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81
-
- 注册时间2007-08-12
- 最后登录2025-06-26
- 在线时间444小时
-
- 发帖276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63562
- 贡献值1111
- 交易币186
- 好评度495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764
- 金钱
- 63562
- 贡献值
- 1111
- 交易币
- 186
- 好评度
- 495
- 家乡
-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 性别
- 男
|
游姓(11)丨唐末黄巢起义时,一支游姓跟随唐僖宗进入四川,落脚在岳池 i&<@}:, i&<@}:,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i&<@}:, i&<@}:,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北方的游姓开始南迁。隋朝时,播迁在今江苏扬州市广陵区的游姓兴盛起来,与戴、商、盛姓合称为广陵四大姓。 i&<@}:, i&<@}:, 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后,本来就已形成一大聚落的冯翊游氏,在唐初清明的政治、和平的环境、繁荣的经济等环境下,也迎来了大发展。 i&<@}:, i&<@}:, 广平游氏延续着南北朝时的官宦世家荣耀,在隋唐为官者众多。不过,所有的游姓为官显赫者稀少,游姓暂时进入了历史的沉寂期。 i&<@}:, i&<@}:, 在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和唐末黄巢起义的影响下,北方陷入生灵涂炭的灾难中。部分游姓人由于官职调迁、躲避战乱等原因,有的西迁到山西,有的东迁到山东,但主流是向东南迁徙。南迁的主要地区是江西和福建,其次是湖北、安徽、四川。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四川有了游姓人的踪迹。 i&<@}:, i&<@}:, i&<@}:, i&<@}:, 黄巢起义(资料图片) i&<@}:, i&<@}:, 唐末,有一支游姓落脚在四川岳池县 i&<@}:, i&<@}:,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在唐末因黄巢起义而跟随唐僖宗入川的岳池一支游姓。 i&<@}:, i&<@}:, 光绪重刊的《广安州志》中说,这支游姓“(其先)唐末扈跸入蜀,因家广安新民县”。扈跸,是随侍皇帝出行到某地的意思,由此可见,这支游姓的先祖是唐僖宗的侍从。 i&<@}:, i&<@}:, 有学者根据《旧唐书》研究分析,这支游姓先祖入川有两种可能:一是唐僖宗的贴身卫士。 i&<@}:, i&<@}:, 广明元年(880)年底,黄巢攻打京城长安,唐僖宗避开文武百官,带着王、后妃数百人,骑马逃出长安。如果游姓先祖在此时“扈跸”,应该是贴身卫士。 i&<@}:, i&<@}:, 二是外巡诸使调任入川。 i&<@}:, i&<@}:, 唐僖宗到了成都,湖北、重庆长江沿线的官吏前来会合。来的官吏不会是地方长官,因为当时各地割据之风日盛,地方长官担心失去既有地盘,不会轻易离开驻地。所以,入川的官吏,大多是此前朝廷派往各地巡视或兼职的御使、都御使、宣抚使、安抚使之类。 i&<@}:, i&<@}:, 由此可知,入川的游姓先祖也有可能是湖北、重庆长江沿线的外巡诸使等。 i&<@}:, i&<@}:, 来到四川后,他们有后代留在了“广安新民县”,即今岳池县罗渡镇。 i&<@}:, i&<@}:, 岳池这支游姓人,在南宋出了游仲鸿、游似家族,成为南宋最为有名的游氏家族。 i&<@}:, i&<@}:, 唐朝中后期,北魏广平“三游”游肇的后裔进入福建 i&<@}:, i&<@}:, 唐朝中后期,广平游氏在北魏时的著名“三游”之一的游肇,他的第八世孙游植,字定保,官至大理寺评事(负责审理案件的官职,相当于如今的最高法院审判官)。 i&<@}:, i&<@}:, 游植最初从任县迁居到颖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元和5年(811),游植再次南迁,经过福建莆田时,看到紫霄岩山水秀美,很是喜欢,遂定居在圭浦(今福建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圭浦村)。 i&<@}:, i&<@}:, 游植的第十二世孙游霆,又名一凤,字伯雷,南宋绍定2年(1229)考中进士,因做官迁居到南海县(今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成为南海游氏始祖。 i&<@}:, i&<@}:, 游植的胞兄弟游匹,字道保(五丈),别号金玉,“素称文雅”,最初从任县迁居到南京。 i&<@}:, i&<@}:, 游匹仕途不顺,干脆一头钻进阴阳地理书籍中,周游四方。 i&<@}:, i&<@}:, 游匹第13世孙游一鹗在宋朝淳熙14年(1187)写的《游氏源流序》中说,游匹周游到建阳县禾坪村(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时,看到山水形势很好,认为那里山富水贵,如果长久居住下去,后世子孙不但繁茂而且富贵。于是,游匹在那里住了下来。 i&<@}:, i&<@}:, 当时的禾坪村住着一家姓虞的,每年涨洪水都要被淹,想要搬家。虞家听说游匹懂阴阳风水之术,就请游匹帮忙看个好地方。 i&<@}:, i&<@}:, 游匹很诚实地说,这个地方很不错啊,你搬啥子家嘛。但虞家不听,最终还是搬走了。 i&<@}:, i&<@}:, 游匹后来娶了虞家的女子,子孙后代从此繁衍昌盛,除在福建外,还分布在江西赣州、于都、会昌、瑞金、兴国、庐陵等地。 i&<@}:, i&<@}:, 游匹所在的建阳游氏,出了许多名人,尤其以第9世孙游酢、游醇最为著名,我们后面再讲。 i&<@}:, i&<@}:, 游植、游匹兄弟双双入闽,都被后世尊奉为入闽始祖。游植被奉为南支始祖,游匹被奉为北支始祖。从唐末五代开始,在福建的游姓人兴盛起来。 i&<@}:, i&<@}:, 五代十国吴政权中,游恭、游简言父子官高权重 i&<@}:, i&<@}:, 唐末五代时,建州(今福建建瓯市)人游恭,曾考中进士,学问广博,文章写得很好,名气挺大的。 i&<@}:, i&<@}:, 十国吴政权武义元年(919),游恭迁任驾部员外郎、知制诰。吴主杨渥死后,游恭奉命撰写墓志铭,“词极体要”,时人大为称赞。 i&<@}:, i&<@}:, 游恭的儿子游简言,字敏中,“少孤力学”,官至南唐政权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i&<@}:, i&<@}:, 游简言为官清正,谁要是托他走后门,他坚决不同意,大家都觉得他正直过头了。57岁那年,游简言病重去世。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