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25阅读
  • 53回复

[水电工程]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09-25
6.3 不间断电源系统
6.3.1 一般规定 Fu z'!  
     6.3.1.1 本节适用于主要以电力变流器构成的保证供电连续性的静止型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 Fu z'!  
     6.3.1.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不间断电源装置: Fu z'!  
       (1)当用电负荷不允许中断供电时(如用于实时性计算机的电子数据处理装置等)。 Fu z'!  
       (2)当用电负荷允许中断供电时间要求在1.5s以内时。 Fu z'!  
       (3)重要场所(如监控中心等)的应急备用电源。 Fu z'!  
     6.3.1.3 不间断电源装置室,宜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 Fu z'!  
6.3.2 不间断电源系统 Fu z'!  
     6.3.2.1 根据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稳定性和电源诸参数质量的要求,不间断电源系统主要宜采用下列几种: Fu z'!  
       (1)单一式不间断电源系统。 Fu z'!  
       (2)并联不间断电源系统。 Fu z'!  
       (3)冗余式不间断电源系统。 Fu z'!  
       (4)并联冗余式不间断电源系统。 Fu z'!  
     6.3.2.2 为了提高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需装设静止型旁路开关,其切换时间一般为2~10ms,并应具有如下功能: Fu z'!  
       (1)当逆变装置故障或需要检修时,应及时切换到电网(市电备用)电源供电; Fu z'!  
       (2)当分支回路突然故障短路,电流超过预定值时,应切换到电网(市电备用)电源,以增加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待切除故障后,再起动返回逆变器供电; Fu z'!  
       (3)带在频率跟踪环节的不间断电源装置,当电网频率波动或电压压波动超过额定值时,应自动与电网解列。频率与电压恢复正常时再自动并网。 Fu z'!  
     6.3.2.3 不间断电源装置的选型,应按负荷大小、运行方式、电压及频率波动范围、允许中断供电时间、波形畸变系数及切换波形是否连续等各项指标确定。 Fu z'!  
     6.3.2.4 在采用市电旁路时,逆变器的频率和相位应与市电锁相同步。 Fu z'!  
     6.3.2.5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直流环节有输出回路时,整流器及蓄电池均应满足其全部直流输出回路的负荷电流及最大冲击电流的要求,直流环节(整流器、蓄电池)的额定电压应根据需要按下列电压等级选取24、48、60、110、20V。 Fu z'!  
     6.3.2.6 对于三相输出的负荷不平衡度,最大一相和最小一相负载的基波均方根电流之差,不应超过不间断电源额定电流的25%,而且最大线电流不超过其额定值。 Fu z'!  
     6.3.2.7 三相输出系统输出电压的不平衡系数(负序分量对正序分量之比)应不超过5%。输出电压的波形失真和谐波含量,如无特殊要求,输出电压的总波形失真度不应超过5%(单相输出允许10%)。 Fu z'!  
     6.3.2.8 当不间断电源系统内整流器负荷较大时,应注意高次谐波对不间断电源装置输出电压波形、配出回路保护及对供电电网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吸收高次谐波的措施。 Fu z'!  
     6.3.2.9 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时,其系统的各级保护装置之间,应有选择性配合。 Fu z'!  
6.3.3 不间断电源设备的选择 Fu z'!  
     6.3.3.1 不间断电源设备输出功率,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Fu z'!  
       (1)不间断电源设备对电子计算机供电时,其输出功率应大于电子计算机各设备额定功率总和的1.5倍;对其他用电设备供电时,为最大计算负荷的1.3倍。 Fu z'!  
       (2)负荷的最大冲击电流不应大于不间断电源设备的额定电流的150%。 Fu z'!  
     6.3.3.2 不间断电源装置配套的整流器容量,应大于或等于逆变器需要容量与蓄电池直供的应急负荷之和。 Fu z'!  
     6.3.3.3 不间断电源的过压保护除应符合国标《半导体电力变流器》关于过电压保护的规定外,对没有输出电压稳定措施的不间断电源,应有输出过电压的防护措施,以使负荷免受输出过电压的损害。 Fu z'!  
     6.3.3.4 不间断电源的过电流保护应能保证在负荷发生短路或电流超过允许的极限时及时动作,使其免受浪涌电流的损伤。 Fu z'!  
     6.3.3.5 不间断电源设备用的不间断电源开关类型的选择,可根据供电连续性的要求,选用机械式、电子式自动的和手动的开关。 Fu z'!  
     6.3.3.6 不间断电源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不应超过80dB,对于额定输出电流在5A及以下的小型不间断电源,不应超过85dB。 Fu z'!  
6.3.4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交流电源 Fu z'!  
     6.3.4.1 不间断电源系统宜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当备用电源为柴油发电机组时其机组不应做旁路电源。 Fu z'!  
     6.3.4.2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交流输入,应符合国标《半导体电力变流器》第4.1.1条关于交流电网的规定。但下列各点应以本条所述为准: Fu z'!  
       (1)交流输入电压的持续波动范围如无其他要求,规定为±10%; Fu z'!  
       (2)旁路电源必须满足负荷容量及特性的要求; Fu z'!  
       (3)总相对谐波含量不超过10%,各次谐波分量不超过图6.3.4.2的规定值。 Fu z'!  
     6.3.4.3 当不间断电源设备交流输入侧电压偏移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或其他调压措施。 Fu z'!  
     6.3.4.4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交流电源不宜与其他冲击性负荷由同一的变压器及母线段供电。 Fu z'!  
     6.3.4.5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输入、输出回路宜采用电缆。 Fu z'!  
6.3.5 蓄电池的选择 Fu z'!  
     6.3.5.1 蓄电池组容量应根据市电停电后由其维持供电时间长短的要求选定。 Fu z'!  
       不间断电源系统用的蓄电池需在常温下能瞬时起动,宜选用碱性或酸性蓄电池,有条件时应选用碱性型燃料电池。 Fu z'!  
     6.3.5.2 蓄电池的额定放电时间宜按下列条件确定: Fu z'!  
       (1)不间断电源系统在交流输入发生故障后,为保证用电设备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停机时,其蓄电池的额定放电时间可按停机所需最长时间来确定,一般可取8~15min。 Fu z'!  
       (2)当有备用电源时,不间断电源系统在交流输入发生故障后,为保证用电设备供电连续性,并等待备用电源投入,其蓄电池额定放电时间的确定,一般可取10~30min。 Fu z'!  
       (3)如有特殊要求,其蓄电池额定放电时间可根据负荷特性来确定。 Fu z'!  
6.3.6 蓄电池室 Fu z'!  
     6.3.6.1 蓄电池室的向阳窗户,应装磨砂玻璃或在玻璃上涂漆。为避免风沙侵入或因保温需要,可采用双层玻璃窗。蓄电池室门应向外开启。 Fu z'!  
     6.3.6.2 酸性蓄电池室的顶棚宜作成平顶。顶棚、墙壁、门窗、通风管、台架及金属结构等均应涂耐酸油漆。但对具有密封性能的酸性蓄电池,允许适当降低耐酸要求。碱性蓄电池可不考虑上述防腐措施。酸性蓄电池室的地面应采用耐酸材料并应有排水设施。 Fu z'!  
     6.3.6.3 蓄电池室的温度不应低于10℃,不高于40℃。计算蓄电池容量时,如已考虑了允许降低容量,可适当降低室温的要求,但不宜低于5℃。 Fu z'!  
     6.3.6.4 蓄电池室不应采用明火采暖。当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应采用焊接的钢管,且不应有法兰,螺纹接头、阀门等。当蓄电池室与其他房间采用公共采暖系统时,对蓄电池室的温度,应能单独地进行调节。当采用热风采暖时,风口处应设过滤装置。 Fu z'!  
       采暖装置与酸性和碱性蓄电池的净距不应小于0.75m。 Fu z'!  
     6.3.6.5 当采用固定型密闭式铅蓄电池时,蓄电池室内的照明灯具可选密闭型,通风换气次数应保证每小时不少于3次。 Fu z'!  
       碱性蓄电池对通风与灯具无特殊要求,但应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 Fu z'!  
     6.3.6.6 在酸性蓄电池室内敷设的电气线路或电缆应具有耐酸性能。室内地面下不宜通过无关的沟道和管线。 Fu z'!  
     6.3.6.7 酸性蓄电池室走道宽度和导电部分间距不应小于表6.3.6.7所列数值。 Fu z'!  
     6.3.6.8 碱性蓄电池与酸性蓄电池应严格分开使用。 Fu z'!  
6.3.7 不间断电源装置室 Fu z'!  
     6.3.7.1 整流器柜、逆变器室、静态开关柜等安装距离和通道宽度,不宜小于下列数值: Fu z'!  
