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3阅读
  • 0回复

[其它专题]宫廷名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601
金钱
24158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9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8-28
宫廷名菜
莆田兴化米粉系列之六
LzSusjEW@  
LzSusjEW@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到福建省仙游县枫亭塔斗山青螺书院,为诸生讲学。枫亭名士,用后肖生产的米粉,加丰盛的配料,炒了一盘米粉,盛情款待。朱夫子品赏后,赞不绝口,叹其曰:“可口欲吞舌,美味实无穷”。事后,朱熹美称炒米粉为“炒银丝”。从此,后肖的米粉美名,誉满八闽大地。 LzSusjEW@  
时至元代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女生于后肖村的一户农民家庭。此女天真活泼可爱,胜似姿丽的芙蓉,取名叫“丽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红颜薄命,三岁失父,幸好在其祖父教诲下,她勤读“四书”、“五经”等经典,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十里八乡。 LzSusjEW@  
肖氏清风竹巷深,枫溪松竹似山阴。她十五岁那年,祖父鹤驾西归。寡母孤女两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跟随慈母耕耘种田,纺纱织布度日。米粉早已传肖氏,枫亭今重说蓉家。农闲或雨天,丽蓉常到邻居米粉加工作坊帮工,亲睹米粉加工的一道道操作规程,又跟母亲学习煮炒米粉手艺。 LzSusjEW@  
元代元宗至顺三年(1332年),元廷南下选诏秀女丽蓉十八妙龄,风华正茂,亭亭玉立,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姿。王命来天外,肖氏入宫中。她有幸被太子诏为嫔妃,随而进京伴随太子。翌年(1333年)太子登基,即为惠宗(顺帝),丽蓉被册封为妃,称为“肖妃”。 LzSusjEW@  
肖妃伴驾顺帝,关心龙身安康,注视圣上日理万机,过度疲惫,食欲欠佳,龙体损耗甚多。她忧心忡忡,命太监到枫亭家乡后肖米粉,她亲自下御膳,烹饪米粉汤点,让皇上改善食欲顺帝吃得津津有味、眉笑颜开,道:“爱妃贤淑可佳,寡人吃米粉汤,食欲大振,胜过山珍海味。” LzSusjEW@  
肖氏得为三世宝,启期无负一生心。有一次宫廷举行烹调名菜献技艺,朝廷下诏要枫亭后肖村向朝廷进贡米粉贡品。肖妃亲自下御膳研制操作“瑞祥”(枫亭方言叫水龙),即是豆腐丸配地瓜粉、花生仁、紫菜、葱末等佐料,经蒸熟熬汤。并配好佐料,炒了一盘米粉。 LzSusjEW@  
肖妃和宫娥一齐送上两道菜肴,并向皇帝及众臣恭贺:“这两道菜肴,乃家乡仙游县的名菜,一是瑞祥,今是皇上初登宝座,君臣同晏,瑞气盈门,吉祥如意,国家昌盛,君臣合晏团圆之意。另一是炒米粉,这米粉晶亮洁白,胜如白发银丝,祝贺君王万岁万万岁,众臣身体永远健康,活到百岁”。 LzSusjEW@  
众臣听言,赞道:“肖妃才华出众,好手艺、好吉言、好名菜,别有风味,太好了”。从此,仙游县的后肖“瑞祥”、炒米粉名噪京华,被列为宫廷正菜。瑞祥本是先人意,米粉名于肖氏妃。“瑞祥”和米粉赢得殊誉,在枫江两岸流传数百年之久,家乡人自豪。米粉得名因肖氏,飞鸿送尽更茫茫。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