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靳坦,让我感动的“怪事”
-9o{vmB{ 文/吕迎旭
-9o{vmB{ 在巴勒斯坦工作和生活,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出门就得过检查站,家里动不动就停水、停电,而最让我不适应的,是当地人—些“怪异”的行为方式。
-9o{vmB{ 比如,当地雇员领工资不数钱, 我想尽办法把中国“亲兄弟明算账”的理念灌输给他们,可他们总是一接到钱就羞赧地卷起来塞进口袋。
-9o{vmB{ 再比如, 由于常去一个固定的银行取钱,和工作人员熟了,他就不再要求我出示任何证件。
-9o{vmB{ 更为离奇的是,在这里,有时密码也要“共享”。
-9o{vmB{ 有一次我去洗车,洗车工要挪车,跟我索要汽车密码。按照惯常的思维方式,汽车密码属于个人隐私,所以我决定亲自去输,还习惯性地用手挡着免得被人看到。洗车工看在眼里,不悦在心里,虽然继续干活,却一改之前的活泼风趣,一言不发。最后,在我要离开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趴在车窗前大声对我说:“请你相信巴勒斯坦人,相信别人!”
-9o{vmB{ 后来, 当我的同事再去的时候,那个洗车工仍然非常委屈,反复跟我同事讲起这件事,诉说我对他的不信任。为了避免尴尬,在那之后,我很少去那里洗车。
-9o{vmB{ 还有一件“怪异”的事就是,手机在另一个城市丢失还能“自己回来”。不久前,我去伯利恒出差把手机丢了。因为手机里存着很多工作电话, 我非常着急,试着打过去,响了几声后,居然有人接了。
-9o{vmB{ 我惊喜万分,问:“你是谁?我是这个手机的机主。”对方回答:“我是你刚才在伯利恒吃饭的饭馆的人。”我顿时松了口气。还没等我说什么,他就问我什么时候能去拿。当时已经是夜里,从我居住的拉姆安拉到伯利恒还有—个小时的车程,赶过去已经不太可能。
-9o{vmB{ 他接着问:“你在伯利恒还有朋友吗?”我突然想起伯利恒正好有一个朋友,叫卢瓦伊他的号码就存在那个手机里,便如实告知。5分钟后,卢瓦伊打来电话,说手机已经在他手上。他让我不用担心,说他第二天会到公共汽车站找司机给我带过来。
-9o{vmB{ 我问他认不认识那个司机。他干脆地回答:“不认识啊。”我当时就想,有没有搞错?我提出质疑,“你放心把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不认识的人吗?”谁知,他上身轻松地说:“放心吧,我们经常这么捎东西。”
-9o{vmB{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有人打来电话,告诉我手机已经带到了拉姆安拉。
-9o{vmB{ 在这里生活了近一年, 巴勒斯坦人的许多做法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怪异”,我也开始用他们的方式跟他们打交道。比如,我也会试着通过公共汽车和其他城市的朋友互相带点东西,比如,我也开始试着在超市或者店铺找零后不再去数;比如,在饭馆,我也不会非得把包或衣物放到视线所及的位置……
-9o{vmB{ -9o{vmB{ -9o{vmB{ 
父亲知道了愚人节
-9o{vmB{ 文/顾振威
-9o{vmB{ 你娘病了,病得非常厉害,她想让你赶快回来。爹一早就打电话过来。
-9o{vmB{ 我在电话这头万分焦急地问,我娘究竟得了什么病?
-9o{vmB{ 快点回来吧,回来你就知道了。爹没头没尾地说了这么两句,就匆匆挂了电话。
-9o{vmB{ 接到爹的电话后,我心急如焚,请了假就乘上最早的班车往老家赶。坐在车上,我不由得回想起与爹娘在一起的温馨的日子,一遍遍地猜想着娘究竟得了什么病。在我眼里,娘是个坚强的人,如果不是得了大病,她是不会让爹打电话催我回去的。
-9o{vmB{ 一路颠簸,终于故乡就在眼前。推开虚掩的柴门,我惊愕地看到爹弯着腰正在清扫院子,娘则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掐辫子。娘看到我,惊喜地站起身来,和蔼地问,怎么有空回来了?怎么瘦了?肚子饿了吧?
-9o{vmB{ 我不解地问娘,爹打电话说是你病了,让我回来。你不是病了吗?
