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1988年宰猪师傅阿忠竞选文化局长到1999年,屈指一算,阿忠由食品部门调入文联已十周年了。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这便是人生的收获季节或曰黄金时代。
阿忠常对人说,他是幸运的、幸福的。本来喜欢文艺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现在自已的爱好专长却变成了自已的职业!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常常歪打正着,并且打出了名气,打出了精彩。阿忠说:一个人,有一点兴趣,不难;有一份工作,也不难,把兴趣与工作合二为一,那就是一种境界了!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在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并把这份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因而拥有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他因此而感激生活。
阿忠几十年如一日地苦练书法,是因为有一种动力在推他前行,这动力就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只有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达尔文才会将一只甲虫放进嘴里,爱迪生才会钻进鸡窝孵小鸡。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可能深爱她。并力求把她做好。阿忠就是这样一个把对书法的兴趣化作一份挚爱与追求的人,所以,阿忠到文联工作,可以说是歪打正着,更可以算是如鱼得水,他因此乐此不疲,锲而不舍!
阿忠生活在一个商业味道浓郁的小城市,相比之下,人文气息就显得格外单薄。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现代人本来就生活得相当焦虑和浮躁,有几个人会静下心来研墨习字?但阿忠做到人弃我取,乐此不疲!
阿忠久久不肯出书,是为了坚持精品意识,绝不为赶时髦而随意结集出版。他的心态很无奈,出书容易出精品难,要引起读者关注似乎更难。因为现在处于多媒体多元化时代,电脑中有各种各样的字体应有尽有,似乎不太爱请名人题字了,书法家似乎也难以引起如八十年代那样的广泛注意,轰动效应似乎已成为历史现象,即使是大名家作品,似乎也有这种灼痛感。
但平时来找阿忠题字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除了名山题刻,寺庙祠堂,亭台楼阁,牌匾题署,书撰楹联,还有许多人知道阿忠的名气,是要在自己的书房中挂一幅阿忠的墨迹,名气便是书法的人气。他们说,相对于用电脑书写的大字,他们更喜欢人的手书,他们说,用电脑敲出的汉字的确干净整齐,但它的美观与书写者的心情无关,与书写者的性格无关,似乎那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用手写出来的汉字却完全不同,它们有风采,有风韵,有风骨,它的每一道笔力都蕴含着书写者的心情。
阿忠听后,大受鼓励与启发,没想到这些求字者竟能说出对书法这么老到而精辟的评价。他觉得自己的多年来的努力,值得!
十年了,年过不惑的阿忠回想起来,感慨良多。报刊杂志发表了不计其数的作品,拜识了许多名家同仁,三度出国办展,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人生需要打理,更需要总结,阿忠也想到要好好总结一下以往的路程,于是决定编辑出版一本文集,取名《十年鸿爪》。
这本文集的自序,是阿忠人生观及灵魂的自我剖析,可谓一篇奇文!不妨附录如下:
游作忠作品集《十年鸿爪》 自序
流年似水,人生暂短.余年过不惑,比之余祖辈[亲祖父36岁卒],长寿矣.然马齿徒增,一事无成,深负疚意.光阴荏苒,心中常念已故老友临终前一席话,‘我将去世,一生最大遗撼是在过这个世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愈感须把握旦夕,万勿太奢望诸耒.新近师大老教授李万钧,将其平生已发表文章要目汇集成册,名曰[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