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初露峥嵘的游作忠
高中毕业后,阿忠到本县坂东粮站当炊事员两年。由于他为人灵活,善于交际,能言善辩,他买的菜、鱼、肉都比别人便宜,又炒得一手好菜。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不安于长期做伙夫,工作之余仍苦心练习书法,研究用笔手势,讲究字体结构。那时,时兴写大幅标语等,凡需动笔处,必请他来舞文弄墨。
恰巧,那个粮站的站长也喜欢书法与诗歌,这使阿忠兴趣大增。 1977年1月,阿忠赶上不用考试推荐上大中专的末班车,进入福建省商业学校就读,攻读统计学,由于当时就小有名气,再加上他从小就有组织才能与活动能力,被老师指名任命为班级小组长兼团宣传委员。
虽然学业繁忙,但阿忠并未放弃对诗词的爱好与对颜真卿字帖的临摹。在省城又得天时地利之便,他寻找各种机遇接触许多书法家,曾带着自己的书法到省城登门拜访老前辈沈觐寿、陈曦、陈奋武等著名书法家,受到他们的指点与鼓励。陈曦老人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书艺之道,非读破万卷。名师指示,不能窥其深奥。”对老名家的点拨,阿忠心领神会,铭记于心。可以说,观摩老前辈的书画与聆听教诲,使阿忠受益匪浅,让他后来的 书法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凭着阿忠的活力与洒脱,不少女生对阿忠钦佩不已,甜滋滋的女声常嗲声嗲气唤:“阿忠!给我写一幅字挂在床头呀!”阿忠就为她们写了诸如“难入梦”、“长厮守”、“口难开”之类的大字,使得女生们乱了方寸,挂也不是,不挂也不是,她们说阿忠的作品简直是“鸡肋”。
学校安排学生实习,阿忠被分配到罗源、荔城商业供销部门实习,俊秀飘逸白面书生的阿忠始终是商业界未婚女子青睐的人物。人们都说他“好一个风流才子!”
毕业后的阿忠,因成绩优异本可以留在省城福州工作,但他还是感觉故土难离,忘不了梅溪水的哺育之恩,尤其是忘不了父老兄弟的深情厚谊,阿忠决意回到故乡闽清工作。他被分配到县食品公司当统计员,有时也下乡收购猪存栏,也学宰猪卖肉。按当时行业前景看,食品公司也是一处“肥缺”(好单位),吃肉喝酒应该不成问题。
但阿忠并不沉湎于喝酒食肉。业余时间是他新的奋斗起点,工作之余,他仍在顽强自学。1982年,他成为中央电视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学生。这期间,他因为工作表现出色,并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而微妙的人际,而被提升为福建省食品公司闽清县公司副经理。
他在电大学习期间攻读了许多文艺方面的书籍,并重新研究和临摹名碑。为了让自己的书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再一次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他曾自费到北京“荣宝斋”观赏学习现代名家真迹,后来又去泰山观摩秦汉时期的古石刻。
之后,他读《艺术概论》时,似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对书中的“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这一论断,有了许多新的领悟。于是他就更加注重对艺术风格的历练,翻阅历代书法论著,研究书法艺术规律。为撰写毕业论文《论书法用笔与艺术美》而遍读有关书艺论著,感触颇深,一气呵成,优秀的毕业论文得到专家的首肯。
此时,阿忠感到胸中的艺术激情在澎湃,而艺术创作又不能仅限于书法作品,于是他开始写作,有许多散文、评论、诗论以及研究书法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参加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