下的,但录下的最早的祖先仅是万字辈,即万珍,是否我的先祖万清之兄尚待考证。这册子上录下几行字辈歌(按原排列方式):
                                                                    天先万炳道
                                                                    万世存忠孝   广修全敏省
                                                                    国恩家道昌   平步达青云”
 ZosP(Tdq          我支采用了这个字辈的左半部分,即“天先万炳道,万世存忠孝、国恩家道昌”。实际上使用的字辈是“天先,万世存孝,国恩家道昌”。不知何故,我辈本应为“国”,在上世纪60年代之初被星光老院子通知改为“正”。
 ZosP(Tdq          如果上述我支字辈无异议的话,我即是富治公系第二十一代。
 ZosP(Tdq          但为什么又在右边录入了另支字辈(即是原乡字辈)?
 ZosP(Tdq          3)天彭镇旌旗村游家大院子(青灌铁路之东):我的初中两个老师都是“全”字辈的,他们的后代是“进”(不知隔代没?),这与游敬华说的有些类似。
 ZosP(Tdq          4)从游氏网会员处得知。
 ZosP(Tdq          游俊龙提供“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升平镇人,族谱遗失,据我爷爷说祖上是从福建迁来,字辈仅余十字:千山万敏道 平步达青云”
 ZosP(Tdq          注:我认为“千山万敏道”就是“天先万炳道”加工后的口传语,残留的这这两句字辈,与以上小册子一样将两个字辈系统混在了一起。
 ZosP(Tdq          游敬华提供:升平场弯弯街附近他那支字辈:“朝卫孔旺尚,正立庭文中,广修全敏省,平步达青云”
 ZosP(Tdq    ZosP(Tdq          总之,“万世存忠孝”和“广修全敏省”这两套完全不同的字辈系统,阻碍了两边后裔的同宗认同,先祖“長房四孫望訓”在康熙三年甲辰秋七月担心的“唯恐支分脈遠,族眾綿延,不相識者有之,至不相識則為途人矣。”(川图藏族谱序) 不幸在彭县新都两地出现了。
 ZosP(Tdq  5、彭县新都县迎富三房游氏支系疑云 ZosP(Tdq          疑惑之一,为什么会两套完全不同的字辈系统,阻碍了两边后裔的同宗认同?
 ZosP(Tdq          疑惑之二,难道迁川还有另外的批次,或是其他的状况?此惑一来自于疑惑之一;二来自于我支“万世存忠孝”比“广修全敏省”同龄辈份整整低了2代人,如果是同批次迁川的,从13到21代间隔这8代人中,平均每代低6.25年,异常了些;三是我支“万世存忠孝”字辈对原乡字辈属另起炉灶式的完全变动,而“广修全敏省”系统仅做了个别局部的修改,仍能保持原乡风貌。
 ZosP(Tdq          疑惑之三,族谱共有6个序,前5个是照搬福建原乡的,第6个是彭县第17代游万发撰写的,应该说当时修编者游万发手上有原乡族谱,但奇怪的是原乡最晚的一个序,竟然是十一世孫立葉在大清乾隆十九歲次甲戌年立撰的,即是说乾隆十七年就迁川的门柳一行,当时是不可能带来这篇序的,那一定是有人后来带回的原乡祖谱,是同门?是外姓?还是期间有人会去省亲?
