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日,台灣前高雄縣長楊秋興率團訪問大陸,國臺辦主任王毅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分別與他見面。連日來,台灣媒體也在密切關注著楊秋興的行蹤,並做了大篇幅報道,他們認為這是大陸方面擴大與綠營的交往,紮實做台灣中南部民眾工作的重要表現。那麼楊秋興此行目的是什麼?台灣媒體對他有怎樣評價?就這樣一些話題,我們邀請到了台灣兩位嘉賓為您做詳細分析,一位是台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先生;一位是資深媒體人林天瓊先生,歡迎二位。 <,@%*G1-
<,@%*G1-
遊梓翔:李紅你好。 <,@%*G1-
<,@%*G1-
林天瓊:主持人好。 <,@%*G1-
<,@%*G1-
主持人:二位好。我們看的台灣方面一直在關注著楊秋興到大陸訪問這件事情。遊教授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島內輿論對楊秋興此行有怎樣評價? <,@%*G1-
<,@%*G1-
遊梓翔:關於楊秋興這一次到大陸去訪問,因為這個行程相當緊密,而且他到了非常多城市。台灣一般媒體對這件事的看法大概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一個,這當然是兩岸關係又進一步推展;更重要等於是一個突破,為什麼呢?因為楊秋興背景的關係,我們知道在台灣除了國民黨之外,民進黨是另一股重要政治勢力。楊秋興雖然退出了民進黨,在去年五都選舉的時候,不過他本身出身背景,整個在政壇發展歷程,可以說是根正苗綠的一個民進黨黨員。所以,雖然他現在不是挂著民進黨身份到大陸訪問,還是具有相當意義,顯示是綠營人士打開了這個交流道路。 <,@%*G1-
<,@%*G1-
我們知道他不是第一個到大陸訪問的民進黨縣市長,或前任縣市長。過去,我們知道陳菊曾經到過大陸,也知道蘇治芬也到過大陸,不過這兩位都是挂著現任縣市首長,而她們又很難跳出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框架。所以這兩位到了大陸,你可以聽她在接受所有媒體訪問的時候都刻意把她的訪問地方化,什麼意思呢?就是把它當成是,我是為了我縣市目的而來,不是為了更大的兩岸交流的目的而來,所以陳菊經常會說,我是來推銷高雄“世運”的,不是為其他目的,蘇治芬會說她是為了推銷農產品。但這一次楊秋興他並沒有現任縣市首長的身份,所以楊秋興這一次來,他整個調子,在媒體訪問裏、媒體報道裏,就會是一個推動兩岸交流的基調,這一個基調可以說是突破了過去挂著民進黨籍的縣市首長所打開的格局。 <,@%*G1-
<,@%*G1-
主持人:除了剛才遊教授介紹台灣媒體關注到的這些點之外,我們看到此次楊秋興參訪,受到了大陸方面的熱情接待,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近日都分別和他進行了見面。在見面當中,楊秋興就多次表示,希望兩岸和平穩定,並期待大陸和台灣南部能夠加強交流和合作。林先生,一直以來,楊秋興對兩岸關係持怎樣的看法?為什麼這麼期待兩岸的合作呢? <,@%*G1-
<,@%*G1-
林天瓊:從楊秋興過去三階段的政治職務裏面,因為他背負了一個民進黨籍身份在裏面,於是在整個他任這些職務過程當中,他就必須掩飾,或必須隱藏過去他對於兩岸事務的某些意見,他必須,迫於無奈也好,迫於政治考量也好,他把他真實的,對於兩岸的意見其實是隱匿起來的,為什麼說他有隱匿他的政治意見呢?我們從去年整個五都選舉裏面,高雄市選舉看出來,其實楊秋興對於整個兩岸事務的意見,他在跟陳菊競選,等於爭取民進黨內提名的時候,他並沒有那麼清楚交代出他的兩岸政策出來,或兩岸的立場出來,反而是出現在什麼時候?