       (1)柜顶距天棚净距为1.20m; Fu z'!  
       (2)离墙安装时,柜后维护通道为1m; Fu z'!  
       (3)柜前巡视通道为1.50m。 Fu z'!  
     6.3.7.2 不间断电源装置室与蓄电池精通应分开设置。在不间断电源装置附近应设有检修电源。 Fu z'!  
     6.3.7.3 不间断电源装置室应有良好的防尘设施,照度及通风要适中,室内温度宜在5~30℃;相对湿度宜在35%~85%℃范围内,有条件宜设空调设备。 Fu z'!  
     6.3.7.4 整流器柜、逆变器柜、静态开关柜宜布置在下面有电缆沟或电缆夹层的楼板上,底部周围应采取防止鼠、蛇类小动物进入柜内的措施。 Fu z'!  
     6.3.7.5 不间断电源装置室的控制电缆应与主回路电缆分开敷设。如有困难时,控制线应采用屏蔽线或穿钢管敷设。 Fu z'!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9-09-25
 
7 室外线路
7.1 一 般 规 定
7.1.1 本章适用于城镇居住区和民用建筑的10kV及以下新建和改、扩建室外配电线路的设计。 Fu z'!  
7.1.2 配电线路的导线选择、路径及对弱电线路的干扰等问题,架空线路宜按5~10a发展规划确定;电缆线路则按15~20a发展规划确定。 Fu z'!  
7.1.3 设计架空线路时,必须掌握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交通运输、通信设施以及气象条件等资料。 Fu z'!  
7.1.4 架空线路的路径和杆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Fu z'!  
       (1)应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 Fu z'!  
       (2)宜沿道路平行架设,并避免通过铁路起重机或汽车起重机频繁活动的地区和各种露天堆放场; Fu z'!  
       (3)宜减少与其他设施的交叉和跨越建筑物; Fu z'!  
       (4)与有爆炸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接近时,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Fu z'!  
       (5)应与城镇规划及配电网络改造相协调 Fu z'!  
7.1.5 设计电缆线路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Fu z'!  
       (1)宜选择最短距离的路径,并考虑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位置; Fu z'!  
       (2)宜减少穿越各种管路、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堆场和弱电电缆线路的次数; Fu z'!  
       (3)避免电缆遭受损坏及腐蚀,并便于维修。 Fu z'!  
7.1.6 电缆的敷设方式,应根据电缆敷设处的环境条件、电缆数量、施工条件及所选用的电缆型式决定。 Fu z'!  
7.1.7 在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应考虑不同形式的电缆在选定的敷设方式下载流能力的差异,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合理地选择电缆形式和截面。 Fu z'!  
7.1.8 3~10kV的配电线路称为高压配电线路(简称高压线路)1kV以下的配电线路称为低压配电线路(简称低压线路)。 Fu z'!  
7.1.9 有关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接地的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14章的规定。 Fu z'!  
7.2 加 空 线 路
7.2.1 气象条件 Fu z'!  
     7.2.1.1 架空线路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宜采用10a一遇的数值。 Fu z'!  
       如当地气象资料与表7.2.1.1典型气象区接近时,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典型气象区适用的地区参见附录A·1。 Fu z'!  
     7.2.1.2 架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对高压线路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a一遇10min平均最大值。如无可靠资料,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在山区宜采用附近平地风速的1.1倍,且不应小于25m/s。 Fu z'!  
     7.2.1.3 设计覆冰厚度应根据当地城镇已有配电线路、架空通信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无资料,除第1气象区外,宜采用表7.2.1.1所列数值。 Fu z'!  
     7.2.1.4 电杆、导线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Fu z'!  
                                     (7.2.1.4) Fu z'!  
式中W——电杆或导线风荷载(N); Fu z'!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Fu z'!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0.6 Fu z'!  
            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1.4 Fu z'!  
            导线直径<17mm 1.2 Fu z'!  
            导线直径≥17mm 1.1 8bOT*^b$H  
            导线覆冰,不论直径大小 1.2 8bOT*^b$H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导线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2); 8bOT*^b$H  
      V——设计风速(m/s)。 8bOT*^b$H  
        各种电杆均应按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的情况计算(转角杆按转角等分线方向)。 8bOT*^b$H  
7.2.2 导线选择和架设 8bOT*^b$H  
     7.2.2.1 架空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铝绞线。当高压线路档距或交叉档距较长、杆位高差较大时,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在沿海地区,由于盐雾或有化学腐蚀气体的存在,宜采用防腐铝绞线、铜绞线或采取其他措施。 8bOT*^b$H  
       在街道狭窄和建筑物稠密地区应采用绝缘导线。 8bOT*^b$H  
     7.2.2.2 钢芯铝绞线及其他复合导线,应按综合计算拉断力进行计算。 8bOT*^b$H  
     7.2.2.3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7.2.2.3所列数值。 8bOT*^b$H  
     注:重要地区指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及人口稠密的地方。 8bOT*^b$H  
     7.2.2.4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按计算负荷、允许电压损失及机械强度确定。 8bOT*^b$H  
     7.2.2.5 当采用电压损失校核导线截面时: 8bOT*^b$H  
       (1)高压线路,自供电的变电所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变压器或末端受电变电所一次侧入口的允许电压损失,为供电变电所二次侧额定电压(6kV、10kV)的5%。 8bOT*^b$H  
       (2)低压线路,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损失,一般为额定配电电压(220V、380V)的4%。 8bOT*^b$H  
       当建筑物的规模及容量较大,可按总的电压允许偏移对内外线路的电压损失值进行适当调整。 8bOT*^b$H  
     7.2.2.6 当确定高、低压线路的导线截面时,除根据负荷条件外,尚应与地区配电网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当无地区配电网规划时,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不宜小于表7.2.2.6所列数值。 8bOT*^b$H  
     7.2.2.7 架空线路导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应按周围空气温度进行校正。 8bOT*^b$H  
       当导线按发热条件验算时,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宜取+70℃。验算时的周围空气温度采用当地最热月份的月平均最高温度。 8bOT*^b$H  
     7.2.2.8 配电线路的导线不应采用单股的铝线或铝合金线。高压线路的导线不应采用单股铜线。 8bOT*^b$H  
       配电线路导线的截面按机械强度要求不应小于表7.2.28所列数值。 8bOT*^b$H  
       低压线路与铁路交叉跨越档,当采用裸铝绞线时,截面不应小于35mm。 8bOT*^b$H  
     7.2.2.9 不同金属、不同绞向、不同截面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8bOT*^b$H  
       高压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 8bOT*^b$H  
     7.2.2.10 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表7.2.2.10所列数值。单相制的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8bOT*^b$H  
     7.2.2.11 高压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双回路线路同杆架设时,宜采用三角排列或垂直三角排列。 8bOT*^b$H  
       低压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 8bOT*^b$H  
     7.2.2.12 架空线路的排列相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8bOT*^b$H  
       (1)高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A、B、C; 8bOT*^b$H  
       (2)低压线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A、N、B、C。 8bOT*^b$H  
     7.2.2.13 电杆上的中性线应靠近电杆,如线路沿建筑物架设时,应靠近建筑物。中性线的位置不应高于同一回路的相线。在同一地区内,中性线的排列应统一。 8bOT*^b$H  
     7.2.2.14 沿建(构)筑物架设的低压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8bOT*^b$H  
     7.2.2.15 架空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运行资料时,不应小于表7.2.2.15 所列数值。 8bOT*^b$H  
     7.2.2.16 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或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7.2.2.16所列数值。 8bOT*^b$H  
     7.2.2.17 同一电源的高、低压线路宜同杆架设。为了维修和减少停电,直线杆横担数不宜超过四层(包括路灯线路)。 8bOT*^b$H  
     注:①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8bOT*^b$H  
         ②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对于低压线路小应小于0.50m。 8bOT*^b$H  
     注:①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0m;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取0.45m距下排主干线横担取0.60m。 8bOT*^b$H  
     7.2.2.18 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高压线路在上。架设同一电压等级的不同回路导线时,应把弧垂较大的导线旋转在下层。路灯照明回路应架设在最下层。 8bOT*^b$H  
     7.2.2.19 高、低压线路同杆或仅高压线路时,可在最下面架设通讯电缆,通讯电缆与高压线路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0m;仅低压线路时,可在最下面架设广播明线和通讯电缆,其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50m。 8bOT*^b$H  
     7.2.2.20 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电源线路,不应同杆架设。 8bOT*^b$H  
     7.2.2.21 高、低压线路宜沿道路平行架设,电杆距路边可为0.50~1m。 8bOT*^b$H  
     7.2.2.22 高、低压线路的档距,可采用表7.2.2.22所列数值。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2km。 8bOT*^b$H  
     7.2.2.23 高压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接户线与邻相导线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30m;低压线路不应小于0.15。 8bOT*^b$H  
       高压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0m;低压线路不应小于0.10m。 8bOT*^b$H  