-9o{vmB{ 我吃得香、睡得甜,能有什么病?娘转身对着在一旁笑呵呵的爹说,都是你个老东西,快 70岁的人了还跟孩子说瞎话,孩子工作这么忙,你骗他回来干啥?
-9o{vmB{ 我立时明白了原委,也忍不住埋怨爹,听说娘得了大病,我吓得没吃早饭就匆匆忙忙往家赶,还耽误了工作,以后可别说瞎话了。
-9o{vmB{ 爹搓着双手,一脸的不好意思,讷讷地说,早上起来,我听村小的老师说今天是愚人节。我只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却不知道还有个愚人节。听说在愚人节这天能说瞎话,我头脑一热就说了瞎话,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你们娘俩儿原谅我。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说瞎话,也是最后一次说瞎话。
-9o{vmB{ 看我的脸仍然板着,爹就说,别生气了,你听我给你说,不说你娘病,就不能把你骗回来。再说了,我说的瞎话有点儿真。你看你娘的双眼,通红通红的,她的眼有病。你看你娘的嘴,都起了火泡了,她的嘴有病。她想你想得睡不着觉啊,想得整天眼泪汪汪的啊。还经常跑到村口去,每天都想看到你的身影啊。你娘有病,有眼病、嘴病、心病啊……
-9o{vmB{ 我揉了揉酸酸的眼睛说,我过年时不是回来了吗?
-9o{vmB{ 你过年时是回来了,可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三个月了,你娘是天天想、日日盼,就是想看到你啊。我骗你,你也不能生我的气,你想想啊,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我自去,我今年已经快70岁了,黄土埋到脖子了,还能有几天活头儿?
-9o{vmB{ 听了爹的话,想到已有快三个月没回家来看望他们,我的双眼湿润了,心里万般滋味涌出来。
-9o{vmB{ 桌上很快就摆满了丰盛的酒菜,爹一遍遍地催我吃菜,还叹着气说,天下哪有说瞎话骗儿子的爹?我这个当爹的也真是的,真是蠢到家了,真是鬼迷心窍了,我就是愚人节的愚人。不过你放心,明年的愚人节,后年的愚人节,大后年的愚人节,我永远都不会再骗人了。爹借着酒劲儿,涨红着脸,信誓旦旦地说着。
-9o{vmB{ 此后的愚人节,我会不由自主地等着手机响起,我真想让爹再骗我一次啊……
-9o{vmB{ (摘自《吉林农业》)

永远不可能复制自己
-9o{vmB{ 文/冯仑
-9o{vmB{ 人总想复制跟自己一样的人,儿子最好模样跟自己差不多,精神、理想、能力也都跟自己一样,然后就能把自己的事业一代代传承并发扬下去。但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遗憾和不满意,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不可能拷贝出同样的人。
-9o{vmB{ 我和一个同学的孩子聊天,他父母觉得这孩子特不像自己,父母最爱说他们当年如何有理想、上学怎么艰难,他却不想听。电视剧《雪花那个飘》、《北风那个吹》里讲的就是老一辈成长的环境,在那样的环境里容易产生英雄主义情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人物和角色榜样,比如成吉思汗、关羽、岳飞、项羽,随时都会激发出年轻人的英雄情怀。另外,中国历史苦难深重,也会激发男人匡扶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的愿望和理想。
-9o{vmB{ 然而今天这一代成长的环境变了,历史故事仍然有人在诛但都改成戏说了,台词都是今天的,讲的也是今天的故事,已经无法让人产生庄严、神圣和崇高感了。比如貂蝉在历史上是办大事的,在电视剧里却被整成风尘女子。网游里所有历史上崇高的东西都被碎片化。
-9o{vmB{ 我有个在新加坡的朋友,老爱对儿子说,当年我考大学,多困难我都考上了,但现在条件这么好,你怎么就是不好好读书,天天玩游戏呢?结果,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在国际上得了游戏大奖,运动、跑步、皮划艇样样都玩,后来进了特种部队,成为像“海豹突击队员”那样的角色,也被最好的大学直接录取,这让朋友很吃惊。我说现在孩子用功的方法变了,今天的学校就是喜欢这样的学生。时代完全不能复制了,以前“头悬梁、锥刺股”,拿个瓶子装些萤火虫照着读书,还有凿壁偷光什么的,是那时的环境,今天在网络上泡着的就是读书人。
-9o{vmB{ 时代环境变化导致你永远不可能复制一个自己,所以人和人的传承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满意的。唯一能满意的就是你选的人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不是应对你曾经面临过的挑战。
