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71阅读
  • 3回复

[历史地理]中国流民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479
金钱
65582
贡献值
319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45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1
6'OO-o  
6'OO-o  
6'OO-o  
中国流民史 6'OO-o  
6'OO-o  
6'OO-o  
6'OO-o  
6'OO-o  
6'OO-o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6'OO-o  
6'OO-o  
6'OO-o  
  中国流民史本书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朝开始讲述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流民史,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流民的特征,流民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 6'OO-o  
书名:中国流民史
作者:江立华,孙洪涛
ISBN:7212018929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6-1
6'OO-o  
目录内容简介本书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3.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流民
  4.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流民
  5.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6.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的流民
  7.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流民
  8. 第二章生存与期望:古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9. 第一节流民生成之“原”
  10. 第二节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
  11. 第三节社会环境的恶化
  12. 第四节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压力
  13. 第三章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14. 第一节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15. 第二节流向统治力量薄弱地区
  16. 第三节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17. 第四节流向城镇
  18. 第五节跨出国门
内容简介本书目录
  1. 引言
  2. 第一章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3.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流民
  4.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流民
  5.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6.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的流民
  7.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流民
  8. 第二章生存与期望:古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9. 第一节流民生成之“原”
  10. 第二节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
  11. 第三节社会环境的恶化
  12. 第四节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压力
  13. 第三章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14. 第一节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15. 第二节流向统治力量薄弱地区
  16. 第三节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17. 第四节流向城镇
  18. 第五节跨出国门
6'OO-o  
展开 6'OO-o  
6'OO-o  
6'OO-o  
6'OO-o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6'OO-o  
6'OO-o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普遍存在的一种人口现象和社会现象。约在公元前2l世纪,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流民亦随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社会的演进,流民问题不仅未能消除,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并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诸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6'OO-o  
  流民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6'OO-o  
  第一,自发性和无序性。流民背井离乡,流徙外地,并非官府的强制,亦非官府的组织,而是一种自发行为。他们的流动处于无序状态。所谓无序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在流动过程中,暂时脱离了政府的组织管理系统,成为失去行政权力控制的人口;二是流民内部没有正式的组织管理体系,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6'OO-o  
  第二,流民的主体是“民”,最主要的是农民。“民”是这类流动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也有一部分流民此前的身份并非民,如也有一些原政府官员、士大夫、逃亡的罪犯和士兵等。特别是大的战乱发生时,此类人口便纷纷加入流民大军。但是,一方面他们在流民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当他们加入到流民行列后,实际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脱离了原来的组织系统,更多地具备了流民的特征,我们不妨称之为“准流民”或“亚流民”。 6'OO-o  
  第三,过渡性和暂时性。流民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在离开原居住地和放弃原谋生手段后形成的临时性特殊人口群体。在从离乡背井到重新定居之前,这一群体流移不定,无正常稳定的生产和生活手段,呈现出过渡性特征。一般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经过或长或短的流浪生活后,有的重返故里,有的定居于新地,重新获得正当的生产和生活手段,退出流民队伍。流民群体总是处于一种不断有人退出又不断有人加入的动态状态中。 6'OO-o  
  本卷是中国流民问题研究的古代部分,与近代和现代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对中国流民问题进行贯通古今的探讨。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流民问题的探研,为现实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历史启示。 6'OO-o  
6'OO-o  
6'OO-o  
编辑本段本书目录 6'OO-o  
6'OO-o  
6'OO-o  
6'OO-o  
引言 6'OO-o  
6'OO-o  
6'OO-o  
6'OO-o  
第一章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6'OO-o  
6'OO-o  
6'OO-o  
6'OO-o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一、夏代的流民 6'OO-o  
  二、商代“众”的逃亡 6'OO-o  
  三、西周时期下层民众的逃亡 6'OO-o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一、秦朝的流民 6'OO-o  
  二、西汉时期的流民潮 6'OO-o  