       高压线路的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0m。 8bOT*^b$H  
7.2.3 电杆和埋设 8bOT*^b$H  
     7.2.3.1 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宜采用定型产品,电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 8bOT*^b$H  
     7.2.3.2 各型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 8bOT*^b$H  
       (1)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8bOT*^b$H  
       (2)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9-09-25
7.3 电 缆 线 路
7.3.1 电缆选择 8bOT*^b$H  
     7.3.1.1 电力电缆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的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 8bOT*^b$H  
       (1)在一般环境和场所内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 8bOT*^b$H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的铅(铝)包电缆。 8bOT*^b$H  
       (3)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的应力。 8bOT*^b$H  
       (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的措施。 8bOT*^b$H  
       (5)敷设在管内或排管内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 8bOT*^b$H  
       (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的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 8bOT*^b$H  
       (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的电缆或全塑电缆。 8bOT*^b$H  
       (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的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 8bOT*^b$H  
       (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8bOT*^b$H  
     7.3.1.2 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多根电缆的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的影响,分别根据敷设的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的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 8bOT*^b$H  
     7.3.1.3 电缆线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8bOT*^b$H  
     7.3.1.4 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的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考虑。 8bOT*^b$H  
     7.3.1.5 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的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的截面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的电缆。 8bOT*^b$H  
     7.3.1.6 单根电缆穿管(管内无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的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 8bOT*^b$H  
       (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0.90。 8bOT*^b$H  
       (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0.85。 8bOT*^b$H  
       (3)敷设在地中的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 8bOT*^b$H  
     7.3.1.7 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的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6~10kV为15%。 8bOT*^b$H  
     7.3.1.8 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电缆线路时,其截面的选择见第8章有关规定。 8bOT*^b$H  
7.3.2 电缆埋地敷设 8bOT*^b$H  
     7.3.2.1 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根数为8根及以下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 8bOT*^b$H  
     7.3.2.2 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0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然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覆盖的保护层应超过电缆两则各50mm。 8bOT*^b$H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8bOT*^b$H  
       直埋深度超过1.10m时可不考虑上部压力的机械损伤。 8bOT*^b$H  
     7.3.2.3 向一级负荷供电同一路径的双路电源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沟内。当无法分开时,可按本规范第4.5.10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8bOT*^b$H  
     7.3.2.4 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 8bOT*^b$H  
       (1)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过墙等处。 8bOT*^b$H  
       (2)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 8bOT*^b$H  
       (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0m处行人容易接触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8bOT*^b$H  
     7.3.2.5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离,不应小于表7.3.2.5所列数值。 8bOT*^b$H  
     7.3.2.6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8bOT*^b$H  
     7.3.2.7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则各2m;用隔热保护层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8bOT*^b$H  
     7.3.2.8 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8bOT*^b$H  
     7.3.2.9 埋地敷设的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波伏敷设。 8bOT*^b$H  
     7.3.2.10 埋地敷设的电缆,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应伸出接头保护盒两则0.60~0.70m。 8bOT*^b$H  
     7.3.2.11 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设有生铁或混凝土保护盒,或者用铁管保护。当周围介质对电缆有腐蚀作用或地下经常有水冬季会造成冰冻时,保护盒应注沥青。 8bOT*^b$H  
     注:①表中所列净距,应自各种设施(包括防护外层)的外缘算起; 8bOT*^b$H  
         ②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等地距离不限; 8bOT*^b$H  
         ③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8bOT*^b$H  
         ④电缆与水管、压缩空气管平行,电缆与管道标高差不大于0.50m时,平行净距可减少至0.50m。 8bOT*^b$H  
     7.3.2.12 电缆沿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0m。 8bOT*^b$H  
     7.3.2.13 沿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其敷设水平高差不应大于表7.3.2.13所列数值。 8bOT*^b$H  
     注:如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塞子式接头盒,或另选不滴流电缆或橡皮、塑料绝缘电缆。 8bOT*^b$H  
     7.3.2.14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7.3.2.14所列数值。 8bOT*^b$H  
     注:①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 8bOT*^b$H  
         ②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皮、塑料绝缘电缆,其他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 8bOT*^b$H  
     7.3.2.15 电缆在拐弯头、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桩露出地面一般为0.15m。 8bOT*^b$H  
7.3.3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 8bOT*^b$H  
     7.3.3.1 当电缆与地下管网交叉不多,地下水位较低,且无高温介质和熔化金属液体流入可能的地区,同一路径的电缆根数为18根及以下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多于18根时,宜采用电缆隧道敷设。 8bOT*^b$H  
     7.3.3.2 电力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时,其水平净距为35mm,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 8bOT*^b$H  
     7.3.3.3 电缆在电缆沟和电缆遂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表7.3.3.3所列数值。 8bOT*^b$H  
     7.3.3.4 电缆在电缆沟或电缆遂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表7.3.3.4所列数值。 8bOT*^b$H  
     7.3.3.5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0.35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0.50m在盐雾地区或化学气体腐蚀地区,电缆支架应涂防腐漆或采用铸铁支架。 8bOT*^b$H  
     7.3.3.6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应做坡度不小于0.5%的排水沟。积水可起直接接入排水管道或经集水坑用泵排出。 8bOT*^b$H  
     7.3.3.7 在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可并列敷设。 8bOT*^b$H  
       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8bOT*^b$H  
     7.3.3.8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变电所围墙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此门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制作,并应装锁。 8bOT*^b$H  
     7.3.3.9 隧道内采用电缆桥、托盘敷设时,应符合本规范第9.11节的有关规定。并应每隔50m安装 一个防火密闭隔门,桥架、托盘通过防火的密闭隔门或可燃性的隔板墙时,通过段的电缆应作防火处理。 8bOT*^b$H  
     7.3.3.10 电缆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每块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 8bOT*^b$H  
     7.3.3.11 电缆隧道的净高不应低于1.90m,有困难时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 8bOT*^b$H  
       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一般为自然通风。 8bOT*^b$H  
