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肥肥猫的小酒馆 #)<WQZ)
书上找不到, #)<WQZ)
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 #)<WQZ)
我认为有以下三种: #)<WQZ)
1. 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WQZ)
2. 阈值自控意识 #)<WQZ)
3. 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WQZ)
#)<WQZ)
1期望值管理能力 #)<WQZ)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WQZ)
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 #)<WQZ)
可到了最后一集, #)<WQZ)
嘿!这货突然抗日了! #)<WQZ)
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 #)<WQZ)
这时,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 #)<WQZ)
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 #)<WQZ)
前几十集的劣迹,瞬间一笔勾销。 #)<WQZ)
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WQZ)
请先记住一个公式: #)<WQZ)
快乐值=现实-期望值 #)<WQZ)
#)<WQZ)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 #)<WQZ)
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 #)<WQZ)
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 #)<WQZ)
最后,总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 #)<WQZ)
这时,对你的负面评价就会随之而起, #)<WQZ)
你甚至会被认为不如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事。 #)<WQZ)
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 #)<WQZ)
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 #)<WQZ)
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 #)<WQZ)
就会被继续提拔, #)<WQZ)
直到你被提拔到一个不能胜任的岗位, #)<WQZ)
让所有人失望, #)<WQZ)
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 #)<WQZ)
#)<WQZ)
这一点在情场上依然适用。 #)<WQZ)
你会发现, #)<WQZ)
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多的赞美, #)<WQZ)
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 #)<WQZ)
但老实巴交的好男人, #)<WQZ)
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 #)<WQZ)
就会立刻被打入“渣男”行列,难以翻身。 #)<WQZ)
娱乐圈这样的例子, #)<WQZ)
多了去了,就不再赘述。 #)<WQZ)
所以,我们需要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管理。 #)<WQZ)
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 #)<WQZ)
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 #)<WQZ)
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拿出来。 #)<WQZ)
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 #)<WQZ)
次数多了,别人都会觉得你藏着一手。 #)<WQZ)
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 #)<WQZ)
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 #)<WQZ)
这时候,他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WQZ)
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 #)<WQZ)
需要做到无迹可寻。 #)<WQZ)
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 #)<WQZ)
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 #)<WQZ)
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 #)<WQZ)
#)<WQZ)
2阈值自控意识 #)<WQZ)
“阈值”又叫“临界值”, #)<WQZ)
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WQZ)
举个极端的例子: #)<WQZ)
释迦牟尼本是个悠哉的迦毗罗卫国王子, #)<WQZ)
很早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WQZ)
其父为其修筑春、夏、冬三幢宫殿。 #)<WQZ)
但他活得很厌世。 #)<WQZ)
其父选来印度最妖艳美丽的女子想取悦他, #)<WQZ)
但是无能为力, #)<WQZ)
美酒美女对他的边际效用已小到可忽略, #)<WQZ)
食欲肉欲已经无法使他获得更高的满足。 #)<WQZ)
于是他离开世俗、创造佛教去了。 #)<WQZ)
他一出生就享受了顶级的荣华富贵, #)<WQZ)
导致他的“阈值”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WQZ)
最后凡是物质,都无法使他快活。 #)<WQZ)
#)<WQZ)
中国的例子是贾宝玉。 #)<WQZ)
他从小活在女人堆里, #)<WQZ)
最后也做和尚去了。 #)<WQZ)
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却未必能忘俗。 #)<WQZ)
所以,施耐庵会有“和尚最淫”一说。 #)<WQZ)
潘巧云与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点评。 #)<WQZ)
为什么呢? #)<WQZ)
因为自幼出家的人, #)<WQZ)
从未享受过世俗的快感, #)<WQZ)
所以“阈值”低,一点就着。 #)<WQZ)
能大彻大悟的慧根人士, #)<WQZ)
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 #)<WQZ)
#)<WQZ)
女人亦然。 5g>wV
泛滥的韩剧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了大龄剩女, 5g>wV
归根到底也是“阈值”在作怪。 5g>wV
本来少女看见年轻男子怀春, 5g>wV
是老天爷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动。 5g>wV
现在这个自然程序被突然打断, 5g>wV
中间横插了一系列韩剧, 5g>wV
里面的男主角都多金英俊完美, 5g>wV
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 5g>wV
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了天上, 5g>wV
所以她们就很难看上身边的男人了。 5g>wV
当你深刻理解“阈值”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影响后, 5g>wV
就知道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在性和爱情上, 5g>wV
也可以推广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 5g>wV
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5g>wV
并学会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 5g>wV
是防止“阈值”升得过高的不二法门。 5g>wV
这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养和锻炼的素质与意识。 5g>wV
可惜,对于有些人来说, 5g>wV
这些话来得有点晚了。 5g>wV
5g>wV
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5g>wV
这个概念有点玄。 5g>wV
这里说的“时空扭曲”, 5g>wV
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5g>wV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 5g>wV
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地过, 5g>wV
大学是一学期一学期地过, 5g>wV
工作后变成了一年一年地过。 5g>wV
越往上,过得越快。 5g>wV
问问你的父母, 5g>wV
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 5g>wV
他们讨论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5g>wV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5g>wV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 5g>wV
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 5g>wV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 5g>wV
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 5g>wV
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 5g>wV
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 5g>wV
以此类推, 5g>wV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 5g>wV
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 5g>wV
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 5g>wV
但是参照物变了, 5g>wV
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5g>wV
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 5g>wV
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 5g>wV
所以就觉得时间过得更快了。 5g>wV
5g>wV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5g>wV
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 5g>wV
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 5g>wV
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 5g>wV
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 5g>wV
才喝了杯热饮、把东西摊开准备干活, 5g>wV
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 5g>wV
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 5g>wV
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5g>wV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 5g>wV
那就说明: 5g>wV
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 5g>wV
都是在简单重复。 5g>wV
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 5g>wV
并没有像儿时那样, 5g>wV
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 5g>wV
5g>wV
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 5g>wV
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 5g>wV
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 5g>wV
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 5g>wV
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5g>wV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 5g>wV
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 5g>wV
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 5g>wV
熟悉区是时空黑洞, 5g>wV
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 5g>wV
如果你走出办公室, 5g>wV
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 5g>wV
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 5g>wV
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 5g>wV
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呆两个星期还要长。 5g>wV
这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 5g>wV
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5g>wV
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 5g>wV
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 5g>wV
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5g>wV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 5g>wV
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 5g>wV
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