  三、东汉时期的流民潮 6'OO-o  
6'OO-o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一、三国时期流民潮的短期回落 6'OO-o  
  二、西晋时期的流民运动 6'OO-o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流民潮 6'OO-o  
  四、南北朝时期的流民运动 6'OO-o  
6'OO-o  
第四节隋唐五代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一、隋朝与唐朝前期的流民 6'OO-o  
  二、唐后期流民问题的曰趋严重 6'OO-o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流民 6'OO-o  
6'OO-o  
  一、北宋的流民 6'OO-o  
  二、南宋的流民 6'OO-o  
  三、元朝的流民 6'OO-o  
  一、明朝前期的流民 6'OO-o  
  二、明朝中后期的流民 6'OO-o  
  三、清朝前期的流民 6'OO-o  
6'OO-o  
第二章生存与期望:古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6'OO-o  
6'OO-o  
6'OO-o  
6'OO-o  
第一节流民生成之“原” 6'OO-o  
6'OO-o  
  一、古代政治家的认识 6'OO-o  
  二、流民生成之“原”一一土地兼并 6'OO-o  
6'OO-o  
第二节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 6'OO-o  
6'OO-o  
  一、自然灾害一一天灾篇 6'OO-o  
  二、自然灾害一一人为篇 6'OO-o  
6'OO-o  
第三节社会环境的恶化 6'OO-o  
6'OO-o  
  一、兵灾、匪祸 6'OO-o  
  二、“苛政猛于虎” 6'OO-o  
  三、吏治腐败 6'OO-o  
6'OO-o  
第四节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压力 6'OO-o  
6'OO-o  
  一、超载的土地 6'OO-o  
  二、人为因素造成的“超载” 7_xQa$U[  
7_xQa$U[  
第三章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7_xQa$U[  
7_xQa$U[  
7_xQa$U[  
7_xQa$U[  
第一节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7_xQa$U[  
7_xQa$U[  
  一、流向丰稔地区u 7_xQa$U[  
  二、流向稳定地区 7_xQa$U[  
  三、三次大规模南迁浪潮 7_xQa$U[  
7_xQa$U[  
第二节流向统治力量薄弱地区 7_xQa$U[  
7_xQa$U[  
  一、避重就轻 7_xQa$U[  
  二、进深山 7_xQa$U[  
  三、赴边陲 7_xQa$U[  
  四、入蛮夷 7_xQa$U[  
7_xQa$U[  
第三节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7_xQa$U[  
7_xQa$U[  
  一、狭乡流向宽乡 7_xQa$U[  
  二、明代流民聚集荆襄 7_xQa$U[  
  三、湖广填四川 7_xQa$U[  
  四、“闯关东” 7_xQa$U[  
7_xQa$U[  
第四节流向城镇 7_xQa$U[  
7_xQa$U[  
  一、流迁者的类型 7_xQa$U[  
  二、流迁规模 7_xQa$U[  
7_xQa$U[  
第五节跨出国门 7_xQa$U[  
7_xQa$U[  
  一、向海外流移的源与头 7_xQa$U[  
  二、规模与分布 7_xQa$U[  
  第四章困境与抉择:古代流民的生活方式和归宿 7_xQa$U[  
  第一节乞讨与流浪 7_xQa$U[  
  一、乞讨生活 7_xQa$U[  
  二、流落迁徙途中 7_xQa$U[  
  第二节打家劫舍 7_xQa$U[  
  一、落草为寇 7_xQa$U[  
  二、建立武装组织 7_xQa$U[  
  第三节未离黄土地的生存之道 7_xQa$U[  
  一、重新成为编户齐民 7_xQa$U[  
  二、沦为豪门大户的私属 7_xQa$U[  
  三、当雇农、成“浮户” 7_xQa$U[  
  第四节弃农趋末 7_xQa$U[  
  一、在城镇从事工商业 7_xQa$U[  
  二、从事矿产开采 7_xQa$U[  
  三、农村的职业转移 7_xQa$U[  
  第五节僧道及其他 7_xQa$U[  
  一、遁入空门 7_xQa$U[  
  二、沦为奴婢及其他 7_xQa$U[  
  第五章无序与整合:古代流民的影响 7_xQa$U[  
  第一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及其代价 7_xQa$U[  
  一、人口地理分布的改变 7_xQa$U[  
  二、土地的开垦与耕地面积的扩大 7_xQa$U[  
  三、经济中心的南移 7_xQa$U[  
  四、山区和边疆的开发 7_xQa$U[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兴衰 7_xQa$U[  
  一、城市的发展 7_xQa$U[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 7_xQa$U[  
  三、农村经济的变革 7_xQa$U[  
  第三节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整合 7_xQa$U[  
  一、民族的融合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 7_xQa$U[  
  二、“客家人”的形成 7_xQa$U[  
  三、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7_xQa$U[  
  第四节治安恶化与社会危机 7_xQa$U[  
  一、土客间的冲突 7_xQa$U[  
  二、治安的恶化 7_xQa$U[  
  三、冲击政权体制 7_xQa$U[  
  第五节政府的财源、兵源萎缩 7_xQa$U[  
  一、国家户籍管理失控 7_xQa$U[  
  二、流民与财源的萎缩 7_xQa$U[  
  三、兵源的枯萎 7_xQa$U[  
  第六章治标与治本:政府的对策 7_xQa$U[  
  第一节均田限田、整顿吏治一一治本对策之一 7_xQa$U[  
  一、抑制兼并 7_xQa$U[  
  二、兴修水利、奖励农耕 7_xQa$U[  
  三、轻徭薄赋 7_xQa$U[  
  四、整顿吏治 7_xQa$U[  
  第二节整顿版籍、强化户籍管理一一治本对策之二 7_xQa$U[  
  一、户籍登记 7_xQa$U[  
  二、什伍编制 7_xQa$U[  
  第三节备荒救荒一一抚之于未流之先 7_xQa$U[  
  一、备荒 7_xQa$U[  
  二、救荒 7_xQa$U[  
  三、济荒、农贷 7_xQa$U[  
  第四节救助与控制一一辑之于既流之中 7_xQa$U[  
  一、对流民的赈济与留养 7_xQa$U[  
  二、以工代赈 7_xQa$U[  
  三、控制与镇压 7_xQa$U[  
  第五节流民的还籍政策一一善后举措 7_xQa$U[  
  一、吸引还籍 7_xQa$U[  
  二、强制还籍 7_xQa$U[  
  第六节招抚政策一一控制流民的影响 7_xQa$U[  
  一、附籍安置与招募入伍 7_xQa$U[  
  二、组织迁移与招徕 7_xQa$U[  
  结语:反思与启示 7_xQa$U[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7_xQa$U[  
  后记 7_xQa$U[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人以真

发帖
2311
金钱
105100
贡献值
2022
交易币
1
好评度
429
家乡
四川泸卅游诗荣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5-12
学习了,

发帖
5868
金钱
55111
贡献值
759
交易币
0
好评度
714
家乡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萝卜冲组884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5-12
谢谢上传分享。
敬请各位宗亲登陆我QQ258949503欣赏苗圃相册动态影集。                                                              
 建萍绿化园林花卉苗圃业务联系游建武电信新号码13319564148、0731-86882718、长途专用电话号码13077326125
                                      

发帖
8456
金钱
104035
贡献值
2148
交易币
3
好评度
1622
家乡
福建平潭县白青南盘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5-12
分享了。
《中华游氏网》微信公众号为:《游氏网》。
欢迎各栏目版主与会员投稿,邮箱:380515888@qq.com
福建游氏QQ交流群:1563380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