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57阅读
  • 3回复

[其它专题]“红薯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595
金钱
24135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6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1
“红薯起”
RO.k]x6  
RO.k]x6  
红薯起”,莆田民俗趣味的一种糕饼。 RO.k]x6  
红薯起”颇具莆田方言趣味。略为详细一点讲,这种糕饼之名,可谓纯属兴化方言。 RO.k]x6  
据有关笔记记载,红薯是明万历年间从菲律宾传人福建的。 RO.k]x6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甘薯疏序》,曾详述他从莆田把薯移植上海的经过。从中可知,古籍中的甘薯,莆田民间则以当地特有的称谓呼之,除此之外,通常亦呼之曰“番薯”,盖莆田民间称域外曰“番”,这种称谓就更具地域性的趣味了。 RO.k]x6  
至于“起”,是莆田方言“起母”的省称;“起母”是发酵的民间方言称谓。 RO.k]x6  
总而言之,“红薯起”,实在是饶有民俗和方言趣味的一种地域性的糕饼之名。 RO.k]x6  
提及红团,一定会念及“红薯起”,莆田人每逢过年以及过清明、冬至节和喜庆之日,几乎都“做红团”,此处应该加以补充(这是很必要的),即同时必定做“红薯起”。这样,似乎更显出一种节日的祥瑞而富裕的气氛。 RO.k]x6  
至于“红薯起”是怎么会问世的呢? RO.k]x6  
《莆仙风味饮食集锦》一书中,有一段文字记录,我以为颇得体,兹引录如下:“由于莆(田)仙(游)沿海地区的沙质土不宜种水稻,故红薯就是过去沿海人的主粮。每逢过年做岁,他们只好用红薯和少量米粉加上糖、粬发酵(莆语叫‘起母’)后,印成模拟的红团,俗称‘红薯起’。” RO.k]x6  
如上所述,“做红团”颇能增强节日的吉祥气氛,我此刻还想,它甚至是吉祥的一种象征。但当年沿海地带缺乏稻米,人们乃将红薯加工一下,印成“模拟的红团”,我以为其中潜存着人们追求吉利、祥瑞的文化心理。 RO.k]x6  
原本仅仅出现于沿海地带的“红薯起”,随后不知从何时起,竟与红团一样,成为普及于包括城关在内民间的节日食品、节日供品。这实在是有趣味的事。 RO.k]x6  
按我的想法是,这是因为“红薯起”很好吃;而在这中间,重要的、并值得认真一想的是,起先不知是哪一位沿海地带的乡亲,竟能设想把煮熟的红薯加糖和少量的米粉,予以发酵——也就是说,制作时有这么一点设想,有这么一点聪明和想像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就使得“红薯起”吃起来既香甜又酥松,滋味很好。 RO.k]x6  
我想,“红薯起”,至今仍是流传于莆田民间的一种俗食,宜哉。 RO.k]x6  
RO.k]x6  
RO.k]x6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发帖
887
金钱
2801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
家乡
江西省丰城市河洲街办富竹居委会游家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1-11
首席分享

发帖
8456
金钱
104641
贡献值
2161
交易币
3
好评度
1622
家乡
福建平潭县白青南盘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1-12
番薯可以做很多种类的美食,淘宝上都卖平潭的番薯丸了。
《中华游氏网》微信公众号为:《游氏网》。
欢迎各栏目版主与会员投稿,邮箱:380515888@qq.com
福建游氏QQ交流群:15633809

发帖
8456
金钱
104641
贡献值
2161
交易币
3
好评度
1622
家乡
福建平潭县白青南盘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1-12
平潭的美食——天长地久、时来运转、一团和气,都是跟红薯有关的。
《中华游氏网》微信公众号为:《游氏网》。
欢迎各栏目版主与会员投稿,邮箱:380515888@qq.com
福建游氏QQ交流群:1563380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