出現在他在民進黨裏面失去了競爭者角色,他必須退出民進黨,以中立角色,以第三黨立場的角色來角逐整個高雄市長選舉的時候,他才忽然提出所謂的“中道政策”出來,所以這種情況在台灣有的政治人物經常喜歡講說,不要看我的一時,要看我的一生,這句話經常也被政治人物用來掩飾自己的變與不變,不要看我的一時,要看我的一生,這種就是在掩飾自己為什麼隨著每一件事情,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的策略。我想這的確是楊秋興整個在策略上非常正確的一種做法,因為他現在在台灣本身沒有政治職務,沒有政治資源,他必須尋求,或者說繼續維持他本身在政治上的熱度,而只有透過這個機會,他知道兩岸交流其實是非常大一個機會,非常大一個商機也好,或者可以爭取到非常大民眾對他重新信賴的機會也好,這也是為什麼他希望兩岸儘快交流,兩岸加強交流,為自己開闢出一片政治上的藍海。 <,@%*G1-
<,@%*G1-
主持人:按照林先生分析,從楊秋興到大陸訪問這樣一種行為,以及他在大陸所做的表態也可以看出,曾經民進黨人士其實對於積極發展兩岸關係,是保持著一種積極態度的。對於楊秋興這個人,可能很多觀眾不是很了解,但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個“小巨人”稱號,遊教授來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楊秋興有哪些個人特質? <,@%*G1-
<,@%*G1-
遊梓翔:楊秋興“南方小巨人”稱號,當然“南方”是指他來自高雄,來自台灣南部,最有趣的是這個“小巨人”,因為這個“小巨人”其實跟他身高有一些關係。我們了解,在台灣分析政治的人,對於楊秋興到底是多少身高,有一些爭議,因為據說在網路上,最常提到他身高是156釐米,1.56米。但是,其實有一些跑他路線的記者說,事實可能只有1.51米。楊秋興在台灣,其實他可以說是土味,鄉土味特別重。這個鄉土味,除了他是來自高雄燕巢鄉,高雄縣燕巢鄉,是一個鄉土出身,而且他爸爸跟他祖父兩代都是農人,所以家裏等於是兩代農人所培養出來的一個子弟,也是非常鄉土的。他除了具有這樣鄉土、鄉村的身份,他後來去唸書,又念了土木係,所以他其實整個專業又跟土木有關。我們知道台灣有大量政治人物都畢業自同一個領域,叫做法律,而且幾乎都來自台灣大學法律系。那政治人物裏面念理工的,在台灣過去數量不多,像楊秋興這樣念土木工程的,數量更是稀少。所以,楊秋興等於把他鄉土背景跟他土木專長結合,用在他在高雄縣的施政裏面。所以經常你會發現,他非常了解農民,他會做很多照顧農民福利的事。另外,他也發揮了他土木專長,在他任內,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績就是,運用工程設計觀念來改善校園,所以高雄縣可能是台灣中小學校園最漂亮的一個地方,他以前經常會帶著媒體朋友跑到高雄某個小學去,那個小學的畫面就像一個公園一樣,所以他很自豪地說,在他任內,整個高雄校園美學有了重大改善。所以,自從他擔任高雄縣長之後,高雄縣長本來聲望不高的,因為大家對他了解度並不多,而且他並不是在民進黨黨部所經常活動的人。不過,他在擔任了高雄縣長之後,因為有很好的政績,所以在後來幾年,台灣各項縣市長比賽或評比當中,他經常都名列前茅,其中有幾個數字,有一個台灣雜誌,叫做《遠見》雜誌,他們經常評比台灣縣市長,用幾顆星來評比,最高是五顆星,楊秋興縣長八年任內,一共得過四次五顆星,最高評價,在台灣也沒有人能跟他比較。另外,在去年五都選舉之前,他還在台灣另外一家雜誌叫《天下》雜誌評比當中,是全台灣縣市長施政滿意度的冠軍。所以,楊秋興其實運用了他鄉土特色、土木專長,以及他非常努力追求國際化,所以他自己聽說,也找了英文老師為他自己補習英文,帶領農民的產品走出台灣。所以他其實非常努力在施政,而也得到了很多評比機構很好的成績,因此他雖然身高不高,也許只有1.51米,但是他在台灣很多人心中並不小,而是一個巨人,所以他得到了“南方小巨人”的稱號,所以這樣一位人物,在台灣也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傳奇故事了。 <,@%*G1-