-9o{vmB{ 在人的传承上,光靠人选人成功率非常低。现代家庭中孩子数量比较少,传承当中风险在加大。所以,民营企业的选人体制最好能够逐步改变成让制度选人,让业绩来证明人,让价值观来凝聚人,让事业来激励人。在事业传承上,企业家面对的不应是具体的某个人,而应是所有人。
-9o{vmB{ 公司的中级管理者和高管;也都应该用制度来选。制度选人就是根据第三方规则在透明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进入的机会,对最后胜出者大家才是服气的。
-9o{vmB{ 制度选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公司也这样,如果是相对集权的体制,就是决策成本低,一个人说了算,必然造成执行成本高;因为你一下拍板了,底下人都没理解,大家也没有参与讨论,执行的时候就经常会阳奉阴违。结果纠错成本也高,因为谁也不敢对一把手说不,看着车毁人亡,大家除了表示同情、悼念,毫无办法。
-9o{vmB{ 从公司治理来说,一定要避免把创办者、大股东变成集权制度下的神,避免放纵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大家执行的时候东倒西歪、最后自尝苦果的悲剧。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好的治理结构,将决策的成本适当提高,拖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所有的决策都是能控制在60~ 80分,执行有效,即使有毛病在此过程中也会被大家提出来。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系统有效,积小胜为大胜。总之,如果制度选人和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公司就会比单一的人选人制度更能降低风险、更可持续。
-9o{vmB{ -9o{vmB{
-9o{vmB{ 可怕的外企
z ,P:i$ 十九恨
z ,P:i$ 许多同学都在拼命往外企挤,所以,当我被德国一家公司录取之后,同类的眼光可谓艳羡至极。
z ,P:i$ 馅饼就是前天掉下来的,那封电子邮件不知被她们宣读了多少遍,我也沉浸在极度的快乐之中。本打算今晚请同学们大搓一顿,以表庆祝,未曾想第二封电子邮件接踵而至,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老板生日,请我周末去老板家庆祝。
z ,P:i$ 秘书还没上任,先要去老板家赴约,其中奥妙,不言自明。同学们纷纷感叹,天下果真没有免费的午餐,叫我小心为妙,快乐的心情瞬间被打得稀巴烂。
z ,P:i$ 离约定还有36个小时,男朋友面前我不敢提,便打电话给老妈。事情还没说完,她已开口大骂,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一辈子不工作也要有尊严,老人家根本没给我解释的机会就把电话给挂了。再问几个好姐妹,话语也相当含糊,似乎已经看到外企老板强硬地把我搂在怀里一样。更有甚者,有位师姐还很过来人地:说:“现在工作难找,还是要放开点。”苦口婆心的样子差点没把我气死。
z ,P:i$ 外企到底有多可怕,这已不是重点,我亟需面对的是要不要去赴约,已经回复了人家的录取通知,总不能一下子便翻脸不认人,连老板也得罪吧。思虑再三,我决定在未来的36小时内尽可能地做好防范工作,只要措施得当,管它外企是龙潭还是虎穴,我都要进去闯一闯。
z ,P:i$ 大热天,我套了两件紧身衣加一件严实外套,把整个身子遮盖得密不透风,提包里放了半块砖头,随时准备怒砸色狼,手机更是充足了电,预先设置了急救号码,危机情况下只要轻轻一按,便可以呼叫外援。最后一套防护,则是硬把在工作的男朋友叫上,命他在老板别墅随时监控,发现不妙,马上上演英雄救美的壮举。
z ,P:i$ 一切准备妥当,已是周六下午6点,我悲壮地打了一部的士前往老板的别墅。昂首挺胸、视死如归的我不断告诫自己:不成功便成仁,在外国人面前,绝不丢中国女孩的脸面。
z ,P:i$ 我紧张地敲开老板别墅的大门,里面已是欢声一片,一群人正在歌舞狂欢。我站着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德国女人走来上下打量我的衣着,然后用一口标准的英语向我介绍,里面所有成员都是秘书组新老同事,我是最迟的一个,不过,欢迎我的到来。
z ,P:i$ 我微微点头,但并未放松警惕,小心地问她:“老板在哪里呢?我带了一份简单的礼物想送给他。”女人一听顿时哈哈大笑,拉着我进去,不断说谢谢,还问是什么礼物。
z ,P:i$ 外国人怎么这么不礼貌?这可是隐私,只有老板才可以看。这女人到底什么来头?我还没来得及回应,一旁的一个女孩朝我俩喊道:“B。ss(老板),一起来跳呀!”
