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86阅读
  • 11回复

人民日报关注千年古道梅关古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伦芳
 

发帖
2752
金钱
34722
贡献值
1131
交易币
2
好评度
1067
家乡
广东南雄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02
3J~kiy.nfW  
3J~kiy.nfW  
梅关古道 古意千年(足迹·古道) 3J~kiy.nfW  
3J~kiy.nfW  
  碎石小道静静延伸,梅关古道在初夏梅雨的尽头,湿漉漉的鹅卵石在雨后阳光中发亮。古道宽不过两米,石板缝中长了青苔,老梅树护道,密密匝匝的枝叶把驿道遮了个严实(图①,资料图片)。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之一——梅关古道,通往南粤第一雄关。
  山巅雄关独踞,青砖关楼门上面写着“南粤雄关”,旁边巨石上大大的“梅岭”二字,爬满的青苔说的都是沧桑。(图②,李子亮摄)穿过关楼,就是江西,这里至今仍然是一关跨两省之地。
  这里曾经是岭南与中原之间的第一要道。粤赣之间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称为“五岭”,五岭是岭南与中原的障碍。开凿于大庾岭的梅关古道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期对梅关古道的记载始于秦汉。《淮南子》说秦朝分五路平南越,“一军守南野之界”就指梅岭,当时开山筑关,叫秦关。梅关古道却从来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这条古道虽然2000多年未曾断绝,却从未显现过车水马龙的样子,尤其是开凿之初,不过是一条粗糙的小路。
  当时,无论官民,无不是肩挑手提,单枪匹马过境。山路崎岖狭窄,到唐时,岭南曲江人士张九龄功成回乡,备感梅关古道之艰,向唐玄宗谏言并领旨开凿梅关古道。在梅岭垭口处打通了一座长约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坳,拓宽了驿道,虽然还是不适合车行,但路上也有长亭短亭、茶亭、酒肆、驿站,成为功能相对齐全的重要驿道。直到宋代,这里正式设关口,如今关楼上的“岭南第一关”,和巨石上的“梅岭”二字,是明清两代当地官员题字。
  作为岭南与中原之间的第一要道,必然是要留些名人足迹的。如今踏上梅关古道,“接岭桥”“驿馆”“将军祠”“憩云亭”“关楼”“云峰寺”“六祖庙”,每一处遗迹都有些古老的渊源。
  在这里,北魏诗人陆凯写作《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苏轼贬谪岭南又大赦返京都经过梅关古道,并在此赋诗“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汤显祖途经梅关,听闻知府女儿因情而逝,触动内心写出《牡丹亭》;朱熹、文天祥、戚继光也在岭上留下诗篇。传说六祖惠能受五祖嘱托持衣钵袈裟归岭南避难,到梅岭饥渴难当,以锡杖顿地竟然涌出清泉,后人在山上建六祖庙。
  五岭之南是河海汇聚的口岸,淤积成滩的三角洲,吸引来自中原的南迁汉民族。《汉书·地理志》这样描述岭南宏观的经济地理优势:“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值得一提的是,梅关古道隶属的珠玑镇,名字自有“玄机”。中原民族南迁有几次高潮,尤其是战乱时期。从南粤第一关到“岭南第一巷”,珠玑古巷就是南迁汉民族的第一处落脚地。出梅关,十几公里就到了珠玑古巷。1500米的古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被岁月磨得锃亮,小巷有175个古老的姓氏祠堂。珠玑古巷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汇聚之地,其名字并非因产美玉而得名,据说与唐敬宗的珠玑赏赐有关。珠玑巷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堂,唐敬宗赏赐珠玑绦环,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
  由此向南,南粤8400公里的海岸线,及至南中国海之外的异国他乡,古老的宗祠、里社、巷陌、诗书人家,处处透露出中原士大夫文化在岭南的遗风与余韵。问及先人来时路?无不称南雄珠玑!(转自人民日报记者 邓 圩)
  
2条评分好评度+5贡献值+5
游荔生 好评度 +5 正能量 2017-06-05
游荔生 贡献值 +5 正能量 2017-06-0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汉银

