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864
-
- 注册时间2008-09-06
- 最后登录2025-04-21
- 在线时间890小时
-
- 发帖149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438
- 贡献值716
- 交易币101
- 好评度1289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497
- 金钱
- 438
- 贡献值
- 716
- 交易币
- 101
- 好评度
- 1289
- 家乡
- 江西省上饶经济开发区董团乡董团村
- 性别
- 男
|
—
本帖被 大溪游振华 设置为精华(2017-11-04)
—
团结才是力量--从郑国兴亡中汲取历史教训 '",5Bu#C '",5Bu#C 作者:上饶游叶旺 '",5Bu#C 兴於团结,灭於内讧,冷眼看郑国血泪史 '",5Bu#C '",5Bu#C  '",5Bu#C 郑国,我们游氏祖先之国,是春秋第一强大起来的诸侯国,郑国初期在郑庄公,名相子产想继治理下,享有史书上多种美誊:如“春秋首霸”,“千乘之国”……曾经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末期却被国力相当小的韩吞并,历史是辆过山路的马车,起起落落,曲曲折折,一直在警示后来者,前车之鉴,后者勿效,让我们来看郑国的兴衰起落。 '",5Bu#C 郑国,是有着前后432年历史的诸侯国,兴於春秋,亡於战国初。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当时诸侯国不是今天国家概念,这是分封制,国,只代表封地,封地之下是城),国君为姬姓,伯爵。为什么这个诸侯国被三家分晋之后的最弱的韩国灭掉,首都也成为了韩国的都城。就是这样一个连战国初期就消失的国家,却有一段历史打开了长达500多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序幕。 '",5Bu#C 孔子所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首年(即鲁隐公元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郑伯克段于鄢(yān)。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5Bu#C 郑国建立于前806年,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弟王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5Bu#C  '",5Bu#C 延续到了郑武公时期,武公十四年,其夫人武姜生公子寤生。武公十七年,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但武公还是立了长子寤生为太子。 '",5Bu#C 郑武公二十七年,郑武公病重,武姜在武公面前说叔段贤明,想让武公改立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应允。又过了一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是为郑庄公。 '",5Bu#C  '",5Bu#C 然而寤生的继位,引起他的母亲——姜氏的不满,姜氏一直期望让她的小儿子——叔段做国君。在期望落空的情况下,姜氏便一直要求寤生给叔段加封领地,使得叔段的势力越来越大,同时野心也不断的增长。郑庄公为什么会一直满足他母亲的要求呢?在下以为,一方面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讲究孝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其弟骄傲,因为其弟的存在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书中留下了一段著名的言论:”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可以推测出郑庄公是内心清楚明白,并早有准备。 '",5Bu#C 叔段准备完毕,并且有姜氏做内应,准备里应外合攻打郑庄公,郑庄公打听到之后,认为时机以至,派兵讨伐叔段,连连战胜,一直追到了鄢城,使得叔段逃亡共国。 '",5Bu#C 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不到地下泉水(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不管发生了任何事情都是,在颖考叔的劝说下,庄公挖了一条地道去见他的母亲。并有文: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也有了“挖隧见母”的美名 '",5Bu#C  '",5Bu#C 解决了内乱后,郑庄公经营国家,国力日强,他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成为春秋初期一霸,同时也揭开了春秋战国诸侯互相征伐称霸的序幕。 '",5Bu#C 郑国中期 '",5Bu#C 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公子夷和公子坚先后嗣位为郑灵公和郑襄公,子孔于前554年被杀,其族一度被灭,子然和士子孔的儿子受子孔的牵连出奔国外,子羽的后代不为卿,剩下的七家罕氏、驷氏、丰氏、游氏、印氏、国氏、良氏被人统称七穆。 '",5Bu#C  '",5Bu#C 在政治斗争中,七穆逐渐控制了郑国的政权,前564年,七穆已垄断了郑国六卿的全部卿位。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强,子展于前554年杀子孔后担任上卿当国,前547年叔向就预言罕氏将是七穆中最后灭亡的。前546年,赵武也预言子展的家族将传数世,且将是七穆中最后灭亡的。前544年,子展去世,他的儿子子皮即位为上卿,此时还没到麦收的时候,郑国却发生了饥荒,子皮依照父亲子展的遗命赠送给国人每户一钟粮食,因此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罕氏经常掌握国政,世袭上卿之位。叔向得知此事后,再次预言罕氏将是郑国最后灭亡的家族,而且预言罕氏将“得国”。至春秋末期,七穆的其他家族被排挤而衰落,郑国的政坛上只剩下罕氏和驷氏两家。 '",5Bu#C '",5Bu#C '",5Bu#C 郑国末期 '",5Bu#C 郑献公、郑声公时期的郑国在春秋末年的 国际舞台 上比较活跃。鲁定公六年,郑国灭掉楚的属国许国。同年,周王子朝之乱,郑国趁机伐周之六邑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鲁定公八年,郑与齐、卫结盟,试图摆脱晋国,四年后,鲁国也加入郑、齐、卫的同盟。郑国支持晋六卿中的范氏、中行氏,《左传·衰公二年》载“齐人输范氏粟,郑子姚、子般送之”,范氏、中行氏与赵简子战于铁(今河南濮阳西北),郑助范氏中行氏,卫助赵氏。卫太子为赵简子戎右“望见郑师众,太子惧,自投于车下。”说明这时郑国的军队十分强大。铁之役中,郑军失利,只是损失了“齐粟”,军队仍拥有一定实力。 公元前 45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时期,郑国的历史接近尾声。这一时期,郑国共经四位君主:共公、幽公、繻公、康公,历时 79 年。战国初年,春秋末年的中兴为郑国积攒了一些力量,面对韩国的觊觎及屡屡进攻,能够多有反击。但是随后郑国多次发生内乱。郑哀公为郑人所杀,郑幽公为韩国所杀,子阳被郑繻公杀后其党羽又杀了郑繻公。约在此时,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再之后因内讧内乱迅速走向灭亡,被弱小韩国吞食取代! '",5Bu#C  '",5Bu#C 先祖封地郑国兴衰史,无不警示后来者,团结才是兴大业,相残互斗满地伤,互助互立,互融互推,创造游氏大格局,才是中国梦,天下游氏梦! '",5Bu#C 在今天有序合谐的游氏大环境中,我相信,郑国兴亡史不会重演,而是把郑人游氏宗族事业推向高潮,天下无人不识“游”氏的环境面貌! '",5Bu#C '",5Bu#C '",5Bu#C '",5Bu#C 於 2017年10月29日夜整理编辑 '",5Bu#C [ 此帖被游叶旺在2017-11-02 09:29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