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興國七年 (九八二年), %JBFG.+
%JBFG.+
湄洲島西北方的桃花山有二位妖怪出沒, %JBFG.+
%JBFG.+
附近居民驚恐萬分.這二名妖怪面貌兇惡 %JBFG.+
%JBFG.+
目如銅鈴,齒像短劍,身材高大,聲如巨鐘, %JBFG.+
%JBFG.+
來去飄風,去似閃電,就是後來媽祖娘娘, %JBFG.+
%JBFG.+
面前的將軍--------千里眼與順風耳. %JBFG.+
%JBFG.+
關於其由來有幾種傳說:第一種傳說 %JBFG.+
%JBFG.+
指千里眼與順風耳本是金精,水精所化 ; %JBFG.+
%JBFG.+
第二種則說他們是商代時期紂王的大將 %JBFG.+
%JBFG.+
大哥高明 , 小弟高覺 , 有一次與周文王 %JBFG.+
%JBFG.+
的軍師姜子牙交戰而身亡死後陰魂不散 %JBFG.+
%JBFG.+
四處飄遊 , 來到桃花山 , 就盤居在此. %JBFG.+
%JBFG.+
默娘聽到桃花山有二怪擾民 , 危害 %JBFG.+
%JBFG.+
百姓 , 就獨自前往收妖在山中遇到二怪 %JBFG.+
%JBFG.+
力勸他們修道愛民 . 千里眼與順風耳勃 %JBFG.+
%JBFG.+
然大怒 , 以為默娘只是尋常的村姑 , %JBFG.+
%JBFG.+
竟敢前來訓示 , 心中不服 , 就使出法寶 %JBFG.+
%JBFG.+
與默娘交戰 . %JBFG.+
%JBFG.+
默娘手提銅符 , 口唸神咒,二怪全身 %JBFG.+
%JBFG.+
無力 , 四肢不聽使換 , 只得認輸屈服 , %JBFG.+
%JBFG.+
並懇求默娘開恩 , 表示願意隨之修道 , %JBFG.+
%JBFG.+
一同救濟天下蒼生 . %JBFG.+
%JBFG.+
千里眼與順風耳被默娘收服以後 , %JBFG.+
%JBFG.+
就在桃花山修道 , 沒有再出來害人,靜待 %JBFG.+
%JBFG.+
她成神得道 . %JBFG.+
%JBFG.+
又有一說認為千里眼與順風耳是天庭 %JBFG.+
%JBFG.+
的天將 , 奉玉帝旨令降凡在桃花山等待 %JBFG.+
%JBFG.+
媽祖得道成神之時 , 輔佐聖母救渡海上 %JBFG.+
%JBFG.+
遇難的眾生 , 以化解人間的劫厄 . %JBFG.+
%JBFG.+
另有書中記載 , 媽祖乃是觀音菩薩的 %JBFG.+
%JBFG.+
化身 , 所以千里眼替媽祖執行 ( 觀 ) %JBFG.+
%JBFG.+
千里的災難的任務,則順風耳執行(聽音) %JBFG.+
%JBFG.+
救苦的職務 , 觀與音二者相合 , 正符合 %JBFG.+
%JBFG.+
( 觀音大士 )之意 . %JBFG.+
%JBFG.+
因為這些傳說 , 所以聖母 %JBFG.+
%JBFG.+
廟宇 , 除了天上聖母的金尊以外也供奉 %JBFG.+
%JBFG.+
示現降魔金剛像眼觀宇宙萬物的千里眼 %JBFG.+
%JBFG.+
耳聽世間眾音的順風耳 , 一同輔佐聖母 %JBFG.+
%JBFG.+
驅邪鎮惡 , 護佑萬民 . %JBFG.+
%JBFG.+
伏魔解災活菩薩 %JBFG.+
%JBFG.+
默娘二十六歲時 ,即宋太宗雍熙二年 %JBFG.+
%JBFG.+
(九八五年) , 中國閩南 , 浙江一帶大水 %JBFG.+
%JBFG.+
氾濫 , 當地知縣上奏朝庭 , 朝庭下昭命 %JBFG.+
%JBFG.+
官將設壇防災 , 知府知道默娘神通廣大 %JBFG.+
%JBFG.+
就請她祈求上蒼不要再下雨 . %JBFG.+
%JBFG.+
默娘雖知此災是天數 , 仍願設法阻 %JBFG.+
%JBFG.+
止此劫.以造福村民,因此前往海邊設壇 . %JBFG.+
%JBFG.+
設壇之時, 海中有一神人手持法寶,踏浪 %JBFG.+
%JBFG.+
而來,對默娘說:[奉玉旨罰此一方,汝怎可 %JBFG.+
%JBFG.+
違犯天命?]默娘說:[誠知玉旨降災 , 但民 %JBFG.+
%JBFG.+
生遭困已極,下界天子為民請命請你奏表 %JBFG.+
%JBFG.+
玉帝赦罪開恩]言畢這位神道就消失無蹤 %JBFG.+
%JBFG.+
不久風停雨靜,烏雲散盡,天空清朗, 默娘 %JBFG.+
%JBFG.+
又一次化解眾生的災且劫.當地居民感謝 %JBFG.+
%JBFG.+
不已,都尊稱她為活菩薩. %JBFG.+
%JBFG.+
收伏嘉應,嘉佑 %JBFG.+
%JBFG.+
湄洲附近的小島有二個妖魔在人間 %JBFG.+
%JBFG.+
為害作祟,一個名叫嘉應,一個名叫嘉佑, %JBFG.+
%JBFG.+
他們有時候在荒郊野外山丘叢林之間迷惑人的魂魄有時候在狂風巨浪中.使人沉舟破艇奪人性命財物. %JBFG.+
%JBFG.+
默娘聽到傳聞,便獨自一人走入山路中,嘉應不知其為神姑,以為是一位平凡美貌的姑娘,就要來侵犯她,默娘以衣袖向空中一揮,立刻,飛砂走石,天昏地暗,兩妖怪見狀就幻化,變翻騰躍起,但不論如何變化就是無法逃離該地,好像一個無形的東西阻擋著,而無法突破衝出,妖怪因心理害怕而退避不敢再出來危害人類,但魔心終究未清淨,過了一年多在度復出危害人間. %JBFG.+
%JBFG.+
默娘說:[這兩個妖怪如果不,歸附正道終究還是會為妖作孽.]就命令眾人各自焚香齋戒奉符咒默娘親自乘著小船裝扮成 %JBFG.+
%JBFG.+
魚民的,模樣遨遊於煙波之中嘉應看見了立刻衝出浪頭,登上了小船端坐在祪竿之前不知不覺之中,船就划到岸邊默娘佇立於船頭,嘉應見默娘法力無邊自知不敵便覺悟了自己的罪過,請求默娘寬赦並收他為將列入水闕仙班,一共有十八位神將凡是船夫遇到危險急難時,只要披散著頭髮虔誠地,請求救助大都可以得到暗中的幫助. %JBFG.+
%JB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