     7.3.3.12 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两端应设出口(包括入孔),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的直径不应小于0.70m。 8bOT*^b$H  
     7.3.3.13 电缆遂道内应有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8bOT*^b$H  
     7.3.3.14 其他管线不得横穿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他地下管线交叉时,应尽可能避误免隧道局部下降。 8bOT*^b$H  
7.3.4 电缆在排管内敷设 8bOT*^b$H  
     7.3.4.1 电缆排管敷设方式,适用于电缆数量不多(一般不超过12根),而道路交叉较多,路径拥挤,又不宜采用直埋或电缆沟敷设的地段。 8bOT*^b$H  
       排管可采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 8bOT*^b$H  
     7.3.4.2 敷设在排管内的电缆,应按本章第7.3.1.1款选用,或采用特殊加厚的裸铅包电缆。 8bOT*^b$H  
     7.3.4.3 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必要的备用管孔数,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除考虑散热孔外可留10%的备用孔,但不少于1~2孔。 8bOT*^b$H  
     7.3.4.4 当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0kN/m2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 8bOT*^b$H  
     7.3.4.5 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5MO:hE5sm  
     7.3.4.6 电缆排管安装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5MO:hE5sm  
       (1)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入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入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 5MO:hE5sm  
       (2)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宜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的排管可不小于0.5m; 5MO:hE5sm  
       (3)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不少于80mm厚的混凝土垫层。 5MO:hE5sm  
     7.3.4.7 在线路转角、分支处应设电缆入孔井,在直线段上,为便于拉引电缆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MO:hE5sm  
     7.3.4.8 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80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0m。 5MO:hE5sm  
7.3.5 低压架空电力电缆 5MO:hE5sm  
     7.3.5.1 当地下情况复杂不宜采用电缆直埋敷设,且用户密度高、用户的位置和数量变动较大,今后需要扩充和调整以及总图无隐蔽要求时,可采用架空电缆。但在覆冰严重地区不宜采用架空电缆。 5MO:hE5sm  
     7.3.5.2 有关架空电缆线路的电杆和埋设要求见本章第7.2.3条的有关规定。 5MO:hE5sm  
     7.3.5.3 架空电缆普通吊线或正吊线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辅助吊线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 5MO:hE5sm  
     7.3.5.4架空电缆线路每条吊线上宜架设一根电缆。杆上有两层吊线时,上下两吊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m。 5MO:hE5sm  
     7.3.5.5 架空电缆与架空线路同杆时,电缆应在架空线路的下面,电缆与最下层的架空线横担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60m。 5MO:hE5sm  
     7.3.5.6 架空电缆在吊线上以吊钩敷架,吊钩的间隔大于0.50m,吊线应采用不小于7/3.0mm的镀锌铁绞线或具有同等强度及直径的绞线。 5MO:hE5sm  
     7.3.5.7 架空电缆与地面的最小净距不应小于7.3.5.7所列数值。 5MO:hE5sm  
7.3.6 电缆保护管的加工与敷设 5MO:hE5sm  
     7.3.6.1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当电缆与城镇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保护管的管径不得小于100mm。 5MO:hE5sm  
     7.3.6.2 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所穿入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见表7.3.2.14所列数值。一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得多于2个(但有中间接头盒,并便于安装、检修者可除外)。 5MO:hE5sm  
     7.3.6.3 保护管采用钢管时,其外表面应采用防腐处理,但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子可不涂防腐漆。 5MO:hE5sm  
     7.3.6.4 当利用保护管作接地线时,管接头两侧应用跨接线焊接,若接头处采用套管焊接时可以例外。 5MO:hE5sm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9-09-25
 
8 低压配电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本章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工频交流1000V以下的配电设计。 5MO:hE5sm  
8.1.2 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设备布置、负荷容量及性质等综合考虑确定。 5MO:hE5sm  
8.1.3 确定低压配电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5MO:hE5sm  
       (1)供电可靠和保证电压质量; 5MO:hE5sm  
       (2)系统接线简单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MO:hE5sm  
       (3)操作安全、检修方便; 5MO:hE5sm  
       (4)节省有色金属消耗、减少电能损耗。 5MO:hE5sm  
8.1.4 自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但对非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超过三级。 5MO:hE5sm  
8.1.5 各级低压配电屏或低压配电箱,应根据发展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备用回路。 5MO:hE5sm  
8.1.6 变电所的低压配电系统之间,在下列情况下宜设联络线: 5MO:hE5sm  
       (1)为节日、假日节电和检修的需要。 5MO:hE5sm  
       (2)有较大容量的季节性负荷。 5MO:hE5sm  
       (3)周期性 用电的科研单位和实验室等。 5MO:hE5sm  
       (4)由于供可靠性的要求。 5MO:hE5sm  
8.1.7 由公用电网引入建筑物内的电源线路,应在屋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电源开关和保护电器。如由本单位配变电所引入建筑内的专用电源线路,可装设不带保护的隔离电器。 5MO:hE5sm  
       由放射式线路供电的配电箱,其进线开关宜采用不带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的隔离电器。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9-09-25
8.2 低 压 配 电 系 统
8.2.1 居住小区低压配电 5MO:hE5sm  
     8.2.1.1 居住小区配电应合理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提高小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亦可采用环形网络配电。 5MO:hE5sm  
     8.2.1.2 居住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由于发展需要增加出线回路和某些回路增容的可能性。 5MO:hE5sm  
     8.2.1.3 居住小区内的多层建筑群宜采用树干或环形方式配电,其照明与电力负荷宜采用同一回路供电,如电力负荷引起的电压波动超过本规范第3章规定的数值时,其电力负荷应由专用回路供电。 5MO:hE5sm  
     8.2.1.4 居住小区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放射式配电。照明和电力负荷宜以不同回路分别供电。 5MO:hE5sm  
     8.2.1.5 居住小区内路灯照明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宜以专用变压器或专用回路供电。 5MO:hE5sm  
8.2.2 多层建筑低压配电 5MO:hE5sm  
     8.2.2.1 多层建筑低压配电设计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和可靠性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配电系统。 5MO:hE5sm  
     8.2.2.2 确定多层住宅的低压配电系统及计量方式时,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5MO:hE5sm  
       (1)单元总配电箱设于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由总配电箱至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层配电箱至各户采用放射式配电。 5MO:hE5sm  
       (2)单元不设总计量表,只在分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其配电干线、支线的配电方式同上项。 5MO:hE5sm  
       (3)分户计量表全部集中于首层(或中间某层)电表间内,配电支线以放射式配电至各(层)户。 5MO:hE5sm  
     8.2.2.3 多层住宅照明计量应一户一表。其公用走道、楼梯间照明计量可采取;当供电部门收费到户时,可设公用电度表;如收费到楼(幢)总表时,一般不另设表。 5MO:hE5sm  
     8.2.2.4 除多层住宅外的其他多层民用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向各层配电间或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树干式和分区树干的方式。 5MO:hE5sm  
       每个树干式回路的配电范围,应以用电负荷的密度、性质、维护管理及防火分区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5MO:hE5sm  
       由层配电间或层配电箱至各分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放射式或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5MO:hE5sm  
     8.2.2.5 多层住宅中的电力计量表应单独装设。其他多层民用建筑的照明和电力负荷亦应分别设表计量。 5MO:hE5sm  
       8.2.2.6 多层单身宿舍建筑,宜对每室的用电采取限电措施,在系统结线上应予考虑。 5MO:hE5sm  
8.2.3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 5MO:hE5sm  
     8.2.3.1 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 5MO:hE5sm  
     8.2.3.2 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5MO:hE5sm  
       (1)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5MO:hE5sm  
       (2)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 5MO:hE5sm  
       (3)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 5MO:hE5sm  
     8.2.3.3 高层建筑内的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以及其他用电负荷的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应在末端自动切换。 5MO:hE5sm  
       高层建筑中应急照明和消防用电设施的配电要求,见本规范第11章及第24章有关规定。 5MO:hE5sm  
     8.2.3.4 高层建筑的配电箱设置和配电回路划分,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和密度、防火分区、维护管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5MO:hE5sm  
       对于普通高层住宅的照明配电,每一单相回路如装设总计量表时其额定电源不宜超过30A。 5MO:hE5sm  
