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发帖
19
金钱
136
贡献值
5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
家乡
莆田
性别
莆田红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一是经典祭品。妈祖祭的经典祭品是“红团”,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历史悠久,相沿成风,天、神、祖、人都喜欢。“红团”分“年团”、“婚团”二类,妈祖祭用“年团”。莆田游氏,一直有做“红团”的。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埔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一直是莆田游氏的聚居地。莆田游氏,从唐太常卿公的乾宁二年,至宋刺史辅公时的隆兴元年的近300年,在后埔村的隔壁枫林度过。紫气东来,紫霄山和“红团”,妈祖之根,与枫林有关。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二是习俗古例。莆田游氏习俗,大多依着古例,是太常卿风格的。扫尘祭祖,备办年货,恭贴门联,新桃换符,祀年谢天,围炉夜话,爆竹除岁,更衣吃面,游春踏青,相互拜年,元宵吉庆……心意须诚,礼仪须周,细节之中见真情。习俗古例中,美食祭品元素十分重要。莆田美食,传统的习俗、祖先的智慧,一代代延绵接续。朝来淑气先时至,又见春秋大有年。勤劳的双手和真挚的心意烹制食物,散发着家的味道,给人以地道的滋养和温馨的记忆。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三是红团由来。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食节是节,近清明,缅怀祖先是优良传统,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记忆。 清明吉礼,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祭先贤、百姓祭祖习俗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祭祖,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寒食食品,用柳枝穿起置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祭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青团、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红团,取义祭品中的青团。唐太常卿游彖安度晚年,一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推广“红团”。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四是红团施善。游彖退休后在枫林,唐朝林姓林披,俞姓也择居该地。林披为九牧林之祖,后世出了天后妈祖。枫林是凤穴,“凤”是妈祖。枫林有池塘,雅称“螺塘”。因村在螺塘之北,故名北螺村,传“红团”故事。林氏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前来索取的穷苦人很多,其孜孜不倦,略无怠意。有一得道高人化作乞儿前来索食,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 高人知其心诚,说,“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一地,葬之,子孙官爵至一升麻子之多。”其子孙依指点,葬之,“九牧林氏”由此始。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五是百事来祭。“红团”祭品,用途广泛,过年时祭天、祭祖,也用于在社庙中排宴桌。“除夜,数日前各以牲羞粿饵馈送亲友。”红团也被称为粿,春节做红团、番薯起,可称为做粿。红团皮着红色,印吉祥的汉字和图案,如“财丁贵”、“喜”,双孩儿图案,等,寄托美好梦想。四时有典,百事来祭。拜天地,祭之一。古代的莆田,盛大活动有祭天拜地的习俗,如百姓祈福、大工程奠基等,祈求平安如意,表达对天地滋润和哺育万物的感恩,经典祭品是“红团”。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六是拜天地信物。结婚,需要信物;拜天地,需要祭品。用“红团”,合《礼》:已冠,而“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告知上天,新人已成人。圆满光华映红镜,挂在青天是我心。“挚”是见面礼,用红团。“成人团”制作,妇女穿红衣,花好月圆,又红又吉。婚团个大,“双孩儿”印模。拜堂称“成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夫妻对拜,接着请出新郎父母端坐八仙椅,接受拜礼。婚礼,新郎新娘与天地签神圣契约,此后,漫长的、形形色色的严峻考验,在“家”的前方等待着他们,需要天地关照。何人作此无声诗,展开如照乾坤镜。婚礼需许多人见证,“红团”作信物合适。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七是别具风味。红团,皮用糯米、晚稻米舂成的“祭”末做成。浸过的糯米、晚米舂成细末,筛出细粉晒干或晾干。“祭”粉做成,那欢乐味弥散开来。红团可用糯米“祭”加食物红成皮,也可用面粉匀揉刷红蒸熟,它的馅咸的,是以糯米加入葱花、香菇、虾皮、花生、肉丝等。甜的以绿豆为馅,加入红糖、茴香,别具风味。红团用木印模印,主妇们围“大笠孤”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说说笑笑,抛开烦恼,和谐氛围中制团。红团是深受喜爱的特色食品,莆田人做寿或小儿满月时,也做红团,能带来祥瑞。 p@~ic#X  
莆田红团解读之八是红团番薯起。红团番薯起,是“界外妈”逢年过节的主要祭品。红团比较正宗,番薯起次之。红团番薯起,蛮吃蛮欢喜。莆田沿海习俗之“祭”,依古例,诠释对生活理解的深刻性,表达对于老天爷、妈祖的崇高敬意。斋祭迎祥处,灵坛意肃然。祭品寓意深刻,礼经之重,祭典为宗。《集韵》:“团,粉饵。”又说文:“饵,粉饼也。”红团和“番薯起”过年时祭天、祭祖,也用于社庙排宴桌。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牲羞粿饵是寒食,后词义渐渐扩大,成为小孩子幸福的零食。 p@~ic#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