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LC子层请求发送一数据帧时,MAC子层的发送数据封装部分便按MAC子层的数据帧格式组帧。首先将一个前导P和一个帧起始定界符SFD附加到帧的开阔部分,填上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计算出LLC数据帧的字节数,填入数据长度计数字段LEN。必要时还要将填充字符PAD附加到LLC数据帧后,以确保传送帧的长度满足最短帧长的要求。最后求出CRC校验附加到帧校验列FCS中。守成数据封装后的MAC帧,便可递交MAC子层的发送媒体访问管理部分以供发送。 z ,P:i$
借助于监视物理层收发信号(PLS)部分提供的载波监听信号,发送媒体访问管理设法避免发送信号与媒体上其它信息发生冲突。在媒体空闲时,经短暂的帧间延迟(提供给媒体恢复时间)之后,就启动帧发送。然后,MAC子层将串行位流送给PLS接口以供发送。PLA完成产生媒体上电信号的任务,同时监视媒体和产生冲突检测信号。在没有争用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发送。发送完成后,MAC子层通过LLC与MAC间的接口通知LLC子层,等待下一个发送请求。假如产生冲突,PLS接通冲突检测信号,接着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开始处理冲突。道德它发送一串称为阻塞(JAM)码的位诹列来强制冲突,由此食品保证有足够的冲突持续时间,以使其它与冲突有关的发送站点都得到通知。在阻塞信号结束时,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就暂停发送,等待一个随机选择的时间间隔后再进行重发尝试。发送媒体访问管理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调整媒体负载。最后,或者重发成功或者在媒体故障、过载的情况下,放弃重发尝试。 z ,P:i$
接收媒体访问管理部分的功能是,首先由PLS检测到达帧,使接收时钟与前导码同步,并接通载波监听信号。接收媒体访问管理部件要检测到达的帧是否错误,帧长是否超过最大长度,是否为8位的整倍数。还要过滤因冲突产生的碎片信号(即小于最短长度的帧)。 z ,P:i$
接收数据解封部分的功能,用于检验帧的目的地址字段,以确定本站点是否应该接收该帧。如地址符合,将其送到LLC子层,并进行差错检验。 z ,P:i$
z ,P:i$
4.3.4 IEEE 802.3物理层规范 z ,P:i$
z ,P:i$
IEEEE 802.3委员会在定义可选的物理配置方面表现了极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了区分各种可选用的实现方案,该委员会给出了一种简明的表示方法: z ,P:i$
〈数据传输率(Mpbs)> <信号方式> <最大段长度(百米)> z ,P:i$
如10BASE5、10BASE2、10BROAD36。但10BASE-F有些例外,其中的T表示双绞线、光纤。IEEE 802.3的10Mbps可选方案见表4.3。 z ,P:i$
z ,P:i$
(1)10BASE5和10BASE2。前面介绍IEEEE 802.3时所涉及的物理范围,实际上所说的就是基于以太网的10BASE5。 z ,P:i$
与10BASE5一样,10BASE2也使用50欧姆同軸电缆和曼切斯特编码.数据速率为10Mbps.两者的区别在于10BASE5使用粗缆(50mm),10BASE2使用细缆(5mm).由于两者数据传输率相同,所以可以使用10BASE2电缆段和10BASE5电缆段共存于一个网络中. z ,P:i$
(2)10BASE-T。10BASE-T定义了一个物理上的星形拓扑网,其中央节点是一个集线器,每个节点通过一对双绞线与集线器相连.集线器的作用类似于一个转发器,它接收来自一条线上的信号并向其他的所有线转发.由于任意一个站点发出的信号都能被其他所有站点接收,若有两个站点同时要求传输,冲突就必然发生.所以,尽管这种策略在物理上是一个星形结构,但从逻辑上看与CSMA/CD总线拓扑的功能是一样的。 z ,P:i$
(3)10BROAD36。10BROAD36是802.3中为一针对宽带系统的规范,它采用双电缆带宽或中分带宽的75欧姆CATV同軸电缆。从端出发的段的最大长度为1800cm,由于是但向传输,所以最大的端-端距离为3600m。 z ,P:i$
(4)10BASE-F。10BASE-F是802.3中关于以光纤作为媒体的系统的规范。该规范中,每条传输线路均使用一条光纤,每条光纤采用曼切斯特编码传输一个方向上的信号。每一位数据经编码后,转换为一对光信号元素(有光表示高、无光表示低),所以,一个10bps的数据流实际上需要20Mbps的信号流。 z ,P:i$
z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