     8.2.3.5 自层配电箱至用电负荷的发支回路,对于旅馆、饭店、公寓等建筑物内的客房,宜采用每套房间设一分配电箱的树干式配电,每套房间内根据负荷性质再设若干支路;或者采用对几套房间按不同用电类别,以几路分别配电的方式;但对贵宾间则宜采取专用分支回路供电。 5MO:hE5sm  
     8.2.3.6 高层住宅的照明计量表应采用一户一表。公用楼梯、公用走道的照明及公用电力计量宜单独设表,其装设位置和配电系统应符合本章第8.2.2.2款的规定。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9-09-25
8.3 超低压配电
8.3.1 本节适用于额定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安全超低压和功能超低压配电。 5MO:hE5sm  
8.3.2 由于安全需要采用超低压配电称为安全超低压。仅仅由于功能上的原因采用超低压配电,而不能或不需要在安全保护方面完全符合安全超低压的要求时,称为功能超低压配电。 5MO:hE5sm  
8.3.3 安全超低压电源可以采用下列几种: 5MO:hE5sm  
       (1)安全隔离变压器: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之间应采用加强绝缘层或经接地屏蔽层隔离开。 5MO:hE5sm  
       (2)电动发电机组:其安全等级必须相当于安全隔离变压器。 5MO:hE5sm  
       (3)电化电源(例如蓄电池)或与电压较高回路无关的其他电源(例如柴油发电机)。 5MO:hE5sm  
       (4)电子装置:其性能必须保证该装置发生内部故障时,出现端子的电压不超过50V;或者输出端子的电压可能高于50V,但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情况下,其输出端子上的电压能立即降至50V及以下。 5MO:hE5sm  
8.3.4 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带电部分严禁与大地连接或与其他回路的带电部分或保护线连接。 5MO:hE5sm  
8.3.5 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尤其是继电器、接触器、辅助开关之类的电气设备)必须与电压比它高的回路在电气上隔离,其电气隔离的安全要求必须不低于安全隔离变压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水平。 5MO:hE5sm  
8.3.6 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导线不宜与其他任何回路并靠一起或同穿一根管内敷设,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可除外: 5MO:hE5sm  
       (1)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导线在基本绝缘外包覆以密封的绝缘护套。 5MO:hE5sm  
       (2)电压不同的回路的导线之间,以接地的金属屏蔽层或接地的金属护套分隔开。 5MO:hE5sm  
       (3)电压不同的回路包含在一根多芯电缆或其他的组合电线内,但安全超低压回路的导线是单独地或集中地按各回路中最高电压绝缘起来的。 5MO:hE5sm  
8.3.7 在安全超低压回路中,只用基本绝缘与其他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隔开的所有可导电部分,都必须封包在绝缘外护物内,其保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 5MO:hE5sm  
8.3.8 第8.3.7条中所述的绝缘外护物,如果不用钥匙或工具就能打开其盖或门,则在盖或门被打开时,所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都必须设在保护等级不低于IP2X的绝缘遮栏后面,以防人员无意识地触及,该绝缘遮栏只有用工具才能移开。 5MO:hE5sm  
8.3.9 当安全超低压回路是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且无分支回路时,其线路的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可以由装设在变压器一次侧的保护电器来完成,但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5MO:hE5sm  
       (1)安全超低压回路末端发生短路时,一次侧保护电器应有第8.6节所规定的足够的灵敏度使之动作; 5MO:hE5sm  
       (2)安全超低压回路导线额定负荷能力不应小于安全隔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5MO:hE5sm  
8.3.10 如果功能超低压回路不是由本章第8.3.3条所规定的安全电源供电,或者该回路的任何电气设备和导线不符合本章第8.3.5条和第8.3.6条的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MO:hE5sm  
     8.3.10.1 其可导电部分可按一次回路要求的最低电压来绝缘,或者用保护等级不低于IP2X的遮栏或外护物加以防护。 5MO:hE5sm  
     8.3.10.2 可以将超低压回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回路中一根带电导线与一次回路的保护线相连接,依靠一次回路中的自动切断供电的保护措施,作为超低压回路的故障保护。但必须满足保护装置灵敏度的要求。 5MO:hE5sm  
8.3.11 当安全超低压回路具有两个及以上分支回路时,每一支回路的首端各相均应设保护电器。 5MO:hE5sm  
8.3.12 安全超低压用的插头插座应符合本规范第14.7.2.4款的规定。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9-09-25
8.4 导 体 的 选 择
8.4.1 电线、电缆应按低压配电系统的额定电压、电力负荷、敷设环境及其与附近电气装置、设施之间能否产生有害的电磁感应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截面。 5MO:hE5sm  
8.4.2 电线、电缆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5MO:hE5sm  
       (1)按照敷设方式、环境温度及使用条件确定导体的截面,其额定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 5MO:hE5sm  
       (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 5MO:hE5sm  
       (3)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表8.4.2的规定。 5MO:hE5sm  
       (4)电线、电缆导体截面应按本章第8.6节的有关规定进行校验; 5MO:hE5sm  
       (5)固定敷设的硬导体应能承受预期短路电流的电动机械应力。 5MO:hE5sm  
8.4.3 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铜芯电线或电缆: 5MO:hE5sm  
       (1)特等建筑(具有重大纪念、历史或国际意义的各类建筑)。 5MO:hE5sm  
       (2)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5MO:hE5sm  
       (3)重要的资料室(包括档案室、书库等),重要的库房。 5MO:hE5sm  
       (4)影剧院等人员聚集较多的场所。 5MO:hE5sm  
       (5)连接于移动设备或敷设于剧烈震动的场所。 5MO:hE5sm  
       (6)特别潮湿场所和对铝材质有严重腐蚀性的场所。 5MO:hE5sm  
       (7)易燃、易爆的场所。  y7.oy"  
       (8)有特殊规定的其他场所。  y7.oy"  
8.4.4 用于长期连续负荷的电线、电缆,其截面应按电力负荷的计算电流及其他的规定条件选择。  y7.oy"  
       各种常用的电线、电缆的长期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应以国家指定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值为准。  y7.oy"  
8.4.5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按以下不同的基准条件乘以不同的校正系数。  y7.oy"  
     8.4.5.1 各种类型的电线、电缆敷设于空气中(或土壤中)的连续载流量仅从发热特性方面(非经济方面)考虑,是在给定的基准条件下确定的,当实际敷设条件不同于基准条件时,应对载流量表中的载流量数据进行校正。表8.4.5.1-1和表8.4.5.1-2分别给出了空气中和土壤中的校正系数值。  y7.oy"  
       电线、电缆线芯的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和短路时的允许最高温度见表8.5.4.1-3。  y7.oy"  
     8.4.5.2 电线、电缆穿管敷设于空气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见表8.4.5.2  y7.oy"  
     注:①穿管电线、电缆根数系指有负荷且发热的导线根数,中性线或保护线不计;  y7.oy"  
         ②一般情况下,穿管导线截面积占管内截面积的40%左右;  y7.oy"  
         ③当管子并列敷设时乘以0.95的校正系数。  y7.oy"  
     8.4.5.3 实际土壤热阻系数不同于基准条件下热阻系数时,应对载流量进行校正,不同土壤热阻时载流量校正系数见表8.4.5.3。  y7.oy"  
     8.4.5.4 电缆敷设于支撑架上,由于多根电缆的相互热的影响,载流量应乘以校正系数,其值见表8.4.5.4。  y7.oy"  
     注:d为电缆外径,当电缆外径不同时,可取平均值。  y7.oy"  
     8.4.5.5 电缆成束敷设于托架、托盘或塑料框槽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与电缆排列层数,每根电缆的负荷状况及同时工作系数等有关,表8.4.5.5提供的0.6/kV及以下电缆成束敷设时的载流量校正系数,仅为参考值。对重要配电线路尚应根据实际敷设情况进行试验或计算。  y7.oy"  
     8.4.5.6 电缆平行敷设于土壤中,对直埋的三芯电缆或三个单芯电缆组,在同时通以额定负荷时所引起的载流量校正值见表8.4.5.6。  y7.oy"  
          电缆成束敷设于托架,托盘或塑料框中  y7.oy"  
       注:同时工作系数系指一电缆束中有负荷的电缆根数与总的电缆根数之比(负荷电缆指通有额定电流的发热电缆,信号电缆除外)。  y7.oy"  
          三芯或三个单芯电缆平行成组直埋于土壤中  y7.oy"  
     8.4.5.7 当电缆敷设于PVC或PE管道内直埋地时,其载流量可取同样电缆直埋地的82%。  y7.oy"  
       三芯电缆或三个单芯电缆组平行置于管道组内时,在同时通以额定负荷时,其载流量下降的校正系数见表8.4.5.7。  y7.oy"  
     8.4.5.8 电缆直埋土壤中,不同基准埋地深度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见表8.4.5.8。  y7.oy"  
8.4.6 配电线路沿不同环境条件敷设时,电线、电缆的载流量应按最不利的环境确定。当该条件的线路段不超过5m(穿过道路时可为10m),则应按整条线路一般环境条件确定载流量,同时也可以考虑对最不利于载流量环境条件的线路段采取有利于增加载流量的措施(如采取强制冷却或采用土壤热阻系数小的回填土埋设电缆等)。  y7.oy"  
8.4.7 0.6/1kV及以下电线、电缆在空气中敷设,短时工作制运行时,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应给予校正。  y7.oy"  
     8.4.7.1 短时工作制负荷电流按下式计算:  y7.oy"  
                                     (8.4.7.1-1)  y7.oy"  
式是Im——短时工作制负荷电流(A);  y7.oy"  
        IN——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A);  y7.oy"  
       Km——短时工作制运行时载流量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y7.oy"  
                                     (8.4.7.1-2)  y7.oy"  
式中预加负荷系数;  y7.oy"  
     I0——短时负荷工作制施加于线芯的恒定电流(A);  y7.oy"  
     t——短时工作制时的短时负荷工作时间(min);  y7.oy"  
     τ——电线、电缆发热时间常数(min)。  y7.oy"  
     8.4.7.2 短时过负荷运行电流按下式计算  y7.oy"  
                                                   (8.4.7.2-1)  y7.oy"  
式中IS——短时过负荷运行电流(A);  y7.oy"  
        IN——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A);  y7.oy"  
        KS——过负荷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y7.oy"  
                                     (8.4.7.2-2)  y7.oy"  
式中Rc——线芯在θc 时电阻(Ω/m);  y7.oy"  
        Rs——线芯在θs时电阻(Ω/m);  y7.oy"  
        θ0——连续负荷运行时线芯允许工作温度(℃);  y7.oy"  
        θe——过负荷运行时线芯许工作温度  y7.oy"  
        θ0——环境温度(℃);  y7.oy"  
       t——短时工作制的负荷工作时间(min);  y7.oy"  
        τ——电线、电缆的发热时间常数(min);  y7.oy"  
8.4.8 用于断续工作制的电力负荷,电压级不超过0.6/1kV级的电线、电缆敷设于空气中时,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应予校正。  y7.oy"  
       断续负荷周期负荷运行时的载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y7.oy"  
                                     (8.4.8-1)  y7.oy"  
式中IP——断续负荷运行时的电流(A);  y7.oy"  
         IN——连续负荷额定载流量(A);  y7.oy"  