发帖
1844
金钱
70646
贡献值
28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6
家乡
湖北省黄冈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02
梅关古道 古意千年。欣赏了。
不为曾经有过而失落 
不为从末有过而失望
离线游武翔游

发帖
3356
金钱
72823
贡献值
1369
交易币
0
好评度
434
家乡
贵州省六盘水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6-02
永恒足迹

发帖
7197
金钱
44491
贡献值
4285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4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6-04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593
金钱
24127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6-05
好文章。谢谢。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593
金钱
24127
贡献值
1007
交易币
4
好评度
589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6-05
梅关古道却从来不是一条好走的道路,这条古道虽然2000多年未曾断绝,却从未显现过车水马龙的样子,尤其是开凿之初,不过是一条粗糙的小路。
离线游汉银

发帖
1844
金钱
70646
贡献值
28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6
家乡
湖北省黄冈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7-05
苏轼在梅岭的传说
3J~kiy.nfW  
3J~kiy.nfW  
    古时候,梅岭是中原与“南蛮”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分水岭。对流放的贬官来说,向北到达梅岭,才算得是真正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3J~kiy.nfW  
    走在驿道上的苏东坡,或许是从这下山的颠簸中找到了北归故里的亲切感,或许是实在过于疲劳,忙对身过的随从说:“到前面的客栈小憩片刻。”在随从的搀扶下,气喘吁吁的苏东坡走进了半山腰上的一家客店。踏进客店门,随从忙引导苏东坡选了一张临窗的方桌坐下,店伙计沏上一壶茶端了上来。不一会,饭菜也上来了,有些饥饿的苏东坡等人,也顾不得那么讲究,个个狼吞虎咽般吃了起来。 3J~kiy.nfW  
    吃完饭后,苏东坡见天气仍不转晴,也就索性坐下来,品饮起梅岭的山茶来。这时,客店内室走出一位童颜鹤发,身板硬朗,年近八旬的老翁。那老翁正是店主的父亲。老翁因为今天店中客人少,要帮忙的事不多,闲着无事,也就走上客厅里来。来到客厅,老翁习惯地环视了一下,目光落在那一身客官打扮的苏东坡身上,并与苏东坡等人微笑施礼。 3J~kiy.nfW  
    老翁打过招呼后,觉得这客官模样的苏东坡,似曾相识,却一时记不起来,便向站在门口的一位随从打听:“这位客官是……”随从回头看了一下苏东坡,便说:“他是苏尚书。” 3J~kiy.nfW  
    老翁听了,心里格登一下,心想:这哪象当年的苏尚书,几年不见,竟衰老得不敢相认了。 3J~kiy.nfW  
于是,他走上前去,向苏东坡作揖施礼。 3J~kiy.nfW  
    苏东坡赶忙起身还礼,说:“子瞻正是我也。你老免礼。你老是……” 3J~kiy.nfW  
    苏东坡也觉得眼前这位老人有些面熟,但一时道不出姓名。“苏大人,我就是刘善啊,七年前你在我这小店喝过一回酒。” 3J~kiy.nfW  
    苏东坡好象记起来了:“哦,对,对。记得那次过梅岭时,你好象在店前栽松树,你还煮了一壶酒给我吃。那酒还真有味道,不知今天能否再喝到一口。”刘善说道:“今日,苏大人北归,实在是上天有眼,福佑善人啊。我要向你庆贺一番。”说完,叫一名伙计:“你到室内坛里取几颗干梅来。”伙计入室抓来了五、六颗干梅,交到刘善手中。刘善接过干梅,放入酒壶中,把酒壶放在火炉上,对苏东坡说:“请苏大人稍等片刻,酒马上就好。”
    苏东坡一看便脱口而说:“原来你过去让我吃的是青梅煮酒。现在又吃干梅煮酒。好!好!古有煮酒论英雄之说,今日我俩来个煮酒话知己如何?”老翁见苏东坡把自已看成一个知己,不觉朗朗地大笑起来。青梅酒煮好后,苏东坡与老翁一边喝酒,一边叙说着在儋州的艰辛,最后感激地说:“您老也在岭头经营多年了吧,可曾看见遭贬岭南的有几个活着回来?”老翁连连摇头,说道:“不多,不多。”苏东坡此刻已是心潮起伏,憾慨万千,不觉诗兴大发,忙叫随从备就文房四宝,挥手赋就一首《赠岭上老人》诗。诗曰:
“梅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十丈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3J~kiy.nfW  
    老翁拿起诗稿,连声叫好。过了一会,对苏东坡说道:“苏大人,恕我直言,这‘心已灰’似乎太暗淡了一点,可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说,您苏大人能北还故里,他日定能大展鸿图。” 3J~kiy.nfW  
    一席话,像枯木逢春,说得苏东坡哈哈大笑起来。两位老者你一言我一语,还说了些梅岭景色奇异的闲话。当说到老翁一家的生活时,老翁也就直言不讳地向苏东坡讲述了自己一家在梅岭开店做生意的艰辛和曲折。苏东坡是个善于体察民情的官吏,又见老翁纯朴厚道,生计的确艰难,心想:我何不助他一臂,也算是一件善事吧。于是便对老翁说:“多谢您老热情地招待,今后我可能没有机会再来此地,但我有心帮你一把,以示我对您的谢意!” 3J~kiy.nfW  
    说话时,又想到自己花甲之年还能幸归故里,的确上天开眼,是百年难一遇的庆幸之事,不觉灵感又来了,拿起笔在白粉墙上又作了一首《岭上红梅》。诗曰: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3J~kiy.nfW  
    传说东坡题诗后,过往行人和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都要到店里来欣赏苏东坡的诗句,尝尝苏东坡爱喝的“青梅酒”,老翁一家的生意自然越做越红火。
1条评分好评度+3
游伦芳 好评度 +3 珍贵资料 2017-07-05
不为曾经有过而失落 
不为从末有过而失望
离线游伦芳