<,@%*G1-
主持人:所以說身高有多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有多高,難怪楊秋興會有“小巨人”這樣的稱號。看來楊秋興的施政能力在島內還是受到很多肯定的。那麼對於他的從政風格,島內媒體曾有這樣評價,說毫不猶豫,也不退縮,林先生您覺得這個評價是否客觀,就您了解,楊秋興的個性是不是也像他的施政風格一樣很乾脆? <,@%*G1-
<,@%*G1-
林天瓊:楊秋興是在2001年的時候,從高雄縣有一個政治世家,而且是民進黨籍的政治世家余家班裏面接掌了整個高雄縣的政務。那我來說明余家班對於高雄縣這個地方的掌握度,是一個怎麼樣的情況?高雄縣有一個姓余的這一位政治人物是屬於非國民黨人士,那他對於政治的熱情把它反映在他家人不斷投入政治裏面,當然他不斷獲得高雄縣民的支援,於是他兒媳婦當縣長,當了兩屆;他孫子當縣長,又當了兩屆,等於說他兒媳婦跟他孫子就整整一共當了16年縣長,於是高雄縣出現了所謂政治的余家班,而且民進黨在高雄縣幾乎很難去突破的。在2001年的時候,楊秋興首先打破了余家班壟斷,本來余家班指定了一個繼承人,認為說整個縣長工作應該交給這個指定繼承人繼續來選舉,民進黨也無可奈何,但是偏偏就出了楊秋興,以他的個性上,他都希望跟余家班,跟民進黨這個既有勢力抗衡,於是他打敗了余家班指定的繼承人,取得了高雄縣長職務,這可以看得出來,楊秋興在政治上他的硬,他認為說舍我其誰,他認為他想要爭取的他就要爭取到,就算是民進黨中央,或者說你根深蒂固的民進黨余家班,在高雄縣有多厲害,他一樣要打敗你,這可以看出來楊秋興的硬。 <,@%*G1-
<,@%*G1-
楊秋興在取得縣長職務之後,照理說,他應該對這個余家班,或者說對過去余家班的一些幕僚應該採取比較軟化的態度,但偏偏楊秋興政治性格上的硬又呈現出來,他對余家班壟斷整個高雄縣的政治,余家班在高雄縣盤根交錯的情況下,他絲毫不手軟,也不給予任何所謂優惠,或給予任何所謂的特惠情況,他對余家班的事務是絲毫不手軟,這也因此讓他埋下了跟余家班在高雄縣有長期的政治衝突,也就說民進黨內在高雄就出現了余家班跟楊秋興本人的對抗。這整個對抗一直延續到現在都還在進行。楊秋興在整個個人行事風格上,其實他非常具有土味的,他雖然謂為,我們台灣稱為“百里侯”,就是雄霸一方的高雄縣,高雄縣有130萬人的行政首長,但其實他進進出出,或者他的談吐,他整個談話過程其實就跟一般農民,或一般農村子弟一樣,他可以蹲下來跟一個農民蹲在地上,就把水果摘下來隨便吃一吃,就嚼起來了。他可以走在田埂裏面,蹲下來問農民,這個到底來幹什麼?他可以很清楚、很簡單融入整個基層社會裏面,這也是楊秋興在整個政治雖然從政了二三十年,但是他絲毫沒有讓自己變成所謂的“政治人物”,他基本上還是維持他從農村社會出來,他非常親民、愛民,一種非常貼近農村社會的個性,其實反映在他個性上軟的方面。 <,@%*G1-
<,@%*G1-
所以說楊秋興在政治上他有他的硬,有政治上的軟,那這次他選擇到中國大陸來訪問,我想應該是他在整個思考模式過後,或者說他應該也在尋求說,今後他怎麼利用這次重新再出發,替自己今後的從政經驗,從政再出發,能夠尋找一個新契機出來。 <,@%*G1-
<,@%*G1-
主持人:那麼在台灣選舉歷史上,給人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去年台灣五都選舉,楊秋興是脫黨參選大高雄市市長,當時是和陳菊之間進行了一場非常激烈的“秋菊之戰”,而且當時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據說楊秋興和陳菊的衝突,早在選舉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我們一直聽說,陳菊和楊秋興是以姐弟相稱的,遊教授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G1-
<,@%*G1-
