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9阅读
  • 2回复

穷人翻身有多难?这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冠文
 

发帖
2396
金钱
19378
贡献值
6956
交易币
102
好评度
14584
家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游地街一巷3号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文/晶美同学 · YouCore主策划

01

两个子代的逆袭VS两个父辈的牺牲

2009年,时任央视主持人的崔永元在日本电影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好莱坞巨作《阿凡达》正在全球热映,国内IMAX版一票难求,但是他在日本东京所看的那一场,观影人数却寥寥无几。

小崔留心数了数,加上他,播放厅里一共有3个人。

是《阿凡达》在日本水土不服?

也不是,《阿凡达》当年在日本的总票房是156亿日币,占据当前海外片票房的top1。

那是为什么?

原来是日本观众还来不及看,他们正在隔壁看另外一部由中国人担任主角的纪录片《含泪活着》:

故事缘起于1989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怀揣着跑遍所有亲戚朋友的家,凑够的5万多块钱(相当于他们家当时15年的收入),来到了日本。

他来日本只有一个目标,通过留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他原本的打算是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但是刚下飞机,命运就给了他重重的一击。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里,当地条件和学校政策都不允许他利用学习外的时间打工赚钱。

但是如果不能挣钱,该怎样还清欠债?家里妻子怎么办?家里孩子怎么办?

丁尚彪想到了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女儿学习成绩优异,他不想女儿和自己一样,吃教育上的亏。对,要给女儿创造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条件!

有了新的目标后,丁尚彪开启了自己在日本的“黑工生活”, 一天之中他起码要去三个地方打工,大楼清扫、建筑工地、餐厅厨师等等职业他都做过,苦累不算什么,只要能够挣钱。

1997年秋天,女儿丁晽成功地考取了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这时距离丁尚彪来到日本,已经过去了8年。

同样在这8年里付出的,还有丁尚彪的妻子陈忻星,丈夫寄回来的钱,除了还债外,她分文不动地存起来。

丁晽这样回忆母亲的生活: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用酱油拌面条凑合;生病了也不去看医生;不舍得买新衣服,不舍得给自己花钱......

纪录片最终停留在了2004年,这是与妻女离散15年的丁尚彪踏上回乡的飞机之时,也是丁晽博士毕业,顺利成为一名医生之时。

谈及自己今天的成就,丁晽把它归因为父母那种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

无独有偶,2020年8月23日,一则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李双、李可心姐弟俩双双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

为了供姐弟俩读书,患病的父母常年拖着病体干活,孩子的学费、全家的生活费一直靠养牛、卖牛的收入来支撑。

“一到孩子开学的时候,急需了,就卖了。有时候能赶到在开学前就卖了,有时候赶不上就找亲戚借,借完了,卖了牛再还给人家。”

对着镜头,父亲李永才眼里闪着泪花。

这背后有多少辛酸,可能只有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才懂。

有爱心人士听说了这家人的故事,表示愿意资助姐弟二人读大学,并激励姐弟俩,“坚持供你们读书,你们父亲非常伟大”。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  

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自奉俭约,积铢累寸,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然后获得别人耕地的抵押权,由此而逐步上升为地主。  

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时间。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其中,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在多数情形之下也为必不可少。  

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

两百年过去了,但两个家庭的故事似乎都还在印证上面这段话:

抛开一些机遇性或投机性很大的做法(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做生意、买彩票中奖等),父辈牺牲自己来换取下一代受教育的机会,依然是穷人家庭翻身唯一的可复制的稳定路径。

02

穷人翻身,到底有多难?

我们常说,教育,是穷人脱贫的唯一选择;教育,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那教育是如何影响穷人翻身的?或者直接点,教育是如何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父母与子女之间收入的相关性)的呢?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候玉娜在其研究著作《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中说:

父代与子代的收入传递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个部分(详见图 1)。

第一阶段主要关于子女的教育获得过程和结果,涉及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第二阶段主要关于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过程和结果,涉及社会机会均等问题。

教育获得阶段还可以细分成家庭教育投资和学校教育积累两个部分。

在每个部分或阶段中,教育对代际收入关系影响作用的内在理论机制各不相同,两个阶段和三个部分前后联系、缺一不可,共同解释代际收入的传递过程。

▲ 图1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示意图

在教育部分,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经济约束、能力禀赋和阶层信念。

1)经济约束

经济资源总量不同,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投资量也不同。

对贫困家庭或者普通家庭来说,由于受到经济限制,如要保障子女的教育投资,父辈往往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比如一方面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减少其自身消费。

这就对父辈的利他性程度和教育投资意愿有更高的要求。

2)能力禀赋

能力禀赋的传递通常发生在儿童早期,主要通过遗传及与家长互动实现,受到父母的个人特征及行为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比如父母可以选择花多少时间陪伴孩子,这会通过家庭文化的传递过程,影响子代能力禀赋的大小。

再如家长可能通过子女质量和数量的权衡,影响能力禀赋在子女中的分配,从而影响子女教育获得(Mulligan, 1993)。

在《外国音乐家传》里,亨利·托马斯列出了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等20位世界级音乐家,然后发现其中12位出身于音乐世家或父母具有热爱音乐传统的家庭。

但是对贫困家庭或者普通家庭中的父母来说,生活本身可能就已经消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和孩子有更高质量的互动。

3)阶层信念

相对于更高的阶层,穷人是缺少教育投资动机的。

低社会阶层不仅现实财富水平较低,还存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生活的不稳定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种种这些都导致穷人更看重眼前,而降低了在教育上做长期投资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既然未来如何不确定,那为什么不及时行乐呢?