发帖
2752
金钱
34722
贡献值
1131
交易币
2
好评度
1067
家乡
广东南雄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7-05
回 游汉银 的帖子
游汉银:苏轼在梅岭的传说
    古时候,梅岭是中原与“南蛮”在地理和文化上的分水岭。对流放的贬官来说,向北到达梅岭,才算得是真正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3J~kiy.nfW  
    走在驿道 .. (2017-07-05 08:33)  3J~kiy.nfW  
3J~kiy.nfW  
敢问宗亲,此文出自何处?对宣传南雄梅关意义重大,谢谢!
离线游伦芳

发帖
2752
金钱
34722
贡献值
1131
交易币
2
好评度
1067
家乡
广东南雄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7-05
珍贵资料
离线游汉银

发帖
1844
金钱
70646
贡献值
28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6
家乡
湖北省黄冈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7-07
    梅关古道,古意千年。梅关古道不乏历史人物在此留下的足迹与故事。 3J~kiy.nfW  
    能让一个个朝代都为之倾目的地方,一定有它的不寻常处。秦始皇派十万大军进入岭南,汉武帝出兵征讨南越,都是翻越梅岭山隘。隋唐以前,中国运销国外的商品,都经长安往西的“丝绸之路”。后由于大运河的开凿,从中原沿大运河南下,经扬州溯长江而入鄱阳湖,再逆赣江、章水,逾梅岭进入韶关,再顺浈水、北江到达广州入海,成为对外贸易的又一条通道。不管是出去还是进入,梅岭都是当时的必由之路,只是自秦汉开拓的山路险峻之极,需要拓展得更顺畅。这项不大好干的工作一直拖到了唐代开元四年,唐玄宗安排给了老家在韶关的张九龄,艰难可想而知。这位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宰相诗人,硬是率民工在梅岭写下了一首仄仄平平的经典。 3J~kiy.nfW  
  40公里长的驿路使得很多空间和时间变得简洁。踅过梅岭的风,会感到顺畅多了,雨雪也发现了这样的奇迹,它们不再洒落得漫无章法,而将一条路铺展得明净莹白。多少年间,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经过驿路到达世界各地。杨贵妃爱吃的岭南荔枝,也是经过这条路快马送至长安,不知玄宗安排修路时,是否安了私心。 3J~kiy.nfW  
    梅岭,是在梅中开了路,还是因路种了梅?不好找到确切的答案,路与梅就此相伴千年。坚硬与柔润,古朴与馨香和谐地融为一体,一些梅老去,新的梅长出来。石头将梅的根压住了,也会抬一抬身子,让那些根舒展舒展,抬起身子的石头若有一天走失,新的石头还会补缺上去。 3J~kiy.nfW  
    梅随着明净的雨或晶莹的雪一同洒落,说不准哪位诗人走来,随着诗句曼扬。路渐渐上升到了一种文化与审美的层次。梅开与未开,在梅岭都会生发缤纷的联想。一步步踏着光滑的石道前行,身上早已经汗涔涔的了,有人及早地到亭上歇息。驿路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亭,当年苏轼在哪个亭子里歇脚呢?陈毅遇险时躲在哪一片林子里,而有了《梅岭三章》的绝唱? 3J~kiy.nfW  