z ,P:i$ 当明白眼前的女人就是老板时,我一下子懵得不知该做什么才好。看着老板期待看礼物的眼神,我更觉得全身发热,包里那条领带可是男士专用,真恨不得拿包里的砖头拍死自己!
z ,P:i$ z ,P:i$ 
美国人放下筷子骂娘
z ,P:i$ 文/魏雅华
z ,P:i$ 2012年是美国总统的大选年,轰轰烈烈的选战大幕已经拉开。为了争夺选票,驴象两党居然一起骂中国,两家争着骂。唯一的区别是,看谁骂得粗,看谁骂得响,看谁骂得野,看谁骂得狠。那么,中国到底怎么了,凭什么,中国没碰美国的娘呀。
z ,P:i$ 问题出在美国的失业率上,中国人看重GDP,可美国人看重失业率,失业率是美国人的娘。在这件事上,美国人比中国人实惠,比中国人精明。因为GDP是虚的,失业率是实的。美国人认为,强大的、无孔不入的中国制造,全面地打败了美国制造,让美国制造一败涂地,让美国制造溃不成军,让美国制造恼羞成怒,口不择言。
z ,P:i$ 中国制造在美国已强大到如此程度,你随便在大街上找个美国人,一定能在他的身上找到几件到十几件,来自中国的制造。如此精明的美国人怎样就弄不明白呢,产品向来是追逐购买力的,先是美国人追求来自中国的,其物也美、其价也廉的中国制造,后有中国制造的长驱直人。是美国人旺盛的购买力,造成了中国制造的无孔不入。这怎么能怪中国人呢?如果美国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下道死命令,不许一件中国制造入境,会发生什么?美国的失业率会超过20%,非翻个跟头不可。
z ,P:i$ 美国人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因为“中国制造”集中在低端制造,需要大量的资源,大量的能源,大量的人力,得到的仅仅是蝇头小利。如果美国人把中国制造逼向高端制造,那么美国人便再也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
z ,P:i$ (摘自《看世界》)
z ,P:i$ z ,P:i$ 
墙的诉说
z ,P:i$ 余泽民著
z ,P:i$ 去柏林,最重要的就是去看柏林墙,看那只剩下一公里多的老墙和不断复原的新墙。沿着画满涂鸦的长墙散步,与其说是看墙,不如说是看历史,追寻向后流走的历史。墙上的涂鸦,主题都是统一、自由、反战与和平,有几幅叫我过目难忘:
z ,P:i$ 一个身穿蓝衣的男子抱着一个金发的裸体女人。两个人像是夏加尔画中的伴侣,但长了一副夏加尔都画不出来的火焰般的翅膀,他们凌空飞翔,从漆黑的夜飞到清朗的海上。
z ,P:i$ 一群愤怒的民众,用头颅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水,冲断了高墙。我站在他们前面留一个影,正好穿了蓝衣蓝裤,感觉加入到他们中间,曾几何时,我也是人群中的一分子。
z ,P:i$ 一只手扒着红墙上的铁栏,另一只手从铁窗里伸出,用中指和食指向我打着v字手势;一只白色的鸽子从铁窗里飞出,身上挂着沉重的铁链,一端连着手铐,一端连着月亮。
z ,P:i$ 在一段墙上,写着大小不一的年份数字,从1961,到1989。左下角用红漆写了一行英文:THE SHORT STORY OF THE BERLIN WALL?——这就是柏林墙的历史吗?