        KP——断续负荷运行时载流量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y7.oy"  
                                     (8.4.8-2)  y7.oy"  
式中ρ——断续负荷周期(min);  y7.oy"  
      α——接通率 (工作时间t与全周期时间P之比);其他符号同前。  y7.oy"  
8.4.9 对于电压级不超过0.6/1kV的电线、电缆短路电流计算由下式给出  y7.oy"  
                                     (8.4.9-1)  y7.oy"  
式中IK——短路电流,持续时间内均方根的有效值(A);  y7.oy"  
      tK——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  y7.oy"  
       S——导体截面(mm2) ;  y7.oy"  
      θf——短路时导体最高允许温度(℃);  y7.oy"  
      θi——短路时导体起始温度(℃);  y7.oy"  
        r——导体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K);  y7.oy"  
        K——与载流导体有关的系数,按下式计算:  y7.oy"  
                                     (8.4.9-2)  y7.oy"  
       θc—— 20℃时载流导体的热容比(J/Kmm3);  y7.oy"  
       ρc—— 20℃时载流导体的电阻率(Ω·m)。  y7.oy"  
8.4.10 单相回路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等截面。  y7.oy"  
8.4.11 在三相四线或二相三线的配电线路中,当用电负荷大部分为单相用电设备时,其N线或PEN线的截面不宜小于相线截面;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N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采用可控硅调光的三相四线或二相三线配电线路,其N线或PEN线的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2倍。  y7.oy"  
8.4.12 靠近有抗电磁干扰要求的设备及设施的线路或自身有防外界电磁干扰要求的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穿金属管或金属屏蔽线槽敷设,或采用金属屏蔽结构的电缆。  y7.oy"  
8.4.13 室内明敷的电缆,宜采用裸铠装电缆;当敷设于无机械损伤及无鼠害的场所,允许采用非铠装电缆。  y7.oy"  
8.4.14 沿高层或大型民用建筑的电缆沟道、隧道、夹层、竖井、室内桥架和吊顶敷设的电缆,其绝缘或护套应具有非延燃性。  y7.oy"  
8.4.15 在有腐蚀性介质的室内明敷电缆,应视介质的性质采用塑料外护层电缆或其他防腐型电缆。  y7.oy"  
8.4.16 沿建筑物外面和敞露的天棚下等非延燃结构明敷电缆时,应采用具有防水及防老化外护层的电缆。  y7.oy"  
8.4.17 直埋电缆应采用具有防腐外护层的铠装电缆。  y7.oy"  
8.4.18 为减少相零回路阻抗,提高保护装置灵敏度及抑制高电位引入等,可采用零线屏蔽式电缆。  y7.oy"  
8.4.19 若采用单芯导线作固定装置的PEN干线时,其截面对铜材不应小于10mm2,对铝材不应小于16mm2  y7.oy"  
       当用多芯电缆的线芯作PEN线时,其最小截面可为4mm2  y7.oy"  
8.4.20 当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按热稳定要求,截面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4.6.2.1款的数值。  y7.oy"  
8.4.21 PE线若不是供电电缆或电缆外护层的组成部分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4.6.2.1款的数值。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9-09-25
8.5 低压电器的选择
8.5.1 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必须具有根据其用途所要求的各种功能。  y7.oy"  
8.5.2 选择电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y7.oy"  
     8.5.2.1 与所在回路额定电压(交流为均方根值)相适应。对于某些设备,应考虑正常工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或最低电压。  y7.oy"  
     8.5.2.2 电器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大于所控制回路的预期工作电流, 电器还应承载异常情况下可能流过的电流,保护装置应在其允许的持续时间内将电路切断。  y7.oy"  
     8.5.2.3 电器的额定频率必须与所在电源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y7.oy"  
     8.5.2.4 电器应根据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  y7.oy"  
     8.5.2.5 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y7.oy"  
       注: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考虑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y7.oy"  
8.5.3 如果操作人员不能观察到开关或控制电器的工作情况,而这样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在操作人员看得见的位置装设合适的指示器。  y7.oy"  
8.5.4 为了维护、测试、检修和安全需要应装设隔离电器。  y7.oy"  
8.5.5 隔离电器应能将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有效地隔离,但本章第8.5.10条和8.5.11条所述者除外。  y7.oy"  
8.5.6 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有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y7.oy"  
8.5.7 在TN-C及TN-C-S系统中,严禁单独断开PEN线。当保护电器的PEN极断开时,必须联动全部相线极一起断开。  y7.oy"  
8.5.8 在TN-c及TN-C-S系统中,当需要装设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时,必须将所在回路全部相线连同PEN线一起断开。且PE线应在保护电器负荷端同N线分接。  y7.oy"  
8.5.9 严禁隔离或断开PE线  y7.oy"  
8.5.10 在TN、TT系统中,无电源转换或虽有电源转换但零序电流分量很小的三相四线配电线路,其隔离电器或开关电器不宜断开N线。  y7.oy"  
8.5.11 在TN、TT系统中,如果单相相电压回路前端已装设具有检测中性线对地电压的中性线断线保护的双极开关和具有电气专业人员维护的用户,则其后各级开关电器均可不切断N线。但开关电器宜有防止相线与N线接错的信号指示装置或跳闸装置。  y7.oy"  
8.5.12 在TN、TT系统中,如果单相相电压回路首端未装设具有检测中性线对地电压的中性线断线保护的双极开关时,则各级隔离电器应将N线同相线一起断开。  y7.oy"  
8.5.13 在含有较大零序电流分量的TN、TT系统的线路中,进行电源转换或联络用的功能性开关电器应将N线与相线一起断开或接通,且不应使这些线路并联运行(除非该装置是为这种情况特殊设计的)。当两个电源或线路的中性线有可能并联运行时,不应采用TN-C中TN-C-S系统。  y7.oy"  
8.5.14 IT系统中如有中性线引出的三相四线回路及单相相电压回路,其开关电器均须将N线同相线一起断开。功能性开关电器必须使相线比N线先断开,且中性线先于相线中与相线同时接通。  y7.oy"  
8.5.15 N线上严禁安装可以单独操作的单极开关电器。  y7.oy"  
8.5.16 严禁将半导体器件用作隔离电器。  y7.oy"  
8.5.17 隔离电器宜采用能同时断开有关电源所有极的多极开关,但并不排除采用多个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可用同一隔离电器将数个回路隔离(对不重要负荷而言)。  y7.oy"  
8.5.18 选择功能性开关电器时,必须满足其执行最繁重任务的要求。  y7.oy"  
8.5.19 功能性开关电器可只控制电流而不必断开其相应各极。  y7.oy"  
8.5.20 隔离电器、熔断器以及连接片严禁用作功能性开关电器。  y7.oy"  
       以下电器可以用作功能性开关:  y7.oy"  
       负荷开关;  y7.oy"  
       半导体电器;  y7.oy"  
       断路器;  y7.oy"  
       接触器;  y7.oy"  
       继电器;  y7.oy"  
       10A及以下的单相插头和插座。  y7.oy"  
8.5.21 多功能综合保护电器(例如具有过电流、漏电、断相、过电压、低电压等多重功能的保护电器)宜有识别不同故障类别的信号指示。  y7.oy"  
8.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9-09-25
8.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8.6.1 一般规定 BZ!v%4^9  
     8.6.1.1 低压配电线路应根据不同故障类别和具体工程要求装设下列保护: BZ!v%4^9  
       (1)短路保护; BZ!v%4^9  
       (2)过负荷保护; BZ!v%4^9  
       (3)接地故障保护; BZ!v%4^9  
       (4)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 BZ!v%4^9  
     8.6.1.2 配电线路上下级保护电器的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间应能协调配合。当有困难时,对于非重要负荷除第一、二级之间具有选择性动作外,其他可无选择性动作。 BZ!v%4^9  
     8.6.1.3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特征和接地形式相适应。 BZ!v%4^9  
     8.6.1.4 对电动机等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保护,除符合本章要求外,还应符合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 BZ!v%4^9  
     8.6.1.5 低压配电线路的过电流应由一个或多个电器保护,用以在发生过负荷或短路时能自动切断供电。 BZ!v%4^9  
8.6.2 短路保护 BZ!v%4^9  
     8.6.2.1 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短路保护电器应在短路电流使导体及其连接件产生的热效应及机械应力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 BZ!v%4^9  
     8.6.2.2 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应能切断安装处的最大预期短路电流。 BZ!v%4^9  
     8.6.2.3 对持续时间不超过5s的短路,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以下式进行校验: BZ!v%4^9  
                                     (8.6.2.3) BZ!v%4^9  
式中S——绝缘导体的线芯截面(mm2); BZ!v%4^9  
        Ik——短路电流有效值(均方根植)(A); BZ!v%4^9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绝缘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s); BZ!v%4^9  
      K——计算系数。常用值见表8.6.2.3。 BZ!v%4^9  
     注: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 BZ!v%4^9  
     8.6.2.4 在线芯截面减小或分支处,以及因导体类型、敷设方式或环境条件改变而导致载流量减小的线路,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且越级切断线路不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中断供电,允许不装设短路保护: BZ!v%4^9  
       (1)上一级线路的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的线路。 BZ!v%4^9  
       (2)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不大于20A的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 BZ!v%4^9  
       (3)电源侧装有短路保护电器的架空配电线路。 BZ!v%4^9  
       (4)符合本章第8.6.6.2款和第8.6.6.3款规定的线路。 BZ!v%4^9  
     8.6.2.5 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不按分能力选择保护电器,对于非重要负载在电源侧已装有能满足本章第8.6.2.2款要求的其他保护电器。则允许负载侧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小于预期的最大短路电流。但两个保护电器特性的配合,应使短路时通过的能量不致造成负侧保护电器和导线的损坏(包括机械应力和电弧造成保护电器的损坏)。 BZ!v%4^9  
     8.6.2.6 为使低压器路器可靠工作,应按公式8.6.2.6校验其灵敏度: BZ!v%4^9  
                                     (8.6.2.6) BZ!v%4^9  
式中KLZ——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灵敏系数,可取1.5; BZ!v%4^9  
       Idmin——被保护线路预期短路电流中的最小电流(A),在TN、TT系统中为单相短路电流; BZ!v%4^9  