▲ 图2贫民窟抽烟的少年

有另外一种研究观点说,“即时行乐”才是穷人能活下来,而不至于被生活逼疯的最大原因。

综上,无论是因为经济约束、能力禀赋还是阶层信念,要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相对于富裕些的家庭,贫困中的父母往往是克服了更多困难的。

但是对子代来说,接受教育,还只是摸上了教育的大门,因为接下来在“学校教育过程”和“劳动力市场”中,他们也是往往不占任何优势的。

03

培养下一代,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对于我们这一代,更多是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当你能打开这篇文章,说明你极大可能已经接受了更高的教育。

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已经很幸运地拥有着父辈的支撑。

而如果你想要进一步培养下一代的话,除了要做好心理准备——“父辈的自我牺牲是必不可少的”外,还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加注意:

1)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给予孩子更多认知上的刺激

在之前的“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示意图”中,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教育供给”中更重要的是获得“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这两方面的能力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世界银行在《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

对 28 个发展中国家母亲育儿方法的一项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的获取与国家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但在那些经济、医疗、教育水平较低(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国家,母亲向孩子提供的认知刺激普遍较低。

比如缺乏使用儿童导向的语言刺激儿童对世界的理解,这会导致语言能力差,妨碍未来的学习。

也就是说普通家庭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更要注意:给予孩子更多认知上的刺激,来提升其认知能力。

报告同时给出了进行认知刺激时行之有效的几类方法,比如为孩子读书、讲故事以及一起进行识别物品、数数、画画等。

2)在学校教育方面,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2018年,天津开放落户政策,申请落户的人一天达到了30多万,数字惊动了全国。

天津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我们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了:

2019年天津一本上线率35.89%,垫底的河南、江西、贵州分别为12.54%、11.97%、11.90%。

也就说,天津户口的孩子在天津高考,他考上名校的几率是江西人和贵州人的3到4倍。

同样是2019年,北京的二手房市场成交了一套“神房”:12平米,30万/平米,总价360万,全款。这套房子,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基本上不能住人,据说原本只是一个储物间。

虽然有不少人是为了投资甚至是投机在炒作学位房,但也有很多的家庭纯粹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含泪购买老破小的学位房。

在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放弃原城市的发展机会跑到外地落户,也甘愿从大别墅搬进老破小,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的经济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馈赠子女。

对于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苛责的呢?

3)在劳动力市场回报过程中,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理想状态下,教育职业服务培养人才的层次、专业结构应该能恰当地满足社会需求,也就是实现供求平衡。

但事实上,由于社会的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错位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候,你的可迁移能力越强,你的可选择机会自然也会越多。

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中,对每个现在以及未来职场人的基本要求。

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近期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

形势越微妙,越需要我们在能力上做以下3点准备:

一是能够快速学习和快速调整。

二是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波逐流。

三是具备足够的差异性,在一个人工智能逐渐发达的社会里,我们更要凸显出人的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这恰好也和YouCore提倡的打造个人核心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不谋而合。

04

总结

穷人翻身很难,但是感谢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教”的土壤,父辈们通过勤劳和节俭为我们争取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千百年来一个家族能够兴起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短短四十年内能够大规模脱贫的关键。

如今,虽然高等教育的边际效益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逐渐下降,但在竞争中缺乏文凭,就等于丧失了继续竞争的入场券。

教育可能无法宏大地改变命运,但是终究能够改善境遇。

而对于当代社会中的每位父母来说,我们并不鼓励盲目地为孩子牺牲,但是在为子女付出和个人价值之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不可避免地会是每位父母人生中的必修课。

如果你也在为下一代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努力,不妨试着关注以下三点:
1、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给予孩子更多认知上的刺激
2、在学校教育方面,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3、在劳动力市场回报过程中,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最后,感谢所有父辈做出的努力,感谢我的父母。
4条评分好评度+10贡献值+5金钱+5
游振林 好评度 +5 正能量 2020-11-20
游振林 金钱 +5 正能量 2020-11-20
游荔生 好评度 +5 支持原创 2020-11-20
游荔生 贡献值 +5 支持原创 2020-11-2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人不去学习,哪来知识。不去工作,哪来财富。不去拼搏,哪来成功!不参与大趋势,哪来的机会!不相信一切,就要被时代所淘汰。所谓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走出家门就有路。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会失败!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思维,才会收获健康成功的人生;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593
金钱
24127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0
支持原创
离线游振林

发帖
1751
金钱
79180
贡献值
1259
交易币
0
好评度
5
家乡
广西平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1-20
正能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