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考悲喜两重天 ftq&<8 ftq&<8 原创 2016-06-29 李元辉 历史大讲堂 ftq&<8 ftq&<8 ftq&<8 2016年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和往年一样,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现在的高考与古代科举考试断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再把目光投向古代的那些举子、进士、状元们,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 ftq&<8 ftq&<8 ftq&<8 科考悲喜两重天学堂专栏作家 /李元辉 ftq&<8
一 金榜题名 ftq&<8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封建社会的学子都把科举考试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科举得中,金榜题名,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幸运来临时,他们按捺不住得意和欣喜之情,纷纷题诗抒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代孟郊的那首《登科后》。 ftq&<8
孟郊曾经两次落第,四十六岁那年终于进士及第,他心花怒放,从苦海到天堂竟是一步之遥,不由挥笔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把自己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千古回荡。 而唐人徐夤《放榜日》诗中的“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一句,与孟郊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句表面上写放榜之日的热闹景象,实质上表达了自己中榜之后的得意洋洋。 还有狂喜过头,有辱斯文的。唐代姚合考中进士之后,大喜之下,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得中,还怀疑是做梦,最后喜极而狂。他在《及第后夜中书事》一诗中唱道:“喜过还疑梦,狂来不似儒”,这让我们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种疑惧与惊喜交加的心理,在唐代曹邺的登第诗中也有反映:“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也有大喜之下,不停回味的。“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这是唐代郑合敬中了状元之后写下的诗句。中榜之后举杯庆贺而大醉,五更酒醒之后,还在不停回味自己竟然中了状元。 1517年,明代经学家舒芬高中状元。他踌躇满志,欣然写下《及第》诗,其中两句是“五百名中第一先”、“手攀丹桂上苍天”,真可谓意气奋发,豪情万丈! ftq&<8 ftq&<8 ftq&<8
二 名落孙山 ftq&<8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相对于金榜题名的那些幸运儿,更多的科考学子则是名落孙山,郁闷惆怅。尤其唐代,留下了许多句句生愁、读来让人凄婉的落第诗。 ftq&<8
先看唐代罗邺的这首《落第东归》诗:“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落第之后无颜回家,带去的是一腔愁绪,留下的是人生失意。 ftq&<8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儿子温宪落榜之后,忧叹之余,在崇庆寺的墙壁上题下了一首《不第诗》,抒发心中的抑郁悲哀:“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不第人。”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