         Izd——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A)。 BZ!v%4^9  
8.6.3 过负荷保护 BZ!v%4^9  
     8.6.3.1 配电线路应装设过负荷保护,使保护电器在过负荷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荷电流。 BZ!v%4^9  
     8.6.3.2 下列配电线路可不装设过负荷保护: BZ!v%4^9  
       (1)符合本章第8.6.2.4款规定的线路,如电源侧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已能有效地保护该段线路,且越级切断线路不致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供电中断。 BZ!v%4^9  
       (2)不可能增加负荷从而导致过负荷的线路。 BZ!v%4^9  
       (3)由于电源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发生过负荷的线路。 BZ!v%4^9  
     8.6.3.3 过负荷保护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保护电器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 BZ!v%4^9  
     8.6.3.4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以下二式要求: BZ!v%4^9  
                                                         (8.6.3.4-1) BZ!v%4^9  
                                                     (8.6.3.4-2) BZ!v%4^9  
式中IB——被保护线路计算负荷电流(A); BZ!v%4^9  
      In——熔断器的熔体额定电流或低压断路器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A); BZ!v%4^9  
       IZ——被保护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A); BZ!v%4^9  
         I2——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A)。 BZ!v%4^9  
        在实际使用中取I2为:当保护电器为低压断路器时,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动作电流;当保护电器为低压熔断器时,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熔断电流。 BZ!v%4^9  
     注:按公式8.6.3.4-1和8.6.3.4-2,当采用符合JB 1284-85标准的低压断路器时,InIZ的比值不应大于1,当采用符合JB 4011标准的刀型触头式、螺栓连接式、圆筒型帽式以及螺旋式熔断器作过负荷保护时,InIZ的比值如表8.6.3.5所示。 BZ!v%4^9  
     8.6.3.5 对于突然断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的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等),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 BZ!v%4^9  
     8.6.3.6 当采用同一保护电器作多根并联导体组成的线路过负荷保护时,该线路允许的持续载流量为多根并联导体的允许持续载流量之和,此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BZ!v%4^9  
       (1)导体的型号、截面、长度和敷设方式均相同; BZ!v%4^9  
       (2)线路全长内无分支引出线; BZ!v%4^9  
       (3)线路的布置使各并联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相等。 BZ!v%4^9  
     8.6.3.7 对于多个低压断路器同时装入密闭箱体内的过负荷保护,应根据环境温度、散热条件及断路器的数量、特性等因素,考虑降容系数。 BZ!v%4^9  
     8.6.3.8 过负荷保护电器的整定电流应保证在出现正常的短时尖峰负荷电流(如用电设备起动)时,保护电器不应切断线路供电。 BZ!v%4^9  
8.6.4 接地故障保护 BZ!v%4^9  
     8.6.4.1 为防止人身间接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而采取的接地故障保护措施。除正确地选用和整定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使其可靠地切断故障线路外,还应正确地协调和配合下列因素: BZ!v%4^9  
       (1)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BZ!v%4^9  
       (2)电气设备防触电保护等级和使用特点; BZ!v%4^9  
       (3)导体截面; BZ!v%4^9  
       (4)环境影响。 BZ!v%4^9  
     8.6.4.2 除本章第8.6.4.1款规定的接地故障保护外,下列措施也可用于防止人身间接触电: BZ!v%4^9  
       (1)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设备)。 BZ!v%4^9  
       (2)采取电气隔离措施。 BZ!v%4^9  
       (3)采用安全超低压供电。 BZ!v%4^9  
       (4)将电气设备安装在非导电场所内。 BZ!v%4^9  
     8.6.4.3 第8.6.4条规定涉及的电气设备,按防触电保护分级均为1级电气设备,且此类设备所在环境均指正常环境,在此环境内人身触电安全电压极限值为50V。 BZ!v%4^9  
       切断接地故障的时间极限值应根据系统接地形式和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而定,分别见以下各有关条款的规定,但其最大值不宜超过5s。 BZ!v%4^9  
     8.6.4.4 为减小人体接触电压,在采取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时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当仅做总等电位联结不能满足间接接触保护的条件时,还应采取辅助等电位联结。除本规范第14章规定的等电位联结内容之外,总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辅助等电位联结还应包括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平房地板。 BZ!v%4^9  
       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做法见本规范第14章有关规定。 BZ!v%4^9  
     8.6.4.5 位于总等电位联结作用区以外的TN、TT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并应符合第8.6.4.20款和第8.6.4.12款的规定。 BZ!v%4^9  
     8.6.4.6 在TN接地型式的配电线路中,其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BZ!v%4^9  
                                     (8.6.4.6) BZ!v%4^9  
式中Zs——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BZ!v%4^9  
       Ia——保证保护电器在本章第8.6.4.7款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线路的动作电流(A); BZ!v%4^9  
        U0——相线对地标称电压(A)。 BZ!v%4^9  
     8.6.4.7 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线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BZ!v%4^9  
       (1)配电干线和只供给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线路不应大于5s。 BZ!v%4^9  
       (2)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用电设备的末级配电级路不应大于0.4s。 BZ!v%4^9  
     8.6.4.8 当对第8.6.4.4款所述的基础和地板难以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时,则该场所内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BZ!v%4^9  
       (1)对第8.6.4.7款之(2)所述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BZ!v%4^9  
       (2)当同时具有第8.6.4.7款两种线路时,除对(2)所述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外,对(1)所述线路如同时满足下列二式有困难时,则按第8.6.4.20款(2)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BZ!v%4^9  
                                                         (8.6.4.8-1) BZ!v%4^9  
                                  (8.6.4.8-2) BZ!v%4^9  
式中ZPE——第8.6.4.7款所述两种配电线路PE线联结点至总等电位联结点之间PE线阻抗(Ω); BZ!v%4^9  
       ZPE(N)——总等电位联结点电源侧干线接地故障点至(变电所不在用户内部的)变压器中性点之间PE或PEN线阻抗(Ω); BZ!v%4^9  
       U0——相线对地标称电压(V); BZ!v%4^9  
         RA——PE(PEN)重复接地极电阻(Ω); BZ!v%4^9  
        R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极电阻(Ω); BZ!v%4^9  
         ZS——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BZ!v%4^9  
     8.6.4.9 在TN系统配电线路中,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下列方式: BZ!v%4^9  
       (1)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本章第8.6.4.7款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BZ!v%4^9  
       (2)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如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第8.6.4.7款要求,而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时,宜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此时,保护整定值应大于配电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 BZ!v%4^9  
       (3)当上述(1)、(2)项的保护匀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漏电电流保护的接线应符合第8.6.4.20款的规定。 BZ!v%4^9  
     8.6.4.10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下式要求: BZ!v%4^9  
                                     (8.6.4.10) BZ!v%4^9  
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Ω); BZ!v%4^9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线路的动作电流(A)。 BZ!v%4^9  
        Ia值与所采用的保护电器有关:当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时, Ia为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I∆n;当采用反时限特性过电流保护电器时,如供电给固定式设备,Ia为在5s以内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如供电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切断回路的时间应符合表8.6.4.10所列数值;当采用瞬时短路保护电器时,Ia为瞬时切断故障线路的动作电流。 BZ!v%4^9  
     8.6.4.11 T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宜采用漏电电流保护方式。 BZ!v%4^9  
       只有在满足第8.6.4.10款的要求时,反时限特性和瞬时动作特性的过电流保护方可采用。 BZ!v%4^9  
     8.6.4.12 TT系统配电线路采用多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不宜超过三级。其电源侧漏电保护电器动作可返回时间应大于负荷侧漏电保护电器的全分断时间,但电源侧保护电器最大分断时间不宜超过1s。 BZ!v%4^9  
     8.6.4.13 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 BZ!v%4^9  
     8.6.4.14 IT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式要求: BZ!v%4^9  
        BZ!v%4^9  
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Ω); BZ!v%4^9  
        Ia——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接故障电流(A),它计及泄漏电流和电气装置全部接地阻抗值的影响。 BZ!v%4^9  
