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86阅读
  • 20回复

[原创]小说故事《女人花》下(13)作者:游小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小影
 

发帖
10972
金钱
159239
贡献值
3562
交易币
2
好评度
4567
家乡
福建省福州市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3. #/t>}lc  
            长房的翰波自太原失守后对仕途很失意,此后辗转的十年间他的亲人死的死、离的离。连续不断的打击使他的精 #/t>}lc  
神一蹶不振,昔日的威风、英气逐渐消失显得沉沦郁闷。(1941年他的原配舜英去世、1942年19岁的长子大宝死于非命 #/t>}lc  
、1944年胞妹莲贞被日寇枪杀、1945年17岁的次女瑞芳病殒、1946年27岁的长女瑞瑜去世,已婚未育;同年继室继舜带 #/t>}lc  
着幼子瑞顺(四宝)出走不知去向、1948年次子二宝流落台湾),瀚波说到她的胞妹莲贞会唏嘘不已。想当年(1923 #/t>}lc  
年十月)莲贞出嫁,嫁到福州上渡望北台,丈夫是王姓的长乐人。礼单贽敬“省亲”开台戏双昼夜;礼盒数抬。每一抬 #/t>}lc  
的礼盒里都盛了上好的礼饼三百块,游族各家与本门亲戚均有分享。搭戏台于大夫第后落大厅,脱卸前后落六连门, #/t>}lc  
让来宾观赏舒畅。如此盛况,乡邻皆为之喝彩。可如今,却惨死在日寇的枪弹下。(1944年八月十二日,日寇在福州连 #/t>}lc  
江登陆,十七日福州二度沦陷。二十三日清晨,一支日军在福州仓前山追击游击队,路经上渡望北台,莲贞正在厨房烧饭被击毙。)到解放时瀚波的身边只剩唯一的儿子瑞康(三宝)了。 #/t>}lc  
           好在解放初(1950年)十二月由他的堂弟毓桢介绍,受省公安厅委托为市台江汛江滨旅社正经理、堂弟联源为副经理。瑞康入福州印刷厂学习。三宝热爱此工作,经过勤学苦练不久后出师了,尔后历任本厂成品工段长......三宝的妻子是江边宅村的林双金,身体有些瘦弱,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她婆婆舜英当年的遗风。她懂得持家,是一个贤妻良母。婚后也在厂里干活,为了方便上班住在市里。瀚波晚年独居于他的后落厝,冬夏到前门晒太阳、乘凉,喜欢坐在厅堂的门槛上,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闲聊。春秋两季则喜欢到处溜达,观赏风景。他不善于家务,也懈怠于清洗,因此他的儿子媳妇每周都要回家一次帮他挑水、洗衣、洗锅碗等。他除了会糊里糊涂的烧好三餐饭菜,其余的都不管,全丢在那里给他的儿媳回家来处理,双金一回来便忙个不停,临走还得带上一堆的脏衣被褥拿到福州家里洗晒好,下周再带回来备用。有时碰到儿子媳妇有事或小孩生病没回来,他照样不去清理。一年四季总穿着那几套旧军装,邋里邋遢,看不到他当年的风采了。政府分的几分自留地都种上不要经常拾掇的果树,果树下套种些番薯、蚕豆之类便于管理的植物。为了节约用水,他很少洗涤,也很少做个人卫生(以前没有自来水,水要去河里挑,厨房安几只水缸存水)。他懒剪指甲,两手脏兮兮的,地瓜和菜没洗干净也可以煮着吃。因为他年轻时长期在北方,喜欢吃臭豆腐、腌肉之类的食物。那时我们家乡很难得有这些东西,他干脆自己动手制作。可是他处理不当,豆腐和肉都生了虫,他也照吃不误。在那缺衣少食的年头,我们连草根都吃了,可是却不敢吃他煮的东西,他自己倒是吃得津津有味。他煮出来的地瓜汤都是黑呼呼的。他很疼爱小孩,总招呼孩子们去他家装一些地瓜吃,可是所有的小孩都很客气呢!他很得意,觉得自己是不怒而威。 #/t>}lc  
            得空时,瀚波伯父(按排行我们称他二伯)会组织我们这一批小孩到他家后院去学习,要求我们写毛笔字、写作文。每周要交给他一篇作文,二张毛笔字。当时我是学校的优秀学生(外号“头名哥”)所以最听话,都如期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其他的叔伯兄弟姐妹,有的应付、有的干脆溜了。因此我是最被他看好的一个,(我在中小学时毛笔字和作文经常获奖,除了我伯父联源讲的特多故事对我的影响外也和他的这些辅导分不开的。文革后提倡写钢笔字、圆珠笔字,我的毛笔字就生疏荒废了)。二伯经常会奖励我,有时给我笔和本子,有时让我阅读他的书,这是我最喜欢的。他开心的时候,叫我和他一起吃他煮好的食物,我总是很礼貌地拒绝了。记得我写的一篇看刘三姐电影后的感想,得到了二伯极大的赞扬,除了给我照例的奖品,还外加一碗煮熟的盐水蚕豆。小孩子都有妒忌心,一是我老受表扬,二是我得到了在他们看来较好的食物,就故意起哄说风凉话。那一回他着实很生气,大声斥责这些淘气的小孩后挨家告状。每年的七夕,二伯总是把准备好的一小钢精锅的蚕豆,拿到前院的天井来让我们这些小孩都来分享。他要我们端出椅子坐在天井里,一边听他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边享用他煮的盐水蚕豆。好几个小孩都到齐了很少缺席,他们都想尝尝蚕豆的美味。传统故事听了几年几乎都会背诵了,与其说小孩喜欢听故事,倒不如说蚕豆可以剥皮吃,感觉上更好些。 #/t>}lc  
          二伯最喜欢找我的十九母(叔康的妻子刘琼韻)聊天,一是时代语言投合,二是同病相怜。十九母一生遭遇也很曲折,下集会说到的。十九母生性乐观豁达,和老老少少都谈得来,因为很会安慰人的缘故,所以人缘好、寿命长。那年二伯的一棵番石榴树不知被谁砍倒了,他生气的写了一首打油诗来抨击,手上拿着诗稿从前院走到后院,边走边念。我仿佛还记得他那时抑扬顿挫的样子,拉长了声音每读一句都押上了韵,还加上“咿呀依约嘿”.....咏之。我当时年龄小形象记忆容易,抽象记忆难所以记得不多,把福州话译成文字大致是: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天下本无事,谁把树砍倒?咿呀依约嘿~哟......凤凰落地也是鸟,虎落平阳犬莫咬。番石榴结果知多少,为何要把树砍倒?咿呀依哟嘿~哟......他在前边走,后面跟着一堆小孩,边走边学他的样子跟着大声的哼唱。那滑稽的样子确实把我们的眼泪都笑出来了,又怕被二伯看见不高兴。本来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情,反而成了小孩的恶作剧。他回头一看,发现这些孩子在穷开心,气得拿起棍子追赶他们。幸好被十九母看到,用好言把他劝住了,否则二伯不是会摔倒就是会气出病来。我读中学后,常常把二伯晚年的形象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进行比较,觉得有某些相似之处,再进行联想,常常哑然失笑。时至今日,印象还很深刻,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文革期间,红卫兵到大夫第破四旧,瀚波敢怒不敢言。他很心疼那些文物遭到破坏,生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忙躲进屋里。可是红卫兵们不会放过他的,敲开他家的门到他家抄家,把他的书、铜火笼(烤火器具)铜帽子(头疼时扣在头上止疼)以及他的勋章、马刀、战袍、军大衣都拿走了。有一个红卫兵很大声的说那个铜的扣头是什么东西?帽子不像帽子,子弹带不像子弹带,一定是什么秘密武器,要他老实坦白......他们还打算第二天抓他去游街。后来听说有关方面下达了保护指示才免遭于难,可是伴随他多年的心爱之物都丢失光了。他于1971年病逝,享寿80岁。 #/t>}lc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发帖
2153
金钱
61543
贡献值
1143
交易币
0
好评度
145
家乡
重庆巴县(现为九龙坡区)黄谦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2-20
真是高兴,首先拜读。小说中的语言,"如邋里邋遢","脏兮兮的",在重庆的方言中也有,可能是老祖先从闽入蜀带来的罢!

