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40阅读
  • 0回复

[推荐]明朝的邮和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479
金钱
65582
贡献值
319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45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8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 P&AaD!Qn  
P&AaD!Qn  
P&AaD!Qn  
朱元璋鉴于元朝驿站混乱的教训,一开始就用严法对某些特权者进行了限制。他明白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昭代王章》),意即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在朱元璋做皇帝的第26年,亦即1393年,颁布了《应合给驿条例》,规定加上附加条件共12条,限定了符合用驿马驿船条件的人员,其他人一律不得“擅自乘驿传船马”,违者重罚。 P&AaD!Qn  
P&AaD!Qn  
但尽管朱元璋如此严格地规定,却仍有人明知故犯。这些人一般都自以为有坚实的靠山,不把政府的法规放在眼里。有的人无理鞭打驿夫,也有人不持驿牌强行驰驿,多索车马。有一个曾经是开国功臣封为吉安侯爵的陆仲亨,从陕西返京,就不顾王法,擅乘驿传。朱元璋为此龙颜大怒,斥责陆仲亨说:中原历经战患,人民刚刚过上安定生活,驿户好不容易买上马,生活还十分艰苦。都像你这样所作所为,百姓即使卖儿卖女,也不能满足奢望的啊!陆仲亨因此不再被重用,后来他因谋叛罪被杀。 P&AaD!Qn  
P&AaD!Qn  
朱元璋还因违犯驿规罪重罚了两个女婿。一个是驸马郭镇。他从辽东出差回来,违章私带了三杠榛子,沿途擅用驿夫运送。朱元璋得知此事,立命郭镇如数补上私用驿夫的报酬银两,并同时敕命在山海关沿线各关驿站,张贴榜文,规定以后再不许有利用官驿私带货物的现象发生,不然一律治罪。另一个是驸马都尉欧阳伦,他多次违禁利用驿递走私茶叶,其家奴尤为横暴,强迫驿站车辆为其运货,还随意谩骂殴打执法人员。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十分震怒,把欧阳伦赐死,他的家奴一并处以死刑。 P&AaD!Qn  
P&AaD!Qn  
这几件事对整治驿站,起了很大作用。从此,明朝邮驿井井有条。“驿递清乐,而里甲不扰”(顾祖禹《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六十一)。邮驿发展了,国家财政年年有余。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会同馆”和“递运所”制度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明朝的法律大典《明会典》记载说:“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这条记载说明,明朝的“会同馆”,是当时设在首都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 P&AaD!Qn  
P&AaD!Qn  
会同馆有两种职能,一是起邮驿传递书信的作用;另一还同时起着国家级的高级招待所的作用,这里可以供外国使节和王府公差及高级官员食宿。有时还由政府在这里举行国宴,招待来自邻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进贡人员。 P&AaD!Qn  
P&AaD!Qn  
会同馆的马和马夫都有定额,一般设馆夫400名,马171匹,驴173头。有时人员不够用,则临时又从民间抽调服务人员。比如,在明正统帝时,西藏来了344位进京的僧俗人员。北京会同馆人手不够,便又从外面雇用了一些市民。 P&AaD!Qn  
P&AaD!Qn  
明朝地方馆驿,有些负责接待中外客人。有一篇《改建芜湖县馆驿记》记载说:芜湖为海外东南诸国赴京必经之地,为“天下要冲也,故有馆驿”。东南各国客使必先在芜湖驿暂住后,才“易以官舟”北上。江苏的苏州,也是东南一大交通城市。明代姑苏驿站很为讲究,建有亭、馆、楼、台等,其大门石柱中有20个大字的楹联:“客到烹茶旅客权当东道,悬灯得月邮亭远映胥江”。这副对联反映了我国明代驿站的服务情景。 P&AaD!Qn  
P&AaD!Qn  
明朝的北方驿路沿线,也建有不少华丽馆舍,有一些规格很高,很讲艺术,简直是一处高级的园林景区。河北省永年县明时称为广平府,万历年间当地知府为接待各地“驻节”之宾,在府城东建了一所“莲池胜地”馆舍,据记载,有正堂五间,耳房三间,还有水池一方,浮桥、画亭、台阁多处,名称雅致,称为“观莲坊”、“得月台”、“荷花馆”、“天开画”等等(《广平府志》)。但是,就普遍情况来讲,明朝尤其到中后期,北方驿馆大都是较简陋的。《宛署杂记》记载,当时北京西南的卢沟桥旁的宛平县境的驿铺馆舍,就残破不堪。因多年失修,墙倒屋塌,铺兵都无处居住,只好在旁边租屋暂住。有邮书来到,招呼良久,才能发出。 P&AaD!Qn  
P&AaD!Qn  
水马驿和递运所,都是指各地的驿站和运输机构。水马驿同于宋元时期的“驿”和“站赤”。顾名思义,水马驿包括水驿和马驿两种,一用于河驿,一用于陆上文书的送递。明朝时一般60里或80里置一驿,每驿备有马30或80匹不等,小站则有少至5到10匹马的。水驿则备船。明朝基本和元朝一样,“常事入递,重事给驿”,即平常的文书交给步行的递铺,重要和紧急的文书才交给马驿办理。递运所是在一般的递和驿之外,明朝专门运送军需物资和上贡物品的运输机构。这种机构也分陆运和水运两种。始设于明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递运所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机构。递运所有专门负责的官员,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另还设有百夫长。运输任务陆驿由军卒承担,水路则有各地船户负责。这种递运运输,基本上采取定点、定线,兼以接力的方法。这种专职的递运业务,把陆路运输和海、河运输很好地组织起来。可惜的是,明代递运所制度未能坚持,在弘治年间全国曾达到324处,而到万历年间便剧减至100多处,逐渐消亡了。明朝水运中还实行过一种“马快船”的制度。这是一种快速从水上运输贡物的船只。这种船,在河上运输时,“撑夫挽卒,昼夜喧呼。南北往来,道路如织”(《明经世文编》),十分热闹。 P&AaD!Qn  