 ZosP(Tdq          疑惑之四,龙溪富治,甚至还有永福龙车的富农,二公迁蜀支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不管原乡字辈如何,入川的第二世,字辈都是“文”,彭县如此,沃佐公雍正迁中江余家河,其三子文藩、文轩、文正;达基、达周二公迁广汉金鱼镇,10子均为文字辈;龙车迁江津的曰玑、迁中江余家河的玉琇,二公下一代也以“文”为辈。
 ZosP(Tdq          上述疑惑引起以下猜想:
 ZosP(Tdq          猜想一,三弟门备及其儿子文奉、文秧、文明、文友,与二兄门关及其儿子文忠、文義、文琳,在入川开宗立派上有意区隔(或是产生分歧),其结果是兄门关系采用原乡字辈,弟门备系新立字辈,造成了上文的差异。
 ZosP(Tdq          猜想二,四川的赚钱效应,招来了原乡另支在乾隆19年以后入川,同时带来了11世立叶公新修的族谱,如果这批先祖是立叶公的后人,那么他们的同龄辈分肯定要比两年前到川的门柳一干人高两世以上。
 ZosP(Tdq          猜想三,7个迁川二代中有在四川出生者,从三公及妣的年龄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是大的,他们没有福建的亲身体验,坂之地只是一个传说,他们成家立业时前一代都可能谢世了,与福建来的兄长代沟过大,因此聚而新立门户。如果猜想成立,门备之四子文明和五子文友肯定属于这种情况,文琳也可能是。
 ZosP(Tdq          猜想四,升平游俊龙提供的可能就是星光小册子上的残句,即是两个字辈系统在使用了“天先”二字后才开始自成体系的。
 ZosP(Tdq          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或那种猜想是事实,需待另外的族谱或线索出现。
 ZosP(Tdq  6、彭县新都县迎富三房游氏留下的地名 ZosP(Tdq          1)天彭镇旌旗村铁路旁“游家大院子”
 ZosP(Tdq          2)天彭镇石化大道外侧团结村的“游家碾”
 ZosP(Tdq          3)彭州致和镇双利村的“游家坎子”
 ZosP(Tdq          4)距升平场700米的“游家碾”
 ZosP(Tdq          5)新都清流镇大柏村的“游家祠”
 ZosP(Tdq  7、迎富三房游氏人物记 ZosP(Tdq          1)关于第五世川谱的记载(较福建谱详细)
 ZosP(Tdq          五世祖朝仁公,字師養,妣黃氏、謚壺懿,黃氏、謚賢御。公乃義宗公之次子也,武勇過人,鄉稱為虎頭四公,居於坂頭,與兄朝愛、弟朝階造屋同居后分各,愛分下厝左邊,我公分中央,階分石龜壩。生於成化十四年戊戌正月二十三日丑時,卒於嘉靖二十七年戊申正月初十日,壽七十一歲,葬在鳳林爐坑與義宗公同,墳葬在左邊一穴,至順治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與義宗公并遷上穴合葬。    壺懿黃妣氏,生二子長惟盛、次惟謨,生於成化十三年丁酉九月二十七日戌時,卒於嘉靖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葬在鳳林,后遷在吊枧坑,至大清乾隆二年丁巳又遷在柳畬園林仔鳳形,與朝階公五世孫衷靖合葬,坐癸向丁。    賢御黃妣,亦生二子三惟經、四惟謙,合之四子分四房焉。生於弘治元年戊申潤正月十六日,卒於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享壽六十歲,葬在長福左草提,至大清乾隆三年遷葬小村青潭仔木星,坐寅向甲。
 ZosP(Tdq           2)彭县游氏:一门四兄妹,都是同济人 ZosP(Tdq          四川彭县游氏一门,长游存礼,次游存义、三游存禄,四妹游平琛,兄妹四人皆毕业于同济大学,可谓同济世家。
 ZosP(Tdq          游存礼,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历任武汉钢铁集团技术科长,重庆渝兴钢铁厂总工程师。1993年过世。
 ZosP(Tdq          游存禄,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后参军,后任全军测量学院科技处长,于文革中去世。
 ZosP(Tdq          游平琛,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先后在东北沈阳公安局,沈阳化工厂工作,1990年去世。
 ZosP(Tdq          其行二游存义(1923年8月—2009年)最富盛名,1943年考入同济大学(当时在四川宜宾李庄镇,1946年返沪),194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毕业后调入第四野战军测绘学院(后改名为解放军测绘学院)当教员。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游存义教授首次创立了地心坐标,获得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经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数十人,其中,熊健、魏子清两位他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游存义被国务院首批定为对发展中国科学技术有突出贡献奖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ZosP(Tdq          游存义教授一门,应是我“万世存忠孝”字辈系的一员,与我祖父同是“存”字辈,只是我们万清这一房与原家族分隔过久并无其传闻。
 ZosP(Tdq  (后续待撰写) ZosP(Tdq  第二章  和溪迎富二房游氏入川
 ZosP(Tdq  一、迁中江的游沃佐公辨考
 ZosP(Tdq  二、奇怪的中江余家河
 ZosP(Tdq  三、广汉金鱼镇和兴隆镇
 ZosP(Tdq  四、
 ZosP(Tdq  第三章   和溪镇其他氏族入川
 ZosP(Tdq  一、和溪镇林中林坂村林氏入川
 ZosP(Tdq  二、南靖金山止涌萧氏入川
 ZosP(Tdq  三、南靖书洋陈氏入川
 ZosP(Tdq  四、和溪珊图刘氏入川
 ZosP(Tdq  五、南靖长窖简氏入川
 ZosP(Tdq  六、南靖龟洋庄氏入川
 ZosP(Tdq  第四章   上川之路
 ZosP(Tdq  第五章
 ZosP(Tdq    ZosP(T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