     8.6.4.15 IT系统配电线路的相线与外露可导电部分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可不自动切断供电,但应采用绝缘监视电器进行声光报警,第一次接地故障应在切实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排除。 BZ!v%4^9  
     8.6.4.16 IT系统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可采用共同的接地极,也可采用个别的或成组的单独接地极。 BZ!v%4^9  
       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单独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T系统的要求。 BZ!v%4^9  
       如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其切断时间应符合TN系统的要求。 BZ!v%4^9  
     8.6.4.17 当IT系统配电线路发生第二次接地故障时,应由过电流保护电器或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切断故障线路,并应符合下式要求: BZ!v%4^9  
       当不配出N线时 BZ!v%4^9  
                                                         (8.6.4.17-1) BZ!v%4^9  
       当不配出N线时 BZ!v%4^9  
                                                   (8.6.4.17-2) BZ!v%4^9  
式中ZS——包括相线和PE线在内的故障回路阻抗(Ω); BZ!v%4^9  
        ZS'——包括相线、N线和PE线在内的故障回路阻抗(Ω); BZ!v%4^9  
       Id——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 BZ!v%4^9  
        当线路标称电压为220/380V时,如不配出N线,为在0.4s内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如配出N线则为0.8s内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 BZ!v%4^9  
     8.6.4.18 严禁PE或PEN线穿过漏电保护电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 BZ!v%4^9  
     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及其与之配套使用的短路保护电器,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单独切断N线。 BZ!v%4^9  
     8.6.4.19 漏电保护电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地。 BZ!v%4^9  
     8.6.4.20 TN系统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宜采用下列接地方式之一: BZ!v%4^9  
       (1)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漏电保护电器电源侧的PE线相连接,并符合公式8.6.4.6要求。 BZ!v%4^9  
       (2)漏电保护电器保护的线路和设备的接地型式如按局部TT系统处理,则将被保护线路及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专用的接地极上,并符合公式8.6.4.10要求。 BZ!v%4^9  
     8.6.4.21 为保证在TN-C-S系统配电线路中装设的漏电保护与短路保护有足够的交叉范围(即无保护死区),宜采用电磁式或辅助电源可靠动作电压不大于66V(0.3V)的电子式漏电流动作保护电器。 BZ!v%4^9  
     8.6.4.22 在IT系统中采用漏电保护切断第二次接地故障时,保护电器额定不动作电流In应大于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的相线内流过的接地故障电流。 BZ!v%4^9  
8.6.5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 BZ!v%4^9  
     8.6.5.1 中性线N(PEN)断线故障保护系指有中性线配出,且以单相负荷为主的居住建筑的低压配电线路,因中性线断线而导致中性点电位偏移时,为保护人身和单相用电设备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BZ!v%4^9  
     8.6.5.2 为防止或减少中性线断线,除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外,还宜采用中性线断线保护: BZ!v%4^9  
       (1)N(PEN)线应满足本规范第7章对导线机械强度和本章第8.4节对载流量的要求; lPe&h]@ >  
       (2)导线的连接点应牢固可靠,并采取防止气化腐蚀的措施。 lPe&h]@ >  
     8.6.5.3 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能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线断线时,自动切断负荷侧全部电源线路。 lPe&h]@ >  
     8.6.5.4 为有效抑制因中性线断线导致的电位偏移对人身或设备的危害,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应具有反时限特性(但欠电压除外)。 lPe&h]@ >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应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或等电位联结条件相适应。 lPe&h]@ >  
     8.6.5.5 当采用单相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需要工作接地时,其接地极应满足下列条件: lPe&h]@ >  
       (1)当用于TT(局部TT)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共用接地极,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lPe&h]@ >  
       (2)当用于TN-S系统时,应与该系统中的PE线连接。 lPe&h]@ >  
       (3)当用于TN-C(TN-C-S)系统时,应单独接地,不得与重复接地共用,并应保持保护装置的距离。 lPe&h]@ >  
       当中性线断线保护电器与漏电保护电器配合使用时,其配电系统宜采用本款(1)所述接地形式。 lPe&h]@ >  
8.6.6 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 lPe&h]@ >  
     8.6.6.1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维护方便、不易受机械损伤、不靠近可燃物的地方,并应避免保护电器工作时意外损坏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lPe&h]@ >  
     8.6.6.2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但为了维护与操作方便可设置在离开连接点的地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lPe&h]@ >  
       (1)线路长度不超过3m; lPe&h]@ >  
       (2)采取措施将短路危险减至最小; lPe&h]@ >  
       (3)不靠近可燃物。 lPe&h]@ >  
     8.6.6.3 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为了操作维护的方便需将分支线路的保护电器装设在距连接点的线路长度大于3m的地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lPe&h]@ >  
       (1)在该分支线装设保护电器前的那一段线路发生单相(或两相)短路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上一级保护电器应能保证动作; lPe&h]@ >  
       (2)该断分支线应敷设于不可燃的管、槽内。 lPe&h]@ >  
     8.6.6.4 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配电线路中不接地的各相上。对于中性点不接地且无N线引出的三相三线配电系统,允许只在两相上装设保护电器。 lPe&h]@ >  
     8.6.6.5 在TT、TN系统中,如果N线截面小于相线,则N线应装设相应于该导线截面的过电流检测电器,该检测电器使保护电器断开相线,或同时断开相线和N线;但如果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则N线上可不装设过电流检测电器: lPe&h]@ >  
       (1)线路的相线保护电器已能保护N线; lPe&h]@ >  
       (2)正常(可较长时间缺相运行的线路除外)工作时,可能通过N线的最大电流明显地小于该导线的载流量。 lPe&h]@ >  
     8.6.6.6 IT系统不宜配出N线,如有N线配出时,需要在该N线上装设过电流保护电器,并用来使包括N线在内的所有带电导线断电。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不遵守本规定: lPe&h]@ >  
       (1)当个别N线的短路受到装设在供电侧保护电器的有效保护; lPe&h]@ >  
       (2)如果个别线路是由漏电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保护的,且其额定漏电电流不超过相应N线载流量的0.15倍。 lPe&h]@ >  
     8.6.6.7 中性线断线故障保护电器宜装设在三相四线制架空线路末端或单相分支线路首端。 lPe&h]@ >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31
贡献值
18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54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9-09-25
 
9 室内布线
9.1 一 般 规 定
9.1.1 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室内(包括与建筑物、构筑物相关联的外部位)绝缘电线、电缆和封闭式母线的布线。 lPe&h]@ >  
       当本章条款无具体规定时,其适用电压范围为500V及以下。 lPe&h]@ >  
9.1.2 布线及敷设方式应根据建筑的性质、要求、用电设备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应避免因外部热源、灰尘聚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并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振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 lPe&h]@ >  
9.1.3 敷设方式可分为:明敷——导线直接或者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及桁架、支架等处;暗敷——导线在管子、线槽等保护体内,敷设于墙壁、顶棚、地坪及楼板等内部,或者在混凝土板孔内敷线等。 lPe&h]@ >  
9.1.4 金属管、塑料管及金属线槽、塑料线槽等布线,应采用绝缘电线和电缆。在同一根管或线槽内有几个回路时,所有绝缘电线和电缆都应具有与最高标称电压回路绝缘相同的绝缘等级。 lPe&h]@ >  
9.1.5 布线工程中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14章的有关规定。 lPe&h]@ >  
91.6 布线用塑料管(硬质塑料管、半硬塑料管)、塑料线槽及附件,应采用氧指数为27以上的难燃型制品。 lPe&h]@ >  
9.2 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
9.2.1 瓷(塑料)线夹布线一般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场所和挑檐下室外场所。 lPe&h]@ >  
       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一般适用于室内、外场所。 lPe&h]@ >  
       在建筑物顶棚内、严禁采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脑直式绝缘子布线。 lPe&h]@ >  
9.2.2 采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室内、外布线时,绝缘电线至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表9.2.2所列数值。 lPe&h]@ >  
9.2.3 采用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在室内沿墙壁、顶棚布线时,绝缘电线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表9.2.3节所列数值;跨越柱子、桁架布线时,应符合本规范第9.4节所规定的机械强度要求。 lPe&h]@ >  
9.2.4 采用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在室内、外布线时,绝缘电线的间距不应小于表9.2.4所列数值。 lPe&h]@ >  
9.2.5 绝缘电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有腐蚀的场所时,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不应小于表9.2.5所列数值。 lPe&h]@ >  
9.2.6 在与建筑物相关联的室外部位布线时,绝缘电线至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表9.2.6所列数值。 lPe&h]@ >  
有志者事竟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