发帖
242
金钱
6057
贡献值
1576
交易币
2
好评度
67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骆湖镇致富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2-20
离线游文江

发帖
1949
金钱
78933
贡献值
145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28
家乡
湖北省咸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2-20
拜读了。

发帖
6202
金钱
66792
贡献值
1063
交易币
0
好评度
960
家乡
福建福州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2-20
欣赏佳作
离线游布楼

发帖
1495
金钱
23599
贡献值
371
交易币
0
好评度
83
家乡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囗双恒工业园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2-20
酸甜苦尽甘来好。80寿命也平曰。分享了老师佳作。
游布楼
离线游少华的

发帖
36
金钱
236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2
家乡
安徽阜阳太和游老家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2-20
真切,情溢其中
离线游美云

发帖
2159
金钱
35202
贡献值
628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6
家乡
湖南,邵阳.城步.汀坪乡.蓬洞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2-20
拜读了
离线游小影

发帖
10972
金钱
159239
贡献值
3562
交易币
2
好评度
4567
家乡
福建省福州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2-20
回 1楼(重庆游世华) 的帖子
重庆游世华:真是高兴,首先拜读。小说中的语言,"如邋里邋遢","脏兮兮的",在重庆的方言中也有,可能是老祖先从闽入蜀带来的罢! (2011-12-20 07:49)  #/t>}lc  
#/t>}lc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离线游小影

发帖
10972
金钱
159239
贡献值
3562
交易币
2
好评度
4567
家乡
福建省福州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12-20
回 2楼(河源游俊华) 的帖子
河源游俊华:[表情]  (2011-12-20 09:29)  #/t>}lc  
#/t>}lc  
欢迎光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