z ,P:i$ 2009年,是柏林墙倒塌的第二十个年头.许多欧洲人都赶到柏林,寻找墙的遗迹,参观墙的展览,打听墙的故事。而那道早被粉身碎骨了的水泥墙好像也活了过来,开始了经风历雨后的低声诉说。
z ,P:i$ 1961年8月13日凌晨,两万东德士兵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仅用六个小时,就在东西柏林之间竖起一道3米多高、长达46公里、用铁丝网和水泥板做成的临时屏障,阻止东德人逃向西德。在此之前,逃走的东德人有250万。时任东德总书记的乌布利希或许出于对奇迹的自信,给柏林墙工程起了一个响亮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当日中午12点37分,柏林墙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意味着东西德人正式骨肉分隔。就在东德军人拉铁蒺藜、筑水泥墙的同时,闻讯而来的西德人涌向墙下,朝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前苏联军人赶来阻止,数以千计的证件已扔到东德人手里,不少人使用这些证件,混在返回西柏林的人群中偷渡到西德。
z ,P:i$ 就在13日下午,第一个越墙的勇士挺身而出!一个年轻人以跨栏冲刺的速度冲向一段铁丝网,三名全副武装的军警尾随追捕。就在年轻人翻身越境之时,军警追上来将他扑倒,打成一团。年轻人的腿被刀刺伤,栽倒在地……就在这时, 西柏林人的吼声吓坏厂军警,他们
z ,P:i$ 才发现自己也已经越到铁丝网的侧,于是胆战心惊地退回到东德一侧,眼睁睁看着越境者一瘸一拐地脱险。小伙子其实是捡了条命,侥幸于军警被吓蒙丁。事实』:柏林墙并非骑着边境修筑的,离真正的边境还有几十米距离,军警完全可以向越境者开枪。与此同时.也有人跳进施普雷河游到对岸;,有几栋居民楼位于边境,有的人心?—横眼一闭,在朝向西柏林的窗口纵身跳楼。
z ,P:i$ 两天之后,19岁的东德大兵康德拉?舒曼演厂一出活报剧,他借值勤之机,头戴钢盔、肩背步枪,从容不迫地越过当时只用铁蒺藜拉成的一道矮墙。舒曼腾空一跃的瞬间,被一位摄影师用镜头捕到,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z ,P:i$ 1962年8月17日,柏林墙发生了第一桩血案。18岁的彼特?费希特已经冲过封锁线翻到了墙顶,随着一声枪响,他跌落在墙的东侧……西德边防军听到呼叫,扔过一个急救包,东德军警则见死不救。西柏林市民愤怒地呐喊: “杀人犯!法西斯!”50分钟后,一位勇敢的西德军人冒死越墙,但躺在他怀里的费希特早已咽气。
z ,P:i$ 之后的几年,东德政府将柏林墙加高加厚,长达169公里,并设了15道严密防线,层层把守。当时垒墙的时候,东德人把这堵墙称作。
z ,P:i$ “反法西斯防卫墙”,垒好之后,被西德人斥为“法西斯墙”。在推倒柏林墙前的近二十八年零三个月里,共有5043人成功逃走,3221人被捕,2603.受伤,239人丧生。
z ,P:i$ 我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忘了,但故事记得非常清楚。一位西德的同性恋青年去东德旅游,与一位东德小伙子一见钟情,但他俩总要在÷卜夜前分离,,按照东德规定,西德游客不得在东德留宿,一旦超过午夜,以后将被拒绝入境。后来,东德男孩不仅受到警方监视和威胁,还被工厂开除,最后他铤而走险,偷渡去前南斯拉大。但他是否偷渡成功?流广到何地?能刁;能再与情人团聚?没有人知道。
z ,P:i$ “这是世界上第一道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百姓的墙?”196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发表《我是柏林人》的著名演说,他说, “自由困难重重,民主亦非完美,但我们从未筑—‘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事实上,墙再高再坚,也无法阻止东德人离开。
z ,P:i$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摩托车马达、钢板及自制导航、压缩气体系统,造了一艘小型潜艇,花了五个小时横渡步行几分钟就能过桥的施普雷河。爬上西柏林的河岸,他不仅有了自由身,而且被高薪聘为机械师。1979年,又有位东德人再创奇迹,自己研制出一个28米高的热气球,带着两对夫妇和四个孩子从2600米高空飞过柏林墙!东德边防军即使开枪也打不着他们,动用战斗机为时已晚。他们飘了半个小时终于落地,但不知道自己是在东德还是西德。就这样躲?了一天一夜,直到被巡逻的西德军人发现。