遊梓翔:他們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兩個人在競爭的時候,雖然言語有些激烈,但一般在台灣總認為,大家君子之爭,總要符合一些江湖道義,不過,從去年選舉看來,陳菊陣營是被楊秋興指控,有很多地方是屬於台灣所說的“奧步”,也就是小人步,不正當手段在打選舉。我們隨便舉幾個簡單例子,最誇張的一個事是說,當高雄市公車在登了楊秋興的廣告之後,楊秋興花錢去登了高雄市公車的廣告之後,那個巴士居然會被市政府排定輪休,換句話說,那個巴士就不到市區去跑了,那楊秋興當然非常生氣,我花錢去買了廣告,結果你居然讓我這個車,就讓它進廠,不開出去了。另外,雙方彼此之間的攻擊,例如說經常散佈一些假民調,我這裡有一張照片,是選舉的時候,楊秋興他們開記者會說明陳菊陣營散佈假民調,他說請你不要再散佈假民調,不要再奧步了,什麼意思呢?他們等於是陳菊陣營利用媒體、利用網路去散佈說,楊秋興已經出局了,其實並沒有那個民調。所以換句話說,又有這種行政干預事件,利用市政府干擾公車廣告,中間還有更誇張的,例如說陳菊登的廣告大大的,可是楊秋興的看板廣告放在旁邊,市政府來取締,所以中間有很多這樣的小糾紛,然後一再陳菊告訴楊秋興說,你要不要來做我的副手?各位知道,當兩個人在競選的時候,你一方一直叫人家做你的副手,那當然是在吃人豆腐,逼得楊秋興說,對不起,如果你要吃豆腐的話,請去市場吃,不要來我這兒吃,他已經氣到說出這樣的話,所以這中間其實有很多很多爭議。那楊秋興明明知道台灣民進黨黨性是非常堅強的,所以他一旦離開民進黨,非常難選,但是他還是堅持他要離開,為什麼?因為這選舉中間實在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發生。 <,@%*G1-
<,@%*G1-
主持人:從去年五都選舉,楊秋興參選落敗了,也可以看出島內所謂選舉的無情。我們觀察到從去年選舉之後,楊秋興就暫別政壇,以後除了成立自己的辦公室,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林先生,據您觀察,楊秋興最近都有哪些動作?對於自己的政治未來,他可能有怎樣的打算? <,@%*G1-
<,@%*G1-
林天瓊:從現在楊秋興到大陸訪問可以看出,顯然楊秋興對自己的未來,並沒有說他想全面退出政壇的打算,他也是伺機再出發。當然到目前為止,他是在高雄市成立了所謂的辦公室,希望借由辦公室來繼續維持自己人氣存在。但我們知道政治非常無奈,政治講究的是實力,那什麼叫實力呢?實力就是你手中有什麼資源?有什麼職務可以分配?可以再分配出去?這就是政治的實力。那楊秋興要怎麼維持自己的政治實力?讓自己可以延續他整個政治熱度,尋求再出發。現在目前為止,有認為說,國民黨會不會鎖定楊秋興,認為說以黨友的身份,以友好的身份,就算楊秋興不可能加入國民黨,而可以以無黨籍,或黨友的身份,安排楊秋興在政治上給予某一個職位,讓他有一個很好的表現,也借由這個表現,讓楊秋興有尋求再出發的機會,希望能夠跟楊秋興建立一個友黨,一個友誼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存在可能性的。過去國民黨前秘書長金溥聰也強調過,他對於楊秋興其實是蠻欣賞,也不排除說應該跟楊秋興來聯繫,那楊秋興顯然也並不排除跟國民黨有任何接觸,他不可能加入國民黨,但是他認為說跟國民黨維持一個友善的關係,過去他在整個高雄縣的政壇裏面,其實他就已達到這一點,他可以跟國民黨籍的縣議員維持非常良善的關係,這也是他今後再出發一個非常有機會的根據。 <,@%*G1-
<,@%*G1-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二位嘉賓對以上話題所做介紹,謝謝。 <,@%*G1-
<,@%*G1-
遊梓翔:謝謝。 <,@%*G1-
<,@%*G1-
林天瓊:謝謝。 <,@%*G1-
<,@%*G1-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