P&AaD!Qn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有名的改革家。他对赋税、吏治等方面的改革,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有重大影响。在驿传方面,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P&AaD!Qn  
P&AaD!Qn  
明朝自正德、嘉靖以后,政治日益腐败,邮驿制度也产生许多弊端。最高统治层利用邮驿,大肆挥霍。正德年间,发生了多起太监到各地驿站勒索驿银、捆打驿官的事件。司礼太监刘允借奉命去西藏迎接活佛之机,在沿途水驿大肆挥霍。在成都驿,日支驿粮百石,蔬菜银100两;在这里置备入藏物料,竟用银高达13万两。正德皇帝下江南游耍,所费更巨。他命令沿途驿站准备美女,以备皇帝来时随时寻欢作乐。这一次仅水路驿站所用人夫即达数十万,严重地骚扰了人民的生活,妨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驿站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负担,许多驿官都逃亡在外,驿务多废。 P&AaD!Qn  
P&AaD!Qn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一些官吏主张对邮驿进行改革,先后主张改革驿务者有著名清官海瑞、吏部尚书吴鹏和张居正,其中以张居正的驿传改革成效最大。张居正改革,是我国邮驿史上的一件大事。 P&AaD!Qn  
P&AaD!Qn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他的邮驿改革是从限制官员的驰驿特权入手的,提出了六条对官员的限制。比如,规定非公务任何官员不得侵扰邮驿;过往驿站的官员只许按国家规定的级别供应食宿,不许越格提出奢侈的要求;除邮驿供应外,任何官员不许擅派普通民户服役;还规定政府官员凡非公务而是到离任或请事假等旅途费用,一律不得由驿站负担,不得动用驿递的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改革,大大降低了邮驿的经费开支,也就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据统计,经过整顿后,全国共省减邮驿经费1/3左右。 P&AaD!Qn  
P&AaD!Qn  
在改革中,张居正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他的儿子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不用官府邮驿,而是出钱自己雇车。张居正的父亲过生日,他也不动用驿车驿马,而是让仆人背着行李,自己骑毛驴回乡祝寿。张居正对那些违反条例的官员,绝不手软。有一个甘肃巡抚的儿子擅自驰驿,被他革去官荫。这一处分使得朝野上下很为震动,许多官员不敢再为非作歹了。张居正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民欢呼歌诵”。但是,明朝政府已经腐朽得不可救药,一两个张居正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死后,生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就全被废除了,明代邮驿又重新陷入混乱状态中。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民信局”的兴起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在明朝的邮驿事务中,有一件新兴事物是必需大书特书的,这就是“民信局”的兴起。所谓“民信”,当然是指民间自发经营的通信组织。 P&AaD!Qn  
P&AaD!Qn  
专家们认为,我国民间经营的通信组织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的。那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大商人间需要一种业务上的联络,更重要的是货物的集散和资金的汇兑,都需要有一种联营的组织来承担。这便是“民信局”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 P&AaD!Qn  
P&AaD!Qn  
对民信局从哪里兴起,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种联合经营机构最初是从四川兴起的。明朝永乐年间,四川居住着一批湖北麻城、孝感地区的移民。他们长年在外,思念故乡,于是自发组织了同乡协会。每年约集同乡,举行一次集会,在会上推选出代表,返回家乡探望一次。届时,移民们多托代表给家乡带去问好的信件,并托他捎带家乡特产回来。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组织,俗称为“麻城约”。麻城约多以运带货物为主,同时捎带书信。这就是我国民办的第一个通信组织。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我国民信局最早是从浙江绍兴、宁波等沿海地区兴起的。明代官场多用绍兴人当幕僚,俗称“绍兴师爷”。他们分散在各省督抚巡按衙门中,联系广泛,成为帮派。互相之间经常有书信往来,函件相对较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初期的民信机构。宁波是绍兴出海的口岸,通信的枢纽,所以也就成为最初民营通信机构的据点。再则,宁波经商的人很多,他们也需要一个经常的信息交流和货物集散的机构,民信组织就应运而生。 P&AaD!Qn  
P&AaD!Qn  
以后这种组织在各地扩展开来,不限于湖北麻城在四川的移民,也不限于浙江绍兴、宁波。 P&AaD!Qn  
P&AaD!Qn  
清朝时候,上海、宁波等地开始把这种组织称为“民信局”,递转民间的信件,成为业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清朝中叶以后,民信局大大发展,达到最盛期。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商埠,还把业务扩大到东南亚、澳大利亚、檀香山等华侨聚居地带。在东南亚一带,民信局又称“侨批局”,仅新加坡一地,清朝末年时侨批局就达49家之多。有些侨批局,甚至一直活动到本世纪40年代。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P&AaD!Qn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人以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