z ,P:i$ 布鲁希克在德国人心目中是一位英雄,他开着大客车撞墙逃亡。随着一声轰隆,已经中弹燃烧的大客车将柏林墙撞开一个缺口,穿墙而过。但当西柏林人激动呼喊着涌上来时,发现布鲁希克身上中了19弹。不过布鲁希克要[:[费希特幸运,他是在西德停止的呼吸。如果你去柏林,你会在柏林墙上看到一?幅从布鲁希克壮举中获得灵感的名作一—《穿越柏林墙》:一辆东德生产的“特拉邦牌”轿车穿墙而过,车牌L写着‘NOV?9-1989'’。
z ,P:i$ 1989年11月9日,正是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z ,P:i$ 从1961年到1989年.在这漫长的28年里,柏林墙目睹了东西德人的悲欢离合。说到它真正的倒塌,德国人还要感谢匈牙利人。若不是当时的匈牙利政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强弩之末的东德政府恐怕还会再把守几年柏林墙。
z ,P:i$ 1989年9月10日,决定和平变革的匈牙利政府宣布:从次日零点开始开放边境,为滞留在匈牙利境内的6万东德人提供了一条经过奥地利通往西德的通道。时任匈牙利外交部长的霍恩说,东西德谈判没有结果,逃到匈牙利的东德人滞留太多,而匈牙利又不愿将他们强行遣返,所以不得不铤而走险,自寻途径。消息传出,西方人傻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壁垒森严的铁幕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将被剪破,有媒体怀疑匈牙利政府向东德人收“人头费”。事实上,当时的匈牙利领导人已经看出,东西德合并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西德首相科恩表示:匈牙利政府的惊天之举,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欧洲团结精神的决定,德国人为此深表感激,并承诺欢迎并将帮助逃亡西德的东德人。
z ,P:i$ 11月9日,昂纳克下台后刚组建的东德新政府计划放松对东德人的旅游限制,但一位政治局委员误解了文件,错误地宣布将开放柏林墙。就在那一夜,数以十万计的东西德市民走上街头,站在柏林墙两侧,鸦雀无声,柏林墙仍在黑夜中耸立,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知 沉默丁多久,终于有位东德小伙子
z ,P:i$ 壮起胆子,跨入禁地。人们的心都提厂起来,岗哨没有反应,小伙子又试探着迈出第二步……就这样,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柏林墙下,并H翻了上去……然而,枪声还是没响。小伙子在西德人伸出的手臂迎接下,做梦般踏上了西柏林的土地。人们这才意识到,柏林墙的警戒已经撤除,于是蜂拥而上,推倒高墙,相互拥抱。柏林墙上有一幅画,画的是世界各族人民站在墙的两边在动手拆墙,其中有一个戴斗笠的,估计画的是中国人。画的周围,有许多游客签字,想来是表示自己愿尽一份拆墙之力,中间也不乏中国人的名字,仔细再看,还有台湾人的。并不是台湾人的名字跟大陆不同,而是因为在名字后注了五个字—— “来自台湾,国”。不过“国”字不知被谁涂抹,并且加了四字——“属于中国”。我想,这个小小的文字仗,为柏林墙涂鸦的“统一”主题做了一个幽默而正当的扩展。
z ,P:i$ 还有一幅题为《为自由舞蹈》的作品,更是主题鲜明。涂鸦者用彩色线条勾勒出的两个围着太阳跳舞的抽象人。下面用英文写道:NO MORE WARS,NO MORE WALLS,AUNITEDWORLD——再不要战争,再不要高墙,要一个统一的世界。
z ,P:i$ 柏林墙倒了,东西德统一了,但是统一后的世界是否真的不再有阴影?2009年,正当德国人庆祝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之际,伦敦媒体公布了一份刚解密的秘密文件:就扛柏林墙倒塌前的两个月,英国铁娘子撒切尔首相为了维护英法轴心向戈尔巴乔夫直言: “无沦英国还是欧洲,都不希望看到德国统一,你要想办法阻止。我们不想看到统一的德国,这会打破战后划分的边界,破坏欧洲的平衡。”这个新闻传出,东欧人觉得被出卖了。多少年来他们一直以为以英法为首的
z ,P:i$ “西欧自由世界”想要解救他们。政治利益,是多么的残酷。
z ,P:i$ 柏林墙前,一个顽皮的男孩央求父亲将他抱起,举高,脸贴墙壁,透过水泥板接缝处的孔洞朝墙的另一侧张望。男孩抠下一块彩色墙皮递给父亲,男人看了看,然后扔掉,为儿子掸掸衣服上的土。男孩突然甩开父亲,跑出两步,捡起那块墙皮,揣进裤兜。当时我想,留下一段柏林墙,的确要比推平它更有意义。
z ,P:i$ z ,P:i$ z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