    梅岭是中原的最后一座山,多少人走到这里,都会有辞国望乡的感怀,尤其那些贬谪之士。唐初宋之问贬南粤时,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哀惋不已:“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苏轼、苏辙、寇准、秦观、杨万里、汤显祖,这些人过梅岭时无不神离泪飞。究竟有多少贬官走过这驿路,数不清了,他们成为梅岭一道特殊的风景。其实,过去了,也就安心了,正是一批批的人过往梅岭,促进了南粤文明的发展。苏轼不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欣叹吗?他在建中靖国元年北归时,梅岭迎接他的,仍是雪样的梅花。还有汤显祖,贬谪的时候,在南安听到太守女借树还魂的故事,方写成一曲千古名剧,大余还修了牡丹园念着他。 3J~kiy.nfW  
    “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梅孤清高洁,凌寒不惧,报天下春而后隐去,与人的品性如此相融,一切的疲惫、忧烦、离愁都暂时隐退,目光里盈满春的笑意。于是更多地有了王安石、黄庭坚、朱熹、解缙、王阳明的足迹。 3J~kiy.nfW  
    驿路有梅相伴,“大庾岭边无腊雪,惟有梅花与明月”,是梅尧臣夜行的感觉。“霜月正高花下饮,酒阑长啸过梅关。”陈元晋对月饮花后,酒壶一甩,吼着嗓子走向了梅关。 3J~kiy.nfW  
    南扼交广、西拒湖湘的梅关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壁立于梅岭分水界上,从这里向南,就是广东地界,一个慢下坡弯向了同样繁花似锦的梅林。虽没见什么人走上来,眼前却呈现出一片肩挑车运的繁忙景象。其间,荷兰访华使团从广州出发,沿水路北上觐见清朝皇帝。900名挑夫、150名护卫,熙熙攘攘走上梅岭,他们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问候。 3J~kiy.nfW  
    古时朝贡或通商的除暹罗、真腊、古里、爪哇等东南亚的30多个国家外,还有欧洲的荷兰、意大利等,带来了珍珠、玳瑁、象牙、犀角以及狮子、孔雀等奇珍异物。很长一个时期,这条路也是西方同中国往来的使节路。1816年,英国贡使回国,嘉庆皇帝亲谕:“于通州乘船,由运河走,经过山东、江苏、浙江而上,由安徽江西过大庾岭(梅岭),至广东澳门放洋。”当朝皇帝对这条路线已经十分熟悉。 3J~kiy.nfW  
    当年文天祥在广东被抓,过了伶仃洋,就从这里下船,再过惶恐滩,被解上北京。还有北伐军的步履,帝国主义的铁蹄,都在这里留下了记忆。很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史籍典章都联通着这条路,很多死去的和活着的人心里都装着这条路,这条路给一个民族带来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驿路上,叠压着无数的血泪,无数的诗魂,无数的呼喊和叹息,它是一道抹不去的历史印记。若果没有这条路,中国上千年的丝绸史、茶叶史、陶瓷史,直至交通史、邮政史、军事史,都将无法完成。 +8~C&K: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南征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想起好友范晔,就将折梅和诗交给了驿使。
1条评分好评度+3
游伦芳 好评度 +3 优秀文章 2017-07-07
不为曾经有过而失落 
不为从末有过而失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